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運營:如何用4P理論做增長?

2021-01-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將結合一些用市場營銷的思路,沉澱一些運營工作的實踐方法論,從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入手,探討怎麼成長為一個高階運營?

大家知道運營分為產品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內容運營,隨著這幾年C端紅利的消失,to B方向的運營也越來越重視,例如說商務運營、市場運營這些角色。

在大企業裡,還會有一些細分方向的劃分,例如阿里手淘、天貓,既會有縱向的類目運營、商家運營、KA運營、活動運營;又會有橫向的會員運營、模塊產品運營、數據運營等。whatever,在行業領域上的職業劃分更多是一種行業風向標,大家可以藉此保持職業的敏感度。

曾經阿里的一個運營老司機說:什麼是運營?——解決一切用戶的問題。

從這個本質來看,將運營對標marketing領域,運營屬於其中一部分,並且相對市場、公關等職能,是一個更加務實的崗位。

回歸到第一性原理的思考,網際網路運營和市場營銷,其實本質上都是符合CCDV理論裡的三點:目標市場創造、溝通、價值交付。

特別是在溝通和價值交付上,數據化線上環境的一切可記錄、一切可追蹤把這兩點做的更加極致。

如果能從這些更抽象的層次來思考做好運營這件事,前面說的劃分更多是一些戰術和硬技能。

想清楚了這些點,在我的運營工作裡我嘗試結合一些用市場營銷的思路,沉澱一些運營工作的實踐方法論。

比如說做市場營銷的人應該很清楚祖師爺級的4P理論:產品、價格、渠道、推廣,藉助在這四個方向的營銷指導,怎麼成長為一個高階運營?

一、推廣——主副數據指標和投產比

推廣是4P理論裡第三條,這部分也是做運營最重的部分,首先拎出來來講。

傳統零售推廣,只有像大品牌商才有預算投入到廣告投放等;個體商戶一般是發傳單、上門推銷等形式。

對於網際網路產品,推廣形式相對更為豐富,一切涉及到傳播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推廣。

根據推廣目的,我們可以做用戶裂變、拉新、創意營銷事件、分銷、造節活動等,有的是為了階段性帶來成效,例如新用戶增長指標、成交額;有的是為了打造長期的用戶心智,將產品品牌化;當然以上兩個方向分別對應營銷裡的效果廣告、品牌廣告。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策劃一場推廣活動,我們應該怎麼一步步拆解落地呢?

分清哪些是「面上」的跟戰略規劃一致?哪些是「線上」的落實到各個業務方向?哪些是「點上」的具體執行?應該是我們根據活動目標,向上抽象,向下拆解後需要落實的事情。

1. 主副指標,事物的發展與聯繫

先劃下重點:明確長期方向,產生核心的主指標;拆解階段性落地,明確各個階段的副指標。

舉例來說明,可能大部分做運營的人都做過活動拉新,那麼大家肯定能想到主指標肯定是拉新數量;那麼副指標是啥呢?大部分人的誤區是拉新比例,即新客比例。

這個是誤區的原因在於:

一旦你開始了拉新的各種動作時候,你的新客比例肯定是增長,而且隨著新客增加,在存量用戶池不是太難看的基礎上,這個比例肯定是增加的,暴露不出來真實情況,屬於虛榮指標。

正確的階段性副指標應該是:一階是留存率,二階是新客留存率。

說到這裡相信有運營經驗的人會恍然大悟,一階看留存率主要看產品本來的底子怎麼樣,對用戶設置的粘性機制怎麼樣,這個屬於基本功,這個階段可以做一些定向針對新用戶路徑的優化——新用戶的二購、三購怎麼撬動,是不是在第一次拉新大禮包這個關鍵動作裡做一些分析,例如說根據新用戶的消費畫像給到一些大額的品類券,用鉤子商品做push觸達等。

再做完了三購之後,就可以通過一些輕會員的機制,做一個自然粘性的動作,因為這個時候用戶對你的產品已經基本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所以自然而然,就來到了二階的副指標——新客留存率。

這個時候,重點開始檢測新客留存率,然後挑選一些留存率好的新用戶,做一些基本的路徑和畫像分析,沉澱出來其中的核心且可複製的keypoint。

那麼,三階的副指標,就可以按照這個keypoint的具體落地衡量標準作為三階的副指標。

另外從更長期的主指標來看,新客數量在穩定上升後,可以開始關注另外一個指標:新客分享率。

那麼說完這個指標,大家應該又會恍然大悟,最牛逼的營銷是口碑營銷。

當你的新客都對你的產品產生認可並分享推薦給朋友時,說明你的新客都變成了一個忠誠用戶,一旦這個指標優質,都可以馬上快樂地打電話給投資人,立馬準備放大規模再幹一票大的。

這個在傳統營銷理論的AIDMA法則變為了AIEAS法則,最後一個S即為share,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消費者心理路徑。

小結下上面的內容:

一方面通過這種階段性的數據指標的變動說明,一定要分清每個階段的指標的變化,緊緊跟隨用戶的心理路徑,你才能真正獲得用戶;

另外一方面,指標的主、副,是幫助我們時刻明確我們的長期、短期目標分別是什麼。

永遠記住用戶永遠是用腳投票的,只有數據是他們真實意志的體現,比如說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你啥都沒做錯,只是因為你的競爭對手有了更優惠的價格,但是這個時候通過數據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2. 玩法形式不重要,投產比更重要

從傳播路徑上來看,分為to C和to B兩種模式,to B重要是選擇投放渠道,比如說有自己的門店資源讓店員做掃碼傳播宣講,或者在廣告平臺如抖音微信等做投放;to C的依賴存量用戶的分享和分享鏈路設計,即做用戶裂變。

這裡重點講下to C的推廣,那麼首先大家肯定會想到促銷策劃、創意營銷、會員營銷等等。

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推廣方案:

如果是希望短期產糧做GMV、收益策劃一場大促活動比較合適;如果是希望做一些拉新和用戶激活可以策劃一些會員運營的活動;加強產品品牌品質,一次高傳播性的事件營銷比較合適。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講做裂變的運營策略,裂變路徑怎麼設計,文案怎麼打磨,其實這些更多屬於工具手段,而且現在這塊玩法上這個市場已經相對非常成熟了,屬於面子部分。

相比更重要的是裡子,即推廣的效率。舉例,用一個分享領券的裂變案例來說,怎麼提高一場裂變活動的效率。

一個是用戶的效率,一個是平臺的ROI,很明顯分別代表了用戶視角和官方視角。

首先來看官方的ROI,成本項為優惠券成本、投放成本;收益項為優惠券帶來的GMV、新客價值(約等於平臺的拉新成本),兩者之和即為官方的ROI。

因為一張優惠券的成本是固定的,暫且以優惠券為最小顆粒度核算ROI。

假設一張優惠券成本為a,投放成本對於自然渠道暫時不計,收益GMV取決於券門檻和用戶客單價b,新客價值取決於邀請可領券的人數c、分享中新客比例d、新客拉新成本e。

總體投產比=(b+cde)/a

這裡面不確定性的指標有c、d,另外e在這種薅羊毛性質的活動中可能是更低的,所以保證整體的ROI可控,或者說有一個最低閾值,基本依賴券帶來的轉化率,這個可以參考歷史券的核銷數據。

新客比例更多受規則影響,是否限制每人只能參加一次邀請等等,這個數值可能跟日常的自然流量狀態下新客比例偏差較大。

另外新客在這個場景用新客大禮包這種存量的業務線來承接,也會進一步提升新客轉化。

另外在收益項裡還有一個隱形收益,即當被邀請者回訪,但邀請者沒有拿到券的情況,這個就是促活價值,基本看下邀請者的裂變係數(即人均能拉幾個人回訪),和大盤隨著DAU增加對成交的增加基本可以判斷。

接下來繼續說下用戶的ROI,這個角度應該很少有人拎出來說,但是這其實更是你的用戶用腳投票時是否選擇跟你玩的關鍵因素,也就是你的種子用戶和後面裂變的接力棒。

對於to C的推廣方式,用戶就是你的廣告渠道,用戶的ROI,成本項為社交貨幣消耗,收益項為優惠券的省錢額度,雖然這兩個指標很難量化,但是參考用戶分享率、用戶的裂變係數,也能基本判定哪些用戶買帳這個玩法,哪些用戶被朋友買帳。

另外一方面,這個計算公式可以指導我們做方案優化,比如說降低成本,我們是否可以做一些「利他」的設計,例如說朋友也可以獲得一張優惠券,另外這個優惠券本身夠硬核並且能擊中用戶需要的商品。

小結下上面的內容(真的很老母親了……走三步就畫一次重點就為了加強記憶),我們做一次推廣活動,面子上的東西,交互鏈路友好,視覺設計賞心悅目縱然重要,但是裡子的東西決定了用戶跟不跟我們玩,我們能玩多久。你的方案裡有幾個角色,你需要分別去看各個視角的ROI,當然肯定要有主線的ROI,但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二、渠道——用戶即渠道和定向渠道

講完了推廣,接著來說「渠道」。

名創優品葉國富說,用戶即渠道,放在線上環境似乎很正確,畢竟用戶千軍萬馬皆因裂變而為我所用。

但葉總之所以能簡而概之,是因為MINISO本身就是一個有品類行業裡有認知和心智的大品牌。

首先存量用戶夠廣,其次有了品牌心智即潛在用戶眾多,所以這話沒毛病。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小平臺或者企業,並沒有這個品效合一的槓桿,在考慮時間成本基礎上,前期一定要經過做市場鋪量和渠道投放,才是一個高效的方式。

畢竟如果魚塘裡本身裡面就是沒有魚的,是不可能通過優質的魚飼料,吸引來隔壁魚塘的魚。

所以,用戶即渠道的思路是to C的思路;定向投放渠道是to B的思路。

1. 用戶即渠道,種子用戶是圓心

前面其實已經介紹過這種方式作為渠道的一些前置條件,繼續介紹用好這個策略的一些要點。

用戶即渠道,一種是通過產品本身優質的細節設計等帶來用戶的口碑傳播,一種是通過機制玩法設計讓存量用戶帶來新用戶。

這裡重點講後者:

首先做渠道肯定是為了帶來新用戶,帶來新成交。

我們希望帶來什麼用戶那就肯定跟種子用戶有關,比如說18年我做過一個s2b2c項目,種子用戶為公司員工,在後面將近3個月的時間裡跑在成交top100的用戶裡一半都是公司同事及其親屬。

不要小看種子用戶的影響面!

如果說玩法機制是指揮棒,種子用戶就是你的開始圈定的領地,是你後面跑馬圈定、開疆擴土的圓心。

根據你的目標方向選定種子用戶,並且本身是有較好傳播力的。然後設計不同的玩法方案來,或者調整不同規則,看整體的觸達新用戶和帶來成交的效果,選定一個跟產品和人群比較匹配的方案,再到你整個用戶池裡複製。

2. 不要硬剛,to B渠道更高效

在還沒找到你的完美「種子用戶」之前,to B的渠道可能是繞不過去的一堂課。

舉例來說,一個地方性的餐飲商家,他可以在美團這種平臺型、抖音這種信息流型、地方公眾號媒體型渠道做投放,投放前可能考慮的是目標用戶匹配度、場景的轉化率、能否產生品牌溢價這些角度來綜合判斷。

現在的廣告平臺之類的DMP系統非常成熟,商業化機制也很健全,這種數位化廣告的方式精準、ROI可控。

但是作為運營人,其實可以開拓更廣闊的思路來,找到自己的匹配渠道。其中內容渠道就是運營有很大發揮空間的一個方式,當然它並不等同於在微博、抖音等都開一個官方帳號,每天對用戶做廣告強植入,這種方式絕對會超級容易降低用戶好感度。

我們說,內容的優勢是在於通過文字或視頻等包裝,去掉了產品本身的商業感,降低用戶的心理防禦。所以,內容渠道更適合一種曲線救國的策略。

例如你是美容行業相關平臺,那開通一個公眾號或者抖音號,做精緻的女性保養類話題的內容輸出,定期去建立一個IP性的互動,會比直接懟官方帳號更受用戶喜歡。

當然這裡不展開去講怎麼做好內容渠道,重要的是,作為最懂自己的產品和最清楚自己的用戶的運營人,帶著逆向思維去找到匹配的渠道,服務好用戶,相信渠道就能最大化為你所用。

三、產品——產品即品牌

網際網路營銷觀是:產品即品牌,運營即市場。一切數據化,一切以轉化率為核心。

我們的產品明線是替代了傳統的大賣場、社交場所等,暗線是數據智能和網絡協同。

產品是網際網路運營的陣地,我們能通過產品設計,獲得用戶數據積累,通過信息化更便捷的聯動產業上下遊、用戶等。這是對於傳統行業,網際網路產品差異化的優勢。

那麼藉助這些優勢,通過產品設計實現精準匹配、用戶互動,從而獲得社交溢價、IP溢價、品牌溢價,是最重要的長期方向。

首先來看社交溢價,我們怎麼通過產品設計撬動社交的溢價?

我們這兩年一直在說社交電商、社交娛樂產品進入了一個爆發期。

因為線上環境,天然地把社交環境放大地無處不在,已經成為網絡生活的基建了。拼團、分銷、分享免費領等都是很典型的利用社交溢價的方式。

拿電商舉例,拼多多就是一個典型的獲得了社交的例子。

去獲得社交溢價的一個核心功能點在於分享,過去我們得出的經驗是——分享設計核心是利他也利己。

18年每日優鮮華南區總經理分享過一個數據,當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利益是1:1時,社交傳播的轉化效果最好。

不管拼團還是分銷,這些都是工具手段,我們核心是找到這裡的利益分配均衡點和用戶微妙的心理引導。

再來看品牌溢價,在網際網路產品這麼一個網絡的虛擬戰場上,我們要獲得品牌溢價似乎是對產品設計上有更高的要求。

造節活動可以算作網際網路最經典的打造用戶心智,打造品牌價值的動作了。

最早的天貓雙11,一直延續至今獲得了溢價就是大家會默認雙11期間買到的東西是最便宜的。

還有比如說唯品會這個品牌心智,特賣清倉,類目是女裝鞋包等,從營銷的定位理論來講,這個用戶心理定位,就是幫助建立用戶偏愛,建立心理帳戶,做信任預支。

產生品牌溢價是需要從更戰略層面的定位開始落地,然後從各種戰術執行、各種細節差異化中體現出來的,長此累積產生用戶心智。

當然網際網路公司還有更簡單粗暴的投放策略,重金砸這種用戶心智,比如說連續兩年獲得春晚標王的淘寶。

對於線下公司來說,天然是有物理的心智戰場,結合上線上的產品化,在品牌積累上會有更好的加權效果。

四、價格——價格規則和價格區間

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定價更多是跟產業鏈上遊製造成本和渠道推廣成本進行推演的。

在網際網路運營手裡,因為對需求端流量的數據化能力,只要有一個基本的價格紅線區間,價格玩法更加豐富,並且價格規則對比價格更為重要的。為啥會有這個結論?

在網際網路高度信息對稱的環境下,讓用戶感到佔便宜往往比真的便宜還要重要;關於價格的玩法非常多,例如優惠券就是一個靈活的定價工具。在價格這個維度,對於網際網路產品,價格規則和價格區間是更為重要的。

價格規則通過總體統籌價格變動,凌駕於各種營銷活動上,是為了形成一個用戶心智,穩定的用戶心智才能收穫產品的溢價;價格區間,主要是做成本控制和維持一定價格穩定性。優惠券、會員折扣、拼團、會員價等都是用戶心智裡價格水位差的玩法,這個是拼多多思路成立的終極邏輯,下沉紅利等只是市場優勢。

傳統零售其實就是有很多促銷玩法了,現在的滿減、買贈都是零售先驅們的智慧結晶。電商和美團等o2o,把這一套線上數位化了之後,基於數字環境對社交關係的記錄衍生了拼團、砍價,基於對商品的期貨化衍生了優惠券等。

但是現在的營銷氛圍,已經練就了用戶「反營銷」的能力。比如說雙11被網友們詬病最多的就是:先漲價再發券示好,後面擔心有些用戶們腦子太好算的過來這筆帳,就把玩法整的賊複雜。

拿優惠券舉例,我們怎麼避免這裡的定價的惡性循環呢?——價格規則和價格區間。

除了我們要維護品牌商的價格體系,也要維護用戶心理上的價格體系。

什麼是用戶的心理價格體系?

即當我付出了成本的時候,我是真的認為獲得了優惠。體現在價格規則上,即除非大促集中降價、用戶做了分享邀請領券等行為外,不隨意做降價。

有讓利用戶等訴求時,一定要通過包裝成一種活動玩法來實現,這裡保護的就是已經購買用戶的損失,另外也是做了一個「出師有名」的心智包裝。

當漲價時,需要提前做預告,提示用戶的漲價具體時間段,當然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見,在淘寶這種平臺電商上,很多優質額度商家做店鋪運營都會做好這些細節。

體現在價格區間上,為啥要維護一個價格區間,因為隨著我們的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可能摸貨做多的貨品運營同學都會分不清現在商品的具體到手價,設置這個價格區間一是為了控制底線不會影響成本太多,二是對用戶側維持一定的價格穩定性,這也屬於一個總體收口的規則。

舉例來說,聚划算在19年為了對標拼多多,重點去打造「最低價心智」,對於報名聚划算的商家設置了一系列的嚴苛規則,總體為了保證聚划算時期價格最低。

在商家側、阿里內部各個運營線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明顯,是為了保持聚划算這批貨的水位差,其他模塊如果是品類重合的話很可能就是一個當了綠葉的角色。

以上借用傳統營銷的4P理論,從產品、價格、渠道、推廣這幾個角度,來總結了作為一個高階運營應該有的一些思維和硬技能。

網際網路運營這個工種發展歷史不長,所以沉澱的更多是手段和工具類的方法論,比如怎麼設計裂變活動怎麼做用戶增長,即我們說的術,但是大家不妨學習更多的營銷知識,做一些道上的積累,把自己拔高一層。

就像這些年為啥IP火起來了,甚至威力比一個中小企業還大,從品牌營銷來看,IP其實就是一個輕量的品牌,並且有更好的交互性和基於直播這種形式的真實性,所以能產生用戶基於信任的溢價。

其餘的很多現象,也建議大家更多地思考看看。

本篇文章對用4P理論學習怎麼做一個高階的全棧式運營,下一篇打算好好聊聊怎麼通過運營去沉澱用戶心智。

最後,如果覺得我還是說了些東西,有些思考,不妨點下「在看」或者轉發,也歡迎公眾號後臺交流,期待更多地碰撞。

本文由 @童新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O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個人的流量和品牌都做不好,如何做好企業的流量和品牌呢?我個人建議,所有的職場人,都應該去做個人品牌,至少要具備個人品牌的思維。市場/運營/營銷人,如何在企業營收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我們的主要職能:獲取流量,運營用戶,提高轉化,打造品牌。
  • 如何做用戶增長?用戶增長與產品、運營、品牌市場團隊之間的關係
    二、「用戶增長」的工作如何進行?做用戶增長和選擇公司戰略有點類似,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做,而是到底應該把優先的資源投在哪些地方,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確定當前階段的業務的戰略目標。如果業務的戰略目標是不清晰的,用戶增長的目標就只能被設定為「提升註冊用戶數」、「提升MAU」這種模糊的萬金油的指標。
  • 增長運營要有節奏,先理解增長全景圖
    做運營增長的時候,其實很多人都面臨這樣一個挑戰,那就是增長的理論五花八門。但是呢你要應用到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的時候就傻了眼。有的人會說我的公司完全沒有數據,我的公司沒有研發資源,我的公司是to b 產品,能不能應用增長,各種各樣的問題都來了。那我們用三個增長官面臨的挑戰來給大家舉個例子。
  • 阿里國際站優秀運營必備的高階思維(二)
    公眾號:易鏈跨境電商,一枚專門做阿里國際站運營分享的運營醬~未來會不定期持續產出高質量的內容~
  • 你知道什麼是「高階思維」嗎?
    當老師們對繪製思維導圖輕車熟路後的今天,「高階課堂」成為老師們眉間心底的一種希冀,口中輕巧吟唱著的教育進行曲。你知道什麼是高階課堂嗎?關鍵詞如果說對於「高階思維」早有耳聞,那麼「高階課堂」卻鮮有人知。上周末,學校組織一天半的「智慧教育專題講座」,裡面的教育理論很豐富,也很有內涵。筆者對北師大教育專家的課程《如何做好網絡教學,提升在線教學效果》很感興趣。
  • 我國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合肥5月6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
  • 定位理論是如何被妖魔化的?
    而定位理論的客戶諸如老鄉雞、王老吉、加多寶、瓜子二手車、郎酒、飛鶴奶粉、分眾傳媒等等各個領域的頭部企業都是定位理論的實踐者和忠實擁躉。的確很遺憾,定位理論也被稱之為叫做「一學就會,一用就錯」的理論。2那麼如何真實的理解定位戰略的價值,或者說如何正確的用好定位呢,有三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心智戰場是終極戰場
  • 《高階運營》龍共火火:新媒體如何驅動企業增長?|UMIC導師觀點
    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智能營銷平臺UMIC課堂第三期——【聚焦增長】於5月14日結束第一場直播。今天為你帶來直播嘉賓《高階運營》作者、新媒體高手龍共火火,主題為《新媒體如何驅動企業增長?》課堂觀點解讀。 龍共火火是《高階運營》作者,前美麗說、學霸君新媒體負責人,中國傳媒大學客座講師。
  • 網際網路下半場,如何破解產品的增長密碼?
    對於很多新品牌,無論是售賣商品還是服務,如果過去兩三年你沒開始做微信+小程序,如果今年你沒有利用快手、抖音、小紅書、B站的新流量機會,也沒能嘗試在短視頻和電商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就很難殺出重圍,脫穎而出。儘管今天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整體來講達到了高原期,但是當你用增長思維來看待,還是有非常多的機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都有會新流量平臺出現。
  • 如何做增長:利用人性的貪婪打破規則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增長的時候,往往容易被以往的思維所束縛,從而難以實現創新,一直走著老路。今天本文作者通過心理解析,同時分享了一些具體的案例,教我們如何打破規則,從而利用「人性的貪婪」實現增長,達到我們的目標。
  • 自媒體運營主要是做什麼?如何做自媒體運營?
    短視頻自媒體、圖文自媒體、社群等一切都是依靠內容做支撐的,自媒體運營的核心就是懂內容的策劃,然後輸出內容從而進行轉化。自媒體運營主要是做什麼?自媒體運營要做的事情涉及範圍是比較複雜的,有內容方面、粉絲方面也有活動方面。
  • 疫情時期,零售實體行業如何用「社群運營」破局?
    還想把社群做大?這時候我們就要去做裂變了,簡單的了就說就是老帶新。通常我在做裂變的時候,會思考這幾個問題:如何傳播、如何引導分享、如何引流、如何留存。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鄒叔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行為設計學》的模型,這個模型簡單用公式表達是B=MAT。
  • 從4P到4C,再到4R
    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到4C(即消費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溝通Communication)再到4R(即關聯Relevance、反應Reaction、關係Relationship和回報Reward),這反映了營銷理論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進化發展的
  • ICLR 2021|演化圖單純復形中的高階結構預測
    另外,現有的基於啟發式的高階結構預測方法缺乏理論支持,並且不能有效利用高階結構中潛在結構包含的知識。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將相互作用看作單純形拓撲結構並進行捕獲,使用非參數核估計從時間處理(如圖快照序列)角度來觀察演化圖。最後作者通過實驗證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較於其它方法表現更好。
  • 「運營增長」母嬰門店應該做自己的線上商城嗎?
    3、一直想運營好商城,也有後臺人員專門管理,裝修很好看,產品上架很豐富,但是前臺人員不理解、不配合,商城一直沒有銷量,正在糾結要不要繼續投入資源做下去。4、商城在運營,表面上全員都在推廣,但是銷量不多,一年下來計算ROI,數據非常慘澹,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發展。
  • 易觀楊彬:數位化運營重構金融業務增長
    包括主管部門領導,銀行高管在內的300多位業內精英齊聚本次峰會,就如何構建數位化銀行生態體系,如何用數位化手段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備受業界和學界關注的《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也於當天重磅發布。  易觀創始人、易觀數科聯合創始人楊彬出席本次峰會,並發表演講。
  • 從社群現狀出發,聊聊我們是如何做社群運營的?
    如何呢?是悲觀的,這是一個關張率非常非常高的業務,今天的大多數社群的續費率,都是很低的,35% 大概就是非常上等的。請各位希望用社群來做用戶交付和粘結的同學,可以先討論一下,為什麼他不持續?(1)本身流量就沒有跑通,持續洗的是 KOL 的流量KOL 的流量邏輯可能是自營內容,在各種平臺中去吸粉,然後成為 KOL,然後持續洗出去做會員,會有幾種結局:一種就是 KOL 沒有持續增長的流量,或者說增長的流量趕不上社群持續運營需要的增量,GG(這種大概率情況);一種就是 KOL 本身就是把社群作為一個流量池
  • 月薪18k-70K,運營總監的薪資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就拿最近Leo老師接觸過的起點學院學員來說,慄子同學做運營5年了,從基礎運營成為公司的運營經理,經常加班到12點,雖是經理,在創業型公司還是有很多零散執行的活兒。用戶市場複雜,業績壓力越來越重,慄子拼命加班也沒有帶來明顯的數據轉變。
  • 開講啦 | 袁康:舞蹈培訓機構如何運營好自己的線上直播間
    即使創建了「直播間」,不會用,怎麼辦?即使會用直播間了,不知道怎麼打造內容,怎麼辦?「其實,運營並不是什麼神秘技能,因為你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決策,都是運營。難的不是做運營,而是具備運營者思維...」「你是否有保持『如果這樣做是不是更好』的思考習慣?」「每當做完一件事,是否會有總結性的思考?」......
  • 公眾號的運營推廣中有哪些能夠帶來增長的公眾號運營推廣方式?
    來源:松果嗨原創文/Allen對於做新媒體運營,尤其是微信公眾號運營的小編們而言,幾乎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將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推廣出去?要怎麼選擇效果最好的公眾號推廣渠道呢?帶來增長的公眾號運營推廣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