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引發眾怒的「育嬰機構」芝士小餛飩嗎?
它曾在今年4月卷進一宗嬰兒猝死案:一位新手母親因受其自創的「解鎖趴睡」理念影響,在3個月大的女兒翻身趴睡不斷哭鬧的情況下,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導致寶寶窒息死亡。
事發後,該機構發表聲明,試圖撇清關係,引發憤怒家長及專家的口誅筆伐,隨即該機構被起底,大量負面信息遭曝光。
最終事件以機構經營活動被停止,社交帳號被停止使用告終。
然而,近日有網友爆料,芝士小餛飩竟然又以原名在微博重新上線,其微博認證為:美國紅十字會育兒培訓導師——絲毫不提該證書含金量有限,以及自己並非專業睡眠諮詢師的事實。
疑點與爭議不足以阻擋它們吸納受眾,短短時間內,捲土重來的芝士小餛飩迅速斬獲近10萬粉絲。
01
「我女兒流鼻血,全身沒力,她真的悶到了,要死了,沒呼吸了,嘴唇變紫了,怎麼辦!」
2020年4月15日下午3點02分,網名為」s霞「的新手媽媽發現自己3個月大的女兒在趴睡後,嘴唇變紫,不省人事,血液從鼻腔流出來,染紅了床褥。
她慌了。
此時距離s霞發現寶寶不對勁已經過去兩個小時。這兩小時裡,s霞不斷在嬰兒睡眠指導群裡表露自己的擔憂。
1點01分,她發現寶寶在入睡後突然翻身,哭鬧不止。
沒什麼經驗的她站在門口乾著急,既怕孩子被悶到,又怕貿然把孩子翻過來會打擾「解鎖趴睡」的進程。
這種「解鎖趴睡」的訓練來自她購買的嬰兒睡眠指導課程,由訓練機構」芝士小餛飩育兒經「開設。
該機構號稱提供寶寶吃完睡一體化引導,包括自主入睡、睡眠習慣等,多次在官方社交帳號宣傳趴睡,聲稱寶寶」解鎖趴睡「後睡眠能力會再進一個階層。
s霞把寶寶邊哭邊翻動的視頻傳到群裡,首先@了答疑老師,但該老師不在線,其他群友開始提建議。
有的建議她讓寶寶自己嘗試趴睡,儘量一次性解鎖。有的建議她嘗試」芝士小餛飩「的解鎖趴睡方法。有的表示:老師說不是大哭並不幹預。
2點01分,寶寶哭聲已經嘶啞,斷斷續續,不斷試圖抬頭,四肢亂蹬,一隻腳卡在嬰兒床的欄杆裡,頭部埋在皺起的床褥中。
s霞著急地問:怎樣算大哭?扯著嗓子吼算嗎?
這時一位叫「jennifer」的群友出現,她訓斥道:
入睡困難、接覺才是大問題,你這些都沒有,為啥每天慌張?
或許是被這種不當回事的語氣感染,s霞鎮定下來,即使已經看到孩子臉部正面朝下,親耳聽到她把臉抵到床的聲音,她還是選擇相信指導群裡的意見。
這時寶寶哭聲停止,四肢不再亂動,試圖抬頭但未成功。又過了十幾秒,寶寶徹底安靜了下來。
「沒聲音了」,s霞說,緊接著她宣布:寶寶解鎖了。
媽媽們很開心,紛紛誇起寶寶的表現。「好棒」、「厲害」、「羨慕」的聲音此起彼伏。
s霞顯然也鬆了一口氣,在群裡連連道謝,慶幸加入這個群可以和寶媽們相互抱團取暖。
沒有人意識到,悲劇已經降臨。
3點02分,s霞準備叫醒寶寶起床喝奶,沒有得到回應。她才發現,寶寶嘴唇變紫,全身無力,沒有呼吸,從口鼻流出來的血染紅一小塊床褥。
s霞驚慌失措,滿腦子只剩下「不敢面對」四個字,寶寶被婆婆送往醫院。
但一切都太晚了。
02
聊天記錄曝光後,孩子趴睡後掙扎的全過程深深刺激到關注此事的媽媽們。
她們無法相信,一個母親在目睹孩子不斷求生的兩小時間,不是果斷採取措施,而是一直在群裡聊天,完全聽命於一群陌生人。
批評」芝士小餛飩育兒經「的聲音也開始集中出現。首當其衝的,就是芝士小餛飩自創的「解鎖趴睡」理念。
他們說,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會有一個「翻身倒退期」,這階段寶寶晚上睡覺會不停地翻身,直到寶寶會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鎖趴睡」。
然而,權威的育嬰機構對」趴睡「的態度極為謹慎。
無論是美國兒科學會,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都反覆強調,一歲以內、不會實現180°自由翻身的寶寶,不要趴睡。對他們來說,最安全的姿勢只有仰臥,否則會增加嬰兒猝死的概率,尤其是半歲以內的嬰兒。
這與芝士小餛飩的解釋截然不同,他們表示,不管孩子是否處於合適的階段,只要能翻身睡覺,就叫「解鎖趴睡」,還不許家人翻身幹預。
其官方微博2018年4月13日分享了6個月的寶寶一對一睡眠指導,第一次指導就解鎖了第一次自主趴睡。
在這樣的教導下,付費購買課程的寶媽,都以「解鎖趴睡為榮」。
出事後,芝士小餛飩團隊發表聲明書稱,他們了解到此次不幸事件的直接誘發因素並非趴睡,醫生診斷寶寶的直接致死原因並非由於趴睡導致的窒息。
但是,所謂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就是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嬰兒突然意外死亡,死後屍檢亦未能確定其致死原因者。
而趴睡正是導致嬰兒猝死高發的原因之一。
北大醫學部兒科醫生付亦男分析,逝世寶寶屬於典型的SIDS,會出現嘴唇、指甲青紫、鼻腔內有血性液體的體徵,但不會有典型的窒息表現,這麼回應完全是故意撇清責任。
芝士小餛飩團隊的甩鍋行為讓輿論更加憤怒,機構隨即被起底,箇中貓膩進一步遭曝光:
該團隊所屬公司上海昶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直到今年3月才在經營範圍裡新增「健康諮詢服務」和「母嬰用品零售」業務。
該團隊由杜聰和」餛飩媽媽「聯合創始,他倆都是擁有海外留學經歷的高知人士。
但杜聰是麻省大學計算機工程系生物醫學科技工程博士,從事育兒事業屬於半路出家。
而靈魂人物「餛飩媽媽」是美國化學博士,並非專業睡眠諮詢師,所有的睡眠知識是通過自學、諮詢兒科醫生以及和本地「媽媽互幫互助小組」討論學習而來的。
兩個非專業人士,開創了一個受人追捧的育兒機構。
該機構一直自我標榜「餛飩媽媽」持有美國紅十字高級育兒師證書,其他育兒師也均有美國紅十字高級育兒證書,可以從事嬰幼兒護理行業。
但是據公開資料,美國紅十字會育兒師只是一個提供給11歲以上需要兼職的美國青少年的保姆級別培訓,只需付費後參與4小時的網絡培訓授課就可以完成學習和考試。
而「餛飩媽媽」在宣傳資料中所給出的其它證書,主要用於「提升個人技能及優化簡歷」,並不能作為美國國家授權的兒童護理者的認證。
03
芝士小餛飩團隊最受會員質疑的點,是疑似提倡「哭聲免疫法」。
這是一種嬰兒訓練法,核心理念是」在安撫寶寶之前,讓他們哭一段時間「,但許多非專業人士和機構將其誤解成」讓寶寶睡前哭個夠,不予理睬「。
這種訓練法至今毀譽參半,有的人認為它禍害無窮,會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人認為它確有用處,必要時可以酌情採用。育嬰專家對其態度曖昧,不置可否。
但在中國媽媽圈子裡,」哭聲免疫法「早已被拉入黑名單。
著名演員馬伊琍就曾發文痛斥這種訓練法,表示自己最後悔在女兒一歲時進行哭聲免疫訓練。
在芝士小餛飩發表的文章中,明確表示不提倡通過哭聲免疫法來引導寶寶睡眠。
但是,曾花了1999元購買課程的張敏說,老師在強調」不幹預「的時候表示,讓嬰兒知道哭鬧沒有用,他就會乖乖睡覺。
當會員無法堅持無視孩子哭聲時,就會被老師批評:「要做到不大哭不幹預,大哭延時2-5分鐘才干預,如果做不到就是拖孩子後腿,後果自負!」
當有孩子大哭半小時,老師一直說孩子是在努力睡過去,讓家長不要幹擾他們。
群裡的育兒師「狗子」甚至曾在群裡發過一張駭人的圖片——她家孩子一隻手被嚴重燙傷,但她仍然堅持讓孩子一個人睡覺,即使孩子一直哭,也堅決不安撫。
張敏懷疑這就是惡名在外的哭聲免疫法,它以破壞孩子對媽媽的心理依戀和安全感著稱。
當她提出質疑,老師又會自圓其說:哭聲免疫是什麼都不做就讓他哭,如果有準備就不叫哭免。
老師什麼都能解釋,卻無法給出其中的科學原理。
即使一五一十按老師說的做,寶寶也不一定能順利實現自主睡眠。
張敏所在的「芝士小餛飩VIP回訪群」,由於是免費諮詢,老師們態度並不好,甚至曾對客戶說出」你就當自己沒孩子「這種話。
創始人餛飩媽媽和杜聰在群裡,但都不怎麼說話,只有在媽媽們快要跟老師吵起來了,餛飩媽媽才出來轉移話題。而杜聰在張敏印象中只說過一句話:
我要給你寄律師函。
講師們在群裡最經常做的是發動寶媽宣傳「芝士小餛飩」公眾號,或組織團購母嬰用品,招攬寶媽兼職推廣,可以拿提成。
他們不僅把寶媽當客戶,還將她們視為「可發展的下線」。
有寶媽搖身一變,就成了團隊裡的金牌育兒師。
他們有一套專門的籤單分析,涵蓋了用戶的類型以及該採取的誘導購買話術。
而引導課程的價格也從最初的幾百塊漲到後來的1999元,最新價目表顯示,「一對三引導」分為資深育兒師和金牌育兒師,價格已漲至2399元和3399元;而「一對一引導」除了資深育兒師和金牌育兒師之外,還有餛飩媽媽,價格分別為4999元、5999元、6999元。
在嬰兒猝死事件發生後,許多家長自稱很後悔、很後怕,不敢再看以前的課程視頻,感覺就像看自己的罪證。
但有些家長表示,如今依然非常信任「芝士小餛飩」團隊。
宮先生說,自己的妻子就像被洗腦了一樣,即使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她還堅持認為猝死的小孩是人為放趴的,是家長違背團隊的指導,跟團隊無關。
即使群解散了,仍有媽媽想找渠道接受老師的指導。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芝士小餛飩都被扒得底朝天了,還能以原名重新上線。追隨這個帳號的大量粉絲,其中恐怕不乏知情者。
04
「這些媽媽為什麼這麼蠢?!」
從睡訓概念受追捧到芝士小餛飩出事被查,這個問題貫穿始終。
甚至追溯到百年前,約翰華生訓練嬰兒誤導一代父母到哭聲免疫法興起又受質疑,對母親的詰問總是第一時間出現,被譴責的總是她們:
「就是因為母親愚蠢/懶惰/不負責任,才會選擇相信這些」
「用天然愛意去養育不就行了,為什麼要這麼做?」
當養育寶寶出現問題,審判一個媽媽,是最簡單直接的做法。
即使大多數人都明白,在形形色色的育嬰騙局中,母親雖然有可能扮演作惡者,但更多是受害者。
然而由於誤解與偏見,大眾往往會將心中的砝碼加注在「作惡者」那一邊,輿論天平由此傾斜。
平心而論,一個願意為了孩子睡得更好而去花費、學習的母親,不可謂「不負責任」,更無證據指向她們「愚蠢懶惰」。
與其粗暴質問媽媽,不如嘗試理解她們——是什麼讓她們會做出違反天性的非常規選擇?
答案是焦慮。
國內權威的嬰幼兒睡眠諮詢師陳宇說,她在接待了幾千個嬰幼兒睡眠諮詢的客戶後,發現其中99%媽媽的情緒是非常焦慮的,而且中國孩子睡眠的焦慮幾乎只屬於母親。
有些新手媽媽沒經驗,自己孩子睡得比別人少就開始焦慮,事實上每個孩子的睡眠習慣都不同,無法一概而論。
職場媽媽更容易陷進焦慮,她們急迫地希望孩子能自主入睡,只有這樣,上班時才能少操點心。
很多不正規的睡眠機構就是利用了媽媽們的焦慮心情,在宣傳上做文章,讓媽媽們以為存在某種方法能快速改善寶寶的睡眠問題。
有的媽媽則是自身情緒已經出現問題,但自己及家人都沒有發現,這樣的媽媽有可能平時談笑風生,卻在不經意間爆發,做出傷害孩子的事。
這種媽媽受到的誤解往往也是最大的,她們本身是病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無從向外界解釋自己。
陳宇表示,實際上真正有睡眠障礙的寶寶是很少見的。
在她看來,芝士小餛飩跟她完全不是同行。這種團隊專業人士極少,靠的是套路化的方法論,用提成模式做營銷,所以會火,用戶量也多。
但越走量越不對,因為睡眠諮詢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家家要念的經不同,對應的計劃就不同。
芝士小餛飩團隊最便宜的課程是」一對三團購「,即一個諮詢師指導三個媽媽,售價1999元,一個個案的返點卻高達1000元,諮詢師投入的學習成本、陪伴成本還有專業指導成本非常低。
走量成本低,利潤高,但安全隱患極大。
國內的嬰兒睡眠諮詢行業魚龍混雜,嬰幼兒又是非常脆弱的群體,在選擇一個服務的時候,家長需要更多的判斷力,多做一些諮詢師和機構背景的調查。
05
育嬰工作需要一個家庭的配合。
陳宇做的諮詢中,幾乎所有孩子的第一照顧人都是母親。
媽媽除了要全力看顧孩子,還要承擔家務、照顧產後的自己。
孩子的第二照顧人,有的是奶奶、姥姥,有些是保姆、育兒嫂,真正參與到寶寶睡眠調整中的爸爸們,100個家庭中,最多只有5個。
在討論嬰兒猝死一事時,極少有人注意到,孩子出事到死亡的全過程,沒有出現任何一個男性角色。
事後輿論也一邊倒地指責媽媽,只有少部分的女性共情到媽媽的處境,站出來說一句:她太可憐了。
當母親包攬了育兒的大部分責任,意味著一旦有事發生,她就要承擔大部分的譴責。
生理因素導致的情緒波動、母愛本能裡與寶寶天然的聯繫、家庭中其他角色的要求和期待、社會觀念施加的壓力、職場任務與繁重家務難以平衡……都在加重一個女性成為母親後的焦慮。
而男性在父親角色的缺位讓女性更加鬱悶,也使得她們更傾向於向外部尋求幫助,從而落入居心不良的商業套路中。
中國社會對家庭角色的認知沒有改變,大多數家庭仍然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們工作之餘還要獨自面臨育兒問題,這讓媽媽在育兒過程中成為最艱難的角色。
在眾多義憤填膺的網友投訴下,芝士小餛飩重開的微博再一次被封禁。
然而,芝士小餛飩鬧劇不過是育兒焦慮引發的諸多亂象中的一角,育嬰市場,多得是手持鐮刀準備收割智商的商業販子。
無論是號稱保護寶寶最終卻變成致命利器的床圍、還是致力於改變孩子頭型的定型枕,或者是耽誤孩子走路的」學步車「乃至溺死孩子的嬰幼兒遊泳……
只要一天不正視媽媽們的處境,就還會有千千萬萬個」芝士小餛飩「站起來。
它們巧立名堂,瞄準的正是媽媽們的愛與怕,以及苦悶跟無助。
文:家庭雜誌新媒體記者 張禕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