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中華文字之瑰寶,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教授學生學習成語是非常必要的。為了能更好的弘揚與傳承傳統的經典文化,曙光第二小學在學校推出了【成語典故,薪火相傳】系列活動,並制定了跟著成語遊邯鄲系列校本課程,將學校的教育理念與邯鄲地方傳統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向學生們傳授和宣傳了邯鄲古典文化知識。
本周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和分享第八個成語—紙上談兵
成語典故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
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趙國命大將廉頗,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
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趙國元氣大傷,不久被秦將王翦滅掉。
勤學好「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學生們更加高效趣味的學習「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曙光第二小學一年級八班的同學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傳學及古今,經略貫華夏。
曙光第二小學一年級八班李鑫彤—任嘉琪—郭馬馨馨—任珊冉—任逸璠—馬颯颯—馬一桓七位同學用精彩的誦讀形式用心去傳承邯鄲成語文明。
還有幾位同學準備了精彩了成語小劇場,同學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體會著邯鄲古城文化的魅力,也用心傳承者國學經典。
而毯雨晨—杜妍希—任肖茹這三位同學確用中國最常見的字與畫文化來訴說了她們對「紙上談兵」的了解。
內心純粹的少年們,用自己單純的方法和熾熱的心靈傳遞和弘揚著中國的經典文化,繼承著邯鄲的千年古韻。
見「成」知「理」
學習過紙上談兵後感覺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很多時候,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怎麼樣就怎麼樣,要學會腳踏實地的去做人做事。而且有時候要學會謙虛,不要盲目自大。
邯鄲市曙光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