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去過西藏的人會把心留在那裡.我也不例外.一年來很少提及.直到今年10月份去了一趟川西才把心收回來.
去年10月西藏之行一共33天.把夢想變成了現實,那裡有廣闊的草場,悠閒的牛羊,白雪皚皚的雪山,林立的廟宇,虔誠的信徒,糌粑的味道,酥油茶的香濃,還有臉泛高原紅的淳樸藏民,轉阿里崗仁波齊神山的艱辛,一切仍歷歷在目。簡陋的食宿和路上各種讓人擔驚受怕的突發情況,不過收穫了無限風光和刻骨銘心的感動,不由得讚嘆祖國的大好山河和自然造化的神奇。美景太多,感受太多,文字難以盡訴,相片也不能記錄所有,許多都無法完全表達,卻深深烙印心中。感謝同行的兄弟姐妹,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
這次行程我們一共是12人8GG 4MM三臺車.好在是一幫經常玩的攝友帶隊家人才放心讓我去的.
我們從曲江出發走廣樂高速到廣州接一個人轉廣昆高速到昆明--麗江--德欽(梅裡雪山)--鹽井--芒康--如美鎮--左貢--東達山口(5005米)--邦達--八宿--然烏--來古冰川--波密--墨脫--通麥--魯朗--林芝八一鎮--林芝機場--山南米林縣--朗縣--加查--拉姆拉措--曲松--桑耶寺--青樸修行山---澤當--貢嘎--曲水--拉薩(布達拉宮)--日喀則--拉孜縣--桑桑鎮--22道班--薩嘎--帕羊--霍爾鄉--巴嘎--瑪旁雍措(神湖)--塔爾欽(崗仁波齊神山6721米)--門士--巴爾--卡站--扎達土林--扎達縣--古格王朝.
10月5號出發第1天: 我們從曲江公園出發走廣樂高速到廣州轉廣昆高速.中午在廣東羅定吃午飯.晚上在廣西蘋果縣吃飯和住宿.行程960公裡.
6號第2天:廣西蘋果出發--沙梨--貴州興義--雲南羅平(午餐)--石林--安寧市草浦鎮(晚餐和住宿)行程700多公裡.
7號第3天:早上從安寧市草浦鎮出發--大理--麗江(午餐)下午和晚上在麗江古城自由活動,我們主要在四方街周圍隨拍,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於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麗江古街遊人太多.下午4點多我們5個人又租車去束河古鎮.從麗江古城往北,沿中濟海東側的大路程行約四公裡,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的束河古鎮 。束河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
晚餐在束河古鎮吃.住麗江古城.晚上大家一起在酒吧聽歌P酒.
8號第4天: 早上三臺車一起前往前往麗江萬畝花海拍攝。麗江花海是玉龍縣新彩藝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種植開發的,在麗江盛開的格桑花,還有雲門麗江雪山腳下的鼠尾花。大片大片的紫色鼠尾花綻放在雪山腳下,讓人宛如置身於普羅旺斯的紫色花海。今年將波斯菊花海作為一個試驗點,為了向國慶獻禮,所以是全部免費。我們在那裡活動了近1小時,因要在太陽下山前趕到梅裡雪山觀日落,於是有點不舍離開花的海洋。
在麗江郊外用早餐後,走了10多公裡高速,再走國道214線前往德欽,途經香格裡拉(午餐在香格裡拉用餐),伏龍橋、奔子欄,今日在德欽住宿(麗江---香格裡拉168公裡,香格裡拉--德欽181公裡.)
9號第5天:德欽縣--鹽井景區--芒康--如美鎮 全程300多公裡.我們一早6時起床,10人分乘2臺車前往霧濃頂拍攝梅裡雪山日出,7時多太陽剎時間出來,我們感到興奮,一下雪山成了金山,攝友不停地換鏡頭,難得天空這麼美,聽說這麼好的天氣是不多的。
8點鐘多回到德欽縣城早餐後,繼續向西藏方向前進,行車100多公裡就進入西藏鹽井鎮,鹽井鎮地處西藏芒康縣和雲南德欽縣接壤之地,是茶馬古道進入西藏的第一站。歷史上這裡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古道上的一座茶馬古道重鎮,鹽井歷來都是藏東南的鹽業生產中心。鹽井鎮是進入西藏的首個檢查站(檢查個人身份證及車行駛限速區)。到鹽井鎮時已是午餐時候,於是在一間路邊店解決午餐。下午4時多經過芒康縣城(2個檢查站),這就進入了川藏線了(318線)。當我們趕到如美鎮已是晚上了,如美鎮位於芒康縣城西面,距縣城 45 公裡。晚上在如美鎮吃住.
10號第6天:如美鎮--左貢--東達山(5005米)--邦達(午餐)--72拐--然烏(晚上吃住)
早上6點從如美鎮出發,行駛103公裡到左貢,在途中經過了海拔5005米的東達山口,東達山位於西藏左貢縣境內,埡口海拔標高5008米,為川藏南線上第二高埡口。我們停下車在雪山上拍照,在東達山到邦達鎮要行走99個拐,拐彎及山腳的風景拍得真是美不勝數。中午到達邦達鎮午餐(海拔4080米)晚上趕到然烏已天黑.
11號第7天:然烏湖--來古冰川--波密縣
早上7時我們在然烏巴蜀酒店用早餐後,首先在然烏湖拍攝,然烏湖景色如詩如畫,但是「然烏湖」藏語的意思卻是有些可怕,是「屍體堆積在一起的湖」。這裡是有個神話故事的:相傳湖水裡住著一頭水牛,湖岸上生活著一頭黃牛,兩頭牛互不相讓,時常互相頂著較量。兩頭牛死去之後,屍體化為湖岸兩邊的大山,然烏湖就夾在兩山之間。夏季湖邊綠草茵茵,山腰則是灌木叢林,五顏六色的杜鵑花怒放,山頂則是終年不化的積雪,湖水碧波粼粼,風景如畫,然而然烏湖的神話傳說更是美。猿猴碰頭山的傳說就是一例。
在然烏湖拍後即前往來古冰川拍攝。來古冰川為一組冰川的統稱,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八宿縣然烏鎮境內,緊鄰然烏湖,來古冰川包括美西、亞隆、若驕、東嘎、雄加和牛馬冰川,該冰川群中亞隆冰川最為壯觀。「亞隆冰川」長12公裡,從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千米的崗日嘎布湖;氣候上,地處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冷空氣的主要通道,降水充分,有利於冰川的發育,屬於海洋性冰川,著名的拉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邊。每當冰雪融化時,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來古冰川離然烏36公裡。
前往來古冰川要走一條剛修好的22公路沙泥路,經過近1小時的行車到了所謂景區的售票點,其實這很不規範的景點,路邊搭起一個欄板房(只是叫留下買路錢就是了)。先到的攝友與守山的人交涉每人收取門票30元,騎馬上山的另加35元.冰川山上山下都十分美,山上的灌木林有著各不同的鮮豔顏色,構成一幅幅畫卷。當下馬時看到了前面的藏族原始的村莊,看到路不好走就沒有去村莊拍了,實在有點遺憾。
中午到回然烏鎮午餐,然烏鎮到波密縣途經松宗鎮,在松宗鎮車輛及過境人員例行檢查,汽車限速記時過境(2個檢查站)。
波密縣位於西藏東南部,地處唐古拉山與喜瑪拉雅山交界處,由於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形成了獨特亞熱帶半溼潤氣候帶。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典型的江南氣候,素來享有「西藏的瑞士」、「綠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旅遊之勝地」的美譽。在這段路我們耗時是比較長,沿路風光十分美。 然烏鎮到波密130公裡,我們走了幾小時。到波密已下午5時多了,汽車加油後最後住進了波密恆泰大酒店,環境還可以。
12號第8天:波密--墨脫--通麥--魯朗--林芝八一鎮
飛龍進藏的攻略是少不了去墨脫的,那裡幽深峽谷的地勢被蔥綠的原始森林復蓋,樟木、烏木、紅豆杉和桫桫欏樹等珍稀植被隱秘其中﹔百般鮮豔奪目而奇異的花朵盛放在古樹、山壁和路旁,濃鬱的芬芳瀰漫在空氣,遠處巍峨的雪山不時露出雄偉的身影,令人心曠神怡。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全線開通,這個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終於成了歷史。墨脫公路與川藏公路波密段連接,拉近了這個曾經被稱為「人間孤島」的墨脫縣與外界的距離。
在往墨脫路上汽車行駛20多公裡,我們穿過了嘎隆拉隧道。過去進入墨脫翻越嘎隆拉雪山至少需要4個多小時,而我們此行通過嘎隆拉隧道行駛,不到10分鐘就輕鬆地穿越了這座昔日的天險。
剛走出隧道,之前「晴朗天空」的天氣,一下子變得「煙霧瀰漫」,真可謂「一山顯四季,十裡不同天」。山路上透骨的寒風加上綿綿不斷的雨水,頓時變得寒意十足。行了30公裡到了墨脫路上的第一個檢查站(護林站)。這樣的天氣去了墨脫也拍不了什麼好景,經大家統一思想,決定不去墨脫而改去林芝。
波密去林芝要經過了通麥(在通麥午餐)、在麥通到魯朗的68公裡,公路正在架橋、打隧道,在維修中路較為難行,這也是川藏線最難行的一段路。下午4時多到了魯朗,位於西藏林芝地區林芝縣魯朗鎮境內,距八一鎮80公裡左右的川藏路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素有「西藏江南」美稱。
魯朗林海是一處雲山霧海裡的森林,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譽,整個景點如詩如畫,周邊雪山林立,溝內森林蔥籠,林間還有整齊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許多民居修建在這山環水復的天上森林,周邊溪流蜿蜒,有成千上萬種野花競相開放,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一路風景十分優美,一路都是田園風光,藏民民居、牛羊成群、一片片草地構成了一幅幅畫卷(今已成為魯朗風景區,部分觀景臺要收費了),在那可以看見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的一幅幅雪景,同時,魯朗去林芝途中要穿越海拔4515米的色季拉山口,我們在那逗留了一段時間,在哪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當我們走進西藏林芝,看到了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在倔起,看到了各地扶貧西藏的縮影。
晚上我們在林芝八一鎮唐朝大酒店住宿,在四川人開的酒店用晚餐.
13號第9天:林芝八一鎮--林芝機場--山南米林縣--朗縣(午餐)--加查(晚上吃住)
今日從林芝八一鎮出發,沿著阿魯藏布江經米林、朗縣到加查,中午在朗縣午餐。在沿途拍了阿魯藏布江風光,拍了加查古遺址——諾米村碉樓遺址(在路邊與藏民聊天,他送了4個核桃讓我嘗嘗,我留了下來作收藏用),拍了第十三代達賴拉嘛的故居,拍了千年核桃林。加查縣安繞鎮嘎玉附近,有兩棵生於1300多年的核桃樹,樹幹粗壯,要七、八個人手挽手才能環抱,仔細覷視,樹幹上有形態各異的天然雕刻的花紋,栩栩如生;樹葉繁茂形狀象一把撐開的巨傘,好象一間大房子,可供30多人乘涼避雨,這棵千年核桃樹一年可產500斤核桃,每年的8、9月份,你在樹下隨手可摘成熟的核桃品嘗,悠閒而自在。千年核桃林景色不錯,遺憾的是1、2號車在摧著趕路,還未拍出千年核桃樹的美貌。
晚上住加查縣城,今日行駛314公裡,行程較輕鬆。
14號第10天:加查--阿姆拉措--曲松--桑耶寺(晚上吃住)
早上8時往昨天路途倒回10多公裡,進入阿姆拉措公路。當進入阿姆拉措的林區公路時,接受林業檢查站檢查,同時,留下我們的身份證(不是公安部門扣下身份證這是不合法的),但我們也無奈,走了一段路後在不知地名的地方,也要留下買路錢50元(門票),這是「山高黃帝遠」的地方,這一切只能接受了,就當作扶貧吧。
到阿姆拉措主要看聖湖,車一直爬山,車到了海拔5100米的近山頂停了下來,要拍阿姆拉措湖泊要上約5300米的山頂, 上5300米的山有難度了,因此我們12人中只有6人繼續登頂。
聖湖稱「拉姆拉措」、「拉姆」意為仙女、女神,「拉」意為湖面,「拉姆拉措」相傳是西藏人民十分敬仰的班典女神寄魂湖.據說,聖湖能呈現每一個去朝拜、神湖的人未來的命運,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聖湖就能為朝聖者顯示出未來的各種景象。西藏曆代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轉世靈童,都是通過觀聖湖所現的異象確定尋訪的方向和原則的,而且該湖也是無數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聖湖,神秘而神聖。朝聖者在路上時而在草原上行進,時而在森林中穿越,時而在高山上盤旋,時而在河溪邊跋涉,路邊形態各異的一堆堆瑪尼堆,仿佛一座座無字路標為朝聖者指引著道路。
從阿姆拉措回來途中,經過瓊果傑,海拔4350米(是去聖湖必經之路)。這裡的人們認為: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人們還說,這裡的草原上曾盛開著十三種吉祥的花卉。沿途景色十分美,那山間的色彩,間中的流水,花中的牛羊一一展現在眼前,確實我們拍得有留連忘返的感覺,加查是個美麗的地方,是拍攝的天堂。
中午我們到回加查縣城用午餐。午餐後三臺車分二路,我們前往曲松的桑耶寺(鎮)。
我們從加查縣城出發,一直行走一條正在維修的公路,加查—桑日,幾十公裡的坑坑窪窪的路,行走十分困難,在傍晚時我們到達了桑耶寺(鎮),在藏民家庭旅館住下。
15號第11天:桑耶寺--澤當--扎囊縣(午餐)--曲水(秋色飄亮)--拉薩
我們住宿地桑耶寺又名存想寺、無邊寺,位於西藏山南地區的扎囊縣桑耶鎮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它始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三樣寺。1996年,桑耶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早餐後我們向樸修行山(寺)出發,青樸修行山離桑耶寺(鎮)10多公裡, 青樸修行山位於山南扎囊縣境內,與桑耶寺相距不遠,在其東北15裡的納瑞山腰,海拔在4300米左右。因為此地環境幽靜典雅,加之寂護、蓮花生、赤松德贊等吐蕃時期的著名歷史名人和眾多高僧活佛曾在這裡修行過,所以青樸與桑耶寺共負盛名,朝拜者絡繹不絕。
青樸修行山是藏傳佛教最著名的隱修地。在藏語中,「青」指這裡的青氏家族,「樸」是山溝上部之意。青樸三面環山,山谷正南面敞開處正對著雅魯藏布江的寬廣河谷,觀景非常有氣勢。由於深居大山深處,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樸修行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氣候溫和,是一處風景氣候皆佳的地方,這大概也是歷代以來眾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將這裡當成修身悟法聖地的原因了。
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結束時,有許多經卷都被埋在這裡,後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師在此掘藏。所以,青樸與桑耶寺共負盛名,藏族人認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樸,就等於未到桑耶。相傳,青撲修行地的大山裡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臺和108處神泉。
現在的青樸仍有不少遠道而來的苦修者在此潛心修行,其規模相當於一個小村。因為有不顧清苦、艱辛的修行者在此聚居,很多藏族人乃至遊客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我們下山後,在路途中的一片楊樹林中拍照,那真是「黃色的世界」!中午我們趕到扎囊縣午餐。
下午我們在曲水去拉薩途中也拍了不少美景。晚上三臺車在拉薩仙足島莊園酒店貴賓樓再次聚合。老闆親自到門口迎接我們並送上哈達。
16號第12天:遊拉薩--八廓街--大昭寺
八廓街:
八廓街中的「廓」是「圓圈」的意思,從北街進去環行過東街,再從南街出,最後經過大昭寺廣場可周而復始不停地圍繞著大昭寺環行。「八廓」是相對於大昭寺裡面的「襄廓」和環繞著拉薩老城的「林廓」而言,八廓街是襄廓和林廓之間的轉經路。
大昭寺殿宇雄偉,莊嚴絢麗,每日被轉經的人流簇擁,是西藏曆來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所在,被稱作「西藏的眼睛」。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內供奉的不但有佛祖,更有藏族開創*教和*教文化的各位先賢,幾乎所有的各教派高僧都源自這裡。
17號第13天:遊布達拉宮
我們按昨天的預約10點鐘來到布達拉宮門前排隊進,進到3份之一地方把預約票換成正式門票後才能進入參觀。門票200元一張,我們沿著盤山路拾級而上,進入布宮內參觀主體建築。裡面有數不清的大殿和廳室,有達*的辦公地點和高貴華麗的居所,分工嚴謹,裝飾精美絕倫,供奉的每一個佛像,都堪稱藝術精品。
下午遊了色拉寺.順便去拉薩火車站訂了一張火車站.因為我們要去阿里轉山.黃局不去就坐火車回.晚上大家一起吃大餐.因為18號另二臺車要趕回上去上班.他們8人往青藏線走.
18號第14天:拉薩--日喀則--拉孜縣(吃住)
一早另二臺車要趕回上去上班往青藏線走.我們一臺車3人繼續往阿里方向走.中午在仁布縣吃.晚上拉孜縣住.
19號第15天:拉孜縣--桑桑鎮--22道班--薩嘎(午餐)--帕羊--霍爾鄉(吃住)
想不到越往西走越冷.從零度一下到零下20多度.今天是飛龍開車最累的一天.只限速40公裡走了700多公裡.本來預記在帕羊過了邊檢住的.想不到過了邊檢沒得住了.晚上趕到霍爾鄉已是晚上11點多.路邊全是雪.一路過來一千多公裡看不到一棵樹.到處光光的.今天邊防證和身份證就查了5次.可以說在西藏沒有證件寸步難行的.
20號第16天:霍爾鄉--巴嘎--瑪旁雍措(神湖)--門士(午餐)--巴爾--卡站--扎達縣(晚上吃住)
車開到巴嘎加了油.探"神湖」瑪旁雍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面積400多平方公裡。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發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瑪旁雍錯佛教稱「聖湖」。每到夏秋季佛教徒扶老攜幼來此「朝聖」,在「聖水」裡「沐浴淨身」以「延年益壽」。瑪旁雍錯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譽,清澈的湖水與藍華泰映,令人感到它的博大與坦蕩。周圍雪山簇擁,遠峰隱約迷茫,山光水色,出神入化。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為「西天瑤池」的地方。
21號第17天:遊阿里扎達土林
我和飛龍一早起來去扎達土林,哪知道這裡9點才出太陽,漆黑中在零下十五度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身體快凍僵,背包都結霜了....
扎達土林位於阿里扎達縣境內。為遠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歷千萬年地質變遷而成。方圓近幾百平方公裡的土林內滿是高低錯落的「林木」,形態各異,並有早期人類洞窟遺址。
扎達土林面積達數百公裡之闊,其地貌在地質學上稱河湖相。專家考證,一百多萬年前,扎達到普蘭之間是個方圓500多公裡的大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逐漸衝磨出「建築物」惟妙惟肖的形狀與層高,數十萬年風雨的侵蝕,猶如神工鬼斧不間斷的雕琢打磨,更使他玲瓏剔透出神入化。
遠遠望去,滿眼的金碧輝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託下,宛若神話世界。近前觀瞧,便會看到象泉河兩岸土林環繞,道不盡天工巧奪。那舉世所無的奇觀,像莊嚴宏偉的廟宇,像壁壘森嚴的碉樓,像恢弘高聳的佛塔,像極盡豪華的古代宮殿,像古樸威嚴的歐式城堡,也有的或如萬馬奔騰、昂首嘯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誠靜坐,天工萬象,無可盡數。
22號第18天:遊古格王朝.遊完古格王朝從扎達縣直到塔爾欽 在塔爾欽買了3張明天轉阿里神山的門票.由於塔爾欽住宿條件太差.後來趕到40公裡外的霍爾鄉住宿.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留給我們的只有那記錄了古格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成就的遺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對於許多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自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在此展開了一系列收穫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後,這個消亡了350年的王國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旅者。 近十數年間古格遺址周圍不斷發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畫等揭開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
古格雕塑多為金銀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稱為古格銀眼的雕像。而遺存數量最多、最為完整的是它的壁畫。古格壁畫氣勢宏大,風格獨特,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繪人物性格突出,用筆洗鍊,豐滿動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及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古格的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克什米爾及犍陀羅藝術特點。 古格盛產黃金白銀,在託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銀汁書寫,奢華程度無以復加。 最早對這座古城遺址進行考察的是英國人麥克活斯·揚。1912年,他從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來到這裡進行考察。此後便有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和藝術家們源源不斷地來探奇訪幽。但真正的科學考察是從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開始的。以他們實地測量,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調查登記房屋遺蹟445間,窯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條,各類佛塔28座,洞葬1處;發現武器庫1座,石鍋庫1座,大小糧倉11座,供佛洞窯4座,壁葬1處,木棺土葬1處。 古格王國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現在的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築群和洞窯,幾間寺廟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牆。遺址的外圍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
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築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迴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 歷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範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一次只能上傳100張圖片.還有後續的只能發在圓夢西藏--一年回顧<二>
請點擊頁頂藍色小字「生芳攝影」加關注.才可以欣賞圓夢西藏--一年回顧<二>,或點擊頁頂右上角「小三點」可發送給朋友和分享到朋友圈!!!
需要照相.曬相的請加我個人微信號:15220848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