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高臺跳水的殺傷力是巨大的!7月中是科創板,8月初是疫苗,9月初則輪到了食品飲料。這些都是曾經的大牛。
今日午後,市值6000億的大牛股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等突然跳水,引發食品飲料板塊劇烈波動,並引發大盤一波急速殺跌。截至收盤,千禾味業跌8.36%,中炬高新跌8.22%,海天味業跌6.79%。吉林森工跌停,天味食品、京糧控股、均瑤健康、三隻松鼠跌幅皆超過5%。食品飲料指數殺跌1.25%。
從成交量來看,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等皆放出巨量,這似乎意味著前期收斂的籌碼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鬆動。然而,據公募基金的持倉數據顯示,上周他們還增配了食品飲料行業。那麼,今天的殺跌估值過高還是行業發生了變化呢?抱團模式是否正在瓦解?資金的下一個攻擊方向又會在哪裡?
食品飲料拉響警報
一瓶6000億的醬油到底貴不貴?這種直面靈魂的問題似乎只有掌握大資金的人才能給出階段性的答案,一如多年之前,市場直問6000億的茅臺到底貴不貴一樣。今天,市場給出了答案,但這是否就是終極答案,卻沒有人敢打這個包票。
今日午後,股價還在200元以上,市值已經突破6000億的海天味業突然跳水,最多時跌幅超過8%。
中炬高新、千禾味業也跟隨殺跌,這兩隻股票收盤跌幅更大,皆超過8%。整個食品飲料板塊也受到了拖累。其實,觀察盤面,殺跌的並非只有食品飲料板塊中漲幅過大的股票,抱團股高位股皆出現了殺跌的現象,比如片仔癀,就連貴州茅臺這種股票都一度受到驚嚇。
核心變量發生變化?
從業績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調味品板塊收入、淨利重拾高增長,疫情影響充分得到對衝,業績並不差。所以,在半年報公布之後,不少股票還迎來了一波上漲。
來自國泰君安的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調味品板塊收入205.49億元、淨利潤48.37億元,分別同比+12.35%/+18.30%,增速較2019上半年分別+1.19pct/-6.93pct,淨利潤增速放緩主因同期基數較高,2020上半年調味品板塊毛利率/淨利率分別為39.60%/16.76%,分別同比+1.54pct/0.53pct;其中2020二季度收入108.02億元、淨利潤25.43億元,分別同比+24.20%/+27.51%,增速同比分別+10.74pct/-6.47pct。
研報中提到,疫情之下必選消費品的需求剛性凸顯和二季度以來物流配送逐漸恢復背景之下渠道補庫存,各大龍頭通過加速渠道擴張收割市場,單二季度調味品板塊收入/淨利潤增速環比提振顯著,疫情對於一季度報表端業績的影響因此得到充分對衝。細分來看,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涪陵榨菜等龍頭業績均超出市場預期。長期看,調味品有望持續受益於餐飲消費的需求拉動以及消費升級趨勢下產品結構提升、品類擴張,收入增速有望回升。
不過,中銀證券表示,食品飲料中報業績穩定增長,但高估值的問題不能忽視。從中報業績來看,食品飲料行業可比口徑的增速為10%,環比一季度改善了10個百分點,其中酒類增長穩定,飲料增速降幅明顯收窄,而食品增速高達47%。食品飲料行業業績的穩定增長是資金持續青睞的核心原因,可以把整個行業看作一種每年穩定付息10%-20%的信用債,這實際上也是國內很多機構近年來投資食品飲料的主要邏輯,同時也更能解釋為什麼在宏觀經濟下行期食品飲料這種穩定增長行業更容易受到市場追捧。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業績與估值匹配度的問題,如果不能在合適的價格買入,投資食品飲料的「利息收入」就會被「資本利得損失」所侵蝕。目前食品飲料行業指數的估值已經來到歷史新高,子行業中白酒估值新高,飲料和食品分別位於歷史90%和97%分位上。而國內無風險利率上行會給估值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因此從策略角度看,食品飲料整個板塊的拔估值過程可能會暫時告一段落。
事實上,誠如中銀證券所言,有一個核心變量可能正在發生變化。在昨晚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有一個表述就是: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穩健」二字重出江湖,值得高度重視。
抱團是否瓦解,資金流向何方?
截至上周的基金倉位數據顯示,食品飲料在4月中旬被減持至8.81%後開啟震蕩回升,目前處在小幅度加倉上升趨勢中。那麼,這種抱團是否會瓦解呢?中銀證券認為,抱團的邏輯主要有兩個:一是內資的「申購-增配」正反饋機制,二是海外資金成本與食品飲料預期收益率的關係。
向後看,這兩個趨勢還會持續,一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和打破剛兌會催化居民資產搬家的過程,今年公募基金髮行非常火爆,而公募對於消費的持倉集中度依然排在所有板塊的第一位,疊加食品飲料年內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因素,「申購-增配」的正反饋機制會再次生效。二是即使在食品飲料的估值已經超過50X的情況下,相較而言海外資金成本還是更便宜,近期外資流入節奏的波動更多是由中美摩擦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但是也不建議把公募與外資持倉的集中度當成一種「信仰」來對待,客觀的說,隨著國內外利率水平的抬升,這種趨勢弱化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對於外資金而言,資金成本的上升會導致流入節奏放緩,尤其是在食品飲料估值不低的情況下。而國內利率的上行也同樣會弱化內資繼續抱團消費的必要性,因為類信用債的穩定收益屬性會隨著利率的上升而弱化。當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海外投資者急著拉升利率水平的現象,但這種預期差是值得重視的。
其實,除了中銀證券外,銀河證券也剛剛懟完消費股,表示不為再創紀錄的消費股唱讚歌。疫苗崩了,食品飲料也有鬆動,那麼未來資金會否重回已經調整了一段時間的科技股呢?
據彭博社消息,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已經獲得了廣泛支持。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草案中,可能會增加一系列措施,以加強該行業的研究,教育和融資。
從資金面的情況來看,首批科創板50ETF即將落地,加上此前首批科創板基金成立,科創板即將再迎數百億增量資金。據悉,易方達、華夏、工銀瑞信、華泰柏瑞4家公司上報的首批科創板50ETF已獲受理。
當然,如果利率上升,對於成長股也有不利影響。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上升到3.1%,亦不利於成長股的估值表現。此外,美元近日連續走強,也值得關注。美聯儲的動作會牽動全球股市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