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怎一個「晦澀」了得?

2020-12-16 子墨侃電影

最近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爆料,由原判的39分,最終被判為滿分,猶如過山車般,一篇作文的命運由此改變,改變的或許還有這位考生的命運吧?

因是高考,又因是滿分,更因這滿分到底給的充分必要呢,還是差強人意?原本一篇作文,卻鬧得沸沸揚揚,街談巷議。如若這滿分給的應當應分,恐怕就不會如此這般了吧?

#卡爾維諾

作為一名從事高中語文教學15年的教師,站在語文教師的角度,自己也有幾點看法。但在發表自己觀點前,需將此篇作文放在高考、考場這兩個特殊的場景下來關照,否則,談一切都將成為耍流氓。

第一,此篇作文是一篇難得的考場高分作文。該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平心而論,就從高中生的閱歷視角和思維程度而言,的確算的上是上乘之作。

一方面立意精到,切題準確。考生緊緊圍繞題目要求,來談個人在家庭和社會間的落差與錯位,把自己的體驗、思考很用力地通過自己的閱讀積累,並且藉助西方文學作品和哲學家言論來為自己佐證,實屬不易,也是提倡的,或許有的地方還不甚貼切精準,但就考生的閱讀經驗能在緊張而有限的高考考場上比較從容地呈現出來,是值得我們為之點讚的。

# 切斯瓦夫·米沃什

另一方面思想深刻,論證嚴密。考生通過較為嚴謹的論證性語句,將自己一個高中生的關於個人、社會和家庭的思考,加之以間接的閱讀體驗,比較綿密地作了一番論述,儘管有些論證還不夠深入,只是淺嘗輒止,但就特殊場景下的文章而言,考生的思維素質、寫作水平是值得尊重的,而面對此中引證和舉例的是否妥當,個別語句的刻意炫技和故作深沉,我們就要寬以待之了。所以,從立意論證、邏輯推理、論證方法、題目擬定等幾個維度考量,39分和滿分都是草率的評價,給予其50—55分是比較妥當的。

第二,立意的獨特深邃和語言的沉穩內斂。如果往具體點來談的話,該作文主要有兩大亮點值得推許:

一是其立意的獨特深邃。我們簡單說說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義大利短片小說家卡爾維諾的作品是富有寓言式童話般的色彩的,其發表於1957年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主要講述主人公是18、19世紀的貴族後裔,他棲居在樹上,拒絕下到人世間生活。卡爾維諾筆下的主人公雖然憤世嫉俗,毅然地否定現存的社會秩序,卻無力改變它。然而作者「這種冷眼旁觀的態度,卻旨在更好地從總體上觀察、評價和衡量現實社會,並竭力從中把握『社會發展的脈絡。』」(《獅子的骨髓》,1955)所以,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的觀點就不難理解其觀點的源頭了。最後一段作者又提到「用在樹上的生活方式體現個體超越性」「不拘泥於所謂『遺世獨立』的單項度形象」,結合這一頭一尾的呼應,我想作者的觀點就一目了然了,既要保有好屬於自己的人生坐標,呵護好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同時不遺世獨立,兼顧社會、家庭——始終熱愛大地,從而實現二者的絕佳統一——最後升上天空。或許能否粗糙地理解為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呢?

#海德格爾

二是其語言的沉穩內斂。正如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的點評,「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該作文通篇論證語言的運用比較沉穩,相對而言且是比較熟練的,可以看出該考生日常中是喜歡閱讀哲學類書目的,或者說學術性語言寫作比較熟悉,有可能深受家庭父母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正值青春少年的高中生,語言的內斂、鋒芒的隱匿,以及觀點的平衡妥帖、在個人突圍與家庭社會圍獵下的周旋等,都是可以看出該考生應該是一個沉穩但善於思辨、執著又性格乖巧的孩子,「在我們塑造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澆鑄我們」。大多數高中作文,我們提倡只要自圓其說即可,鼓勵大家大開大闔,左衝右突,或就一點直搗黃龍,或正反對比酣暢淋漓。而此篇作文踩在個人、家庭和社會三顆雞蛋上跳舞,儘管跳的有些賣力,但還算是賞心悅目,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來我們看看引發關注到底為何原因:

一是既然晦澀為何又判為滿分?毫無疑問,此篇滿分作文之所以成為熱點,主要原因就是其表達的艱深晦澀,讀來雲山霧罩,就連知名語文教育家李鎮西都難以第一遍讀下來,更何況其他人啊?!之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我想恐怕也是讀來拗口艱澀了吧?就筆者從教語文15年經驗而言,語文課堂上講給學生們的課文文本,都是娓娓道來,通達曉暢,不論現代文的魯郭矛巴老曹,還是當代的路(路遙)莫(莫言)賈(賈平凹)史(史鐵生)王(王蒙)等,除了魯迅文章中有些語句存在爭議外,其他作家的表達無一不淋漓酣暢,明明白白,有的地方特色顯著,甚至有的語言土的掉渣,但絲毫不影響他們思想的表達,不折損他們對時代的思考,也就沒有貶損他們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品質,反倒由於有了素樸的表達而那樣的真實,那樣的承載了更多的人民心聲。

#維根斯坦

在平時的講課中,筆者也經常告訴同學們,表達越簡單,越有難度,因為簡單的表達背後潛藏的是深刻的思考和直達靈魂的叩問,抑或化繁為簡的情感寄託。

就這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考生企圖通過佯裝起來的高深表達,希望達到一個學者思考的高度,妄圖獲得閱卷老師的讚許。但這種努力其實在考場上或在重要場合中,是符合大多數人的情感選擇的。但同時也背負了冒險的代價。

晦澀就是晦澀,這是這篇作文的硬傷所在,為此,滿分就成為了虛胖,討論就有了價值。因為一篇高考滿分作文,最起碼不應有明顯的硬傷,何況這種硬傷如果披上滿分的連衣裙,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示範,不知道改判滿分的閱卷老師們是否考慮過這點?

#《樹上的男爵》

二是既判滿分為何又強行解釋?當然,既然給了滿分,也就無需多言。但為什麼有人還站出來紛紛給出冠冕堂皇的解釋,說什麼「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既然已經察覺有晦澀的存在,為何多餘解釋,何況這解釋看上去就是有強詞奪理之嫌,說什麼老到和晦澀同在,意思是該作文因為表達老到所以晦澀嗎?還是由於晦澀所以稱其為老到?

老到不能在簡單的表達上來呈現,更不能為晦澀遮羞。你翻開老舍、賈平凹等大作家的作品,那一個不老到,但他們又哪一個與晦澀同在了呢?

三是當初的判分就輕易給否了嗎?這篇坐了過山車的作文,剛開始只給了39分,剛剛及格,但後來如同坐了過山車,一路飆升,直升雲霄,直達天庭了。既然口口聲稱高考閱卷嚴謹科學慎重,那麼,第一次給的39分就那麼置若罔聞,熟視無睹嗎?這種走極端的作文閱卷,簡直成了賭博,運氣成分似乎成為主角。

一篇好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只要有幾個優點或亮點就可配得上高分。那麼我們討論這麼多,主要的還是因為這篇作文無疑是一篇優秀作文,但是否配得上滿分作文,就值得商榷了。不過,透過這篇作文,給我們廣大家長或學生提供了一些思考。

首先,即閱讀的廣度、深度和確度。一個考生能否寫出高質量的考場作文,關鍵還是要看日常的閱讀水平。這篇滿分作文就告訴我們,作者肯定是個閱讀愛好者,裡面提到的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卡爾維諾(義大利小說家)、麥金泰爾(英國哲學家)、切斯瓦夫·米沃什(波蘭詩人)、維根斯坦(猶太人,哲學家),以及虛無主義、達達主義等,這告訴我們,作者估計是個西方當代文學愛好者,且對西方哲學有所涉獵。就其閱讀的廣度而言,值得廣大中學生和家長們學習。

當然,一篇作文還難以很好展現出閱讀的收穫。所以,我們在閱讀中,更重要的是還要有閱讀的深度,要通過閱讀,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閱讀,錘鍊思想。還要不斷提升閱讀的準確度,切不可盲目閱讀,「不求甚解」。

其次,還要加強思維的專門錘鍊。中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掌握知識,還要不斷強化自己思維的專門錘鍊。而通過閱讀就是好的方法之一。當然,在閱讀中必須要有老師、家長或同學的指導、陪伴等。接受大量閱讀錘鍊思維,培育邏輯,讓自己的思考有深度,思想有力量,情感有共鳴,立場有定位,這些都在這篇滿分作文中讀到了。

高考者,得語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語文。所以,高考作文每年似乎已然成為一個固定的話題,但今年這篇滿分作文引發的關注卻分外熱鬧。不管滿分給的對或不對,不是考生的錯,如果需要閱卷老師背負責任,我想也大可不必,原因前面已經講過,這篇作文最大的短板「晦澀」絲毫不會影響它成為一篇優質高考作文。文章評判向來難以調和,只能是各說各話,各看各景。如果通過這篇作文,讓廣大教師、中學生和家長們能獲得更多的思考和啟示,比本身一篇作文的得分對錯就顯得更加難得了吧!

(2020年8月6日23:55草成)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高深還是晦澀?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了,這篇作文得分曲折,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是不是對這篇滿分作文好奇了?一起來閱讀:)浙江卷2020作文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上述雜誌社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其文章來源是作文閱卷組,原計劃持續發布滿分作文系列,但因為考慮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以及一些技術原因,決定將文章刪除,「以後是否繼續更新現在不確定」。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健)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難懂,為什麼可以得滿分?
    今年高考,浙江一名考生作文得滿分,題目為《生活在樹上》。很多學生和家長聞訊後都想一睹為快。可是,找到這篇作文後卻瞬間傻了眼:雖然可以確定這是一篇用漢語和漢字書寫的作文,但是為什麼讀起來這麼費勁呢?難道漢語的「文字遊戲」真的可以被操作得這麼高深莫測?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有人稱老到且晦澀,有人稱辭不配位
    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中國知網顯示,浙江教學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面向中小學師生,直接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教育類報刊社。  在前述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因「晦澀」惹爭議?網友:這明顯是在炫技!
    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篇題為《赤兔之死》的高考滿分作文,當時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全國的轟動,這名拿到滿分作文的考生叫蔣昕捷,也是高考歷史上第一個拿滿分的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還有一種晦澀,是為了顛覆現有的話語體系,如後現代主義云云,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就不詳細說了。回到浙江滿分高考作文,應該也是一種「策略式」的晦澀,誘導讀者在搜腸刮肚理解他的文字之後,豁然開朗,明白他要表達的道理,從而會心一笑,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 全網刷屏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你怎麼看?|作文|浙江高考|伊塔洛...
    正確讀音是……「嚆矢」 (hāo shǐ,指事物的開端)「振翮」(zhèn hé,形容人志向遠大)「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指勤勉不懈的樣子)這些生僻的詞彙正是出自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 晦澀艱深的高考滿分作文,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與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爭議。 高考滿分作文爭議:掉書袋式的炫技寫法,值得提倡嗎? 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了「高考滿分作文」系列,其中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滿分作文以過量的艱澀詞彙和哲學典故引起了強烈的輿論震蕩和學界爭議。
  • 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北大教授陸揚:晦澀不等於混亂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開篇便給讀者們來了個下馬威。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 閱卷組組長、浙江大學陳建新教授評論:「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而非背誦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而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 思想界|晦澀艱深的高考滿分作文,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與留守女生選考古專業爭議。高考滿分作文爭議:掉書袋式的炫技寫法,值得提倡嗎?8月2日,「教學月刊」公眾號發布了「高考滿分作文」系列,其中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滿分作文以過量的艱澀詞彙和哲學典故引起了強烈的輿論震蕩和學界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曝光,網友吵翻:我怎麼看不懂……
    這2天,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熱議。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太多生僻詞,閱卷老師咋想的?
    可惜,不裝這個逼說不定就滿分了。 近日,2020年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是浙江某考生所寫的《生活在樹上》。 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60分。 但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直言,其中的晦澀不建議學生模仿。 有多晦澀?哥給你們截下作文的開頭三句和末尾幾句,品品六句話裡出現四個外國名字、N個不認識的字是種怎樣的體驗。
  •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引熱議 作家馬伯庸:辭不配位 網友...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3日,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紅遍網絡,文章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該文展現了考生豐富的閱讀量和廣闊的知識面,但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準確、易懂。對此,作家和網友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 高考滿分作文熱議不斷:晦澀難懂與樸實無華,哪一個才是好文章?
    最近,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熱議,這是一篇大量引用生僻字、生僻典故進行生僻表達的作文,說實話,本人作為一位職業作家,當中都有一些字不認識。這篇作文最開始只有39分,後來經過其他老師評閱了之後,才變成了滿分作文。其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給出的理由是:文字的老到與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 | 朱軒 楊璐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3日,原標題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究竟文辭不說人話還是斐然成章?
    還記得在我高中階段作文尼採、叔本華、亞里斯多德這幾位哲學大家幾乎是常客,這些享譽後世的哲學家的生平成就說實話對他們的了解都僅限於皮毛,但完全不妨礙對名言的引用。無他,只要引用文章就好像能夠提升一個階層,能夠裝逼。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 | 朱軒 楊璐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3日,原標題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折射出這個問題
    這是官方對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的初步處理意見,教育部考試中心和浙江教育考試院都表示了嚴查違規維護高考公平的堅決態度。而在筆者看來,這起事件還折射出我國社會存在專業評價與輿論評價不分的問題,我國要推進教育綜合評價改革,就必須推進專業評價。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甲骨文作文?茴字的四種寫法?易懂的平安經?
    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人們的關注並引發廣泛的討論。事件源於一個雜誌社在官微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在文章的最後附有閱卷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認為這篇文章是一篇佳作,「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