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的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事態已日趨明朗,整個戰局對日本極為不利。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軍聯合艦隊連連受挫,已不可逆轉地節節敗退,呈窮途末路之狀。
但是,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喪心病狂地孤注一擲,組建了「神風特攻隊」,幻想著以自殺的進攻方式挽回敗局,做垂死掙扎。
(神風特攻隊)
那麼,神風特攻隊是怎麼組建的?這些人難道真的不怕死嗎?
「神風」這個奇葩的名字和元世祖忽必烈有關。當年忽必烈大汗在位時,曾分別於1274年的秋天和1281年的夏天,先後兩次出兵日本。第一次出動4萬兵力,艦船900艘;第二次增加到14萬兵力,船隻4000艘,都從朝鮮渡海對日本發起進攻。不料兩次徵討日本時,都在九州遭遇超強颱風而船毀人亡,使得日本逃過了兩次滅國之險。
讓日本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兩次颱風原本是西北風,但在元軍抵達這片海域時,風向突然轉為東北颶風,讓元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人將這個奇怪的現象歸結為神靈的庇佑,是神武天皇在冥冥之中拯救了日本,於是給特攻隊取名為「神風」。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連遭敗績,為了遏制美軍的進攻勢頭,給日軍贏取足夠的時間組織反撲。10月間,日本第一航空司令大西瀧治郎下令組織飛行員駕駛戰機,對盟軍的艦船進行撞擊,這樣既可以大大縮短對飛行員的培訓時間,也可以提高日本飛機對盟軍船隻的命中率。同時,飛機裝載的炸彈量遠高於普通炸彈,機內的燃油也會引發盟軍船隻火災,對船隻的殺傷效果遠高於一般的炸彈。
大西瀧治郎組織神風特攻隊的靈感,源於日本海軍航空兵之前的幾次自殺式攻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鬥中,鈑田房太郎就首開了特攻先例。他駕駛著飛機撞上了美軍的機庫,引發熊熊大火。1943年4月,日軍又一架飛機在紐幾內亞成功撞擊了美軍的B—17,雙雙墜毀。1944年5月,日軍一位少佐親自率領4架飛機,撲向了美軍的一艘驅逐艦,最終同歸於盡。
(大西瀧治郎)
鑑於此,大西瀧治郎認為,要想戰勝強大的美軍艦隊,常規的進攻手段已經無法奏效了。必須採用更為激進的進攻方式,組織零式戰鬥機敢死攻擊部隊。每架帶上幾百到上千公斤烈性炸藥,俯衝撞擊敵人艦船,才有一線生機。
10月19日,大西瀧治郎在菲律賓馬尼拉,正式將201航空部隊改編為神風特攻隊,祈求這支部隊能像當年那場「神風」一樣,挽救日本註定失敗的命運。
特攻隊的飛行員,大多都是有著強烈軍國主義意識的青年。他們極端狂熱偏激,誓死效忠天皇。為了完成攻擊美軍艦船的任務,他們甘願以命相搏,狂叫著「一機一艦,以一搏千」的口號,抱著必死的決心,駕駛著戰機衝向美軍艦船。
這些飛行員出發之前頭包白布,打扮成日本古代武士的模樣,飲完壯行酒後寫下遺書,留下頭髮、指甲等遺物,將機上的救生工具全部卸下,表示誓不生還。
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進攻,在一開始時也給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讓美軍大為吃驚。在菲律賓雷伊泰灣海戰和衝繩戰役中,日軍共出動神風特攻隊飛機超過2500架次,擊沉了美軍43艘各式艦船,擊傷近400艘。
在太平洋戰役結束之前,日本人共組建了神風特攻戰機2000餘架。
不過,讓日本海軍失望的是,特攻隊並未創造奇蹟,沒能挽救日本註定戰敗的命運。他們的命中率只有區區5%不到,但卻奪去了大約3500名特攻隊員的性命。
(神風特攻隊隊員)
那麼,這些特攻隊員真的不怕死嗎?
在日本九州列島南部的小城知覽,有一座「特攻和平會館」,裡面陳列著特攻隊員的生前照片以及遺書。從這些遺書的內容明顯可以看出,這些所謂的勇敢無畏、殺身成仁的特攻隊員們,也是不甘心充當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的。
隊員們登上飛機之前,都會被指令寫下一份諸如「為了偉大的事業而奮不顧身,拼死效忠天皇」之類的遺書。不過,這些遺書都是寫給後來的特攻隊員們,或者是國民們看的。而在留給自己家人的遺書中,這些隊員內心的掙扎和絕望則表露無遺。
有的人說:「我並不是自己打算為天皇去死的,有人替我做了這個決定!我們是被命令這樣去做的,而且無法拒絕,因為社會壓力實在太大。」
還有人說:「至少我們是英雄——我們拼命地用這種念頭欺騙自己。」
甚至有隊員寫道:「絕望引導我們走下去。」
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位來自秋田縣的隊員,他在遺書中抱怨道:「什麼是愛國?幾百萬人為了另外幾百萬人而被剝奪生命與自由?」最終這名隊員還是獻出了自己年僅22歲的生命。
在日本投降的當晚,一手締造神風特攻隊的戰爭狂人大西瀧治郎在絕望中剖腹自殺了。神風特攻隊這個戰爭史上的怪胎,也就此灰飛煙滅了。
(參考資料:《二戰史》《神風特攻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