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文廟復建首次祭禮 六佾之舞紀孔子誕辰

2021-02-19 憨鼠微生活

「祭孔典禮,現在開始!」昨日上午8點30分,炮聲過後,旗生在前開路,禮生抬花圈在後,舞生隨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六佾[yì,樂舞行列]之舞緩緩展開,紀念孔子2565年誕辰。

源自周禮的漢族宮廷樂舞六佾之舞

來自德化縣教育、文體、孔子學會等單位和自發前來的近1000人參加了典禮,重修之後的德化文廟被擠得水洩不通,每人都分到了一條黃綬帶,披在身上,近距離感受這場復古祭孔儀式。典禮上還表彰了51名獲得孔子文化教育獎的優秀教師。

首次祭禮


德化縣文廟始建於北宋中期,歷經多次修、改建。去年11月復建落成,包括大成殿、殿前露臺、中庭、東西廡、大成門、泮池、泮橋、欞星門等,建築佔地面積4500平方米,重現出千年文廟的歷史風韻。以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孔子畫像為藍本,高達2.2米的孔子瓷塑像,創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的紀錄,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瓷雕塑像。而這一場盛大的祭孔,也創下了參與人數的紀錄,將近1000人到現場祭拜孔子。

祭拜進殿前,需先到夫子泉淨手;禮生獻花籃,行上香禮;初獻禮,奠帛;亞獻禮,奠酒;終獻禮,獻花;宣讀祝文,全場向孔子行三鞠躬禮。

據介紹,這是德化縣文廟復建落成之後的首次祭孔,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六佾之舞


昨日上午的最大看點,當數六佾之舞。由來自德化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孔子聖象前,再現了源自周禮的古代漢族宮廷樂舞。

「去年,我專門到山東曲阜學習。回來之後,選擇部分優秀學生培訓。」德化職校老師吳西雲告訴記者,每一獻禮有32節,三獻禮就要96節;舞生身著漢服,手裡拿著筆和簫,應和著樂曲聲翩翩起舞。

這次採用的是六佾之舞,需要六行六列共36名舞生。「這些衣服和道具,都是到杭州定製的。筆上的鳳羽,都是用真的山雞尾羽。」吳西雲說,如果要進行更大的規模,還有八佾之舞,需要八行八列共64人,這樣就更隆重了。

利用文廟復建的剩餘資金,德化縣成立了孔子文化教育獎,用於表彰優秀教師。祭孔結束後,51名獲獎者上臺,每人5000元獎金。「感覺非常特殊,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在至聖先師孔子的見證下,意義重大,很難忘,更是一種鞭策。」獲獎代表莊雪芬老師說。

(來源:海峽都市報 徐錫思 黃謹)

相關新聞:德化縣甲午年祭孔典禮在德化文廟大成殿前舉行


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傳承中華文化經典,弘揚尊師重教風尚,昨日,德化縣甲午年祭孔典禮在德化文廟大成殿前舉行。鐘磬鳴,鼓樂喧,六佾舞,祭孔聖……圖為德化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進行傳統釋奠禮「六佾舞」 表演。

(來源:泉州晚報 陳志明 陳小陽 周錦輝)

相關焦點

  • 文廟佾舞的歷史由來及其哲學背景
    筆者的這種新主張,也可以從中國古代舞蹈可查史料中並未將佾舞特定為舞蹈名稱的事實中得到證明。而且,在很多文獻中不表記為八佾舞、六佾舞,而是記載為舞八佾、舞六佾的形式,這種將舞字不表記為名詞而是運用成動詞的表述方式也值得注意。
  • 學術交流 | 彭志: 清代方志文廟舞佾圖考論
    談論文廟舞佾圖與地方禮樂文明的關係,需尋找到溝通兩者的經絡所在,這無外乎分從對象的兩極考慮。文廟舞佾圖是以圖像方式記錄丁祭祀孔儀式舞蹈過程,不同於其它圖譜,祭祀對象孔子在禮樂文明中的至高地位賦予了其獨特內涵。而在舞佾圖構成要件上,包括舞生、舞衣、舞器、舞容、動勢、舞式,雖採用紛繁不同的表意方式,卻一致趨向於在每年春、秋兩季的儀式活動中展演禮樂文明的精義。
  • 省級非遺《佾舞》項目將在福州文廟常態化展陳
    今日下午,福州文廟林立傑所長一行3人蒞臨福清市立達孔學會,研討佾舞禮樂文化在福州文廟展陳方案。
  • 儒學論壇 | 林鶴璇:宋ㆍ明代文廟佾舞動作的關係
    文廟佾舞是指在文廟釋奠時所表演的儒教祭祀舞。因為文廟釋奠是為繼承孔子的聖德,恭敬尊師而舉行的典禮,在此典禮上表演的文廟佾舞便具有了特別的意義,那就是對尊師表示恭敬的禮節,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決心。這個舞蹈雖然動作極為簡單明了,但其哲學特徵極為突出,如今被稱之為東洋舞蹈的精髓。
  • 江西湖口復建學宮 孔子誕辰日正式開放首次祭孔
    【解說】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1周年,為接續千年文脈,弘揚傳統文化,因蘇東坡一首《石鐘山記》而知名的江西省湖口縣,在位於鄱陽湖畔、石鐘山下的湖口學宮舉行首次祭孔大典。學宮,慣稱文廟或孔廟,叫法不同,但都旨在崇學禮儀,傳承文脈。據了解,湖口學宮始建於宋慶曆年間,於2019年7月動工,歷經一年多時間的復建修繕,當天也是其首次正式對公眾開放。
  • 釋典禮和六佾舞的現代解讀——孔慶亮宗親受邀在上海市敬業初級中學發表演講
    慶亮宗親演講現場視頻在張寶琴校長的關心下,孔慶亮宗親應邀在校禮堂為到場約100名師生做了主題為《祭祀孔子釋典禮和六佾舞——談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演講,全校未能到禮堂的數百名學生也通過廣播系統在各自班級實時聆聽了演講。演講受到了校領導和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 臺灣屏東昌黎祠韓愈文化祭 客家八音六佾舞、版印金榜符成特色
    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屏東縣內埔鄉昌黎祠是臺灣唯一主祀韓愈的廟宇,已舉辦19年的昌黎祠韓愈文化祭已成為深具地方特色的祭典,現場除了有傳統的三獻禮及六佾舞儀式,也有最受考生及家長歡迎的「版印金榜符」,學子們都祈求希望考試順利,金榜題名。
  • 我與深圳第一次|遊錦亮:金融保險創業者的佾舞奇緣
    △遊錦亮在深圳市民中心廣場演練佾舞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夕,遊錦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顧了與深圳結緣及潛心研究佾舞的經過,她感慨地說,快節奏的深圳特區有一群朝氣蓬勃的有生命力的人△遊錦亮為慶祝人民保險公司成立40周年從現代舞蹈到佾禮佾舞遊錦亮天生喜愛舞蹈,她上小學時曾經隨株洲市文工團的演員們練功,學生時代一直擔任學生會文藝部長
  • 【9·28等你來祭孔】為何祭孔要跳「六佾舞」?
    六佾舞,古代宮廷樂舞,按周禮規定,六佾分6行6列,共36人,只有文舞一種,用以祭拜諸侯,宰相。
  • 【釋奠佾舞】
    《論語•八佾》中記載:「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何晏《集解》曰:「佾,列也。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人為列,八八六十四人。魯以周公,故受王者禮樂,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於其家廟舞之。故孔子譏之。」 佾舞,古代樂舞八人為一列,一列即一佾。此乃「佾」之本意。八列即八佾,故八八六十四人。此乃天子之等級;同理,六佾,即六列,六八四十八人。
  • 翩翩六佾舞 聲聲誦《論語》——溫州孔子後裔回歸儒學歷程
    溫州孔廟,由當地孔子後裔自籌資金所建,兼有宗祠祭祀和發揚儒學之用。以溫州孔廟為載體,溫州的孔子後裔除了舉辦一年一度日趨正統的祭孔大典,還在致力於推廣傳播儒學文化,並卓有成效。近百年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被誤解、被遺棄、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又重新被發現、被珍視的歷程。
  • 【非遺福清】佾舞在福清:再續歷史使命,彰顯禮儀之邦
    據記載,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每個動作皆代表一個字,一節樂曲一組動作。武舞又稱幹舞。佾舞承於周公作樂制禮,大成於後世祭孔樂舞。
  • 【林秋明作品】佾舞,中國古代最高禮節在福清發枝散葉
    據記載,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      唐朝貞觀年間的祭孔佾舞為文舞、武舞並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用八佾。宋朝僅用文舞,表示謙遜禮讓之義。明朝文舞武舞並用,採六佾,文舞佾生右手執三羽。
  • 【林秋明作品】佾舞!福清這幫人大搞穿越,回到了周朝
    據記載,佾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與宮庭樂舞相同,釋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左手執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別有立容、立聲之意。   唐朝貞觀年間的祭孔佾舞為文舞、武舞並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用八佾。宋朝僅用文舞,表示謙遜禮讓之義。明朝文舞武舞並用,採六佾,文舞佾生右手執三羽。
  • 院士到德慶孔廟觀賞 「六佾舞」,聆聽古樂、誦《詩經》,盛讚傳承尊師重教美德
    在悠揚的樂曲中,院士們饒有興致地觀賞了峨冠博帶的漢服舞者表演的「六佾舞」,欣賞了孩童誦讀《詩經 鹿鳴》。院士們沉浸在古樸沉靜的文化氛圍中,紛紛舉起相機,把孔廟特色古建築收藏在手機中。        院士來到德慶孔廟觀看了六佾舞以及古法吟誦等活動,並且參觀了開筆禮啟蒙描紅的講堂,最後院士們還紛紛題詞,勉勵學子們要珍惜時光,努力上進,報效祖國。
  • 【連載】從佾舞禮樂,看中國的「仁、義、禮、智、信」
    ,須將仁、義、禮、智、信的君子之學,君子之道滲透到每一個動作,就能舞出舞出天地人合佾禮之精神。當你不懂得取予的時候,你無法明白佾舞禮樂舞步的退與進,所以,學習佾舞禮樂首先要明白取予。 什麼是義呢? 大孝大勇為義。《孝經》中講:「夫孝,德之本也。」《論語》中說「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由此可見,孝道應該在時空兩個維度去理解。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開幕!
    9月29日下午,在熱鬧喜慶的鼓舞聲中,「紀念孔子誕辰2571周年」上海文廟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動——「同一輪明月 同一個祝福」 慶中秋活動在上海文廟拉開帷幕。明倫堂廣場上,拼布包、海派剪紙、人物麵塑等別具匠心的非遺作品展示讓市民遊客驚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