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從南邊的窗戶射進我的小屋,陽光有些刺眼,現在北京陽光燦爛的天氣越來越多了。慵懶地躺在床上,躲避著陽光,無緣由地想起,40年前的紫竹院公園,那時也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春遊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大,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我說的這個時代是七十年代末,79年時,我上小學三年級。那時的春遊和秋遊,機動性很強,看天安排,前一天宣布,如果第二天天氣不好,就取消活動,正常上課。
而那時我們春遊或秋遊最常去的目的地就是紫竹院公園。儘管離學校不遠,但作為大學院校的子弟小學,派幾輛大巴接送,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高規格的接待水準了。我們帶著一整晚的期待,背著統一划一的軍用水壺,還有在上學時從不離身的紅領巾,以整齊的隊列出現在紫竹院公園的東門。
紫竹院公園不知來過多少次了,集體為單位或者家庭、個人為單位。但只要是和同學們在一起的遊玩活動,每個同學的興致都很高,無論男同學還是女同學。由於學生們普遍對紫竹院公園非常的熟悉,老師進公園後就採取了放養的形式,當然之前再三叮囑了安全問題和集合時間。
女生們大多直奔了遊樂場,而男生們多是衝向了湖邊的划船區域。遊樂場離東門比較近,沒幾步就到了,而租小船的地方需要走十分鐘左右。女生們喜歡的遊樂場,有滑滑梯、蹺蹺板、蕩鞦韆、平衡木等項目,也有跟在女生屁股後面去玩的男生,這種行為讓我們很「不齒」。
那個時代,女孩子最熱衷的遊戲就是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馬連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些跳皮筋時唱的歌謠,在課間時分會隨時響起,歌聲清脆動聽。公園遊樂場有各式各樣的平時見不到的遊樂設備,因此女生們的熱情很高漲,一張張笑臉,和一陣陣清脆的笑聲,從遠處就可以聽到。
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就是風大了些。碼頭上的小船,由於大風的原因,停租了。失望之餘,男同學們開始自己找娛樂項目,有的走向竹林深處,那裡是捉迷藏的好去處。有的跑到岸邊,在有臺階的地方用塑膠袋玩兒捉小魚的遊戲。還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公園長椅上或席地而坐,快樂地交談並分享著家長前一天準備的零食。
和同學們分享零食,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那時候的零食,無外乎果丹皮、山楂片、香腸、麵包等等,飲料還沒有罐裝的,條件好一點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是固體顆粒衝泡後的橙汁飲料,條件一般的家庭也就帶白開水,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都裝在軍用水壺裡。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和好朋友分享平日裡吃不到的美味零食,實在是非常愉悅的一件事情。雖然那個時代還不經常使用「分享」這個詞彙,但是同學們以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這個詞彙。
老師們,遊弋在公園的各個角落,不斷提醒著孩子們的安全問題。湖邊靠近碼頭的地方有幾個老師在「站崗」,個人的單獨行動是不被允許的,因為一旦落了單,如果集合時找不到的話,問題就嚴重了。大聲的喧譁和激烈地追逐打鬧也是不被允許的,一切為了安全,老師們的權威性沒有人敢質疑。我們都是聽話的孩子,但也沒少被老師呵斥。
紫竹院公園裡憑空多了一兩百個孩子,給公園添加了許多活力。但是對那些正在談戀愛的適齡青年來說,無疑就是一場災難。孩子們的到來,讓他們沒有僻靜之所可以容身,連尋找一處長椅休息,也成了奢侈之事。
紫竹院公園以竹林和湖水著稱,徜徉在公園中,幾乎處處可見的竹林和碧波蕩漾的湖面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在盛夏之時,湖面上連片的荷葉和盛開的荷花,美不勝收。荷花的顏色只有白色和粉色兩種,有含苞欲放的,也有盛開迎客的,千姿百態。清風拂來,水面碧波蕩漾,荷葉搖動,荷花頷首,讓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小學三年級時已經學會了獨立地操作木槳的小船,正因為剛剛學會,特別想在同學面前展示。那時候的兒童心理,就是在學會了別人沒有的技能時顯擺一下,想起來不禁莞爾。十歲的年紀沒有家長和老師的看護是不允許單獨划船的,那個時代電動船極少,標配就是木槳船,划槳也是很有講究的,劃好船並非易事。
至今一直想念著用槳劃的小船,現在即便去北海公園也很難找到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每當耳畔想起這美麗的旋律,腦海裡浮現的就是紫竹院公園碧波蕩漾的湖面和懵懂快樂的少年時代。
不知不覺中,愉快的春遊在老師們催促集合的號令聲結束。唯一不圓滿的是,一個家中排行老三的同學把偷偷穿出來的老爸的皮涼鞋,不小心甩進了湖裡,最終沒有找回來。後來聽說回家後挨了一頓胖揍。至今這件事每每在同學聚會時被提及,總會引來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