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想家》:如何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2021-01-08 橘九斤陪你看電影

從平平無奇的打工人,

到擁有傳奇經歷的酷蓋,

需要幾步?

電影《白日夢想家》會告訴你,

一張機票就夠了。

《白日夢想家》海報

劇情簡介

主人公沃爾特是一個平凡普通的打工人。唯一特別的,他時常突然進入發呆狀態,開啟他美國大片式的白日夢。

沃爾特所在的雜誌公司面臨併購,紙質版雜誌即將電子化,公司也將大規模裁員,老員工們僅剩完成最後一期紙質版雜誌的機會。

而最後一期的封面,金牌攝影師肖恩點名要用自己的第25號相片。

可是負責相片的沃爾特,翻遍了肖恩寄來的所有材料,卻始終找不到第25號。

肖恩常年在外拍攝,行蹤不定,也不用現代通訊工具。迫於上級的催促和裁員的壓力,沃爾特焦急地在肖恩其他相片中尋找線索。

就這樣,跟著線索,他踏上了尋找肖恩的奇幻之旅......

平凡的大多數

影片的開頭,沃爾特的形象便吸引了我。他平凡普通,在一家雜誌公司做了16年的底片處理工作,至今也只管理著1位下屬。

他性格內向,電梯裡遇到新來的上司,想打招呼卻無從開口,暗戀公司的女同事,卻只敢在交友網站默默關注她,為一個虛擬的「打招呼」糾結再三。

沃爾特所有想做的事,只能藉助發呆的形式,在白日夢中誇張地實現。

現實中只敢偷看VS幻想中的浪漫搭訕
現實中被嘲諷VS幻想中與上司大戰

其實曾經的沃爾特也是一個留著朋克頭,滑板玩得賊溜,幻想環遊世界的追風少年。

可是父親早逝,他不得不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擔,成為家庭的支柱。

當豐滿的理想面對骨幹的現實,生活留給沃爾特的出口似乎也只剩偶爾的白日夢了。

我們大多數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都曾像二十一歲的王小波那樣,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可後來卻在緩慢受錘的生活裡,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不再生猛。

點燃內心的星星之火

然而,只要心中尚有夢想的火種,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對於沃爾特來說,他的星星之火便是他暗戀的謝莉爾。

沃爾特曾在交友網站上看到,謝莉爾寫的理想型是一個ABC男人,即愛冒險、勇敢、有創意的男人。

在沃爾特因為發呆而被上司戲稱為「湯姆上校」時,謝莉爾也告訴他不用在意上司的話,「湯姆上校」的歌其實是關於勇敢和探索未知的。

對於謝莉爾的喜歡也讓沃爾特慢慢變得勇敢起來。在格陵蘭島,原本擔心安全的沃爾特,因為幻想著謝莉爾給自己彈唱「湯姆上校」,勇敢地踏上了醉漢的直升飛機。

在冰島如畫的山間公路上,因為幻想著群鳥化為謝莉爾的形狀,沃爾特騎著自行車飛速的前行著,即使摔倒也立馬起來繼續奔跑。

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常常能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一個想努力靠近的人,一個想盡力抵達的遠方,都會成為我們的星星之火,力量之源,引領著我們接近自己內心的方向。

如夢似幻的尋找之旅

旅途的最後,沃爾特在冰天雪地的喜馬拉雅山找到了正在拍攝雪豹的肖恩。

當問及底片時,肖恩說第25號相片就在作為禮物寄給沃爾特的錢包裡,而沃爾特之前卻一直沒有留意。

雖然以找尋結果來看,沃爾特似乎兜兜轉轉了一圈,還是回到了原點。

但是這一路,為了追尋肖恩的足跡,找到第25號底片,他完成了很多只有在自己的白日夢中才會實現的事:

坐上了格陵蘭島醉漢的直升機,在風暴中被迫跳機,和鯊魚進行搏鬥 ;

隨後又被一艘大船帶往冰島,踏著滑板在美景中飛馳,在火山爆發中死裡逃生;

以及只身前往阿富汗,用媽媽的蛋糕賄賂軍閥,攀登喜馬拉雅山。

經歷過這段旅程的沃爾特,已經不再是出發前的自己了,他變得更加自信、堅定、勇敢。

即使被裁員了,沃爾特還是將找回的第25張底片交給了公司,完成了肖恩,也是創辦雜誌的老員工們的期待。

並對上司說出了一直都想說的話:

「我知道你收到了裁員令,有不得已的苦衷,但你不需要表現得像個混蛋一樣。」

即使誤以為謝莉爾和前夫複合了,他還是主動而坦誠地表明了心意,謝莉爾也解釋了誤會。

此時的他也不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了,過往履歷上的空白已用密密麻麻的傳奇經歷代替。

對於生活而言,勇敢地跟隨內心去經歷、感受本身就已經是最大的意義。

正如肖恩在苦苦守候的雪豹出現的一刻,放棄拍攝時所說:有時候我不拍 。如果我很喜歡某個時刻,我不喜歡相機讓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一刻 。

美麗的雪豹

最後以沃爾特所在雜誌的座右銘送給大家: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

開拓視野,衝破艱險,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

洞悉所有,貼近生活,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

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

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

相關焦點

  • 夢想與現實間只有這一部電影的距離——《白日夢想家》
    劇情介紹沃特.密提(本.斯蒂勒飾)是一名在《生活》雜誌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他性格內向,甚至無法跟心儀的同事謝莉爾(克裡斯汀.韋格飾)開口搭訕,面對生活他像個旁觀者,時常」放空「做白日英雄夢。直到有一天公司被併購,雜誌需要做最後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找到狂野攝影師尚恩(西恩.潘飾)的一卷膠片,沃特終於開口搭訕謝莉爾,並在她和母親(雪莉.麥克雷恩飾)的鼓勵下踏上真正的冒險之旅,冰原、大海、喜馬拉雅山……沃特的白日夢遠不及現實壯麗。
  • 聽《白日夢想家》聽我們的星火故事
    近日,華語實力樂團洪樂團新專輯《白日夢想家》全網發行,專輯一經發行就引起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聽這張白日夢想家,我們聽到了洪樂團音樂在說話。《白日夢想家》是洪樂團發行的第三張專輯,依舊是由樂團全部詞曲創造,保持了音樂的最原創態度,在原有的音樂風格基礎上,心專輯又嘗試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反覆推敲後以最精良的之作和大家見面。這張專輯的主打歌是最早發行的《星火》,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
  • 《白日夢想家》:我的夢想從「奮不顧身跳向直升機」的那一刻開始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履歷上有這樣的字眼:從直升機跳入暴風雨的海裡;一天內騎車、跑步、溜滑板、走17km到火山爆發的艾雅法拉冰蓋;攀登諾沙克山最高峰…(一)《白日夢想家》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他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冒險家,而他的大冒險卻是從一張「不翼而飛」的25號底片開始的。沃特密提是一個在 Life 雜誌社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一如普通的工作,他也是個極其內向的人,連遇到自己喜歡的人都不敢輕易去搭訕。
  • 電影賞析:《白日夢想家》
    電影:《白日夢想家》電影劇情介紹影片主人公名叫沃爾特·米蒂,他是一名雜誌社的相片管理員,過著再平庸也不過的生活。沃爾特生性膽怯,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做白日夢, 幻想自己成為英雄,到處經歷各種冒險。某天,為了尋找一卷遺失的底片,沃爾特意外踏上一場真正的冒險之旅, 他必須跨出他平淡無奇的屌絲生活, 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 《白日夢想家》,美麗的夢想,需要你努力拼搏才能實現
    《白日夢想家》中的男主沃特,整日做著白日夢,他渴望成為愛冒險,勇敢,有創意的人。而我們每個人也都做過白日夢,夢中的生活太完美。你所期望的創新冒險的生活,幻想的你的甜蜜的感情,你渴望成功……而這一切都在夢醒後歸於夢想。
  • 生活與夢想:《白日夢想家》
    街邊的商店會突然衝進來一群面目猙獰的歹徒,而你突然有了強大的力量可以保護可能受到傷害的人,於是你做了自己心中的英雄,拯救了心靈深處的另外一個世界。又或者說,你看著你工作和學習中的優秀異性,那些你稍微有點曖昧想法的異性,想著能不能在某一個瞬間來和他或者她來一個電影特寫鏡頭一般的邂逅,或者是辦公室的電梯,又或者說是教學樓的樓梯轉角「這浪漫不是嘛?」你自嘲的想到。又猛地被驚醒,發現你只是坐在課桌前,或者坐在辦公室裡,手裡還是那些煩人的課本和工作。
  • 《白日夢想家》:夢想人生需要行動踐行,平凡人生也能夠綻放精彩
    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迷茫過」。電影《白日夢想家》的主人公,沃爾特,給了人們一個答案。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是否也恍惚之間做過虛幻的白日夢想?電影《白日夢想家》,正是以此展開。01 影片坎坷的製作歷程電影中沃爾特的扮演者,在2013年向觀眾賦予了自己電影生涯中最勵志的電影《白日夢想家》。2013年的拍攝,是電影的第二次拍攝,第一次拍攝在1947年。1947年的拍攝題材,根據詹姆斯瑟伯1939年在《紐約客》雜誌發表的短篇小說進行改編。
  • 《白日夢想家》讓夢想觸手可及
    大家或多或少的有過做白日夢的經歷,但為何咱們這個酷愛做白日夢的主人公能實現由白日夢患者實現質的飛躍,搖身一變,成為白日夢想家呢?《白日夢想家》為你解密,如何從白日夢患者脫胎換骨成為白日夢想家。影片的開頭是男主人公沃爾特在約會網站上與心儀的女孩示好失敗,他便給這個網站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在交流中突然預測到有一場災難要爆發,便叫工作人員等一下。飛身進入那棟即將要發生爆炸的樓,疏散人群,救出一條瘸腿的狗並把一條狗的假肢交給謝爾。人是他心儀的姑娘,三條腿的狗是姑娘的寵物。
  • 《白日夢想家》:你的選擇決定你的為人處世,越勇敢越自由
    ———《白日夢想家》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第一部電影叫做《白日夢想家》,在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個白日夢想家,也包括我自己,所以光是電影的這個名字就已經讓我思緒翩翩了,仿佛看到了有些時候的自己。主人公華特只是一家生活雜誌的一個小職員,但他對待工作一直都很認真負責,他的工作地點在一座高大豪華的大樓裡面,穿過各種穿著西裝和高級辦公桌的辦公區域,他卻毫不停留,與那裡顯得格格不入,再下幾層的樓梯,在一個底層的角落,裡面燈光昏暗,堆滿了東西,更像是一個地下倉庫,這就是他的辦公地點。
  • 魏晨《白日夢想家》實體碟臺灣首發 摘五大金榜桂冠
    日前,亞洲人氣歌手魏晨發表了全新MINI專輯《白日夢想家》, 2月19日實體碟臺灣限定首發, 2月22日臺北舉辦發片記者會。根據上周五公布的 「五大金榜」官方數據顯示,《白日夢想家》發行短短一周,便以23.08%的購買百分比領跑榜單,成功摘得「五大金榜」冠軍寶座!五大金榜是五大唱片在臺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純『唱片銷售量』作為榜單依據之音樂權威排行榜!雖然是初次在臺灣發行新專輯,在玩音樂的道路上開啟了一個新的起點,但能夠取得今天的冠軍好成績,魏晨可謂又實現了一次屬於他的「白日夢想」!
  • 《白日夢想家》:夢想給我們力量,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逐夢的過程
    或許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總是會看到身邊有一些人懷揣著不切實際的夢想,並且為之不斷的努力奮鬥,儘管他們距離這個夢想還非常的遙遠,但是他們依然每天充滿動力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對於這樣的人,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深入解讀《白日夢想家》:夢想並不遙遠,只要你勇敢去追
    《白日夢想家》是一部由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一部奇幻喜劇電影,該片於2013年12月在美國上映。本·斯蒂勒是一名喜劇演員,因《拜見嶽父大人》、《博物館奇妙夜》等喜劇而被觀眾所知。憑藉《白日夢想家》,2014年,本·斯蒂勒獲得第40屆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該片也獲了第40屆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提名。
  • 《白日夢想家》:人安在?在夢中,在過程中
    在生活的苟且中,《白日夢想家》這部電影往往能夠帶給人一些慰藉。本片導演為本·斯蒂勒,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他成功塑造了《博物館驚魂夜》中的戴利,《拜見嶽父大人》中的法克這類喜劇形象,使他成為僅次於金凱瑞的影壇笑星。
  • 人到中年被迫裁員,如何重新開始?高分電影《白日夢想家》告訴你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職場人都面臨降薪或者被裁員的風險,甚至已經失業了。我知道大家此時的內心,一定都很焦慮,尤其是身處中年的職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和車貸。但先別著急,讓我們看看《白日夢想家》的主角沃特在失業前後,是如何重新開始並且抱得美人歸的吧!
  • 《白日夢想家》:芸芸眾生
    電影《白日夢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勵志劇情片。由本·斯蒂勒,克裡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電影曾被評為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後的又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佳作。
  • 關於夢想——淺評電影《白日夢想家》色調
    電影《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影片講述了本·斯蒂勒所飾演的男主角穿行在現實和自己的白日夢裡,最終踏上一場真正的人生大冒險,並與女主角克裡斯汀·韋格展開一場絕妙的浪漫奇緣。主色調偏藍,藍色使人視網膜收縮,神經局部抑制、憂鬱。影片通過這種冷色調很好的表現了沃特是一個生活很無趣很平淡很循規蹈矩的人的形象。影片中將現實與想像的場景相互交叉變換,每當場景切換到沃特白日夢場景中主色調會由冷色變為暖色,暖色調代表著溫暖、活力。此時場景偏向白色,白色表示純潔、神聖與和平、鎮定,讓人心情平和,也有浪漫夢幻的意味。
  • 《白日夢想家》:當你做的白日夢變成現實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電影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白日夢想家》。本·斯蒂勒,克裡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白日夢想家》是一部非常驚喜之作,看似帶點奇幻元素,無非也只利用帶點天馬行空的框架,訴說一個跳出人生框框的追夢式故事,更讓觀眾看得投入有共鳴。
  • 《白日夢想家》:人和夢想的距離,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白日夢想家》,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它教會了我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即使我現在仍然非常內向,但我已經知道如何把握住機會,並且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在關鍵時候發聲。在這裡,我由衷的推薦各位,或是剛畢業的、或是沒畢業的、或是中學生、或是大學生、或是剛踏足社會、或是摸爬滾打多年,有機會一定要看看這部電影,在你迷茫的時候,它不一定能給你一個足夠好的答案,但一定會給足你重新上路找到方向的勇氣。
  • 魏晨《白日夢想家》實體碟19日臺灣限定首發
    亞洲人氣歌手魏晨於年底發表了自己的全新音樂專輯《白日夢想家
  • 一個《白日夢想家》是如何蛻變找尋自我實現人生意義的
    每個人都有或者曾有過自己的夢想,沒有過夢想的人被視為與鹹魚沒有分別。但如果夢想只是停留在「夢」和「想」的階段,那即便是有夢想,也不過是個「夢想家」,更有甚者更是靠白日做夢的「白日夢想家」。《白日夢想家》便是講述了主人公華特這樣一個膽小懦弱、只會經常做白日夢,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而「鹹魚翻身」實現人生意義的故事。電影翻拍自好萊塢經典影片《夢裡乾坤》,由本·斯蒂勒自導自演,並且獲得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權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