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旦起閉園改造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2020-12-17 湖北新聞網

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旦起閉園改造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7日 10:21 來源:武漢晚報

兒童互動區效果圖。

  從1985年開園起,武漢動物園給武漢市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難忘的回憶。如今已有35歲的武漢動物園,老了,場館設施陳舊、展陳方式落後,已無法滿足動物福利和遊客遊覽需求,亟須轉型升級。為了將其打造成一座有內涵、有故事、有趣味、有地域特色、有技術的國內一流城市動物園,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武漢動物園將閉園,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前期建設。

  閉園兩年,動物們怎麼辦?

  春俏和胖妞將回老家

  不少市民都關心,動物園改造期間,是完全閉園還是部分閉園?我們還能看到動物們嗎?閉園了,動物們怎麼辦?

  動物園動物管理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變成工地,不僅會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且存在施工安全隱患。為了保證遊客和動物安全,並且保證施工效率,結合國內其他城市動物園改造閉園經驗及武漢動物園實際情況,此次綜合改造動物園將先行完全閉園兩年。

  武漢動物園現有動物近90種、700多頭(只),在綜合改造過程中,結合武漢動物園現有動物輸出計劃,部分動物將通過轉移、合作繁殖、輸出等方式過渡,例如大熊貓「春俏」和「胖妞」姐妹花擬於2021年2月返回四川老家。

  剩下的大量動物則將根據施工進度,轉場到過渡場館,進行園內安置。

  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至少兩年不能逛武漢動物園了,小朋友想念動物朋友了怎麼辦?別擔心,「移動動物園」來了,帶您雲遊動物園。

  該園策劃營運科工作人員介紹,閉園改造期間,武漢動物園繼續發揮動物保護教育科普職能,在我市各大書店、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舉辦分享講座,通過不定期的宣講,讓動物園人走近青少年,推廣現代動物園的保護教育職能,關愛野生動物。同時,也作為一個窗口,讓市民們了解武漢動物園的改造進度和動物們在改造期間的生活情況。

  據了解,「移動動物園」已經在卓爾書店和物外書店開展了3場科普活動,12月27日下午2點,物外書店還會有一場活動,屆時,動物管理部負責人楊毅將以「動物園是活的博物館」為題,分享動物趣事。

  各種活動信息,可以關注武漢動物園官方微信「武漢動物園」提前了解。

  七大展區各有特色

  讓遊客去動物家裡做客

  經過改造後,武漢動物園將從以前按動物食性及動物分類進行分區,轉變為按動物棲息地分區模式,讓遊客去動物家裡做客。全園將形成7大主題展區,分別為澳洲區、非洲區、亞洲區、美洲區、兒童互動區、郢趣園、溼地鳥區。

  「以前是籠舍加活動場,改造後將變成花園別墅。」該園公園建設管理部副部長戚洪斌介紹,改造後,動物們的居住條件將大大改善。外運動場將會變大很多,不僅有假山、水池、鞦韆、爬架、生態投食器等仿生境設施,還有溫控、溼控、智慧監控等現代設備。「還會有『養老院』和『幼兒園』,保障不同年齡的動物都有棲息和活動場所。」

  在該園公園建設管理部部長劉士菊看來,給予動物更多尊重也是改造的一大進步。「以前的觀賞方式要麼是籠舍加欄杆的方式,要麼就是人站在高處往下看動物,對動物來說這其實是很有壓力的。改造後,動物的『家』要麼和遊客在同一高度,要麼高於遊客,遊客將從平視或仰視的角度來觀賞它們。」

  劉士菊進一步透露,不少動物,還能在「家」裡看到家鄉的植物。改造後的動物園,會更加注重植物的設計和配置。園內的大多數大喬木將會基本保留,但在中下層空間,將會種植一些符合展區特色的植物,既能豐富植物層次,又能營造生境風貌。「例如非洲區的剛果叢林,會有棕櫚、芭蕉、蕨類等,馬達加斯加島會種植蘇鐵、鳳尾蘭、再力花等。」

  兒童活動區域

  還能給羊駝、矮馬餵食

  從非洲展區的觀賞臺望去,獅子慵懶地臥地打盹,斑馬、長頸鹿、大象等在悠閒散步……讓人仿佛來到了非洲大草原。

  這正是改造後的動物園裡的一個場景。戚洪斌說:「不僅動物的居住體驗提升了,遊客的觀賞體驗也會大大提升。」

  他指著規劃圖中的非洲區域給記者講解,籠舍都在外圍,活動場地集中在中間,從視覺上給人的感覺是這些動物都在一起,但實際上,中間有隱形的隔欄。「改造後的非洲區採用獨特的視覺混養設計,能帶給遊客不一樣的體驗。」

  此外,兒童活動區域分為萌寵區和互動區,互動體驗感十分強。比如,孩子們可以在互動區給羊駝、矮馬、山羊等餵食,萌寵區都是一些體型較小、可愛的動物,也許孩子們鑽進一個小隧道,一伸出頭,就可以看到它們就在眼前,而中間只隔著一層透明的玻璃。

  記者楊曉雨 通訊員趙旋 陳立雲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動物園

相關焦點

  • 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月1日起閉園改造 「移動動物園」上線科普
    為了將其打造成一座有內涵、有故事、有趣味、有地域特色、有技術的國內一流城市動物園,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武漢動物園將閉園,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前期建設。   閉園兩年,動物們怎麼辦?   春俏和胖妞將回老家   不少市民都關心,動物園改造期間,是完全閉園還是部分閉園?
  • 武漢動物園明年元月1日起閉園改造,動物們怎麼辦? 您關心的問題都...
    從1985年開園起,武漢動物園給武漢市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難忘的回憶。如今已有35歲的武漢動物園,老了,場館設施陳舊、展陳方式落後,已無法滿足動物福利和遊客遊覽需求,亟須轉型升級。為了將其打造成一座有內涵、有故事、有趣味、有地域特色、有技術的國內一流城市動物園,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武漢動物園將閉園,進行綜合改造一期工程前期建設。
  • 武漢動物園明年1月1日起閉園改造,未來動物園長這樣
    武漢動物園動物管理部負責人楊毅告訴記者,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會變成工地,會造成遊客體驗感下降。為了保證遊客和動物安全,保證施工效率,結合國內其他城市動物園改造閉園經驗及武漢動物園實際情況,此次綜合改造動物園將先行完全閉園兩年。
  • 武漢動物園閉園將改造2年,未來會變成啥樣?
    武漢動物園動物管理部負責人楊毅告訴記者,改造期間,園內大部分區域會變成工地,為避免遊客體驗感下降,同時為保證遊客和動物安全及施工效率,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和國內其他城市動物園改造閉園經驗,此次綜合改造動物園將先行完全閉園兩年。
  • 一家三代13人同遊武漢動物園,尋找記憶裡的《我和我的動物園》
    12月19日起,武漢動物園舉辦《我和我的動物園》舊人舊事舊時光照片展,一大批遊客趕在閉園改造前參觀。19日約1.5萬名遊客入園,20日約1.7萬名遊客入園,創本月以來遊客量新高。照片展吸引了廣大市民駐足欣賞,展覽分童年的爆笑瞬間、青春的燦爛回憶、愛情的甜蜜一刻、親友的溫暖相伴四部分。最受歡迎的是童年照片展,飽含著市民對武漢動物園童趣的認可。
  • 武漢動物園遊客量創本月新高,一大波遊客趕在閉園前來懷舊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潘婷婷)今日雖只有半天放晴,但武漢動物園湧進了1.5萬名遊客,是本月以來遊客量最多的一天。原來,遊客們是抓緊本月最後的日子來動物園懷舊與告別。天寒擋不住遊客的遊園熱情一大早,市民許女士帶著4歲女兒來逛動物園,「這幾年,來動物園不知有多少次了,明年元旦要閉園,一別就是兩年,趕緊帶她來看看,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
  • 因強降雨,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翠華山、樓觀臺景區今起閉園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自2020年8月11日18:00起臨時閉園,暫停對外開放,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已經網上預約和購票的遊客,可通過原購票渠道申請退還票款。有關退票事宜可電話諮詢景區遊客服務中心(029)85670000。西安樓觀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七大景區暫實施閉園。
  •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一段非凡的「逛動物園」之旅
    作為一名動物園愛好者、動物科普達人,花蝕遍訪全國各大城市動物園獲取第一手資料,以專業遊客的視角為無言的動物發聲,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與固有認知絕對不一樣的動物園世界。在展示每一種動物的獨特之處之餘,他揭示了動物園的存在意義:看懂動物,尊重動物,有助於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他堅信:動物園是大自然的縮影,它雖然具有原罪,卻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地方,也是人類進行動物啟蒙的絕佳場所。
  • 武漢動物園35年溫情書寫自然傳奇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希 通訊員 陳立雲 彭少波跑完2020年,35歲的武漢動物園即閉關修煉。打開記憶的門,記憶是不是就像環園一周的樟樹大道那樣長,不管你是遊客還是動物園的主人。武漢動物園湧現老虎「紅紅」、大熊貓「都都」、金絲猴「細細」和河馬等一批壽星,飼養員也大多是幾十年的陪伴,「這是飼養員們專業專心養育的成果。」武漢動物園總工程師高燕鴻表示,動物只要適應了圈養環境,一般年齡都比野外要高,飼養員們對動物的養育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希望那隻「原住民」河馬能活到50歲。
  • 這裡藏著幾代武漢人的回憶,武漢動物園邀你來看老照片展
    武漢動物園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翻翻老照片,原來這裡藏著武漢人的回憶。10月21日起,武漢動物園在網上推出「回憶遊」徵集活動,共收到500餘張市民遊玩動物園的老照片。12月19日,市民朋友可以在武漢動物園大門口參觀以這些老照片為藍本的「我和我的動物園」老照片回憶展,重溫過去的歲月。
  • 武漢動物園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降低施工影響
    武漢動物園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王聖凱 攝中新網武漢1月7日電 (潘婷婷 張芹)2021年1月1日起武漢動物園閉園進行改造,記者7日從園方獲悉,為降低施工期間噪音對動物的影響,該園已於12月中旬開始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 武漢動物園裡,非洲象用暖氣,河馬泡「溫泉」……
    強冷空氣來襲,武漢最低溫降至-7℃,已經閉園開始改造的武漢動物園裡,動物們如何過冬?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得知,非洲象、長頸鹿、河馬等熱帶動物的館舍,已經全天候開放「暖氣」,讓動物們溫暖過冬。動物園工作人員調試鍋爐給動物供暖。
  • 上海動物園2021年第一趴等你來!
    ·政務 艾瑞巴蒂,2021元旦快樂
  • 廣東省第二個動物園:新會動物園47年往事記
    1958年,時任廣州動物園黨委書記李均發回到家鄉新會,他看上了北門外馬山旁邊的金山,提出在這裡開闢新的動物園。這個提議受到新會縣領導的重視,縣委馬上動員幹部群眾將金山一帶的荒山水田改造,由本地著名建築師鍾雪設計,而動物園的主角動物們則一部分由廣州動物園贈送,另一部分從市場上收購。
  • 武漢動物園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降低施工影響 可避免噪音引發...
    武漢動物園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 王聖凱 攝2021年1月1日起武漢動物園閉園進行改造,記者7日從園方獲悉,為降低施工期間噪音對動物的影響,該園已於12月中旬開始對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據武漢動物園動管部負責人楊毅介紹,由於野生動物對噪音較為敏感,改造期間施工噪音可能會對動物的健康、發育、繁殖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對敏感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可以避免因施工噪音引起野生動物發生強烈的應激反應。
  • 北京市屬公園開啟元旦科普直播活動,高級園藝師教您養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31日)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獲悉,為滿足市民遊客的節日文化需求,北京市屬公園將在元旦期間開展多項「花事迎新」科普直播,遊客足不出戶,也能體會到多樣的節日習俗和植物樂趣。
  • 武漢動物園關閉3個月後重開 大熊貓「休假」胖了15斤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4日電(任思雨)武漢「解封」已有半個月,日常生活逐漸重啟。4月22日,武漢動物園恢復有序開放,小動物們也正式開始「營業」。據武漢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開園兩天,共有2131名遊客入園。小矮馬、小麋鹿……好久不見,武漢動物園裡添了不少新成員,大家還給3隻新出生的小動物取了有著特別寓意的名字:「抗疫」、「解封」、「重啟」。
  • 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
    動物待在動物園仿佛失去了自由,但它們承載著更多的保護教育使命,在這個小空間裡人們如何去尊重它們,讓它們擁有更多的快樂,是動物園可以去做,也應該去做的事。從 2009 年開始,紅山動物園開始逐步改造、提升動物的起居環境。最開始的時候,不理解沈志軍的人很多,在他原先工作的園林系統裡也有人嘲笑他:「連員工福利都解決不了,你還在那邊說什麼提高動物福利呢?」
  • ...熊貓金絲猴河馬老虎等一批壽星,武漢動物園35年溫情書寫自然傳奇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希 通訊員 陳立雲 彭少波跑完2020年,35歲的武漢動物園即閉關修煉。打開記憶的門,記憶是不是就像環園一周的樟樹大道那樣長,不管你是遊客還是動物園的主人。武漢動物園湧現老虎「紅紅」、大熊貓「都都」、金絲猴「細細」和河馬等一批壽星,飼養員也大多是幾十年的陪伴,「這是飼養員們專業專心養育的成果。」武漢動物園總工程師高燕鴻表示,動物只要適應了圈養環境,一般年齡都比野外要高,飼養員們對動物的養育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希望那隻「原住民」河馬能活到50歲。
  • 武漢動物園閉園第一周,大象長頸鹿小熊貓們還好嗎?
    7日,武漢動物園小熊貓育幼室內,6個月大的小熊貓「糊米酒」正津津有味地吃著蘋果脆片,飼養員王高峰把正在播放工地施工噪音的收音機掛在它的爬貓架上,小熊貓媽媽「小小」在一旁靜靜觀察,過了一會兒也走近放蘋果的食盆。小熊貓飼養員王高峰正在進行噪音脫敏訓練。「武漢動物園從2020年12月中旬就開始對幾種野生動物進行噪音脫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