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仙居捅了這個「馬蜂窩」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半月談記者 王俊祿

  「一戶多宅」在部分農村地區較為普遍,不僅造成土地資源嚴重浪費,也引發基層信訪和治理難題。但由於各種矛盾利益交織,這一問題誰也不敢輕動。浙江省仙居縣全縣農戶10.04萬戶,農村住房宗數卻一度超過20.1萬宗,「一戶多宅」現象大量存在。去年8月,仙居竟然主動捅了這個「馬蜂窩」。

  「一戶多宅」,成因複雜

  夕照下的仙居縣橫溪鎮大林自然村,大片房屋拆除後留下空地,剩下的建築變得稀稀拉拉。拆除的原因,多數是因為「一戶多宅」。村委會主任朱壽進說,大林村共有房屋567宗976間,因「一戶多宅」應拆256宗,目前已基本拆除完畢。

  橫溪鎮人大主席、鎮南片區黨總支書記馮建勝說,農村「一戶多宅」是指村民一戶擁有多處宅基地,或單處面積超標。「一戶多宅」違反土地管理法,但量大面廣,是農村「矛盾源」「馬蜂窩」,不敢輕易動。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一戶多宅」有四方面複雜原因。

  一是審批混亂。早年生產隊就能批宅基地,流程不規範;許多村用「出讓宅基地」「以罰代批」等方式增加收入,由此產生大批持證「違法戶」。

  二是供給「缺地」、監管「缺位」。2010年以前,一些村的村莊規劃、用地指標長期缺位,有些村「18年沒有批一個宅基地」。子女大了要成家,一些農戶冒險「未批先建」。另一方面,國土、城建等部門執法力量有限,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等手段尚未普及,導致違建住宅較多存在。

  三是「建新留舊」。在多年的實際運行中,村民建房往往只要一張「拆舊承諾書」,事後沒有及時跟進監督拆舊。2013年浙江實施「三改一拆」以來,仙居主要在控制新增民宅違建、拆除經營性違建上下功夫,對體量巨大的「一戶多宅」難以下手。

  四是「農房私賣」。由於下山移民等原因,一些山區農房、宅基地廉價買賣現象普遍。買方一般在原來村集體中已有宅基地,由於缺乏動態監管,造成了為數不少的跨鄉鎮「一戶多宅」。

  分類處置與破解共性難題

  「就算分宅基地,我也沒能力蓋新房。但沒想到,政府送給我一套房。」走進大林村孤寡老人趙志水的新家,聽到的是連聲的感謝。他常年居住危舊房,這次通過調劑,把本應拆除的朱壽程的「超標房」保留,保障給他這樣的困難群眾居住。

  趙志水能與朱壽程平穩交接,全仗仙居政策完善在前、群眾工作在前、系統謀劃在前、幹部帶頭在前。仙居於去年8月出臺《歷史遺留非法住宅處置意見(試行)》等4個政策規定,針對不同情形,明確了處置辦法,同時進行科學評估,確保有文史價值的古建築、有利用價值的房屋得到保留。

  仙居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曄說,當地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相關法律,加大「一戶一宅」觀念普及;各鄉鎮成立工作專班,用群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面對面為村民講透政策。福應街道肖垟村7名村幹部中有5名存在「一戶多宅」問題,他們帶頭籤署協議,拆除房屋,整治工作因此順利推進,也提高了兩委公信力。

  截至7月初,仙居對「一戶多宅」總處置率超70%,其中應退2104宗,完成退宅1716宗;應拆1.3萬宗,完成拆除1.1萬宗;累計復墾建設用地655畝,年內預計盤活土地2600畝。

  當日,山東省首批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證書在平度市田莊鎮東劉莊發放。據介紹,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是指通過把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分開設置,理順村集體、村民對宅基地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關係。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捅開「馬蜂窩」的難題與效益

  人地矛盾突出,在資源小省、經濟大省的浙江尤為典型。專家認為,農村亂佔土地建村民住宅,也有不少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情形。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如何平衡,考驗的是一線幹部在決策和落實時的智慧和擔當。

  在仙居縣相關負責人看來,啟動這項工作的初衷,不僅體現為維護法律權威、彰顯社會正義、推進基層治理等政治社會層面,也體現在產業項目落地指標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優質農田補充、農房確權等經濟民生領域。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得到理解,取得共識,讓整治工作可持續可長效。

  仙居縣委常委王勇軍說,依照政策,通過專項整治後的土地復墾,每畝有30萬元獎勵,預計全縣將有超過9億元惠及村集體。

  多位基層群眾告訴半月談記者,除了政策兌現,他們最關心的還有公平問題。「黨員幹部帶頭拆,宗族勢力多佔房屋是重點,得到多數群眾的擁護。」王勇軍說,通過超標房屋騰退轉讓、重新安置宅基地等形式,基本能解決缺房戶的建房訴求。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7月31日明確提出「八不準」「一不得」,堵疏結合,確保耕地紅線及農民住宅用地合理需求,其中「八不準」就含「不準違反『一戶一宅』規定佔用耕地建房」等。多地也啟動對農村「一戶多宅」的整治倒計時。(完)

 

來源:新華網   來源:半月談

相關焦點

  • 王興怎麼就捅了足球這個馬蜂窩
    王興發了如下這條微博以後,算是捅了足球這個大馬蜂窩了。所有靠球吃飯的各色人等,輪番登場,一致聲討王興,恨不得生吞活剝了王興。所有供球吃飯的廣大球迷,雖然大部分支持王興,但由於其本身話語權小的問題,反倒顯得弱勢,輿論上王興勢單力薄的樣子。王興先生也許並不在乎這些聲討,作為喜歡足球的偽球迷鍵盤俠一枚,還是要拿起鍵盤這個武器支持一下王興。
  • 仙居有哪些特產 浙江仙居特產有哪些
    浙江仙居可以說是一個仙境般的地方,這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有著非常優越的地理環境,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仙居有哪些特產吧!  仙居特產一:油桃  油桃是浙江仙居的特色水果,仙居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土壤肥沃,水資源充沛,光照充足,且環境良好,非常適合油桃的生長,所產出的油桃表面光滑、透亮、無毛,還富含維生素C,可促進身體對鐵元素的吸收,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 蔡英文捅「馬蜂窩」,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密集「開火」
    蔡英文當局不斷「追殺」中天新聞臺已經算是捅了「馬蜂窩」,這次不用大陸出手,島內已有人密集「開火」。臺灣資深媒體人黃年撰文指出,中天基本立場是反「臺獨」,這才是這場政媒衝突的一切根源,其他都是衍生枝節。黃也直言,中天將進入民進黨的「東廠流水線」。「臺灣安全」若是法律概念,應交「司法」審判。NCC不是法院,卻要將「臺灣安全」操弄為政治概念。
  • 半月談簡介—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校秉持"聚優質資源、享名師講堂"的宗旨,憑藉權威的時政內容、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效、便捷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網,為廣大公考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 「馬蜂窩」被捅了!
    近日,一篇針對馬蜂窩點評造假的文章刷屏。今天,馬蜂窩的最新回應來了......22日上午,馬蜂窩公司在其官方微博@馬蜂窩旅遊上發布聲明,稱其被「有組織的攻擊」,「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聲明全文如下↓與此同時,馬蜂窩還回應媒體稱,承認部分點評造假,已對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進行清理,但文章內容片面,存在明顯誤導傾向。究竟發生了什麼?這篇針對馬蜂窩數據造假的文章,究竟寫了什麼?微信公號@小聲比比 20日晚發表了一篇題為「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文章。
  • 馬蜂窩發布「2021馬蜂窩旅行者之選」榜單
    日前,馬蜂窩旅遊發布了「2021馬蜂窩旅行者之選」榜單,該榜單基於億萬中國旅行者在馬蜂窩旅遊App中的行為數據,從旅遊內容的發布、傳播、互動,以及交易指數等方面進行評估,對景區景點、酒店、美食街鋪等旅行玩樂項目的服務能力、消費者口碑等維度進行綜合測評,評選出每一年的「馬蜂窩旅行者之選」榜單。
  • 仙居往昔生活訪談之土匪
    問:以前仙居做強盜的都是哪些人?答:這個不好講。仙居以前的強盜仙居人有,臨近的永嘉、黃巖、磐安、縉雲的也有。有許多都是山路周邊村落的農民。問:據你所知仙居以前從事土匪行當比較多的是哪些村莊?答:這個很難說。土匪一般也不會在額頭上寫個匪,但四鄉八裡也有些村莊在當時人們很忌諱談起,認為是土匪窠。問:典型的?答:如白塔的撇葉山(《仙居地名志》作「披雲山」)在白塔當地人認為就是個土匪窠。以前,西鄉人到溫州,從自然村進去經過下塘到田市李宅那邊上山,再經過上張。撇葉山就在自然裡面的山上,村裡的人做土匪的比較多。當然,當地人講這些土匪叫作強盜。
  • 仙居奇花異草集(一)
    仙居是歷史文化悠久、自然環境優良、生物資源豐富、景色秀麗的人間仙境。森林覆蓋率高達77.9%,水資源超過24.1億立方米。仙居複雜多樣的地質地貌特徵和植被氣候區位,造就了山、水、林、田、溼地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是浙江省內罕見的植物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仙居是全國32個陸地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之一,2014年列入了環保部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縣。
  • 我叫仙居!
    仙居綠道依山傍水,美不勝收。其中永安溪綠道是仙居綠道的示範路段,從永安公園出發,途經南峰山、飛鳳洞、漂流碼頭、現代農業創業園、高遷古民居等地,最後抵達神仙居旅遊度假區,沿路串聯了仙居主要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 這個暑假去哪裡?票選仙居十大網紅打卡地!
    仙居綠道 仙居綠道——由1條主綠道、多條輔綠道組成 「葉脈型」綠道網結構,主綠道(主脈)總長112公裡,沿著仙居母親河永安溪而建;輔綠道總長度321公裡,依託三個城鎮組群,打造「生態宜居
  • 除馬蜂窩我們是專業的—消防員除馬蜂窩記
    夏季馬蜂活躍時,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它們留下的窩巢也是隨處可見,大樹上、空調外機下、陽臺窗戶外、樓頂屋簷下...冬天來了,馬蜂化蛹,僅剩空巢,正是消除馬蜂窩的好時候,這不近日,濟南市高新區賢文消防救援站就處理了幾起摘馬蜂窩的求助事件。
  • 馬蜂窩社區:旅行者的精神家園
    近日,馬蜂窩旅遊網在北京召開了「點亮全球計劃2019」發布會,發布會上馬蜂窩對其社區生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也揭秘了馬蜂窩十年來持續保持社區活躍的精神密碼。早年間,馬蜂窩靠著論壇起家,骨子裡是社區的基因,在大眾認知中,馬蜂窩身上牢牢貼著社區的標籤。
  • 馬蜂窩×樂堡國慶引領酷玩熱潮,樂堡驚豔變身馬蜂窩指定旅行啤酒
    近日,馬蜂窩旅遊網與樂堡啤酒達成戰略合作,宣布樂堡啤酒為馬蜂窩官方指定旅行啤酒,雙方協力推出"國慶不等待,放開玩就現在"的旅行創意活動,向廣大玩咖徵集不一樣的「國慶放開玩」攻略,開啟了疫情之下、2020第一個旅行酷玩熱潮。
  • 仙居古寺:三井寺
    據《光緒仙居仙居縣誌》記載,其始建於後糖長興二年(931),原名興國寺;宋治平四年(1067)賜名普勝禪院。不過,在民間人們都喜歡稱其為三井寺。關於三井寺之名的來歷,相傳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因為寺內原有三口水井而得名;一種認為是因為寺院臨近三口龍潭,而此三龍潭舊稱三井而得名。另據《光緒仙居縣誌》記錄,「三井山,在縣東北三十裡,以有三龍湫故名。」
  • 71年,仙居往事/發展中的工業
    1958年,仙居綜合化工廠等4個企業相繼建立,主要產品為柏木油、樟木腦等,總產值8300元。1964年仙居化工廠皂素投產,1968年仙居化肥廠合成氨投產,1972年仙居製藥廠建立,化學工業開始發展。1985年,主要化工企業有仙居化工廠、仙居合成化工廠、仙居製藥廠、仙居縣交通器材廠、仙居縣二輕化工廠、仙居縣造漆廠、仙居縣塑料廠等10個,前3個廠為全民,其餘為集體。
  • 半月談2020年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座談會在江蘇常州召開
    他稱讚,半月談系列刊物在幹部群眾中有著極高的口碑。《半月談》既是基層群眾聆聽中央聲音、了解黨的政策的重要渠道,又是反映基層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的貼心人。吳新法說,半月談始終關注常州的改革發展,宣傳常州的實踐創新,提升了常州的知名度、美譽度。
  • 仙居風物略記:辣蓼
    ——仙居諺語文/落日樓主   供圖/網絡     蓼是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文獻的記錄中,蓼的種類繁多。如南朝的陶弘景曾記錄蓼有青蓼、紫蓼、香蓼三種。」不過,在仙居本土的文獻中,對於蓼的記錄至為簡略。《光緒仙居縣誌》只記錄了「水岸生者為紅蓼,道旁生者為辣蓼」兩種。而事實也是如此,在當代的仙居民間,蓼雖有「大水辣蓼」和辣蓼之分,但兩者一般都通稱為辣蓼。
  • 關注 | 精神食糧送進村 五保戶愛看《半月談》
    「送這個來,我最喜歡嘛!」12月8日,氣溫驟降,正圍坐在火盆旁烤火的王治平,接過幫扶幹部鄧亞玲送來的幾期《半月談》,笑著說。
  • 馬蜂窩「雲旅遊」直播的攻與守
    馬蜂窩從直播團隊的搭建,到與商家、旅遊達人、各視頻平臺廣泛聯動;從直播功能上線,到完成3次重要更迭;從每日3場至10場的站內直播,到每日接近100場的站內直播……馬蜂窩均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這是高度緊張、極度興奮的一段時間。」 馬蜂窩旅遊直播相關負責人說道。
  • 「臨海蜜橘」「仙居楊梅」,被國家保護了
    5月22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根據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單顯示,「臨海蜜桔」和「仙居楊梅」上榜。仙居楊梅是浙江省台州市著名特產之一,是中國最為著名的楊梅之一。仙居縣把楊梅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進行重點培育,目前楊梅種植面積達13.8萬畝,投產面積12.5萬畝,總產量9萬餘噸。仙居楊梅打出了品牌,在行內已形成「世界楊梅在中國,中國楊梅出浙江,浙江楊梅數仙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