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選秀是件大事,不僅要進皇宮,還要讓太后皇上親自相看,各個秀女也是謹小慎微,生怕出了差錯。且不說安陵容一上場差點遲到,慌忙和理事的姑姑賠禮道歉,一邊誇是託了她的福才能趕上,一邊又說換了別的姑姑恐怕就沒得這般好運氣了,直把姑姑誇得舒心,趕忙讓她進去了。
又不說濟州佐領沈自山之女沈眉莊,在入宮前緊急叫來宮裡的嬤嬤培訓,就連皇上太后問什麼都透題給她了,至於答什麼也直接幫她想好了,就差直接替她上考場了。就連甄嬛,儘管不想選秀,但在殿前也不敢輕易失儀,哪怕是以茶水和貓試探,也未曾動搖。
可偏偏就有那麼一個人,明明出身並沒有那麼高,畫風還特別清奇,飛揚跋扈,直怕別人不把她當成焦點。不僅當著所有秀女的面侮辱安陵容,還仗著自己的身份耀武耀威,明明父親的官位沒有甄嬛的高,可偏偏要裝作一副我還是比你厲害的樣子。於是她用作死的實力幫我們證明了什麼是智商不夠活不到三集。
包衣是滿語的音譯,翻譯成漢語就是家僕的意思。包衣也是滿清制度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簡單來說,包衣是滿清貴族的家奴。包衣制度要早於我們常說的八旗制度,早在清未入關之前,女真族就有蓄奴的傳統。這些奴隸是最早的包衣,後來在部落徵戰中俘獲的戰俘、獲罪的平民都被罰沒為奴成為包衣,包衣的子孫也世世代代為奴,於是就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包衣群體。其實在滿族社會中,包衣是最底層的。但不同的是,他們只服務與皇族,也就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御用奴才,這就導致他們可以與皇族密切接觸。
一開始,他們的身份並不高,做的也都是一些勞苦的工作,可當滿清貴族入主中原後,由於其主家身份地位變得非同尋常,不是皇上就是八旗旗主,所以很多包衣出身雖然不高,但因為和主家關係密切,深受主子器重,不僅能外出做官,還經常都是要職,他們的地位也隨之提高。就比如說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正白旗包衣出身,曹寅的母親曾經做過康熙的奶娘,兩家非常親近,康熙對曹家不僅信任而且恩寵有加,將曹寅派到江南出任江寧織造的肥缺,《紅樓夢》裡描寫的富貴潑天的賈府,有很大部分都是以曹府為原型。
包衣只存在於滿軍旗中,漢軍旗和蒙軍旗是沒有資格成為包衣的。而且,包衣雖然是奴才,但也分貴賤。上三旗的包衣只為皇上辦事,其他五旗的包衣分屬王公貴族,由他們自行管理。為皇上辦事,就有很多的機會,還能抱上皇帝的大腿,和皇帝搞好關係。歷史上有很多名臣、大學士都是包衣出身,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也可以參與選秀,比如說雍正皇帝的母親德妃烏雅氏就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她的爺爺當過御膳房總管,是內務府的包衣。
所以能夠參加選秀的,也都是上三旗的包衣,這就意味著夏冬春家是上三旗的。清《嘯亭雜錄·漢軍初制》中提到:「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領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領三十,其不足者,撥內務府包衣隸焉,其制始定。」一個旗就有四十個佐領,八旗算下來佐領有好幾百人,所以包衣佐領算不上什麼高官。其實,夏冬春她爹也就是個從四品的官職,而甄嬛他爹大理寺少卿是正四品官職,沈眉莊她爹濟州佐領是三品官員。所以甄嬛出面阻止夏冬春欺負安陵容時,夏冬春雖然表面蠻橫,但她並不敢真的惹甄嬛。
至於夏冬春為什麼會這麼囂張,周圍選秀的秀女為何這麼忌憚她,除了自己有點拎不清之外,可能更多的還是依仗她包衣的身份,因為只有上三旗的包衣可以選秀女,所以夏冬春的家裡肯定是直接服務於皇上的,受內務府管轄,後宮的諸多事宜也歸內務府管理。相比於甄嬛和沈眉莊家的好家教,夏冬春更像是一個暴發戶家裡被寵出來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熊孩子,不僅沒有眼界和知識,還沒有教養。就比如甄嬛被選為答應,教引姑姑前去教習,甄嬛伶俐的表現讓前去宣旨的公公滿意地誇讚她爹教的好,不像那個包衣佐領家的小姐,還把教習姑姑罵了一通。
其實夏冬春這娃更像是一個缺心眼的蠻橫公主,就連安陵容引她說自家驍勇,她還說自己家訓向來如此,結果被眾人嘲笑。
只能說她父母真的很愛她,可能都沒有打算讓她真的被選入宮中,想著皇上估計肯定選不中她,結果偏偏命運如此,皇帝隨手一指,「就她吧!」就讓一個被捧在手裡的掌上明珠葬送在了宮裡,染紅了那年秋日的楓葉。想來,她的父母也是極其後悔的了。
1、甄嬛傳:難怪眉莊聽到甄嬛滴血驗親,驚動胎氣,你看她在恐懼啥?
2、《甄嬛傳》:安陵容是如何發現皇后殺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