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子弟詠青春,跨海猶平拳道真。一掃病夫龍骨傲,唱他萬遍警來人。——《懷念李小龍》
李小龍,想必都不陌生,功夫片的開創者。師承葉問,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也是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當代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成龍說,沒有李小龍就沒有我。李連杰說,他是我的榜樣,周星馳也說,他是我的偶像。
在香港的電影史上,李小龍是一個獨特的人,他是一位先行者。在他之前,許多人都不知道也不了解中國功夫,但從他之後,中國功夫和功夫電影風靡世界。此前功夫片的虛假被打破,也創造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他去世已經幾十年,但依然是功夫的代名詞。甚至一度有人將他與泰森相提,有人說他的功夫虛假,只是一個明星。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李小龍的所有武術都比較實際,目的便是在實戰中取勝。
1969年,他就曾說,習武路線都是講求實效的街頭打鬥,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場。不少人曾經跟他切磋過,比如說日本武術家和裡積,他在結束後說,我也想認為發拳快,就得減輕力量,看過李小龍之後,我認為我錯了。他不僅拳快,還有力量,腰力運用得也很好,一切動作都很有規律,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
事實上,他自己也不停的改進自己的武術,去其槽粕,取其精華。正是這樣的謙虛與不斷學習,才造就了未來功成名就的李小龍。他的出擊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寸拳出擊時的寸勁甚至能將一名重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寸勁指的是距離攻擊目標很近,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突然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乾脆的爆發力。
這次的這組照片是他的肌肉照,可以看出,他的肌肉非常結實。經過數據顯示,李小龍的身體體脂只有百分之三,他這樣變態的身體是日積月累練就的。很早之前,年幼的李小龍就一邊吃飯,一邊捶打凳子,為的是將拳頭變硬。有了這樣的身體,他的動作變得非常快,一秒可以打出9拳,踢出6腳。
別人可能因為速度過慢,需要調節速度,但李小龍是因為速度過快,拍電影的時候還要放慢膠片。就比如說《龍爭虎鬥》,李小龍跟敖家達擂臺比武,有一個飛踢的動作。一開始攝影機按照正常速度拍攝,結果拍出來全是糊的,只好將速度調慢。他甚至練成了背部聖誕樹,其實是一種肌肉紋理,一個人的肌肉看起來像聖誕樹,他的肌肉該有多發達?
每天,他的身體運動量都令人感到可怕,這樣對肌肉的損傷其實也很大。他甚至可以說是長期在超負荷運行,李小龍曾經還使用過一種電擊來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常人想都不敢想。一來二去之下身體確實讓人看了震驚,但其中的傷害不是照片能夠看得出來的,所以有人一度說李小龍是因為鍛鍊過度導致的早逝。當然,他雖然去世了,卻依然活在許多人的心裡,而他的墓也成了全世界武術愛好者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