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齊宣王對一位名叫顏斶(chù)的隱士仰慕已久,召見他入宮。面對齊王的召喚,顏斶反過來招呼齊王走到自己身前,惹得齊王大為不悅。
顏斶便圍繞「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齊王聽罷豁然開朗,忙道歉並想拜他為先生。顏斶拒絕,留下了「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的名句。
安步當車這個成語,原本是表達人生的淡泊志向、稱讚安貧樂道的品質,如今人們往往將其字面意思拿出來,強調多走路的好處。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走路、散步,簡單動作背後藏著健康密碼。在中醫裡,散步是很重要的養生之道。人體一半經絡在足部聚集,脾經、肝經、腎經、胃經等重要經絡都經過足部,許多重要穴位也在足底。這些經絡穴位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相連接,走路一定程度上能按摩足底穴位、疏通經絡,增強免疫力。
無論是散步還是大步快走,都能起到健足的功效,鍛鍊心肺功能,舒緩壓力,改善身體血液循環,長期堅持可以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
如今的都市生活,大家多習慣以車代步,留給走路的時間越來越少。便利的交通條件極大延展了個人的活動半徑,但也「侵佔」了大量走路的機會,這也是不少人感慨自己「缺乏鍛鍊」的重要原因。想改善這種情況,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邁開腿」,多走點兒路。
除此之外,「安步當車」也是開給當代人的一劑「心藥」——工作與生活節奏很快,壓力難免引發困擾。淡然知足的精神狀態,安步當車的悠閒心態,或許更容易幫我們尋到生活真諦。返璞歸真,生活原來可以變得更簡單。
最後要提醒的是,走路鍛鍊務必量力而行,不然很容易損傷膝蓋,像一些不顧及身體可承受負荷、動輒「暴走」十幾公裡的做法並不可取。走路雖好,貴在適度,安步雖可當車,但卻不能全然替代車的作用。哪怕再喜歡走路,該上車的時候,還是得上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