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互聯以製造知識與數位技術實力「雙輪驅動」,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5G,打造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新基座,引領工業萬物互聯、人機深度交互、智能驅動變革的數智新時代。
樹根互聯根雲(ROOTCLOUD)平臺作為連續兩年唯一一家登上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結合深厚的製造業知識,迅速切入各類製造場景,對5G在工業現場的落地和高價值應用先行探索,為行業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借鑑和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5G的跨行業大規模應用做好準備。
樹根互聯根雲平臺支撐工程機械企業三一工程機械在智能製造、智慧服務方面進行了5G應用的落地嘗試。
5G﹢智能製造讓工廠更聰明
在生產過程中,生產數據的採集和車間工況、環境監測的信息愈發重要,能為生產決策、調度、運維提供可靠的依據。在傳統的4G條件下,工業數據採集在傳輸速率、覆蓋範圍、延遲、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無法形成較為完備的資料庫。5G技術能夠為智能工廠提供全雲化網絡平臺:精密傳感技術作用於不計其數的傳感器,在極短時間內進行信息狀態上報;大量工業級數據通過5G網絡收集,形成龐大的資料庫,讓生產製造各環節時間變短、解決方案更快更優、生產製造效率大幅提高;工業機器人結合雲計算的超級計算能力進行自主學習和精確判斷,給出最佳解決方案,真正實現可視化的全透明工廠。
以三一索特齒圈生產線為例,通過攝像頭匹配實時視頻所反映的設備狀態和與其對應的IoT數據狀態曲線,再對每個設備的狀態曲線模式和配置程序參數進行標註,關聯分析對應該程序段的產品質量。這樣就可以洞悉怎樣的參數配置和程序控制能夠讓產品質量更好。
5G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相結合,也可為工廠管理帶來新模式。通過5G網絡高通量的帶寬,採用人臉識別技術、行為識別技術和安全預警,能夠利用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個相機去檢測和區分每一個人,得到某段時間內員工在一定區域內的工作軌跡。同時,採用深度學習和數據分析進行質量檢測、生產過程控制中的行為識別與軌跡追蹤,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與工作效率。
利用5G技術監控生產,通過智能算法對可能出現的傷害行為進行預判並給出安全預警,將使整個生產過程都在管理範圍內,安全有效。
隨著大量智能工廠的建立,智能倉儲系統、AGV小車在各類工業生產現場越來越普及。在三一重工、中國電信、華為聯合開展的基於5G MEC的AGV創新項目中,基於5G﹢智能製造總體架構,充分利用5G MEC平臺強大的第三方應用和GPU算力集成能力,將AGV的視覺和雷射雷達融合,感知計算任務向5G MEC平臺遷移,突破AGV單機算力的限制,極大降低AGV單機功能複雜度和成本,提高AGV小車智能化能力和標準化水平。
在工廠內進行人工巡檢,存在信息不能實時同步處理、有時延和漏檢現象。在5G網絡下,通過安裝攝像頭和機器識別技術,可將相應的人、料、車、環境全部抓取出來,形成高質量的數字孿生。基於機器視覺的數字孿生直接把孿生投影在實時廠區視頻上,對於工廠管理者而言,可以實時看到工廠當前狀況,便於管理。
5G﹢智能服務讓後市場服務更智慧
在工程機械行業,傳統的方式是操作手根據圖紙,結合自身操作水平使用工程機械,常常因操作手水平不一而造成工程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機械數位化、無人化施工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國外企業提供的控制系統價格昂貴,且存在國家地理信息洩露的風險。
有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5G的融合賦能,三一重工在工程機械無人化施工方面有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比如,在路面罩面機械方面,可將公路空間數據與罩面施工養護屬性的主要數據緊密結合,進行智能化處理、形象化展示,對正在實施的養護作業、車輛等信息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和調度管理運行,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成本,而且通過透明化、可視化管理,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對於混凝土泵車,三一重工通過5G結合自動駕駛技術,解放了駕駛員的雙手。泵車不僅可以自動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前往工地,而且在到達工地後,通過安裝在泵車上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實時反饋工地信息,遠程操控泵車支腿、臂架展開,並連續自動化工作,大大降低人員的工作強度。
在工程機械應用場景中,往往環境惡劣,且存在坍塌等高危風險。有了工業網際網路﹢5G的融合賦能,10毫秒級別的網絡時延,讓設備即使是遠程操控,也能處於實時響應狀態,讓操作人員在更為舒適、安全的狀態下遠程操控機械設備。
三一重工推出的全球第一臺5G遙控挖掘機,通過挖掘機自帶的攝像頭實時將挖掘機工作畫面傳輸到操作員觀察的大屏幕上,基本上可以實現動作和畫面同步。5G結合AR、MR技術,還可以構建旋挖鑽機模擬駕駛系統,用於新操作工人的培訓,讓新人在虛擬的環境中,身臨其境地學習旋挖鑽機的實際操作。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新基座,而根雲平臺與5G、AI、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也將為廣大中國製造企業對新技術的引入、加速迭代轉型帶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