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新媒體時代,你是否常被一些無理性、無邏輯的言論裹挾?有時候,說點經過思考的真心話、實在話,往往被謾罵、被詛咒,稍不留意,可能背上「不愛G」的黑鍋。
道德綁架面前,人人噤若寒蟬,視網絡P子、鍵P俠為洪水猛獸。不敢惹、不敢懟。其實,都是愛國者、都是同胞、都是網民,都同屬草根,為什麼要惡語相向呢?#溫州推出師德碼#
當情緒衝動、憤怒難當之時,若不小心動用了道德綁架,那到底誰又是P子和鍵P俠呢?
筆者,也常被罵,當然也沒少懟人。今天我來談談半個月前被網友痛罵的事。
山西某學院的兩老師因男女事被曝光,很多網友指責該老師師德有問題,該辭退。
我看評論區幾乎一邊倒的談師德,一時興起說了句:男女出軌事,這屬於道德,與師德無關,不能因為教師身份的人犯錯了,就隨意指責人家師德有問題,因為那不是師生。
此話一出,下面一片罵聲,近千人斥責,我理解網民們的道德激情,揮舞道德大棒一時爽,竟然不知師德、職業道德為何物。我想有必要學習一會,畢竟懟人也要講道理和事實,目的是傳播思想,推動社會文明進程。
從種屬概念大小順序來看:
(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師德
以山西太原某師範大學的2老師為例,一已婚,一未婚,兩人是高學歷成年人。關鍵點: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同事,不是師生。所以,不管他們2人的出事範圍是不是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均與師德這一種特殊的職業道德無關。
求求你,不要動不動拿師德說事,很多老師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不堪。
不能因為他們的教師身份,而批評其師德,而應該說2人違反公序良俗這種美好的(社會)道德,是失教、失序的道德敗類。從婚姻維護者來說,憤怒一點:他們的行為和出籠的野獸一樣踐踏道德而已。
故此,只要不是師生關係,與教育教學、教師無關的,請不要拿師德概括,數以千萬的廣大教師群體是講道德原則和規矩底線的。
(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師德是什麼?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約定俗稱的,是大家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和禮儀規範。道德具有一定的輿論影響,在輿論影響範圍內,能對人們起到約束作用。
道德,也就是社會道德,僅僅起輿論約束而已,不具備法律意義。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道德禁區慢慢被打破,如某歷史學家言,人類的敏感禁區越來越少,說明人類社會更加的進步和文明。
道德,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道德是萬萬不能的。
一般來說,揮舞道德大棒是最無用的控訴和吶喊,也是無理性、無邏輯的感性體現。2010年西安某青年街頭空洞愛國,激憤地揮起U型鎖砸日產轎車司機,就屬於此類。
職業道德屬於(社會)道德,是(社會)道德的一種,專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簡言之,就是從業者從事相關職業所具備的素質、素養和規範、規矩。
如,對待工作:
·熱愛本職工作
·遵守規章制度
·注重個人修養
·①不利用工作之便貪汙受賄或謀取私利。
·②不索要小費,不暗示,不接受客人贈送物品。
·③自覺抵制各種精神汙染。
·④不議論客人和同事的私事
·⑤不帶個人情緒上班
職業道德,好理解。
有一點很重要:職業道德具有適用範圍的有限性。
因為每一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範。
所以,某一行業的人犯了錯,我們要看其關係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與什麼關係人發生的,這很關鍵。
職業道德下面包含各行各業,師德是其中一種職業道德規範。
一言以蔽之,教師職業道德,即師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師德規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愛國守法。
2.愛崗敬業。
3.關愛學生。
4.教書育人。
5.為人師表。
6.終身學習。
這樣說,其實很寬泛,看教育領域,師德事件頻發。各級領導,也非常重視師德,僅僅這樣寬泛說教,鄙人認為還是欠妥。
分析各類師德新聞事件,教師不出師德問題,主要是處理好教學與娛樂、教學與補課、師與生關係(特別是男女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等。
概言之,無非就是處理教師與權力、美色、經濟利益的關係。正確處理好這幾對關係,師德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再有問題,那肯定不是師德,應是道德,甚至是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
若有朋友說,這些關係說法還是太籠統,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師德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霸凌、體罰學生
2.性侵、猥褻學生
3.學術造假、抄襲論文
4.吃回扣、誘導(私下)補課
5.微信群直播賣貨、推銷產品,與家長有經濟往來
6.收家長禮
我相信,99%的老師都是兢兢業業、勤奮踏實的,他們都是無需揚鞭自奮蹄的好老師,師德絕對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可否認,拋除教師身份,他們也是人,是人都會有獸性的一面。道德、師德規範所要做的事是把人性中殘留的獸性約束好,即可。
道德、職業道德、師德有用嗎?
當下社會,一切講法制,談的是權利與義務,我們滿嘴仁義道德,有用沒?
這值得我們深思。道德這事,畢竟略虛,防範醜陋的人性,不一定都有效和管用。
舉一個城市公共社會管理的例子,早高峰,公交車上的年輕人忙上班,有些年輕人晚上熬夜太久,上早班還沒睡醒,上車倒頭就睡。而買菜的老太太們認為,年輕人坐公交佔老人座位,是不文明的行為。
你說,這是不是道德綁架?讓座是美德,是道德行為,只能倡導和建議,不具備法律強制性。老人想法很好,但年輕人的苦累誰懂?
若城市管理者制定相關規定,或增設老年人專用公交車,那這樣的道德衝突不就消失了嗎?
白巖松說,社會在變,時代在洗牌。請放心有些不合時宜的道德會消亡。
都2021年了,記得:下一次懟人,不要道德綁架一時爽,竟不知師德、職業道德為何物?小心別人懟你沒商量!
水平有限、信筆而書,難免錯漏,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