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生活探秘:清朝人怎麼說話、洗頭、刷牙?這些生活細節很特別

2020-12-27 輕葉說

從封建社會建立到晚清覆亡,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最早的秦朝,到後來的明、清,無不顯示出封建君主制的特點。自「皇帝」走向國家最高統治地位以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經濟和財政大權歸國家所有,甚至老百姓的性命也不能自己做主。

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末農民鬥爭如火如荼的時候,建州女真逐漸發展強大並最終建立後金。公元1616年滿清軍隊攻破山海關,從此清朝進入了歷史畫卷。

由於清朝是滿族建立的朝代,所以國家統治者講的是滿語,各方面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規律和漢族人也有一定的差別。為了方便管理和促進發展,清朝統治者要求人們學習漢族文化、講漢族語言。各種生活習慣都要和漢族人學習,滿族人逐漸融入了漢族人的生活。

清朝人日常生活習慣和語言

清朝自建立以來,曾有過一段繁榮和盛興,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時期,是清朝發展的最鼎盛時期。對外穩固了大清江山、對內平息了農民起義,所以老百姓的生活也得了到改善,並逐漸形成了穩固的生活模式。

一、清朝人的生活習慣

1. 清朝老百姓飲食習俗

清朝時期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現代人非常相似,紅薯、土豆、番茄等,已經成為了老百姓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食品。在清朝康乾盛世時期,由於人口數量逐漸增長,清政府為了能夠讓老百姓填飽肚子,還曾大力支持種植紅薯、土豆等食物。

清朝時期老百姓在烹飪菜餚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以炒菜為主。炒菜不但方便還能夠滿足人們的味蕾需求,所以多數人喜歡吃炒菜。清朝經濟繁榮、對外開放,人們做菜所需要的調料種類比較多,主要包括鹽、醬油、打麻將、姜和醋,所以製作出來的菜餚種類比較豐富。

到了清朝晚期,老百姓會有一些積蓄,各家各戶也會飼養家禽和牲畜。養豬在清朝時期非常普遍,逢年過節的時候老百姓會自己殺豬宰羊。平時手裡有閒錢的家庭,也會偶爾買一些豬肉或者牛肉,總而言之生活水平還算過得去。

2. 清朝時期的穿衣打扮

清朝老百姓的服裝上和以前有很大的變化,貴族男性會穿對襟長衫、女性則穿旗袍。這也是清朝滿族人流行的服飾,但是形狀上不似以前漢人的寬大衣袖。清朝時期人們穿的衣服袖口較窄、下擺較長,在民間又將短襖和長衫合併在一起穿。

有錢的人家會穿絲綢和棉麻製成的衣服,普通老百姓則只能穿粗布衣服。清朝人在衣服選擇和布料選擇方面,對老百姓沒有太嚴格的要求。但是老百姓卻買不起絲綢和細棉布的衣服,服裝上主要以粗布短衫或者長衫為主。

3. 清朝人的文化和娛樂

封建社會對老百姓的思想控制極為嚴格,統治者對底層老百姓沒有太嚴格的控制和要求。因為大多數老百姓不識字,只要在言語和行為上不會對統治者構成威脅,基本上不會計較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但是到了乾隆年間,由於大興「文字獄」,甚至還出現了「道路以目」的現象。

清朝時期的娛樂項目也比較多,老百姓在勞動之餘會去當地的娛樂場所,聽相聲、故事、戲劇和戲曲,高興的時候自己唱上幾句。乾隆時期由於多次下江南,所以有機會接觸到民間的戲曲文化,並對原有的宮廷戲劇進行改編和進化,這其實也促進了後來「京劇」的興起和發展。

二、清朝人如何說話

滿族人入侵中原之後,漢族人仍然保持著原有的語言習慣,而滿族人則以滿語作為國語。隨著語言習慣的逐漸發展,大多數滿族人的語言習慣都接近北方話,在當時也被人們叫做「官話」,而且不同的地方仍然有自己的方言。

清朝時期人們把吃飯叫做「用膳」。朋友之間見面之後可能會相互打招呼,在請別人吃飯的時候,他們會非常禮貌的說是否「一起用膳」;如果覺得身體不舒服或者有頭痛腦熱,在和別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說「身體欠安」。

清朝人平時向長輩或者長官請安,就會行跪拜禮,以表示孝道的精神和自己對長輩的尊敬,請安之後對方會直接說「免禮」。和長輩打招呼之後就會「跪安」,也就是拜拜、再見的意思。這種禮數雖然在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消失,但是在北方地區過年時依然會出現。

清朝人原來這樣洗頭髮

通過影視劇和歷史圖冊會發現,清朝人的裝束很有特色。清朝女人都梳著簡單的髮髻,而男人則梳著長長的大辮子。從前額到腦袋中心位置會剃光,這是清朝時期男人的特有髮型,也展示出不同的民族特點和文化色彩。

一、清朝人別致的髮型特點

頭髮不洗就會出油和有異味兒,所以每隔兩三天都要洗一次頭髮,頭髮清理不好或者太長了也可以剪頭髮。然而古代人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說,所以清朝時期人們很少剪頭髮,但是頭髮髒了一定要清洗。古人的頭髮太長自己清洗非常困難,只有大戶人家才經常有下人為其清洗頭髮。

源於清朝人特有的髮型,出現了剃頭擔子的這一行業,「剃頭擔子」可能屬於最早期的理髮行業。理髮師會挑著一副擔子一頭放著毛巾、頭油和臉盆,另一頭則放一個小火盆,火盆下面的火一直不滅可以用來燒熱水。理髮師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為人們剃頭髮和梳理辮子。

二、清朝人的洗頭髮習慣

清朝女性洗頭髮比較簡單,可以選擇專用的香胰子、或者豆腐水來洗頭髮。洗完了之後用毛巾將頭髮擦乾,然後梳一個簡單的髮髻。

但是清朝的男人洗頭髮比較麻煩,我們都知道人的鬍子和頭髮長得很快,所以有錢人家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找專業的剃頭匠,將前面額頭部位的頭髮剃乾淨。剃頭匠將頭髮剃完之後還會清理餘下的頭髮,將長辮子打散之後進行清洗。

清朝時期的有錢人家才會經常清洗頭髮。洗頭髮時要把辮子解開,重新梳理和清洗需要很長時間,所以會有專人來洗。洗頭髮之後還要抹上頭油,再往頭髮裡噴一些香水,這樣看起來比較柔順和光滑,辮子也會很緊緻,同時也代表自己尊貴的地位。

中層勞動者會找剃頭匠來清洗頭髮,剃頭匠將頭髮洗乾淨之後,再經過一番打理,最後重新將頭髮編成緊緻光亮的辮子。清朝成年男性洗頭髮和剪頭髮要選一個黃道吉日,並把自己的剪掉的頭髮收藏起來,以表示對新人的尊敬。古代人都比較注重個人衛生,每星期都會清洗一次頭髮。

清朝晚期由於戰爭頻發,普通老百姓每天為吃喝四處奔走、辛勤勞動,沒有精力去打理自己的頭髮,所以老百姓經常一個月才洗一次頭髮。冬季天氣太冷甚至一個季度才洗一次頭髮,雖然看起來特別不衛生但條件所限,所以老百姓只能等到天暖之後再洗頭髮。

由於生活在社會上層的貴族,不僅擁有大量社會財富,而且生活條件也特別優越。貴族經常清洗頭髮和打理自己的衣著,而對於老百姓來說卻非常奢侈。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潤發的頭油,也沒有錢買昂貴的洗髮水,所以大多都不太注意個人的形象。

清朝人獨特的刷牙方式

牙刷是近代才發明的一種清潔牙齒的工具,但是在古代雖然沒有專業牙刷,但是人們也一樣重視牙齒健康和口腔衛生。在沒有牙刷之前古代人,會通過漱口的方式來清潔牙齒。他們會選擇特製的「漱口水」殺滅口腔細菌,淡鹽水、濃茶都是比較常用的漱口水。

一、清朝人如何刷牙

清朝人的刷牙方式比較簡單,用手指或者棉布蘸取食鹽清潔牙齒。人們會用手蘸一點青鹽在牙齒上來回塗抹,這就是早期人們最簡單的刷牙方式。青鹽就是青海所產的一種食鹽,因為食鹽中含有氯化鈉成分較多,能夠起到清潔牙齒的作用。

清朝貴族能用得起青鹽來刷牙和清潔牙齒,但是老百姓卻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在清朝老百姓刷牙的方式比較簡單,直接通過使用柳樹枝進行局部清潔。他們會將楊柳枝咬開並咀嚼成木梳的形狀,然後在牙齒上反覆摩擦清潔牙齒,可以避免牙齒發黃或者牙漬過多。

比較富貴的家庭有常年喝茶的習慣,所以會選擇喝過的濃茶底來漱口。這樣口腔中就會瀰漫一股淡淡的茶香,和他人交談或者說話的時候不會感覺很尷尬。普通老百姓會使用淡鹽水漱口,也會通過薑汁塗抹牙齒來預防疾病。

在清朝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和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極為相似。由於當時生產力逐漸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期提高,所以老百姓的生活並不困難。但是到了晚清時期由於國內外戰爭不斷,所以才會導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清朝作為封建王朝的終結者,也曾創造過比較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生活在清朝時期的老百姓,其實也可以當做歷史活化石,為後人展示出當時社會中的生活現象。筆者認為老百姓的生活習慣習俗,其實也與統治者的引導息息相關。

結語

筆者認為生活在清朝時期的老百姓,雖然他們的生活質量無法與貴族相提並論。但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前提下,吃飽穿暖的老百姓也會對生活質量,以及所謂的精神食糧有一定要求。但由於老百姓擁有的社會財富比較少,所以只能夠在一定限度之內過上好日子。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由於清朝距離現代社會的時間並不是太久遠,所以在生活習慣以及語言行為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完整的傳承和保留。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民風民俗上,我國東北地區的老百姓時至今日,在某些方面依然與清朝人十分相像。

清朝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中的一個重要朝代,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發展。雖然在清朝後期曾讓老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在康乾盛世的影響之下,大多數老百姓都曾有過小康時代。只不過由於社會生產力較低,所以才會在歷史發展中陷入深淵。

【參考文獻】

韓波《清代大學士的奢侈生活》

馮爾康《生活在清朝的人們: 清代社會生活圖記》

李紅雨《清代北京旗人的休閒生活》

吳建雍《清代北京旗人生活》

相關焦點

  • 清朝的男子都留著辮子,他們是怎麼洗頭的?
    可能有很多的朋友都會很好奇,有著這麼長的辮子,清朝的男性平時都是怎麼保持衛生的,這麼長的辮子不洗的話時間長了不會很髒嗎?答案是肯定的,留著這麼長的辮子,如果長時間不洗的話,不僅會變得很油,還會滋生一些蟲子和蝨子,十分噁心。
  • 清朝男子「髒辮子」惡臭襲人,為何他們不願洗頭呢?
    清朝的辮子妨礙生活。但清朝的辮子真的合適嗎?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就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耕行業的,他們的頭髮都有一條長長的辮子,這不利於他們耕作,更不利於梳洗。據史料記載,清代普通人可能一年都不會洗一次頭髮。
  • 清朝後宮真實生活
    清朝後宮真實生活..◎王璞嬪妃:選秀時要低調,叫人時要謹慎看過《甄嬛傳》的人一定還記得甄嬛選秀時的出色表現,一句蔡伸的「嬛嬛一嫋楚宮腰」討得皇帝龍顏大悅,留了牌子進了宮。但真實的狀況是,如果你有幸過了海選進入第二輪面聖環節,不用準備三分鐘自我介紹,更不用毛遂自薦,因為根據清朝的規定,選秀時不下跪、不請安,最重要的是基本不說話。如果被皇帝留了牌子,那麼恭喜你,後宮「升職記」正式開始。你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後宮的複雜稱呼。如果見到皇上的女兒,千萬別像《還珠格格》裡那樣稱「格格」。
  • 清朝人髒辮子,窮人一年不洗頭,身上的味道令人難以接受
    但是到了後來,由於社會階級的分化和階層分工的明顯化,古人們的生活開始向著固定化發展。例如在古時候,平民基本上每天都要下地幹活,那麼過於頻繁的清洗身體對古人來說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即便今天把身上洗得很乾淨,等到了第二天,還是會因為乾重活、髒活和累活,而又一次把身上弄髒。
  • 故宮六百年|楊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從皇帝到太監,各色人等在故宮裡生活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清朝政治的運作,在故宮裡有怎樣的體現?帶著這些問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了楊原先生。楊原從記錄北京市民生活到清史研究澎湃新聞:您最初為什麼會做滿學和故宮研究?
  • 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集市上人不是很多,但也不至於蕭條一片!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這張是執行家法的照片,想想棍子落下後的畫面,真是讓人菊花一緊!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 清朝男人梳辮子,傳教士寫文章嘲笑,一到夏天臭氣燻天
    作為遊牧民族為了方便騎射,其實清朝人在入關之前的頭髮都是只有後腦勺的一小搓頭髮,到了清朝的中晚期之後,頭髮才慢慢多了起來,有了類似現在清宮劇中的造型。▲早期清朝人的髮型但是這樣的髮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古代時候由於衛生條件差,人們不會經常洗頭,男人留了這樣的頭髮,幾個月都不洗一次頭,可想而知頭上的氣味是多麼的難聞。
  • 清朝的歷史上,外交方面曾發生這樣事件,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一所大學就邀請他們兩個人進行演講,這兩位官員居然同時的出現在舞臺上面,開始的時候彼此之間相互謙讓,可是後來事情發展的情況就讓人覺得特別的可笑。原來他們出現在左右各一方,端方在說完一句話之後等待著這些翻譯人員講述,然後就對另個年老的官員說,前輩認為對不對?
  • 清朝覆滅後,滿族人去了哪裡 索額圖後人在這裡生活
    這些人後一直在東北生活下來,世世代代都在那裡,正好也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那麼清朝覆滅後,那麼多滿族人去了哪裡呢?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索額圖這個人,索額圖是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學士,是索尼的兒子,後幫康熙剷除了鰲拜,而且平定了「三藩之亂」,後被康熙重用,但是後來參加到朝政鬥爭,被康熙抓起來,死在了大牢。他的一生是前期是個功臣,也是有才之人,後來淪為權力鬥爭的失敗者。
  • 清朝人的辮子有多髒?英國傳教士回憶:味道聞了讓人吃不下飯
    自從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就逼迫百姓穿滿清的衣服,還要留滿清的髮型,這就是歷史上的剃髮易服,清朝的髮型是歷朝歷代中最醜的,不僅要將男子前顱上的頭髮全部剃掉,還要在後腦留一撮長發,最後辮成一個細長的辮子,因為滿清一直在關外,所以他們的習俗其實還有很多未開化,之所以留這樣的髮型,就是為了不洗頭。
  • 清朝王爺表面風光消遣,為什麼內心悲涼?這不是想要的生活
    萬事追其源,在人們印象中,王爺都是家財萬貫,整天閒散無事的形象,在了解清朝王爺如何消遣生活之前,先來了解清朝的宗室制度,即王爺是怎麼產生的。清朝宗室制度歷朝歷代的皇族都是子女眾多,自然而然就出現如何安置這些皇帝近親的問題,也就是宗室制度。
  •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幫清朝說話
    八國聯軍入侵清朝的時候,當時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幫助清朝。不管怎麼說,清朝在世界上也有自己的朋友。可是為什麼,當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清朝與八國聯軍作戰呢?
  • 真實的清朝後宮生活,沒有那麼多爾虞我詐,每天都過著重複的生活
    也因為這些清宮劇,讓大家基本了解了清朝后妃的等級。從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等等,當然皇后上邊還有太后,即便太后不統管後宮,皇帝皇后也要對太后恭恭敬敬的。在電視劇裡常常看到,這個嬪妃暗害那個嬪妃,這個妃子覺得她害了自己的孩子,那個妃子覺得那個人擋了自己的路,還有出身底層費盡心機往上爬的。清宮劇中任何一個鏡頭超過三個的女人,就必然有這個女人出現的意義和作用,說不定就是哪個人計劃裡的一環。這些妃子在後宮鬥來鬥去的,讓屏幕前的觀眾直呼精彩。
  • 清朝早已滅亡,皇陵依然有守陵人守衛,守陵人是靠什麼生活的?
    清朝滅亡已經100多年了,但直到今天還有人在守皇陵,那這些守皇陵的人是誰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如何生活的?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守皇陵人的生活現狀。其實守皇陵的人從古至今一直都有,清朝的時候,政府專門設立了守皇陵衛隊,最高峰時達到了3000多人,只要有人靠近皇陵,圖謀不軌,就會被這些守陵人射殺,保護皇陵的一草一木不被侵犯。他們的職責主要是守護皇陵裡的寶物,不讓盜墓賊盜挖。他們的工資也是有當時的清政府專項撥款,收入水平並不低,工作還很輕鬆。
  • 不能洗頭、不能刷牙、不能走動……月子裡的這些事都是對的嗎?
    孕期孕吐、長胖、便秘……生產時宮縮、側切、撕裂等巨大的疼痛,好不容易生完寶寶,又要「坐月子」,對於「月子」,老一輩的人那可是非常講究,不能洗頭、不能刷牙、不能走動、不能吹風……這些說法真的合理嗎?在醫學上,月子也指產褥期,產褥期主要是指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的一段時間。
  • 清朝時期,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當時清朝的先進武器怎麼不用?
    十八世紀,由於一些西方傳教士把中國文化推廣給歐洲人,當時的歐洲人特別崇拜中國的思想、藝術和文化。18世紀末,清朝國力逐漸衰微,最後成為歷史。一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爆發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次以鎮壓義和團為名發動的八國聯軍,實際上是想瓜分清朝,這才是他們的真正目的。在這場戰爭中,皇家園林圓明園也遭到了破壞。同時,侵華戰爭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災難。
  • 老照片: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生活,射箭比賽難得一見
    今天給大家展示的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滅亡之後的蒙古社會面貌,拍攝地點在大草原上的大城市——庫倫(後來稱為烏蘭巴託)。從照片來看,雖然時代劇變,但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清朝時期相比,變化不大。做法事的喇嘛。
  • 除了侍候皇上 清朝妃子們每天的生活都是怎樣的
    很多朋友喜歡看古裝宮廷戲,一則看她們絢麗多彩的服裝秀,二則就是想了解一下古人在皇宮裡是如何生活的,尤其是清朝年間,我們對於皇宮的了解慢慢加深了。有一些朋友非常奇怪,當時的清朝皇帝,有如此多的嬪妃,可是並不是每一位都得到寵愛,那麼這些妃子進宮能見到皇帝的次數太少了,那平時的時間她們在幹嘛呢,按現在的話說,沒有電視,沒有手機的日子,是不是有些無聊呢,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大清的嬪妃是如何過生活的。
  • 清朝人扎的長辮到底有多髒?英國人聞了當場嘔吐,幾天吃不下飯
    清朝人扎的長辮到底有多髒?英國人聞了當場嘔吐,幾天吃不下飯文/觀心通史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不能有絲毫損傷,要愛護自己的身體。清朝的多爾袞曾頒發過《剃髮令》,明文規定清朝的官民要削髮垂辮,不聽從命令者斬。雖然百姓們對這一規定非常不滿,甚至還有起來造反的人,但清軍很快都將他們鎮壓了。百姓們為了生存下去,都不得不違背祖訓,剃掉頭髮,留起辮子。清朝的髮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清朝的國力而變化著。
  • 一幅清朝《迎新圖》,告訴大家古人是怎麼過年的,細節描寫很生動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朝的一位繪畫大師的作品,他的一張《迎新圖》很好地解釋了古代人是如何過年的,過年的時候他們都做一些什麼事情。這一張《迎新圖》是清朝繪畫大師王如升的作品,王如升的繪畫風格是在明朝繪畫家的基礎之上慢慢地做了一些細小的升級,特點就是在明大粗的繪畫整體局勢上面,然後加了一些屬於自己的繪畫風格,照顧全局,從細微處著手。這一張《迎新圖》如今是被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收藏著,繪畫的時間是雍正甲寅(17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