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語言文字誤讀誤寫誤用現象:人艱不拆等網絡詞語被點名

2020-12-17 IT之家

IT之家11月13日消息 今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 3950 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 「關於規範漢語用語承續傳統文化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IT之家了解到,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基礎性作用,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正如您所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 「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

一是在《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 年)》《國家語言文字事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將 「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指出要推動機關、學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的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要引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糾正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發展。二是專門成立語言文字立法課題組,著手研究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修訂和實施辦法制定工作,在修訂草案中對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三是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和語言文字督導評估工作,通過評估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行業系統將語言文字規範化要求納入常規管理,加強檢查監督和對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現象的治理整頓,尤其是進一步加大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語言文字規範使用的監管,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規範化水平。

二、開展監管監測,加強規範引導

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語委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語言文字使用的規範引導。如與廣播電視總局建立合作機制,對廣播電視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成立平面媒體、有聲媒體、網絡媒體、教育教材語言文字使用監測研究中心等,委託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協會開展報刊、政府網站、網絡語言等的監測研究;與文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開展調研,在此基礎上聯合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提高行業系統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在文明城市評比、圖書質量管理中,對文化、信息產業等部門提出語言文字規範化的要求;由國家語委牽頭,與中央編譯局、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署、國務院新聞辦、新華社、中科院共同組成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密切關注社會各領域已有的和新出現的外語詞及中文譯名應用動態,定期向社會公布推薦使用的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

三、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進一步發揮語言文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作用,教育部、國家語委推進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廣泛深入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實踐活動。如連續五年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 「中國詩詞大會」,全網收視超過 30 億人次;舉辦兩屆包括誦讀、講解、書寫、篆刻等系列賽事的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建設 「中華經典資源庫」,製作完成五期約 1.2 萬分鐘的誦寫講視頻資源;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建設 「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打造高標準、高品質的 「有聲語文教材」;每年開展經典誦寫講專項師資面授培訓、實施萬名教師網絡專項培訓計劃,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等,通過多種方式引領社會大眾熱愛祖國語言文字、親近中華文化經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研究並吸納您的建議,一是通過籌備召開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語言文字會議、研究出臺指導性文件《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研製《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完善出臺《<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實施辦法》等繼續加強對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二是繼續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時監測全媒體時代下的語言生活動態,根據語言發展規律,加強對重點領域語言文字使用的監督管理,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和諧發展。三是推進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深入實施,繼續打造語言文化品牌節目,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創新 「網際網路 + 語言文化」,開發寓學於樂、寓讀於樂的多樣化新媒體資源,加大融媒體渠道宣傳推廣力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相關焦點

  • 人艱不拆等生造詞被教育部點名 教育部提文字誤讀誤用現象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教育部最新資訊 > 正文 人艱不拆等生造詞被教育部點名 教育部提文字誤讀誤用現象
  • 教育部提語言文字誤讀誤寫誤用現象,「人艱不拆」「十動然拒」被...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 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 說了什麼?
    【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11月13日,教育部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指出目前網絡上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
  • ...文字誤讀誤寫誤用現象:「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網絡詞語被...
    正如您所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 「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
  • 教育部點名批評人艱不拆等生造詞: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教育部點名批評人艱不拆等生造詞: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答覆》中稱,「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委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引導。
  •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是新詞語嗎?被教育部點名
    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規範漢語用語承續傳統文化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19日的《答覆》中指出,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 教育部點名「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詞:生造晦澀
    「正如您所言,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出現了一些可以反映時代特徵、傳播正能量的新詞新語,如『給力』『點讚』『硬核』等,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誤寫誤用現象,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生造晦澀的詞語,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語言,對網絡生態環境,以及社會語言生活和文化安全產生了不良影響。」
  • 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 2020年度熱詞中哪些能轉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艱不拆等詞被教育部點名 2020年度熱詞中哪些能轉正? 馬上要期中考試了,為鼓勵兒子好好複習,我給予他物質誘惑: 語數外平均90分以上,獎30元奧特曼卡包一個。 就這?兒子滿臉不屑。 單科100分,獎品牌書包一個。 就這?兒子頭也不抬。
  • 【教育資訊】教育部:技能拔尖退役軍人可免試報考高職學校;教育部...
    教育部回應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於禁止中小學生將智慧型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的具體內容。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取得良好成效。
  • 詭神痴話:喜大普奔、人艱不拆等四字網絡熱詞會是未來的成語嗎?
    小詭:你能想到幾個四字網絡流行語?大詭:喜大普奔、人艱不拆、累覺不愛、不明覺厲、啊痛悟蠟、男默女淚、細思恐極、說鬧覺餘、火鉗劉明、溫和腐敗、自帶錘子。大詭:我覺得有很多四字網絡流行語將會成為成語。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其主要來源有古代神話、歷史事件、前人故事、寓言傳說、古人原句、截改古人原句、諺語俗語、外來成語、改造成語以及新生詞語,現在的四字網絡流行語就屬於最後一種,是網絡時代誕生的新生詞語。
  • 媒體年度盤點網絡新詞:人艱不拆 該拆還得拆
    張濱畫  新語文……………(2013網絡盤點系列報導今日起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你如果不了解這些2013年網絡新詞說明你「凹」了  「人艱不拆」、「累覺不愛」、「我夥呆」、「說鬧覺餘」、「十動然拒」、「人幹事」……今年的網絡熱詞,你看得懂幾個
  •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 年輕人網絡創造「新成語」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喜大普奔、累覺不愛,這些貌似成語的四字組合,如果你看不懂,說明你已經落伍了。近日,人人公司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些詞在今年人人網熱詞月傳播量均達到數萬次以上,且累計傳播趨勢呈上升比例。人人網註冊用戶以年輕人為主,喜歡以娛樂自己、自我解嘲的方式來排解負面情緒。
  • 「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網絡用語的意思是什麼?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網絡用語的意思是什麼?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人艱不拆
  • 網絡流行語與時代剪影
    臨近年終,許多機構和平臺評選年度網絡流行語已經成為「規定動作」,從「十大流行語」到「十大網絡用語」,既有全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也有商家及「網紅」的創造,還有普通網民的創作,基本上是用新的表達、新的句式、新的修辭展示語言的多樣形態,反映時代的不同側面。
  • 人艱不拆,棋艱可以「拆」嗎?▏圍棋術語:拆
    今天我們來說說圍棋裡的拆。看了一本書,裡面解釋「拆」,拆,拆撐、拆開之意。特指三四線子向同線對邊部平行有間距地拆開,為布陣所用。三線稱為低拆,四線稱為高拆。網上和很多書上都差不多這樣解釋,我覺得看了一臉懵逼。讓我們來說人話:按我的理解來,拆,是一個組合。
  • 這些成語在作文中別誤用,否則閱卷老師看了會直接給個大紅叉!
    成語被誤用濫用的情況已屢見不鮮,而這份成語彙總素材,希望大家都能仔細看一看,畢竟不管是小學還是高中語文考試,都經常作為考點出現!同時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在作文裡誤用成語,否則閱卷老師會直接給你個大紅叉的!當然了,在成語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應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成語它不是隨隨便便4個不同的字組成的,它不是「喜大普奔」,也不是「人艱不拆」,它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定型的詞語或短句,它擁有很強的生命力,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亂改亂用的,然而讓小山老師感到比較擔憂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人艱不拆、喜大普奔」濫用、亂用成語的現象可謂是比比皆是,會使很多小學生對於這些成語理解有誤。
  • 漲知識,這55個成語容易褒貶誤讀誤用,講話稿寫作中用錯就尷尬了
    如果講話稿中成語不小心誤用了,估計「闖的禍」可能更大。為了讓文秘新手少犯這種低級錯誤,今天分享55個褒貶易誤讀誤用的成語:1. 傾巢出動:比喻全部出動,多用於貶義。2. 重整旗鼓:「失敗後,重新聚集力量再幹」,是褒義詞,不作貶義用。3.
  • 評論:網絡語言"來去匆匆"對語言失範說不
    原標題:評論:網絡語言"來去匆匆"對語言失範說不   網絡語言自產生以來,其利弊就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支持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針對一些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尚存的語言文字不規範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廣播電視作為擔負著引領和示範職責的大眾傳媒,理應做出表率。
  • 呢啲粵語字,好多廣東人都會誤寫誤讀.
    「漚泥」,是客家圍頭話,咒人壅埋在泥裡漚爛漚臭也!好動的人,呆悶在家,彈動不得,唔「漚臭」,都會「漚病」。「寥」,粵音注為「聊」,其實,可讀作普通話的「了」音,它有多個解釋:寂靜、空曠、稀疏、幽深和空虛的意思,詞語有「寥寥可數」,講到尾,就是「空空如也」。「豂」,同樣注音「聊」,作「深」、「空」和「空谷」解釋,與上述的「廖」字音義相近。有本舊線裝字書《吳下方言考》,內有「豂」字一條,說「吳中(即上海為主的地方)形容器中無物曰空豂豂。」
  • 體育課給同學們留作業是「誤讀」?教育部回應:這是明確的說法
    體育課給同學們留作業是「誤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而為了能夠讓同學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課也將成為同學們學習的主要方向。而且針對於體育課給同學們留作業這件事情來看,很多人不解,並認為這是一種。「誤讀」,但並非如此,教育部回應:這是一個明確的說法,而並非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