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2020-12-23 星落澤洋

2014年4月18日,87歲的馬爾克斯與世長辭。世界各地的讀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方式,來緬懷這位文學大師。4月26日的北京,有著這樣一場特別的緬懷會。

一張桌子,一個話筒,一本《百年孤獨》,一捧盛開的黃玫瑰——馬爾克斯最愛的花。無需報名、現場領號,上臺誦讀不超過三分鐘的段落,讀完後,在頁邊籤上自己的名字,把書交給下一位上臺者。在一個周末的深夜,這樣一群人,就用這無聲的方式,有聲的朗讀,來紀念這位大師。或者說,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大師的「百年孤獨」,也感謝大師的《百年孤獨》。

外國文學那麼多,為何要獨愛《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並非是我獨愛《百年孤獨》,而是確實是有目共睹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他(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紐約時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但就是這樣一本數據與名人都承認的殿堂級著作,仍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讀過的人總是會忍不住再次翻閱,而那些讀不下去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書中大量相似且很長的名字

相信很多人跟我最初一樣,不讀外國書籍的原因就是因為記不住人物名字。是想你都記不住人家的名字,這個人幹的事,都不知道安在哪個人身上了,怎麼可能會讀的下去一本書。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正如同外國人讀不懂《紅樓夢》一樣,特殊的文化差異,也讓很多人讀不懂。

東西方的差異,不僅僅是在衣食住行上有體現,在文學作品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哪怕是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他的觀點、看法都有所不同,何況是兩個國家甚至是兩個洲的人。

《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獨特

《百年孤獨》的寫作手法特殊,既有魔幻色彩,又包含現實主義。它與《哈利波特》的魔幻風格不同,它是「幻」與「真」的結合,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幻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

「幻」:愛吃土的麗貝卡;整個鎮子的人患上具有傳染性的失眠症;馬孔多小鎮連綿不絕下了幾年的大雨。

「真」:馬孔多的命運似乎是對拉丁美洲大陸歷史的映射;對香蕉公司慘案的描寫是來自於真實的事件。

這樣似真非真,似幻非幻的寫作方式也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既然如此,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讀者讀下去這本殿堂級著作呢?

藉助於網上的人物關係圖

《百年孤獨》中又很多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再加上任務名稱有十分的相似,更加大了讀者的閱讀難度。可以藉助網上的人物關係圖,理清人物之間的脈絡關係,也可以幫助自己在拎不清誰誰是誰的時候,梳理思路。

提前了解小說脈絡

現如今早就不是,「聽說」的時代了,網絡上大量的關於書籍的介紹,觀後感,以及現成的脈絡梳理,都可以幫助我們先建立自己對於書中故事的大概框架。

當然也可以看看大家為什麼如此推崇這本書。

有位網友說:年少看《百年孤獨》沒看懂,長大後看《百年孤獨》發現每個時代的人心中最長的是情。

分享一句我最喜歡的話給你們: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紀伯倫說過:孤獨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布恩迪亞家族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孤獨的堡壘當中,不需要別人的關注,構建起了密不透風的圍牆,進行著自己的精神活動。

在莫言的《紅高粱》開篇,讀到「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在陳忠實的《白鹿原》開篇,讀到「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在餘華的《兄弟》中,讀到「我們劉鎮的超級巨富李光頭異想天開,打算花上兩千萬美元買路錢」。

而《百年孤獨》正以他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文學史。無論你是尚未讀過的,還是打開書被複雜的人名嚇住的,都請你一定要把這本書讀完。書中每一個人都孤獨,但是孤獨的方式各有不同。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我們的一生,一定要讀一下《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不妨點擊下方橫幅支持正版: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我曾說: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紐約時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這些世界性的公開認可以及廣泛傳播,已表明《百年孤獨》註定是一部極高水準的世界殿堂級文學作品。
  • 《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著的長篇小說,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
  • 《百年孤獨》:一生必讀經典巨著,可是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關於《百年孤獨》的彩虹屁可以說是數之不盡、歷久彌新,從1967年出版至今就沒有停止過:《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獨》,能成為世界名著?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百年孤獨》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的《百年孤獨》,能成為世界名著?
  •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百年孤獨》全書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句話的寫作手法被稱為預敘,也是由作者馬爾克斯首創。
  • 為什麼許多人說讀不下去《百年孤獨》?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不光是《百年孤獨》,任何一部名著的命運都大抵如此。讀一本書如果只是為了了解一個故事,那還不如直接讀此書的故事梗概來得痛快。讀書跟交友一樣,得有緣。畢竟想能順利進入《百年孤獨》你得有一定知識儲備,對拉美文化有一種概念上的認識。
  • 《百年孤獨》這麼有意思的書,為什麼你卻讀不進去?
    馬爾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獨》在中國的知名度很高,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備受推崇的一本書。但是很多人卻反映讀不進去這本書。其實,只要抓住一點你就能很快讀進去這本書。《百年孤獨》單從故事來講,其實很有意思,很有當今玄幻爽文的味道。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百年孤獨》號稱是一本拉丁美洲菜市場阿姨們人手一本的書啊!一點兒閱讀門檻都沒有,怎麼就那麼多人說難讀了呢?來看一下這些上榜理由,無非就是人物的名字太長了,又很相似,故事情節涉及七代人,還雜糅了很多神話、宗教、典故等因素。
  •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它值得全人類閱讀
    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這話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強調我們自己要文化自信,外國的月亮並不比我們的圓……其實,我本意絕非如此,誰說讚美別人就代表不自信,就代表否定或貶低自己。
  • 很多人都讀不懂的經典巨著《百年孤獨》,到底講了什麼?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百年孤獨》提到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百年孤獨》,總繞不開它的經典開篇。對於《百年孤獨》,很多人都表示懂不懂、讀不下去,有印象的恐怕就是開篇這段。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其中10條經典語錄,至少要讀一次!
    這是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經典開場白其偉大之處在於他創造了一種近乎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在敘事開始把想要描述的故事放到了多年以後。作者馬爾克斯憑藉一本《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第一句,影響中國一代作家,馬爾克斯隱藏了多少信息
    ——《百年孤獨》開頭第一句就震驚了整個文壇捧起《百年孤獨》這本書,翻開第一頁,這句話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感覺。為什麼有很多人讀不進去但是再讀下去卻是步步維艱了。有很多網友表示表示:看《百年孤獨》需要勇氣。那麼我們為什麼讀不進去呢?
  • 《百年孤獨》經典的一句話,幾乎很多人知道!僅8字說透人生孤獨
    谷主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但同時這本書也揭示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裡面經典的句子有很多,但有一句話,幾乎是人人皆知,只有8個字,卻說透人生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何為孤獨?馬爾克斯曾對孤獨的解釋是:不團結。
  • 《百年孤獨》:堅持下去,總會有好事發生
    諾貝爾文學頒獎辭上說: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馬爾克斯締造了文壇傳奇與文學奇蹟,許多文學大師都受到過《百年孤獨》這部作品的影響。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什麼是孤獨,我的理解與體驗傾向於村上春樹的那種表述:一種距離感——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與社會、與世界的距離感。而在百年孤獨裡,這種孤獨——在我看來,不是所謂的落後封閉導致的,而是人的自我認知、自我成長所導致的。說人話就是:做得很多,想得也很多。
  • 世界巨作卻讓人「難以下咽」,僅16個字寫盡人間孤獨
    如果說,人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很多人就會選擇《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用魔幻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囂華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一方世界。《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人的一生,讓你明白孤獨的真諦
    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為什麼對這本書的評價這麼好,我們還要從它的作者說起,《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憑此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部分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在文壇裡會聽到這樣子的一句話,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得太深了,裡面的人名也需要反覆去讀理解,讀他的這一本書太耗費體力與腦力了。不知道你有沒能讀過,是不是這樣子的感覺呢?既然是這麼一本難懂的書,為什麼被大家捧在手上不願意放下來,它究竟有什麼特別的魅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