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 重醫附二院供圖
耳鳴的經歷對大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不少人卻不以為意。27歲的重慶市民楊丁(化名)2年前發現自己聽力下降,伴有耳鳴。「以為是最近工作太累」「過段時間就會好」的理由卻讓他遲遲沒有就醫。
近日,因持續性頭痛,楊丁來到重醫附二院神經外科就診。經頭部CT、MRI、聽力檢測等相關檢查,醫生判斷,楊丁的腦部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聽神經瘤。
經常耳鳴、聽力下降
為啥耳朵卻沒有問題?
「一開始,我只是發現右耳聽力比以前下降了。」據楊丁所述,他平時有戴著耳機聽歌、接打電話的習慣,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但不知什麼時候起,楊丁的右耳常出現「嗡嗡聲」。甚至,他後知後覺地發現,哪怕自己聽同一首歌,右側耳朵的聲音總是會比左邊小一些。
從懷疑耳機有問題到懷疑自己的耳朵有問題,中間間隔了1年時間。眼看右耳的情況愈發不容樂觀,楊丁來到重慶某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聽力檢測提示,他的右耳聽力下降。但醫生一番檢查後卻發現,其右耳沒有任何問題。
查不出聽力減退和耳鳴的病因,治療更是無從談起。轉機的來到,是因為一次持續性頭痛。
來到附二院就診後,神經外科主任謝宗義詳細地了解了楊丁的病情和既往病史。在向患者解釋聽力下降除了考慮耳部的病變外,還需排查聽力傳導通路(位聽神經)相關的顱內病變。
▲楊丁術前的影像學檢查
27歲確診顱內腫瘤
腫瘤已有雞蛋大小
在完善了頭部CT、MRI等相關檢查後, MRI可見楊丁右側橋小腦角區佔位,與聽神經關係密切,並且腫瘤體積巨大,生命中樞(腦幹)受到嚴重擠壓。CT提示,右側內聽道明顯擴大,高度懷疑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啥?謝宗義介紹,聽神經瘤是主要起源於內聽道前庭神經鞘膜施旺細胞的良性腫瘤,又稱「前庭神經鞘瘤」。
「這種腫瘤比較常見,它佔顱內腫瘤的 6%~9%,佔橋小腦角腫瘤的 80% ~90% 。」謝宗義告訴記者,聽神經瘤雖然是常見、良性的腫瘤,但它所在的位置非常具有威脅性。「像楊先生這樣單側的聽神經瘤比較多,雙側較少,但不管是長在哪邊,腫瘤都位於內聽道及橋小腦角區域。」謝宗義介紹,隨著腫瘤生長,它會逐漸壓迫周圍重要組織,包括小腦、腦幹、面聽神經、三叉神經、後組顱神經,並可能導致嚴重症狀。如面癱、聽力喪失,甚至威脅生命。
一聽顱內長了腫瘤,還長到雞蛋大小,楊丁悔不當初。「醫生告訴我,我的腫瘤血供極其豐富,並且嚴重壓迫腦幹,還與腦幹粘連緊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非常高。」 儘管手術的難度大、風險高,但病情已經到了非做手術不可的地步。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評估,楊丁的手術由神經外科程遠教授和謝宗義主任主刀。通過採取經乙狀竇後入路,進行了聽神經瘤切除術。所幸,全切腫瘤手術十分成功,未留下後遺症。
▲術後成功全切腫瘤
醫生提醒
若聽力下降伴有耳鳴需及時就診
謝宗義介紹,當聽神經腫瘤體積較小時,臨床最普遍的表現是早期耳部症狀。
「最常見的是進行性聽力下降,約佔95%;70%的患者會出現耳鳴,其他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眩暈,面部疼痛或感覺減退,步態不穩,共濟失調等。」謝宗義說,不過,一旦腫瘤長到中晚期時,腫瘤會壓迫腦幹、小腦及後組顱神經。這不僅可能導致聽力喪失,或還會引起交叉性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
謝宗義提醒,如果患者出現聽力下降並伴有耳鳴,除了考慮耳朵的問題外,還需及時到醫院神經外科就診,加以輔助檢查。「比如聽力學檢查、面神經功能檢查、前庭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這些都可判斷是否為聽神經瘤,如果患者一旦確診,建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