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報師恩一一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七一周年

2021-03-05 天津雨花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本名---孔丘

別名---孔子、尼父、孔夫子

所處時代---春秋末期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真正的名師具備哪些德行?如何才能報答老師的恩德?

謹以感恩系列國學公益歌曲之《何以報師恩》敬獻給天下一切為弘揚聖賢之法而奔波忙碌的師者:

《何以報師恩》

詞 丁勇

曲  一蓮

演唱  一蓮 姝穎

手語  心啟

明師具十德,善護聖法藏,

為眾演說法,令得大安樂:

一善知法義,常現無礙智;

二能廣宣說,聖賢微妙法;

三處眾無畏,善答諸問難;

四無斷辯才,說法永相續;

五巧方便說,隨機皆令解;

六法隨法行,令眾如說行;

七威儀具足,行住坐臥中;

八勇猛精進,利生無退轉;

九身心無倦,慈心攝有情;

十成就忍辱,修成無生忍;

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苦;

非施自所證,示法令解脫。

如貧得重寶,如暗遇明燈

師予智慧身,粉身無以報

事師如雙親,是如孝子心

志願不可壞,是如金剛心

荷擔師之業,是如大地心

諸苦無能動,如鐵圍山心

勤行為師使,是如僕使心

下心除垢穢,如除穢人心

如車承師志,疾行如乘心

罵打無有怨,安忍如犬心

荷載無有倦,化眾如舟心

依教勤奉行,是名報師恩

正法難得聞,明師難值遇

惟證聖與賢,究竟報師恩

相關焦點

  • 東海中學師生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
    9月28日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誕辰2569周年紀念日。9月28日上午,東海中學全體師生在校園內的孔子像前舉行紀念儀式,通過活動喚起學生對經典文化的尊重和繼承。隨後,七年級6班同學們誦讀了《孔子頌》和《大成禮讚》兩篇頌章,全校師生朗讀《論語》經典名句。
  • 臺北各界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凌晨6時,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周年釋奠典禮在孔廟隆重舉行。典禮開始後,全場肅穆。伴隨著鐘鼓和悠揚的樂曲聲,釋奠典禮如往年一樣依「三獻古禮」完成37道儀程,包括啟扉、瘞毛血、迎神、進饌、上香、行獻禮、恭讀祝文、全體鞠躬、飲福受胙、撤饌、送神、闔扉、撤班等,這也是目前臺灣保存最完整的「三獻古禮」。
  • 東海中學: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 傳承經典教育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 9月28日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誕辰2571周年紀念日。
  • 孔子誕辰2571周年,我們這樣來紀念
    孔子誕辰2571周年,我們這樣來紀念 2020-09-3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明日孔聖人誕辰2571周年,南充舉行庚子年祭孔大典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9月26日上午庚子秋期南充文廟祭孔大典及祭祀醫聖張仲景盛典在南充文廟盛大舉行在雄渾的音樂聲中,南充文廟的大門緩緩打開,「庚子秋期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聖誕2571周年祭祀大典及祭祀醫聖張仲景盛典」莊嚴開啟。先師孔子和醫聖張仲景畫像,在5名身著漢服的男女的護送下,穿過大成門緩步進入文廟。此時,文廟內一片雅靜,市民肅然站立,恭迎聖像。
  • 海南民間供奉的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是不是東魯時期的孔子
    根據史書記載,孔子在從東魯時期開始便有統治者給其封號,東周的魯哀公封孔子為尼父,漢朝的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的孝文帝封孔子為文聖尼父,北周的靜帝封孔子為鄒國公,隋朝的隋文帝封孔子為先師尼父,唐朝的唐高祖封孔子為先師,唐朝的唐太宗封孔子為先聖,宋朝的宋真宗封孔子為至聖文宣王,元朝的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的明世宗封孔子為至聖先師,清朝的清世祖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和至聖先師
  • 臺灣苗慄縣孔子廟祭孔大典繼承傳統表達對孔子的崇敬
    華夏經緯網9月2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苗慄縣28日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傳承傳統六佾舞、三獻禮儀及民俗表演,表達對孔子的崇敬,並向平日辛勤的教師獻上感謝之意。慶祝教師節以及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0周年,在頭屋鄉玉衡宮孔子廟舉行釋奠典禮。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
    9月29日下午,在熱鬧喜慶的鼓舞聲中,「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動——「同一輪明月 同一個祝福」 慶中秋活動在上海文廟拉開帷幕。明倫堂廣場上,拼布包、海派剪紙、人物麵塑等別具匠心的非遺作品展示讓市民遊客驚豔不已。
  • 致敬先師明理志 立人立德育英才——長春市二道區教育系統舉行紀念...
    致敬先師明理志 立人立德育英才——長春市二道區教育系統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活動 2020-10-1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孔子後人在臺灣:繼續世襲
    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孫,是「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官員,而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負責參加臺北孔廟的祭典。這些年,孔子後人在臺灣過得挺不錯。  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馬英九在10月27日特意參加了一個人的逝世五周年紀念大會—逝者孔德成生前是臺灣地區「考試院」前院長以及臺灣數所大學的教授,但能夠令臺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親往致哀的原因卻是他2500年前的家世背景—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衍聖公」以及唯一的「中華民國」世襲官員。  「衍聖公」這個封號可追溯至西漢時期。
  • 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憑什麼他後人也被尊稱為衍聖公?答案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就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倡統治者應該施行仁政,推行教化,
  • 孔子如何成為「至聖先師」?
    中國的很多城市有文廟,文廟正殿會懸掛孔子畫像,上面通常會題寫「大成至聖先師」或「萬世師表」幾個字,意思是最有成就的、達到聖人境界的老師,是後世的表率。那麼,孔子是如何成為「至聖先師」的呢?史書記載,孔子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世了,天地間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
  • 德化文廟復建首次祭禮 六佾之舞紀孔子誕辰
    昨日上午8點30分,炮聲過後,旗生在前開路,禮生抬花圈在後,舞生隨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六佾[yì,樂舞行列]之舞緩緩展開,紀念孔子2565年誕辰。以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孔子畫像為藍本,高達2.2米的孔子瓷塑像,創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的紀錄,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瓷雕塑像。而這一場盛大的祭孔,也創下了參與人數的紀錄,將近1000人到現場祭拜孔子。祭拜進殿前,需先到夫子泉淨手;禮生獻花籃,行上香禮;初獻禮,奠帛;亞獻禮,奠酒;終獻禮,獻花;宣讀祝文,全場向孔子行三鞠躬禮。
  • 寄園師生藝文展 暨紀念謝稚柳先生誕辰110周年
    常報全媒體訊 「寄園師生藝文展——暨紀念謝稚柳先生誕辰110周年」於2020年4月28日在常州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開展。此次展覽由常州博物館、常州市謝稚柳書畫研究會舉辦,謝伯子畫廊、錢家與寄園弟子家屬、江蘇滄海拍賣有限公司提供展覽支持,展期至6月20日。寄園,坐落在常州東門外白家橋北,西鄰劉國鈞先生開辦的大成二廠。
  • 中華民族的聖誕節——孔子誕辰
    聖誕意為聖人的誕辰,中國的聖誕節也就是聖人孔子的誕辰日。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誕辰和祭祀,被稱為萬世師表、至聖、至聖先師、孔聖人的孔子,其誕辰日早已成為全世界華人和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在1913年9月24日,中國發布了《關於定孔子誕辰為聖節致各省都督電》,其中強調了陰曆的八月二十七日為孔聖人的誕辰日,應該定為聖誕日,各校應於當日放假,並在學校舉行孔子祭祀活動,以正人心,以教化百姓,以鞏固國家根基。1919年10月,北京內務部發布通告,確定了當年陰曆八月二十八日為孔子聖誕節,所有機關單位、團體均放假慶祝,懸旗結彩,並開放孔子廟令百姓自由行禮。
  • 安萍詩社同題【紀念毛主席誕辰124周年】安萍詩社社刊第七期
    12、紀念毛公誕辰124周年 文/宋小球(中華新韻)紀念偉人豪,抒懷領袖韜。梟雄乘駿馬,神帝護天嬌。舉劍妖狼盡,揮兵寇匪消。戎衣徵社稷,日月憶輝嬈。13、紀念毛主席誕辰124周年楊帆/重慶沙坪垻少懷雄志救危傾,力挽狂瀾四海平。砥柱中流天地覆,乾坤再造物華榮。
  • 紀念關公誕辰1860周年
    今天是關帝誕辰1860周年,今天上午以「傳承關公忠義文化,蹚出轉型發展新路」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在解州關帝廟南廣場舉辦,一起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導。上午8:30,紀念關公誕辰1860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副市長梁清燕,市政協副主席翟東鴻出席開幕儀式。活動中,鹽湖區與國內一流團隊舉行了籤約儀式,共同推動關公文化旅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