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今年7月以來,河北區開展「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以街道社區為主陣地,架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全區各級黨員幹部深入社區聯繫群眾,以面對面、心貼心的方式匯報,以交朋友、拉家常的形式溝通,在解決實際困難上較真碰硬,務求實效。讓群眾不僅進家門,而且坐得住,坐得穩,坐得心裡踏實。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7月以來,河北區開展「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以街道社區為主陣地,架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全區各級黨員幹部深入社區聯繫群眾,以面對面、心貼心的方式匯報,以交朋友、拉家常的形式溝通,在解決實際困難上較真碰硬,務求實效。讓群眾不僅進家門,而且坐得住,坐得穩,坐得心裡踏實。
一張圓桌解難題 增強居民歸屬感
在河北區鐵東路社區寧灣家園黨群服務中心,一場熱烈的「圓桌會議」正在舉行。大大的圓形桌旁,坐著來自社區11個樓門的居民代表。
「最近咱這樓道裡可又有堆破爛兒的啦,紙盒子、破瓶子,又不衛生又影響通行,會過日子是好事兒,可是咱這大高層的防火通道要是堵上了,安全可是隱患。」7號樓代表呂世成說。
「咱這自來水一打開就有股味兒,還挺渾濁。尤其是早上,用它刷牙都嗆得慌,咱這水箱是不是得查查?」業主代表李志反映。
……
這次「圓桌會議」,集中了近期居民們反映較多的近十條意見,寧灣社區黨委書記王森和網格員們將意見一一記錄,並馬上聯繫物業公司、自來水公司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解決。當天下午,樓道的「破爛兒」沒了,樓頂的水箱進行了清洗。
定期召開的「圓桌會議」,對於寧灣家園這個外來人口佔大多數、商住兩用且居住密度大、人員雜的高層小區來說,是大家提出問題、集思廣益、商討解決問題的共治舞臺。
「來家坐坐,首先得有地方坐。考慮到我們社區的特殊情況,挨家入戶有困難,於是,我們將原來的會議室改建成圓桌大廳,購置了直徑2.5米的超大圓桌,邀請社區熱心居民定期來坐坐。由於『圓桌會』解決了不少居民的難題,參加會議的人也越來越多,有時候開著開著就又增加幾個旁聽的人。從最初的5個人發展到現在每個樓門都有代表參加。居民的問題解決了,歸屬感增強了,住得就更舒心,我們的黨群服務中心也離他們的心更近了。」王森告訴記者。
河北區以街道社區為主陣地,架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連心橋,通過「LOGO+圓桌」的統一主題設計,強化「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宣傳,建好黨群服務中心專門的「匯報陣地」,用拉家常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把黨的政策理論講清楚,把黨的治理方略講明白。
每周固定半天時間,邀請黨員群眾到黨群服務中心開「圓桌會」,努力做到:一般事項「即議即辦」,重大事項「共議商辦」,突發事項「特議特辦」,用拉家常這種通俗易懂的形式打通政策下基層的「最後一米」。
幹群聯繫「明白紙」
幹啥咋幹心裡清
「不僅要讓百姓來家坐坐,還要讓百姓坐得住、坐得穩當,千萬不能『沒坐熱乎就走了』,要形成長效機制,有抓手,可操作。」河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婁承斌說。
最近,一張名為「來家坐坐,向您匯報」的活動示意圖(幹群聯繫明白紙),印發給全區10個街道118個社區及各相關部門的7000多名黨政機關幹部。這張紅色的活動示意圖,標明了「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的目的、主體,並推薦了「一張圓桌難題」「串門走親勤聯繫」和「老街舊鄰勝親人」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最重要的是畫出了「問題處理流程圖」,並列出了問題收集機制、協商議事機制、分級處置機制、反饋評價機制四個保障機制,形成「問題收集、梳理匯總、工作分派、交辦承辦、會辦協商、督辦落實、結果反饋、回訪評價」的完整閉環。
「這是嘛味兒啊?太嗆人了!」不久前,東秀裡小區新到崗的網格員鮑欣蕊發現,轄區底商一家飯店門口的地溝油跑冒,隔很遠就聞到刺鼻氣味。小鮑有點兒慌,畢竟是第一次碰見這樣的事。她想起「明白紙」上的流程圖,先與飯店負責人溝通,希望其能對該地溝進行清淘。飯店負責人以該地溝並非一家使用為由,拒絕配合工作;於是,她將問題上報至網格長、社區黨委書記王梅;王梅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長期合作的清淘單位進行清淘;次日,王梅聯繫到了該飯店總經理,就此事動之以情曉以利害,最終,該飯店同意承擔後續專業清淘費用,同時與清淘公司達成長期減免維護費用的意向。
「從社區居民聯繫卡、居民服務小書籤,到看電錶知冷暖,再到如今的幹群聯繫明白紙,將廣而告之的幹群組織活動,上升到頂層設計層面,是『來家坐坐,向您匯報』活動經過摸索實踐深化而來的一套流程圖。有了這張『明白紙』,居民有問題該找誰,幹部到基層該幹什麼該怎麼幹,各個部門之間如何配合協作,該參考哪些機制,一目了然。」 婁承斌說。
群眾出題,幹部答題,百姓閱卷
幹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
「請選手看圖:您認識圖中這位居民嗎?請說出這位居民的基本情況。」「這位居民是我們東華裡社區的低保困難戶,兩口子都是肢體殘疾。」
「請選手聽題:如果,你網格內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已經一天無法聯繫到本人,作為網格員你要如何處置?」 「按照分級處置機制,首先要第一時間抵達現場,若敲門無人應答,則詢問鄰居老人是否出門等情況;撥通緊急聯繫人電話,詢問是否知曉詳情;如果以上兩種處置都沒有結果,上報網格長,再由網格長上報街道,同時聯繫管片民警,一同協作。如社區民警無法聯繫到人或社區民警未能及時到場的,社區網格長要及時報街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採取必要措施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
日前,河北區一場主題為「凝聚治理合力 打造網格鐵軍」的網格員技能大賽激烈進行。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來評價。臺上的考官是來自各個社區的居民代表,接受考核的是來自各個社區的網格員。
最終,憑藉「博文知情」「辨圖識人」和「論劍登頂」的精彩表現,江都路街勇奪(團體)第一名。
「這是一場全員必須參加的比賽。」河北區網格化管理中心主任黃繼陽介紹說,這次比賽自7月份啟動,河北區1209名網格員全員參加,社區進行專場考試117場;各街道組織社區比賽13場。最終通過層層選拔,10支代表隊進入決賽。比賽的題目均來源於社區的焦點、重點、日常性事件,主要考查網格員專業知識、工作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等各方面能力。「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很多題目的設計者和現場的評委都來自河北區118個社區,真正是百姓出題,幹部答題,百姓閱卷。」黃繼陽說。
敲開百姓門、同坐一條凳,聊聊家長裡短、柴米油鹽,與百姓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民需民盼,網格員們發揮了第一道關口作用,堅持「五必訪、五必到」,即:困難家庭必訪,危重病人家庭必訪,獨居鰥寡家庭必訪,外來家庭必訪,有信訪問題家庭必訪;群眾有不滿情緒必到,有迫切需求必到,有突發事件必到,有矛盾糾紛必到,有重大變故必到。
江都路街如皋裡社區網格員嶽盼強獲得了這次網格員技能大賽最佳人氣獎。嶽盼強說:「群眾面前無小事,點滴之間見初心,雖說社區工作細碎繁瑣,但能把每件小事處理好,就等於做成了大事。作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一名網格員,一邊是黨和政府的信任,一邊是人民群眾的囑託,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為居民辦好每一件事,串百家門、問百家事、解百家難,真情服務群眾、深入人民群眾,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來源:天津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