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本名---孔丘
別名---孔子、尼父、孔夫子
所處時代---春秋末期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真正的名師具備哪些德行?如何才能報答老師的恩德?
謹以感恩系列國學公益歌曲之《何以報師恩》敬獻給天下一切為弘揚聖賢之法而奔波忙碌的師者:
《何以報師恩》
詞 丁勇
曲 一蓮
演唱 一蓮 姝穎
手語 心啟
明師具十德,善護聖法藏,
為眾演說法,令得大安樂:
一善知法義,常現無礙智;
二能廣宣說,聖賢微妙法;
三處眾無畏,善答諸問難;
四無斷辯才,說法永相續;
五巧方便說,隨機皆令解;
六法隨法行,令眾如說行;
七威儀具足,行住坐臥中;
八勇猛精進,利生無退轉;
九身心無倦,慈心攝有情;
十成就忍辱,修成無生忍;
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苦;
非施自所證,示法令解脫。
如貧得重寶,如暗遇明燈
師予智慧身,粉身無以報
事師如雙親,是如孝子心
志願不可壞,是如金剛心
荷擔師之業,是如大地心
諸苦無能動,如鐵圍山心
勤行為師使,是如僕使心
下心除垢穢,如除穢人心
如車承師志,疾行如乘心
罵打無有怨,安忍如犬心
荷載無有倦,化眾如舟心
依教勤奉行,是名報師恩
正法難得聞,明師難值遇
惟證聖與賢,究竟報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