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文燕)「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在寧夏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實幹作風,深情歌頌奮鬥精神,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這已不是總書記第一次提到奮鬥。「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他曾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奮鬥精神」的深刻內涵,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回首黨的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歷程,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毋庸置疑,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鬥精神的人民。奮鬥,是中華民族的鮮亮底色。憶往昔崢嶸歲月,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中國70多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舉世矚目的成就,都凝結著億萬人民艱苦奮鬥的身影。
奮鬥,也是寫在民營企業家字典裡的醒目詞彙。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是當年溫州人勇闖市場、奮鬥不息的深刻寫照,也是當下民營企業推崇備至的行動圭皋。但奮鬥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除了鮮花掌聲,亦遍布荊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歷史時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家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也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但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人生。同樣,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就更加需要用堅韌不拔的意志,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迎難而上、順勢而為。
奮鬥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要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店」,要讓我們的國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做好長期奮鬥、不斷奮鬥、不怕奮鬥的準備,視困難為考驗、把挑戰當機遇、變被動為主動。「奮鬥是長期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鬥。」
(責任編輯 鮑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