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研究人員對1.2萬名18歲以上的參與者進行了18年的追蹤調查,前後展開了9次訪談,並記錄了死亡數據。
分析結果顯示,對人生持消極態度的人佔19%,這些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19%,生存時間縮短了4.7個月。以往研究已經證實,過早死亡與不健康行為(如吸菸、酗酒和體力活動少),以及身體疾病(包括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慢性疼痛)有關。但即使在完全校正了這些因素、教育水平及收入後,對人生持消極態度者全因死亡風險仍增加了14%。
心理積極人生豐盛而健康
積極心理學是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研究人格特徵,從而獲取愉悅、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心理是一種積極正向的情緒體驗,關注的是勇敢和樂觀、希望和信仰、愛和關懷、快樂和幸福、堅定與忠誠、智慧與潛力等。
該研究中,對心理積極正面用豐盛一詞來表示。如何有一個豐盛而健康的人生?積極心理學創始人塞利格曼教授指出了幾個關鍵特質——
積極的情緒:凡事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等待,勤於思考,懂得感恩。
投入: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從工作中獲得快樂。有責任心,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良好的人際關係: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傳播負能量。
使命感: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執著,永不放棄。
發表在《身心研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心理積極正面的人,體內皮質醇和炎症水平較低,心血管功能也較好。此外,心理積極正面的人更有可能堅持健康飲食,對危險因素的控制較好,社會關係和諧穩定,睡眠質量更高,這些可能有助於長壽。
悲觀者早亡風險高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科學報告》上的研究報告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收集了3000名在1993~1995年間完成了生活取向測驗的50歲以上人群的數據。數據顯示,不到9%的參與者認為自己非常悲觀,而男性和女性在樂觀或悲觀方面的表現並沒有顯著差異。
2017年,研究人員將參與者的信息與澳大利亞國家死亡指數進行交叉核對,來查明死亡的人數和死因(超過1000名參與者發生了死亡)。研究發現,在調查問卷中悲觀評分得分較高的參與者,可能要比悲觀得分較低的參與者平均早死兩年,而且對未來極度悲觀的人群更有可能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而死亡(不包含癌症)。
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對提高生活質量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延長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嘗試減少消極情緒,會促進健康與長壽。
本文來源:保健時報
老年之聲轉載編輯:李沛// 責編:李雨楠//監製: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