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富於變化之美,在同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往往要注意避免雷同。典型的代表範例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共有20個「之」字,每一個「之」字姿態各異。近日在練習《蘭亭序》的「之」字時,總結出一種便捷的方法(「三點一橫」練習法),這下好了,就是寫再多的「之」字都不會出現雷同,現分享如下,供一些書法練習者參考。
第一步:反覆練習「三點一橫」,形成一種運筆的習慣手勢,如下圖:
第二步:在熟練「三點一橫」的運筆慣勢後,開始練習寫「之」字,除第一點後,其餘兩點與一橫之間依次連接書寫,如下圖:
第三步:隨意變化「之」字的頭部、體態和尾部,都能出現不同的效果,例如:
一、頭部姿態的變化。
1、抬頭點的寫法:
2、低頭點的寫法:
3、甩頭點的寫法:
二、體態的變化。
1、 豐滿的寫法:
2、 苗條的寫法:
3、 俯首沉思的寫法:
4、 翹首仰望的寫法:
5、 其它多種不同姿態的寫法。
三、尾部姿態的變化。
1、 尾部上翹:
2、 尾部收攏:
3、 尾部搖擺:
寫行書,根據章法的需要,可隨意為之,按照排列組合的方式計算,「之」字應該怎樣寫都不會重複的。以上是個人的一點心得感悟,僅供大家參考,歡迎方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