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居五鎮之首,封禪祭祀文化源遠流長

2020-12-23 大海東來第一山

想必大家對"五嶽"的名號早已是耳熟能詳,其實從古書上的記載來看,我國有名的高山還有"五鎮"。臨朐沂山是五鎮之首,歷史上數代帝王都喜歡在這裡建立祠堂廟宇,從古至今有十朝16位皇帝來此地封禪祭祀,其在華夏歷史上的獨特地位可見一斑。

沂山素享"大海東來第一山"的盛名,又被稱作是"東泰山",不僅擁有尊貴的歷史地位和悠久的鎮山文化,同時還是一座景色秀美的高山,擁有玉皇頂、獅子崮、歪頭崮、百丈崖瀑布等眾多自然景觀。沂山最高點玉皇頂高1032米,登上沂山之巔可縱情俯瞰蒼茫大地、遠眺壯美群山。

"五鎮奇觀"一直與"五嶽風光"齊名,"五鎮"分別指的是山東臨朐之東鎮沂山、陝西寶雞之西鎮吳山、浙江紹興之南鎮會稽山、遼寧北鎮之北鎮醫巫閭山,以及山西霍州之中鎮霍山。而沂山之所以成為"五鎮之首",這一切還要從我國歷史上擁有的幾千年封禪祭祀文化說起。

古代社會生產力低下,當時的人對自然現象的認知和了解也具有很大局限性,因而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秉承著敬畏之心,並出現了"祭天拜地"的社會習俗。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從簡樸的郊野之祭逐漸發展到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封禪祭祀文化源遠流長。

沂山五鎮之首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向南45公裡處,自漢武帝在此立祠祭祀以來,歷代帝王在此建廟樹碑,其中的東鎮廟是對其封禪祭祀文化最翔實的記載,東鎮碑林見證了這處人文古蹟的發展與繁盛。

相關焦點

  • 人文濰坊 | 沂山與沂山文化
    沂山為「大海東來第一山」,被譽為五鎮之首,由此奠定了它的尊崇地位。漫漫的時光靜靜地逝去,帶走了多少我們不曾見過的風物景致,幻滅了多少原產物種,給我們僅僅留下了幾許吉光片羽和模糊的記憶。讓我們撥開那層層淤積的歷史封土,努力拼接曾經綺麗壯闊的歷史畫卷,探究千百年來令帝王將相和黎民百姓一直嚮往、敬畏的聖地。
  • 人文濰坊|沂山與沂山文化
    26億年前的造山運動,偉大的地球母親孕育了雄壯的泰沂山脈,構建了山東半島的脊梁,造就了此後對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東嶽泰山和東鎮沂山。沂山為「大海東來第一山」,被譽為五鎮之首,由此奠定了它的尊崇地位。漫漫的時光靜靜地逝去,帶走了多少我們不曾見過的風物景致,幻滅了多少原產物種,給我們僅僅留下了幾許吉光片羽和模糊的記憶。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封禪的理論估計起源於東周春秋戰國時代。而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到了唐代和武周武皇武則天,封禪活動在中原中嶽嵩山。經過封建帝王的封禪歷史,五嶽的地位更高了。
  • 五大鎮山及鎮山文化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加關注----據《周禮·春官》載,周朝時期受國家祭祀的名山就有「五嶽」和「四鎮」,東鎮沂山、南鎮會稽山
  • 泰山巖巖,封禪成其尊
    普照寺、老君堂、關帝廟、半母宮、三官廟、無極廟……廟觀之多、神仙之多,居世界名山之首,各有供祀、各有別致、各有歷史,有皇帝賜建、有官府修建、有民間自建,供奉著佛、道、儒各教教主和神靈,見證著泰山封禪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泰山文化。置身泰山,隨處可見的寺廟宮觀,無論信眾還是普通遊客,「神氣」襲來,莊重、神聖、威嚴感油然而生。星羅棋布的石刻。
  • 歷代帝王封禪泰山之一 秦始皇封禪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形成於25億年前,主峰在山東省省會濟南市以南65公裡的泰安市境內,海拔1545米。泰山東威滄海,西鎮大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雄偉、奇特、古老、秀麗。歷代帝王為了宣揚其「受命於天」,功德卓著,相繼舉行封禪或祭祀大典。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 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清乾隆帝等都曾封祀泰山(見表),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掌故與文化遺蹟。
  • 堯舜禹和沂山
    舜是堯經過多次考驗挑選的有德之君,本是東夷人。孟子說「舜生於諸馮」,這個諸馮據後人考證在今天的諸城,離沂山並不遠。舜本來生活在民間,堯為了找人接班,打聽他,聽說他很有德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先是讓他到歷山種地,後來又讓他到雷澤打漁,都幹得很好,才逐漸讓他參與政事。那時候的國家大事,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祭祀。
  • 中國有那麼多山,為什麼古代帝王封禪一定要去泰山?
    因而才有商代相土建東都於今東安;周武王分封太公呂望於泰沂山北麓, 國號齊, 都營丘 (後遷臨淄);周成王分封伯禽於泰山南麓, 國號魯, 都曲阜。其封域當然是政治經濟的要塞之區, 富庶之地。生產力的發展首先使得魯國成為東方強國;齊國至桓公, 「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終成霸業。兩國先後滅亡了鄰近小國, 從而形成了「齊魯之邦」。兩國國境西段即以泰山為界。
  • 王風雷:元代的山水祭祀考論
    ①不僅如此,到了大德三年(元史稱大德二年,1298) ,「加封東鎮沂山曰元德東安王,南鎮會稽山曰昭德順應王,西鎮吳山曰成德永靖王,北鎮醫巫閭山曰貞德廣寧王,中鎮霍山曰崇德應靈王」②。筆者通過縱向比較後發現,蒙元統治者對嶽鎮海瀆的加封,已經遠遠超越了宋、金兩朝的規模、層次,另外前兩朝的加封不可能與元代同日而語。
  •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秘書長葉濤,山東民俗學會會長張士閃應邀參加第六屆中國(臨朐)沂山文化節開幕式暨戊戌年東鎮沂山祀山大典
    通過《鄉土臨朐》總編張福生先生的牽線搭橋具體聯繫,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知名教授葉濤;山東民俗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民俗研究》《節日研究》主編張士閃;應臨朐縣委縣政府和第六屆中國(臨朐)沂山文化節開幕式暨戊戌年東鎮沂山祀山大典組委會的邀請,分別從北京和濟南專程到臨朐參加第六屆中國(臨朐)沂山文化節開幕式暨戊戌年東鎮沂山祀山大典
  • 始於儒家文化,封禪是什麼意思?為何明朝堅決不封禪
    封禪大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典禮,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辦這一樁盛世之禮,並且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夠辦的,歷朝歷代有資格辦這個事情的皇帝都非常罕有。漢朝漢文帝幾度想要封禪,最後竇老太太堅決不答應,認為這種事情會極大的損耗國力虧空國庫,直到後來漢武帝登基,才終於完成了封禪的夢想。
  • 宋武帝劉裕沂山祭天
    收入《海岱會集》的三首沂山詩漢王朝之後,是三國,兩晉,到了東晉末年,歷史上再次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
  • 明朝皇帝為何不準泰山封禪,只派大臣前往祭祀?
    據說,泰山封禪始於秦始皇,是為了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明朝皇帝為什麼不準泰山封禪,只派大臣前往祭祀?我認為明朝開皇帝國朱元璋有以下想法:一、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知道過日子。泰山封禪需要花很多錢,北宋真宗封禪泰山之時,幾乎把前代的積蓄揮霍殆盡,明朝初建,百廢待興,哪裡都缺錢花,朱元璋才不去花這個瞎錢,用這些錢建設家園多好。二、朱元璋曾經當過和尚,對什麼神啊道啊比較了解。朱元璋當和尚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在他經過的親身實踐看來,什麼神啊道啊,神神道道啊,都是人為幹的事,還不是為了吃飯。
  • 眺望沂山獅子崮——「天下第一雄獅」威震四方
    去過動物園也就見過了真的獅子,但是在濰坊臨朐的沂山風景區,我見到了能夠以假亂真的沂山獅子崮,在不同位置認真端詳了它的姿態,才明白它究竟有何魅力被人們稱作是"天下第一雄獅"。沂山獅子崮其實是沂山風景區裡的一座天然山峰,綿延數公裡,從一側望去很像一頭雄獅,時而俯臥於此地默不作聲,時而騰身凌空仰天長嘯。這尊氣勢巍峨的沂山獅子崮與不遠處的歪頭崮遙相呼應合稱"二崮",同時也是聞名遐邇的"沂蒙七十二崮"之一。
  • 「天下第一雄獅」沂山獅子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沂山風景區是濰坊臨朐的一處5A級景區,如果你來這裡登高望遠、親近自然,千萬不要錯過矗立於連綿群山中的沂山獅子崮,它可是有著"天下第一雄獅"的美譽。沂山獅子崮位於山東省濰坊臨朐域內,沂山是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千百年來憑藉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歷史厚重,不僅受到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的傾慕,也始終是各地遊客心馳神往的地方。沂山獅子崮常年臥在此處仰天長嘯,綿延數公裡,卻又時不時地隨著天氣變化而千變萬化。
  • 中國的五嶽為什麼是這五座山?為什麼廬山黃山等名山不在五嶽之中?
    今天,比起其他名山來說,五嶽的名氣和文化底蘊也絲毫不遜色。那麼,五嶽為什麼是這五座山?為什麼廬山黃山等名山不在五嶽之中?五嶽來源於山嶽崇拜和祭祀活動,那麼歷史上作為五嶽的五座山是如何確定的呢?為什麼今天的泰山、華山、嵩山、恆山和衡山這五座山被尊稱為五嶽呢?這又要從九州說起。
  • 封禪與求仙:祭祀天地的秦始皇和漢武帝真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嗎?
    所謂「五德」,指的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種德性,這五種德性相生相剋,終而復始。鄒衍以此來解釋王朝更迭、新舊鼎革的合法性。根據司馬遷的《封禪書》所說,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這套理論被齊國人進獻給了秦始皇,並成為他統治天下的合法性的證明: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徳,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
  • 秦始皇遠赴泰山封禪,原因主要有這三點
    封禪,源起上古先秦帝王「皆受命然後得封禪」祭祀天地山川之典。封,即到泰山上築壇祭天;禪,即在泰山下的梁父等小山掃除以祭地。然則封禪者,王者開物之大禮也。」而真正意義上具有曠世大典以及國家最高隆盛大禮的「封禪」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開創的泰山封禪典禮。然而始皇何以遠赴泰山封禪,在下文中將從文化方面著手進行淺析。
  • 泰山封禪石記
    封禪是一種祭祀儀式,是中國古代帝王在東嶽泰山舉行的祭天地神祇的一種宗教式的活動,唐代張守節在《史記》作的解釋中,給「封禪」一詞作了極簡要的概括,他說: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言「禪」者,神天也。《白虎通》云:「或日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也。」《五經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張守節的解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封禪的方式,在泰山上祭天和在泰山下小山上祭地;二是封禪的目的是「報天之功」、「報地之功」。
  • 古代帝王封禪與登山
    古代帝王封禪與登山在古代帝王的祭祀典禮中,有一項活動與登山有密切聯繫,那就是「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