《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被刻意弱化,那麼真實歷史上胤礽如何呢?

2021-02-19 宋安之的歷史小屋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奪嫡之爭,可謂是有兩個極端代表,一個是將奪嫡殘酷性赤裸裸擺於明面的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是殺兄殺弟,並且還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代表奪嫡殘酷的「明」面;一個是將奪嫡的陰暗一面展現淋漓盡致的九子奪嫡,雖然明面上沒有兄弟之間自相殘殺,但是結局相當慘烈,除卻勝利者雍正帝和老十三以外,其他七位皇子的下場是相當悽涼,可以說代表了奪嫡殘酷的「暗」面。


而哪些電視劇將這兩大殘酷奪嫡展現的淋漓盡致呢,關於玄武門之變,目前來說還沒有明確的好壞差距之分;而對於九子奪嫡的演繹,《雍正王朝》電視劇可謂是將其演繹的是相當精彩,雖說很多具體劇情不符合歷史,但是它所展現的勾心鬥角,還有對於權謀之術的運用是比之真實歷史也不遑多讓,可謂是將清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刻畫的入木三分。不像現如今的大部分電視劇,不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亦或穿越劇等等,怎麼樣都要扯到情情愛愛上面,靠這種元素吸引觀眾眼球,而是靠實力演繹那段精彩歷史。


所以說在九子奪嫡的刻畫上,雍正王朝電視劇可謂是一騎絕塵。像同樣口碑不錯的康熙王朝,正因為有雍正王朝珠玉在前,所以在九子奪嫡劇情方面,並沒有過多著墨,主要側重於太子與大阿哥的鬥爭,以避其鋒芒。

但再優秀的電視劇,也難免有著不足之處,像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奪嫡,其中太子胤礽在劇中的表現,可謂是爛泥扶不上牆,簡直是一無是處,辦正事時可謂是懦弱無能,但是在女色面前卻是膽大包天,竟然勾引了父親康熙帝的妃嬪鄭春華,等於是與庶母通姦,是相當的狗血。


也就是在熱河狩獵一廢太子之際,太子胤礽智商在線了一把,被康熙派人找到以後,是裝瘋賣傻,打了御前侍衛張五哥以後,更是狂言亂語,甚至唱出了「我手持鋼鞭將你打,打死你這活王八」這種搞笑之語,是以這種裝瘋賣傻的方式在剛開始保全了自己,但縱觀全劇,整體而言,太子胤礽的水平是真的沒法說,可謂是爛泥扶不上牆。


而且不只是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基本上在清宮劇中太子胤礽這個歷史人物,是清一色的懦弱無能,可謂是一無是處,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太子胤礽如何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先來說說一個明顯的不同,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太子胤礽與庶母鄭春華通姦,在真實歷史上,並沒有這種事情,太子並沒有與康熙後宮妃嬪有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

在歷史上康熙親徵期間,曾經讓太子胤代理過國政,對於胤礽的評價是「居京師辦理事務,如泰山之固」。而且對於太子胤礽對他的處處請示和遵從,康熙稱讚其為「純孝之人」。


但太子胤礽的缺點也很明顯,是心胸狹窄,性格暴躁,加之仗著自己太子身份,所以是「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對於大臣,乃至貝勒王爺都是任意凌辱,至於普通侍衛,更是經常性毆打,可以說除了父親康熙,還有那些親兄弟,沒有他不敢打的人,基本上下至侍衛,上至大臣諸王,都有被他打過的人,可謂是驕橫霸道至極。


總結來說,歷史上的胤礽可不是爛泥扶不上牆,雖然性格缺點很明顯,但能力也很強,並非懦弱無能之人。


至於太子胤礽為什麼在清宮劇中基本上都是「懦弱無能」的刻畫呢?為什麼被弱化這麼多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因為「成王敗寇」,因為他是失敗者,所以在影視劇中,他性格暴躁心胸狹窄的一面被無限放大,至於能力很強的一面,反而被忽略,所以就刻畫出了太子胤礽是懦弱無能之人,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懦弱無能,是正經事情上懦弱無能,其他事情上是性格暴躁,沒有一點城府的樣子,以襯託出其他角色的優秀。

最後再來說說歷史上太子胤礽為什麼會失敗呢?


性格暴躁,還有心胸狹窄固然是太子胤礽的一大失敗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於儲權與皇權的天然對立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代史,秦始皇創建「皇帝」二字,並且給後世政治家留下「統一」的終極目標以後,其實也留下一個政治模式,那便是集權。所以在中國的帝制時代,權力是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的,如果皇帝大權旁落的話,那麼意味著皇帝就要倒黴,而歷朝歷代也一直在制度上集中皇權,是越往後皇權越集中,所以歷史上最後的兩個封建大一統王朝明朝和清朝被稱之為「君權高度集中朝代」。


權力不是鬆散的,只能集中在皇帝手中,所以就有了「天無無二日,國無二主」這種總結,而太子這個儲君,身為下一任皇帝,身邊自然聚集了無數想要提前押寶的人,無形中形成一個利益集團,對於皇帝來說,自然是一種威脅,如果把握好了,或者說時間不長,還好說,把握不好的話,那么子弒父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胤礽前後當了37年太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儲君。

本來儲君跟皇帝就是天然對立的存在,如果是幾年或者十幾年,老皇帝一走儲君轉正也罷,但是時間長了,可不是那麼回事了。


歷史上當儲君時間久的人,其實下場都不怎麼好。遠的有漢武帝劉徹和戾太子劉據,劉據當太子時間太長了,勢力很大,威脅了漢武帝統治,而又有小人挑撥父子二人關係,於是本是關係緊張的父子二人是兵戎相見,劉據最終是自殺身亡。


到了元明兩朝,雖然沒有出現父子兵戎相見的慘烈局面,但是因為儲權與皇權的衝突,也是出現了不少悲劇事件。


元世祖忽必烈和真金太子,這二人一個霸道,一個崇尚漢文化,理念有衝突,加之真金太子當了十幾年儲君,父子關係本來就緊張,最後又出現一個禪讓事件,嚇得真金太子是鬱鬱而終。


到了明朝,此中慘劇更是不少,明朝開國太子懿文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因風寒而英年早逝,雖然是因病而逝,但在霸道的明太祖朱元璋影子下當了25年太子,朱標的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也可以視為誘發他病因的一個原因。


而且說實話,如果朱標再活個五六年,跟朱元璋矛盾更大,結果還真不好說,不一定會順利繼位,怎麼說也會被朱元璋敲打收拾一番。

還有明仁宗朱高熾,在霸道在明成祖朱棣下面當了二十年太子,是處處被打壓,本身因為肥胖就身體不好,加上壓力太大,在登基以後,是狠狠地發洩,結果是縱慾無度,因此只當了十個月皇帝


大家想想,太子這個天然與皇權對立的儲君是越時間長越危險,而胤礽身為中國歷史時間最長的儲君,他的處境可想而知,與父親康熙的矛盾自然是時間越長越激烈。


最要命的是,康熙帝身為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後第二位皇帝,在他在位期間才確定嫡長子繼承制度,這個制度並非開國就確定,本身就有不少人反對,加之在制度上康熙處理不好儲權和皇權的關係,分配的權力不清晰,導致太子胤是權力越來越大,甚至侵佔了不少皇權,以至於康熙都說出「皇太子服御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與朕無異,儼若二君矣」。


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加之太子胤礽性格缺陷,所以是與父親康熙的矛盾越來越大,可謂是儲權與皇權的矛盾爆發,所以是兩立兩廢,最終萬劫不復。


客觀來說,太子胤礽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當太子時間太長了,這是個要命問題,即使是讓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老四胤禛當37年太子,恐怕也跟太子胤礽下場差不了多少,只能說胤礽沒這個皇帝命,不然成為皇帝,即使不如老四胤禛,也絕非如同影視劇中那般爛泥扶不上牆。


第322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原創分析,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出來和諧交流,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諸如四福晉、年秋月、阿蘭和喬引娣等女性角色看似遠離政治、遠離紛爭,實則與朝堂對決、奪嫡之爭緊密相連,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和改變了皇位爭奪的最終結果。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和太子胤礽之間產生荒唐關係的鄭春華,就是這樣一位幾乎直接導致「九子奪嫡」事件出現的特殊女人。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你可能誤會了
    《雍正王朝》的開劇,就是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嬪鄭春華在花園假山間的荒唐情節;黃患災害的朝堂會議上,太子胤礽又是一個無主見、無才識的無能模樣。再加上後來的種種昏聵表現、荒唐舉動,太子胤礽的負面人設已經基本明確。這樣一個無能之輩,為何還能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
  •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真實歷史上,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在古代歷史中,對康熙帝的評價不可謂不高,然,除了君主之外,康熙帝還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非常出色。龍生九子樣樣不同,康熙之子,亦是子子不同,各有各個優點,在歷任皇子中,論能力、論才幹,都屬於上上之選,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有卓著的突出之處。優秀的人碰到了一起,競爭自然也就異常激烈,也就有了後來的『九子奪嫡』。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貴為儲君,為什麼窮到幾十萬兩銀子拿不出?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跟他向戶部借款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借款,就不會賣官,就不會受到康熙帝猜忌。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 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雍正王朝:胤禛是如何利用老八胤禩整倒太子胤礽的?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最初是太子黨,但後來也動了奪嫡的念頭,尤其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後,這種念頭越來越明晰。但是,礙於自己太子黨的身份,以及怕引來康熙的懷疑和忌憚,胤禛在太子第二次被廢的過程中耍了個陰謀,企圖借老八胤禩之手去推波助瀾,進而廢掉太子。
  • 《雍正王朝》中康熙先是廢了太子胤礽,後來為何又重新立回呢?
    雍正王朝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為什麼又要重新立回?其實,第一次廢太子康熙有些衝動之舉,廢了胤礽之後,他看到兒子們都蠢蠢欲動,想要爭這個位置,又復立這裡面暗含了康熙的無奈和高深莫測的帝王心術,讓那些蠢蠢欲動的兒子們先去對付胤礽,自己再觀察觀察,看哪個兒子能擔當大任。欲知細節如何,且聽小崔細細道來!
  • 雍正繼位後,為什麼善待廢太子胤礽,卻不赦免大阿哥胤褆呢?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後,其他皇子的命運就堪憂了。
  • 《雍正王朝》中康熙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為什麼帽子突然掉了?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12期)在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掉了帽子,這到底是何意呢?不得不說,《雍正王朝》拍的真好,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揣摩,有人回答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穿幫,理由是後面的那個群演笑場了。
  • 歷史上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的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刻意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治國才能的英年俊才。康熙皇帝親徵噶爾丹期間,奉命監國聽政的太子胤礽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康熙皇帝和滿堂朝臣的高度評價,認為儲君的有效表現,乃係「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絕非昏庸之輩,一件小事,斷掉了其繼位可能
    導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康熙皇帝事實上的嫡長子——愛新覺羅·胤礽,在清朝的存在感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帝王。康熙皇帝對胤礽兩度廢立的過程,讓後世充滿了疑惑。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太子胤礽乃係賣官鬻爵、踐踏國法、威脅皇權乃至荒淫無道的無能昏庸形象,太子之位被廢乃係必然結果。那麼,在清朝歷史上,這位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的皇子,果真如此嗎?愛新覺羅·胤礽,乃係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第二子,按照出生順序,乃係康熙皇帝第七子,但因康熙帝前六子有五子早夭,胤礽便成為了康熙皇帝事實上的嫡長子,序齒皇子中的第二子。
  •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荒淫如此,難怪康熙將其兩次廢黜,圈禁終生
    愛新覺羅·胤礽,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出嫡次子,於康熙十四年被冊封為皇太子,乃係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個明立皇太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的太子胤礽,在康熙皇帝的刻意培養下,逐漸成長為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治國才能的英年俊才。
  • 影視劇中太子胤礽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那麼歷史上是這樣嗎?
    康熙的太子胤礽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影視劇中把太子胤礽給抹黑的比較厲害,其實歷史上的胤礽並非如此,這只是影視劇的藝術作品需要。因為雍正是歷史上正統皇帝,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雍正就成為正面典型,而太子胤礽畢竟是最後失敗的產物,所以形象比較負面是很正常。
  • 雍正王朝:王掞為什麼會舉薦廢太子胤礽出任大將軍王呢?這招狠!
    《雍正王朝解密》第48期:講完了太子胤礽被廢,眾皇子都安分了下來,直到西北動亂之後,朝局再次不穩……在這期間有這麼一個細節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皇子,滿周歲即被康熙立為太子,一生兩度廢立,歷經大起大落。而在胤礽的太子位置第二次被廢掉了之後,最終是由四皇子胤禛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現如今的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經常圍繞著這一段歷史,展開創作。似乎是為了得到更高的收視率,在這些作品中,都把胤礽塑造成了一個庸弱無能的人。
  • 《雍正王朝》中康熙第二次立胤礽到底有何用意?深層含義你沒看懂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的命運最悲慘,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終經過兩次廢立,還是前功盡棄,成為階下囚,其實我們完全理解胤礽的心境,自己遲遲不轉正
  • 康熙為什麼兩度廢了太子胤礽?
    雖然,歷史上多子多孫的皇帝不少,但像他這般,兒子幾乎個個有能耐的,真是少之又少。  其實,這也培養了大量的皇位窺探者,康熙能不清楚這一點嗎?沒有哪位父親不希望子女不成才,不過,作為皇帝而言,他只能挑一位接班人。  其實,對於胤礽來說,他主要是沾了生母的光,出生後不久就被立為了太子。他本人的資質也不錯,文武精通。若是康熙沒有那麼長壽,胤礽大概也不會有如此危機之感。
  • 歷史上,真實的太子胤礽究竟是怎樣的?絕非昏庸鼠輩
    有的人會覺得登上了皇帝,坐上了帝王的寶座,便可以呼風喚雨,天下都為自己所有了,其實皇帝也是很無奈的,但畢竟那個位置是至高無上的,坐上去了便有可能名傳千古,作為離那個位置最近的皇子們當然不可能放棄這大好的機會,親兄弟之間明爭暗鬥流血犧牲也毫不留情,他們希望能夠討父親的喜愛,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坐上龍椅。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康熙皇帝在清朝歷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有名的「千古一帝」,就是這樣一個聖明燭照的皇帝在他的晚年對於儲位之爭也是力不從心,只能是一聲嘆息。本文要說的就是奪嫡之爭的引發者——皇太子胤礽,正是因為胤礽被廢,所以才會導致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