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科學認識、同心戰『疫』」主題第八期,北京師範大學王炳林教授為我們開講《總結歷史經驗,增強必勝信心》↓↓↓
課程介紹:課程重點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防疫鬥爭和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帶來的啟示。
王炳林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01
中華民族與瘟疫
鬥爭的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
據歷史記載,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中國古代先後發生了300多次瘟疫流行。中國古代有兩次大規模的瘟疫,一次是在東漢末年到三國初年,瘟疫大暴發,再加上戰亂,人口驟減。第二次是在明代末年到清朝初年,導致數千萬人的死亡。
中國近代
近代以來,從1910年到1911年,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暴發了大規模的鼠疫,奪去了6萬多人的生命。
新中國成立以來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經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抗瘟疫鬥爭:一次是1958年消滅血吸蟲病,「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的詩句就表達了戰勝瘟疫的興奮之情和豪邁之氣。另一次是2003年抗擊「非典」。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取得抗擊「非典」的勝利,也促進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
02
中華民族從磨難中奮起的
啟示有哪些?
正確判斷形勢,辯證看待問題
正確判斷形勢,深刻認識國情,是制定正確政策的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這次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實踐證明,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是有力有效的。同時,我們在判斷形勢時,要辯證地看待問題。
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底線思維,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打有準備、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樹立底線思維,才能夠保持戰略定力,遇事不慌,指揮若定,科學謀劃,贏得主動。這也是歷史上經歷磨難給我們的啟示。
尊重自然,尊重規律
一定要從教訓當中深刻知道,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重要,一定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
堅持黨的領導,充分依靠群眾
新中國成立以後,每一次戰勝磨難的實踐都充分證明,只要有黨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有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有黨員衝鋒在前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就一定能帶領群眾戰勝困難、取得勝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要我們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關心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就會有力量。這是抗擊疫情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
科學認識,同心戰「疫」
①面對傳染病,人類的武器是什麼?看張文宏教授「硬核」演講
②面對新冠肺炎,我們要怎麼做?沈洪兵院士來支招
③中國古代是如何應對瘟疫的?王立群教授開講啦
④如何從國際角度看中國戰「疫」?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開講
⑤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疫情影響下中國經濟如何發展
⑥清華大學教授艾四林:在抗擊疫情鬥爭中深化理論認識
⑦清華大學教授薛瀾:在突發事件中學習,推動應急管理體系進步
習慣養成,從我做起
①怎樣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聽北大教授馬軍詳解
②如何上好抗擊疫情這堂「課」?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開講
③北京市特級校長陳立華:親子關係怎樣增強免「疫」力
④溫州醫科大學教授瞿佳:疫情期間學生居家科學習慣如何養成
⑤江蘇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培養善良而智慧的問題解決者
最美逆行,挺身而出
①致敬教育系統最美逆行者!北師大教授康震開講
②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逆境中如何培養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①感受戰「疫」的中國力量!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教授開講
②天津大學教授顏曉峰:戰「疫」如何彰顯中國制度優勢和治理優勢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①中國農大沈建忠院士:重思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道
②浙江大學教授黃耀偉:三種模式,教會你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