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復興從奮鬥時開始幸福人生在唐詩裡覺醒

2020-12-22 綠字營

金縷衣

唐樂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詩三百首#

中國是詩的國度,因為詩,唐朝就像鑲了金邊的鑽石,遮蔽秦漢,力壓兩宋,成為盛世的典範。

詩是什麼?

詩是游離於五經四書之外的藝術形態、詩是我們母語的語言與我們民族的文字調和歸一,詩是表達意志的美學體系,它在距今5000年以前文明之始就走向成熟、在距今1500年前漢唐時代就達到了巔峰。

為了讓唐詩走近大眾,有會事者從全唐詩裡精選出來最為瑰麗的300首,俗稱《唐詩三百首》,供愛好者便攜身邊,隨時隨地吟詠翻讀,每時每刻學習把玩。

這首民歌精華七言樂府《金縷衣》,就是《唐詩三百首》的最後一首,作為壓軸的一篇佳作。只有讀完這一首詩,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前面309首詩到底在寫什麼,77位詩人到底想說些啥。

這首詩最早出現在唐朝元和年間鎮海節度使李錡家的宴會上,由他的侍妾杜秋娘演唱祝酒,由此唱響、千古流傳。前些年這首詩由劉歡作曲,姚貝娜演唱,進行了古詩現代化演繹和再現,讓它為更多人所熟知。

有人說,這首詩寫的是珍惜韶年華,也有人說這首詩寫的是不負好時光,我卻說,這首詩如咚咚戰鼓,如衝鋒號角,寫的是奮鬥,寫的是出發,寫的是前進,寫的是萬丈豪情,寫的是義無反顧,寫的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誓言錚錚,寫的是胸懷激蕩血脈僨張人生激昂。

這首詩寫的是成功與奮鬥以及奮鬥與幸福的優良傳統、辯證關係,是我們所見過的最好的勵志、最美的雞湯。

三十年前,時人常言上溯三代都是農民,對於耕讀傳家有著從骨子裡生出來的的追求和痴迷;而今雖已小康,顧盼左右好友姻親皆不事稼穡,少兒啟蒙則用動畫片和小遊戲替代了閱讀。

在文明的衝突之下,我們的下一代,早已經聽不進去老人口述家史,曾經的一粥一飯四處尋覓、一磚一瓦來之不易;開始懷疑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是欺騙的謊言,有些相信訛詐與掠奪才是成功的真諦。

既已遺忘了過去,也不再喜歡閱讀,含著金湯匙出生,掉進福窩裡成長起來的孩子,難免有些傲嬌氣焰,少時入學有實力的家長便會選擇學費高昂的貴族教育,要求老師一不能打二不能嚷,要求老師圍著孩子轉——服務好這個孩子,甚至有家長認為,至少在幼兒園裡,老師不應該叫老師應該叫阿姨。在有些家庭孩子不叫孩子叫少爺,在有些家庭,孫子不叫孫子叫小皇帝。

我們對孩子的愛,有時候因為過於濃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窒息;我們對孩子的愛,有時候因為掂量不清,反而會逼迫著孩子走向叛逆。缺少閱讀感悟,孩子情感空間格局就會顯得粗糙阻滯,或者感情淡漠、或者忘乎所以。

因此,我們應該打開唐詩三百首,學學這篇《金縷衣》,好明白什麼叫做小節,什麼叫做大義,什麼應該捨棄,什麼應該珍惜,什麼叫做身外之物,什麼叫做天人合一,什麼叫做月宮折桂,什麼叫做花開如意。

【勸君莫惜金縷衣】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再也沒有比金縷衣還美的服章了,也沒有比金縷衣更高的禮儀了。

因此這個金縷衣在詩中的意思就代指人間的大富大貴、至富至貴;當然,金縷衣也可以引申為人間富貴之人奢華的生活方式,畢竟在金融資本的年復一年的洗禮中,今天太多國人的審美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只重奢華不講求內涵早已經向大眾泛化了。

特別是在當下,富有是我們的夢想,富民是國家的承諾,無數基層幹群企業還在為最後的脫貧工作奮戰在鄉村第一線,這時突然勸說我們要放棄對富貴的追求,恐怕也不現實,富者不依,貧者也不會依。

所以,這句話就是一個比喻,要與下一句詩結合起來讀才有意義。

【勸君惜取少年時】

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之所以會說——比金銀更珍貴的是歲月光陰,是因為銀金無量,生命有限,也因為農業時代人才的成長方式、成長周期,使用方式決定了時光的珍貴程度。在人均壽命只有27--29歲的唐朝,讀書的機會萬中無一,如果不能夠在少年時期就顯露崢嶸,引起重視,那便會錯過跨越基層的階梯,失去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是在現代金融資本時代,在世界經濟舞臺上、領域中引領風騷的大亨,九成以上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像少年一樣活著,甚至於他們比少年更有活力,更富有想像力。而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少年猶如待選的秀女一樣,大把的時光被卷進用來提高分數的高考競技裡,人生分解成了一張張考試卷子,許多人始終都搞不清分數與人生之間的函數關係,只好說:無浪費不青春。

也許少年會以為「無浪費不青春」是一種自我,是一種叛逆,是一種勝利,為了這一刻的奢華,放棄這一生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因為少年並不知道,無論是家長還是金融資本都很實際——他們不約而同的迴避了【時光的價值】,鼓動、暗示或者協助少年們選擇了向著金縷衣衝刺。他們的哲學是——只要有了錢、一切都會有。在某些人的眼睛裡,在某些人的生命中,錢的多少成了成功的唯一標準,生活幸福與否的根本憑據。

在農耕文明裡「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的勵志金句,放在了特別重視金融資本的工商文明時代,卻成了一種諷刺與反諷關係。

直到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身心靈和諧一致的重要性才被重新發現,重新提起,才會一方面在學校裡設置心理老師的崗位,一方面加緊構建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機制。

人比錢貴,少年時比金縷衣貴,人與自然等值,如何醒察、建立以及衡量、保持這種價值關係,這是唐詩之於我們的意義,也是中國之於世界的意義。

【花開堪折直須折】

正如世俗所知:雖然離開錢萬萬不能,但是錢依然不是萬能的,在金錢之上,精神,意志,勇氣,仁義,品德,生命都是要比錢更加高貴和珍貴,更有價值,更值得追求與守護的品質。

在生態文明新時代,只有經濟與文化以一種新的平衡結構重新結合起來,才可以實現真正的振興。投身生態文明時代,營建綠色生活方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現代生態文化,這便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

勇於選擇,勇擔使命,勇於奮鬥,這才是花開堪折直須折在今天的真正含義。

【莫待無花空折枝】

天有陰晴,月有圓缺,地分南北,人分老幼,但是新時代的到來之於每個人,卻都是一樣的,並不因為你是十六歲少年,新時代就會對你多一份眷顧,也並不因為你是六十歲老人,新時代就會對你少一絲偏愛。

當新時代已然到來,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有可能是新時代的弄潮兒,都將會走向新徵程,能否及時融入新時代,只看在你自己的精神意志中是個什麼狀態,是否看清楚了自己的站位,能不能夢想到自己的未來,有沒有覺醒,願不願奮鬥。

是的,當我們選擇把自己融入時代,我們便會自動超越世俗的認知,在詩的藝術的高度俯瞰人生,當我們察覺幸福人生會在唐詩裡不斷覺醒,身體與心靈開始碰撞,血液將再次變熱,一顆如同少年一般年輕的心就會怦然跳動,就會重新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奧妙的關聯與關係,就會像年輕時候一樣,輕易就滋生出時不我待的情緒。

唐詩三百首,壓軸金縷衣;

少年英雄夢,折花第一名。

相關焦點

  • 在接續奮鬥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正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註定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引領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復興。  回首「十三五」,「人民的美好生活,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 幸福的別名叫奮鬥!
    (本報記者張文燕)「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在寧夏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實幹作風,深情歌頌奮鬥精神,激勵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銘記歷史發奮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銘記歷史發奮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長沙社會各界激起強烈共鳴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字字鏗鏘,充滿力量。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連日來,長沙社會各界掀起學習熱潮,大家紛紛表示,將銘記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立足本職崗位,奮力幹事創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
    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銘記苦難輝煌的抗戰歷史,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鬥,貢獻自己新的力量。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當天,全省各界幹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等渠道,收聽收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追憶歷史,深切緬懷抗戰中犧牲的革命先烈。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什麼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要謹防哪些風險或陷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理事長靳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跨越「發展陷阱」》一文中指出,現在,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深刻認識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牢牢把握「變局」和「新局」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重大機遇,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 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懈奮鬥
    十多年來,抗震救災精神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新時代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一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當前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要保持「萬眾一心加油幹」的實幹品格,最要緊的是防止鬆懈、防止滑坡,務必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就是要匯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力量,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懷共同奮鬥;就是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每一位中國人都具備強烈的責任感與合作精神,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萬眾一心,同甘共苦
  • 思想|讓偉大的夢想照亮民族復興的未來
    該書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闡釋,對於全黨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的主題是:深入闡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
  • 【社科網評】家國同慶凝聚中華復興奮鬥偉力
    闔家歡聚、情暖人間,又到中秋團圓時。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的背後不僅是家庭的團圓,更是民族情感的積澱、家國情懷的傳承。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千百年來,中秋圓月高懸在中國人的精神星空,寄託依戀家國的情,照亮思鄉念親的眼,指引歸家團圓的路。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時代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真偉大的夢想,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精神旗幟。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夙願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國,是世界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繼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歷史必將證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是不可阻擋的。」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書寫偉大復興精彩華章
    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領袖囑託,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雄赳赳、氣昂昂,在我省轉型發展蹚新路中敢擔當、善作為,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接續奮鬥、勇毅篤行。
  • 從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復興圖強的精神力量
    當前,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民族復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也面臨著艱巨任務和嚴峻挑戰,必須深刻汲取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知難而進、堅韌向前,奮力投身新時代強國強軍偉大事業。
  • 聚乳酸偉大復興夢想口罩為偉大復興夢想節成立六周年助力
    為記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程,歌頌建黨和建國以來的豐功偉績,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捍衛中華傳統文化,緬懷偉大領袖毛澤東,培育民族愛國精神,建立民族信仰,傳遞正能量,幫助更多的有緣人實現夢想,中國偉大復興夢想節促進會、偉大復興文化產業股份公司共同發起倡議把每年的12月26日定為「偉大復興夢想節」!
  •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朱相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見這一命題的重大意義。因此,復興的內容、中華民族的含義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等,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筆者藉此發表一些淺見,以饗讀者。
  • 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①,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本文試從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及相關問題的論述入手,進行研討,以期有助於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的學習和踐行。
  • ...砥礪奮進 再接再厲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習近平在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時強調 振奮精神 砥礪奮進 再接再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 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參觀展覽 人民網北京9月25
  • 學好「四史」,矢志拼搏奮鬥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書寫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鬥爭史、奮鬥史、發展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四史」記錄的,「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
  • 致敬奮鬥的你丨用勞動譜寫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他們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和崇高品質,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些偉大成就,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拼搏奮鬥、爭創一流、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
  • 習近平: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廣大臺灣同胞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認真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無上光榮的事業。
  • 如何理解堅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工運時代主題?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工人運動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在這一時期,中國工會團結髮動廣大工人堅決貫徹黨的方針,發揚大無畏革命精神,前僕後繼、流血犧牲,團結動員廣大工人為實現黨提出的奮鬥目標而鬥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工人運動為建立和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