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
這話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強調我們自己要文化自信,外國的月亮並不比我們的圓……其實,我本意絕非如此,誰說讚美別人就代表不自信,就代表否定或貶低自己。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文學巨著數之不盡,我們當然可以有驕傲和自信。
加西亞·馬爾克斯
那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
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
就連咱們熟知的國內作家莫言(第一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白鹿原》作者)等在文學創造路上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
《百年孤獨》
但就是這樣一部公認的傑出小說,仍有一部分讀者表示讀不下去……
我個人非常喜愛這部作品,也拜讀過多遍,我也相信《百年孤獨》這本書一定會常讀常新,而那些想讀《百年孤獨》卻總讀不下去的讀者又是因為什麼呢?
讀《百年孤獨》前要有充分心理準備,為什麼嗎?小說縱跨百年,七代人,人多,名字都很長,長得還都很像,布恩迪亞家族給新生兒命名總是翻來覆去叫"奧雷裡亞諾"或者"何賽·阿爾卡蒂奧",一堆酷似或者乾脆一樣的名字聽說是很多人怕讀和讀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百年孤獨》寫法獨特
《百年孤獨》與以往小說的寫法有極大不同。
首先小說是魔幻現實主義寫法,其中既有明顯的現實,又充滿了魔幻色彩,各種神話、典故層出不窮。另外小說還採用了獨創新穎的倒敘手法。小說的故事一個接一個交替著,沒有一個完整的圍繞一個人或者兩三個人的故事線、一個貫徹始終的主角。有的是布恩迪亞家族輪番出場的男性、女性人物,唯一不變的是深深植入這個家族骨子裡的那股與生俱來的孤獨。
《百年孤獨》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圖
《百年孤獨》有一個特點,就是人物關係過於零散,很多人物名稱都一樣,人物關係也比較亂。比如兄弟與情人、姑姑與侄子等跨代際人物關係等。可以先到網上尋得一張比較清晰的人物關係圖(比如下圖),以幫助自己在糊塗時看一眼,理清人物間的正確關係,再繼續讀下去。
《百年孤獨》的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拉丁美洲歷史文化的濃縮投影。《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獷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
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相信經典的力量,靜下心來閱讀
如同文學巨著《紅樓夢》一樣,剛讀起來,也有很多人讀不下去,但只要安靜下來讀進去,就多半會愛上它,甚至是痴迷。就這樣,好的作品最終都捕獲了人心,流傳下來成為了經典。
一般來說,經典很少是那種一上來就能朗朗上口的。它們或恢宏或細膩或獨特……不變的是其中一定會有對社會現象的深刻認識、對人性的剖析以及奇妙的想像力等。
相信經典的力量,能流傳下來的一定不是垃圾,懷抱著虔誠而又平靜的心,去慢慢讀下去,走進一個獨特或熟悉的世界,與作者與時代與自己對話。對於閱讀《百年孤獨》來說,也是如此。
這是一本沒有愛情卻又十分浪漫的書,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辦法發去面對這種孤獨感。
莫言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如果你常常覺得孤獨的話,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去面對這種孤獨感,我推薦你去看這本《百年孤獨》,從書中你會找到走出孤獨的方法。
點擊下面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