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不單單是個木匠?2千年後,一本古書揭開另一「身份」

2020-12-23 讀文化博今

我國是全球公認的古老的文明古國,現如今我國長期屹立在世界強國舞臺上,散發著自己特有的影響力,然而早在數千年前,在春秋戰國時期左右,我國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是我國的手工業發展,其中魯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所發明的木榫結構以及我們現如今仍在把玩的孔明鎖,堪稱神作,也正是因為這些,後人大多將魯班當作一位技藝高超的木匠,不過在2000年後,因一本古書,竟意外揭開了他的另一重身份。魯班出生於公元前507年,春秋時期魯國人,為姬姓公輸氏,名班,家中世代從事木匠職業。

在耳濡目染中,魯班的建築構造和頭腦早已無人能及,他可以說是我國建築學鼻祖,開創了我國長達一千多年的木建築時代。在《古史考》等古籍中記載,木工所使用的器具,大半為魯班所創造,譬如鋸子曲尺墨斗等器具。

甚至連兵器和農具他也有所涉獵,我們如今仍在使用的石磨就是他利用原理所設計出來的,曾經魯班還為戰鬥發明了一種鉤子,可以鉤住敵船,然而最終被墨子的和平主張所勸服。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除了在世時遺留下來的發明創造,卻沒能流傳下來一本系統整理過的書籍,以供後人學習。

不過有專家發現,1465年明弘治年間,一本名為《魯班經》的古籍流傳了下來,裡面記載,魯班其實有女弟子,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百家爭鳴文化異常繁榮,但是男女之別,門第之別還是不可逾越的

而魯班打破了這樣的界限,可以說是十分超前了,然而這本書最後卻被列入了禁書,不少網友看後直呼,藏的夠深的,居然上千年來,都沒人發現。相傳學習《魯班書》之前,需要在鰥、寡、孤、獨、殘中選擇一門,即要面對喪妻、喪夫、喪父、喪子或是殘疾中其中一項。

也就是說,要學到技能,就要失去人生中另一項比較重要的東西,以此作為交換,因此有人覺得,《魯班書》太過極端以及歹毒,這才導致被禁。然而儘管如此,《魯班書》卻又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

在裡面不禁記載了多項魯班所創的極為精巧的木工技藝,還包含了大量的風水、巫蠱、八卦等知識,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可見魯班不僅僅十一一個木匠那麼簡單,建築的落成,必然也會懂一些風水。

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於我們來說,魯班是一個神秘又傳奇的人物,據說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等木匠工具,都是魯班發明的,今天筆者被大家推薦的這本《魯班書之血母班》,裡面就講述了魯班的一生,內容生動有趣,並配以精美的圖文解說,讓你深入的了解古人的智慧,原價118,現價僅65元,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王松浦:小木匠把魯班鎖做成產業
    王松浦是方正縣的一名木匠,也是魯班鎖傳承人,被評為2019「哈爾濱大工匠」。在獲獎通報中,王松浦的名字後標註的單位是「自由職業者」。在四屆哈爾濱大工匠評選中,王松浦是唯一的一名自由職業者。「1993年,我從原單位下崗,自謀生路當起木匠。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大工匠』。」王松浦說。
  • 50年老木匠用榫卯打造國產變形金剛,網友:魯班大師做了個小魯班
    近日,福建龍巖一老木匠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打造出了一個中國版的「變形金剛」,他用榫卯技藝製造了一個「偃甲人」,成品十分精美逼真,各個關節都可以活動。網友們感嘆老人的技藝和成品的精巧,調侃道:「魯班大師」做了個小「魯班」。
  • 木匠魯班所著之書為何卻被歷朝歷代《魯班書》設為禁書
    在中國的歷史上能人巧匠是數不勝數更別提單獨哪個人物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號稱是中國建築鼻祖的魯班,為什麼魯班所著的《魯班書》為何卻被歷朝歷代稱作是禁書,更別說學過此書下班卷的人下場更是悽慘無比,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赤雲|西安,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
    「來夥計,手機看一哈!」「最新西安地圖要不要?」……西安人諞著地道的西安話,讓我聽得新鮮有趣。西安的江湖有多深,我不知道,也不敢隨便和人搭訕,只是緊跟著導遊往前走。兀然間,一道巨大的陰影橫鋪過來,它無聲無息落在地上,就像巨人的一個吻。我小心翼翼抬起頭,看見了矗立近千年的古城牆。如果說,西安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那麼,以古城牆為封面,我打開了古城西安的第一頁。
  • 江西一處工業旅遊新地標,有木匠鼻祖魯班的雕像,位於贛州景很美
    南康家居小鎮規劃用地5平方公裡,核心區2平方公裡,定位為國際化國家級的以產業為核心的「天下家居第一鎮」。它由家居博覽中心、家居會展中心和木屋群三部分組成。擁有300多畝的人造湖泊景觀,打造了漢唐、明清古建和客家圍屋,還原了具有贛南地方特色的「九井十八廳」建築,搭建了31棟極具世界風情的五大洲組團木屋和4棟體現中國民族特色的風俗民居木屋。
  • 一本古書,一杯美酒
    她也曾親手採葛藟他也曾身披日月飲江湖大漠長天,斜陽信步她隨手舀起一壺酒他背上行囊,不知歸途。汽車拐過最後一處角落,漫天的黃沙迎著秋風第一次拂過臉頰,打開車門後一腳踏上的土地,是晉國。磨的古舊的書頁上,泛黃的楓葉被一塵沙土捲入藍天,厚重的古書被人翻開第一頁,古老的城門發出吱呀的第一聲,公子一轉身,便是十九年。於是在書裡,我看到的第一句話便是「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
  • 魯班妻子突發奇想發明1神器,歷經千年沿用至今,人人都用過!
    魯班妻子突發奇想發明1神器,歷經千年沿用至今,人人都用過! 提起魯班,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一位優秀的發明家和建築家。我們應該都從課本上學過魯班被草葉割傷,隨後發明了鋸子的小故事。這位木匠界的鼻祖,發明了斧頭、曲尺、刨子等一系列的常用工具。
  • 我國史上三大奇書,參透一本你便是曠世奇才
    中國作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古國,有著上千年的文化歷史,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神話圖騰,包含了古人對美好的憧憬,自有了文字人類歷史就揭開了嶄新的一面,隨著漢字的出現與發展,出現了一些震驚世界的奇書。今天就為大家舉例一下被人津津樂道的神作,至今無人能參透一本書。
  • 在古代,《魯班書》為何被列為禁書呢?
    《魯班書》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陌生,猛一看還以為這只是一本講木匠的工具書而已。實際上,《魯班書》可是大有來頭,她在古代可是禁書,並且有傳言說學習它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那麼,在古代《魯班書》為何是禁書,為何說學習它的人不會有好下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傳統老木匠的8大禁忌,第一條恐怕你就不知道!
    所以木匠到主家去幹活,無論包工、僱工、戶主都要設宴款待,並要以紅包相贈。在河南鄭 州一帶,當工作完畢之後,戶主還要準備一包饅頭加肉讓木匠帶走,俗稱「捎個包」。
  • 《魯班書》為何為歷朝歷代所禁?因為它有著最為殘忍的血咒
    魯班,姓公輸,名班,因是魯國人,被世人稱之為魯班。一般認為,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一生發明無數,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做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貢獻。魯班作為木匠的鼻祖,一生最主要的貢獻就在建築業。然而,如果你認為魯班僅僅是個優秀的木匠,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都知道西方有個達文西。他畫雞蛋的文章,令其蜚聲在外。而他世界知名的《蒙娜麗莎》則令很多人將其定格為著名的畫家。然而實際上,繪畫僅僅是達文西的專長之一。他在科學領域的成就其實超越了繪畫。而魯班同樣如此,他是木匠,一生中構築了太多奇偉的建築。只是在歷史長河中,這種木製建築很難歷經千年風雨保存下來。
  • 農村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是啥意思?
    當我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後,著實是仔細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鐵匠短,木匠長鐵匠是指那些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在我國,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
  • 90後杭州女孩,不顧父母反對,大學畢業當木匠,手藝不輸老師傅
    木工是一門古老的技藝,有著悠久歷史。在中國古代,一個人,一把鋸、一支尺、一條線、一塊木,就可以憑藉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手藝,打造出精美的木製品:家具擺件、雕梁畫棟、亭臺樓宇,而且皆出匠心。眾所周知木工的祖師爺是魯班,因為木工使用很多的手工工具都是他發明的,如魯班尺、墨斗、刨子、鑽子等等。
  • 單數吉雙數兇,埋個小鐵人能闢邪,不可思議的《魯班書》!
    從房屋倒塌、夫妻吵架、乃至財產損失、丟官失爵、人們認為「惡鬼作祟、家宅不寧」,為了避免這些不利的事情發生,首先就要闢邪,繼而衍生民間文化的一種特殊分支,趨吉避兇術。在中國古代,各種講授闢邪的術法數不勝數,其中最為神奇的當屬《魯班書》。
  • 《魯班經》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都是什麼講究?
    說起古時候的建築大師與發明家,不得不提的便是鼎鼎有名的魯班大師。魯班發明了許多木匠工具來方便木匠的工作與勞動,在民間享有盛名,聲譽卓著,被木匠奉為祖師爺,因巧奪天工的發明製作,而名流千古。《魯班經》濃縮了魯班一生的技藝與智慧,古時候老木匠打造器具遵守的規矩,也就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就來源於《魯班經》一書。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古時候木匠們做的木質家具到了今天依然有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其技術可見一斑。
  • 魯班看了都要說好!廣西63歲木匠爺爺王德文在外國又火了!
    先是有拍攝中國傳統美食視頻的李子柒在外網爆紅,現在又多了一位心靈手巧的木匠「阿木爺爺」!阿木爺爺原名王德文,是山東聊城人,現在居住於廣西梧州。阿木爺爺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9歲時便失去了父親,四個孩子全靠母親一人拉扯長大。
  • 寶雞日報丨【文化周刊】木匠
    木匠的眼睛往往對著太陽眯成一條線,比模特大賽裁判的眼睛更毒,他們跳過許多表象,直接看棗樹是梭子,看榆木是船,看桐木是鍋蓋,看桑樹是扁擔,看梨樹是案板,像孫大聖逃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一樣,任何一棵喬木灌木主幹枝杈都逃不出木匠的斧柄。木匠眼裡多是直線加方塊,啥活兒都講究稜是稜、角是角,箍出的桶嚴絲合縫,打成的車渾然一體。
  • 魯班鎖究竟是誰發明的?
    2019-19《魯班》(2-1)T孜孜學藝其實魯班鎖也叫孔明鎖、八卦鎖,是中國古代民族土木建築的固定結合器,緣起於中國古代的榫桙結構。相傳,魯班鎖的製造者可能有兩位,從魯班鎖的這幾個名字中也能推測出,一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字孔明),另一位則是中國木匠鼻祖魯班。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有道理嗎?
    木匠不做齊頭料木匠可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有個成語叫「班門弄斧」,其中所說的魯班就是木匠的祖師爺,那可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距今也兩千多年了。古時候的木匠可是非常吃香的行業,到了明朝的時候,木匠更是備受推崇,有一個叫朱由校的皇帝,那可是僅次於魯班的大木匠,他的木工作品到現在可是價值不菲。
  • 「當代魯班」!擁有「神仙」技藝 這個山東爺爺火遍全球
    魯班鎖,中國館,竹水車,泡泡機,還有會走路的小豬佩奇……你能想像這些都是木頭做的嗎?這位山東的木匠爺爺,憑藉超高的技藝,火遍了大江南北,甚至是全球各地……13歲學木匠,幹了50年這位「新晉網紅」阿木爺爺,本名王德文,今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