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典禮,現在開始!」昨日上午8點30分,炮聲過後,旗生在前開路,禮生抬花圈在後,舞生隨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六佾[yì,樂舞行列]之舞緩緩展開,紀念孔子2565年誕辰。
源自周禮的漢族宮廷樂舞六佾之舞
來自德化縣教育、文體、孔子學會等單位和自發前來的近1000人參加了典禮,重修之後的德化文廟被擠得水洩不通,每人都分到了一條黃綬帶,披在身上,近距離感受這場復古祭孔儀式。典禮上還表彰了51名獲得孔子文化教育獎的優秀教師。
首次祭禮
德化縣文廟始建於北宋中期,歷經多次修、改建。去年11月復建落成,包括大成殿、殿前露臺、中庭、東西廡、大成門、泮池、泮橋、欞星門等,建築佔地面積4500平方米,重現出千年文廟的歷史風韻。以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孔子畫像為藍本,高達2.2米的孔子瓷塑像,創下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的紀錄,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瓷雕塑像。而這一場盛大的祭孔,也創下了參與人數的紀錄,將近1000人到現場祭拜孔子。
祭拜進殿前,需先到夫子泉淨手;禮生獻花籃,行上香禮;初獻禮,奠帛;亞獻禮,奠酒;終獻禮,獻花;宣讀祝文,全場向孔子行三鞠躬禮。
據介紹,這是德化縣文廟復建落成之後的首次祭孔,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六佾之舞
昨日上午的最大看點,當數六佾之舞。由來自德化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在孔子聖象前,再現了源自周禮的古代漢族宮廷樂舞。
「去年,我專門到山東曲阜學習。回來之後,選擇部分優秀學生培訓。」德化職校老師吳西雲告訴記者,每一獻禮有32節,三獻禮就要96節;舞生身著漢服,手裡拿著筆和簫,應和著樂曲聲翩翩起舞。
這次採用的是六佾之舞,需要六行六列共36名舞生。「這些衣服和道具,都是到杭州定製的。筆上的鳳羽,都是用真的山雞尾羽。」吳西雲說,如果要進行更大的規模,還有八佾之舞,需要八行八列共64人,這樣就更隆重了。
利用文廟復建的剩餘資金,德化縣成立了孔子文化教育獎,用於表彰優秀教師。祭孔結束後,51名獲獎者上臺,每人5000元獎金。「感覺非常特殊,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在至聖先師孔子的見證下,意義重大,很難忘,更是一種鞭策。」獲獎代表莊雪芬老師說。
(來源:海峽都市報 徐錫思 黃謹)
相關新聞:德化縣甲午年祭孔典禮在德化文廟大成殿前舉行
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傳承中華文化經典,弘揚尊師重教風尚,昨日,德化縣甲午年祭孔典禮在德化文廟大成殿前舉行。鐘磬鳴,鼓樂喧,六佾舞,祭孔聖……圖為德化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進行傳統釋奠禮「六佾舞」 表演。
(來源:泉州晚報 陳志明 陳小陽 周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