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12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十三五」科技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市科技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創新發展情況及2020年改革攻堅工作重點。
「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逐步構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具體成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濟寧市被認定為支撐綠色發展國家級創新型城市,成功入圍國家「百城百園」計劃,獲「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示範城市,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達1.24%,建有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88家,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成立省內首家地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機械智能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獲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有關經驗做法被國家行業協會、省委改革辦推廣。
二、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十二五」末的277家增加到目前的614家,增長1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8.87%達到39.3%,提高了10.43個百分點。
三、區域創新格局不斷優化
全市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達到7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縣區全覆蓋,數量居全省第一位。任城區、鄒城市、金鄉縣獲批2019年度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縣(市、區),獲批數量居全省第二、西部地區第一。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成為魯南唯一的省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
四、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
與100餘所高校、60餘個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全市目前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共建模式,建設實驗室30餘家。
五、高端科技人才實現突破
先後引進院士67位,推薦入選國家「萬人計劃」7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9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5人。
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
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了「市級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探索實施項目儲備制、科技經費「基金化」改革等措施。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成果貸」經驗做法被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在全國推廣。《實施六大工程培育科技沃土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科技活動周、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持續舉辦,在全社會營造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濟寧市科技局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把握新形勢、新情況、新變化,有的放矢制定有效舉措,努力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