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27日爆發的阿亞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周時間,在這三周時間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激烈交鋒,坦克、巡航飛彈、無人機等武器輪番登場,誓要拼個你死我活。
而兩國的瘋狂對抗也很快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除大量的武器裝備損失,雙方的人員傷亡也急劇攀升。根據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奧萬尼的說法,僅10月2日一天,亞塞拜然就有540名士兵身亡,700多名士兵受傷,武器裝備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不管這樣的說法是否屬實,兩國的激烈對抗已經確鑿無疑,而從亞美尼亞很多老人都扛槍上陣的情況來看,雙方不僅傷亡慘重,更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決心。
然而,面對這樣硝煙瀰漫的局面,昔日在國際社會上躥下跳的大國們卻紛紛選擇了「作壁上觀」,尤其是美國,從來都是「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角色,但在阿亞戰爭如火如荼且愈演愈烈的時刻,美國卻罕見地保持了沉默。美國總統川普只是在阿亞戰爭爆發當天晚上表示有意介入調停,但始終沒有實際行動。
至於俄羅斯、歐盟等,則更是選擇了「緘口不言」,完全沒有「蹚渾水」的意思。
那麼,明明是主持國際正義,體現大國擔當的絕佳契機,為何各大國卻紛紛沉默是金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當前對於所有大國尤其是利益相關大國而言,當前都不是最佳的介入時機。
而這個利益相關大國,指的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所屬的區域,是位於歐亞交界且亞歐大陸中軸的外高加索地區。這一地區東接裏海,西靠黑海,向北直達俄羅斯的東歐平原,向南連接土耳其和伊朗等中東國家,是名副其實的樞紐地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根據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的論斷:「誰控制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世界」。而在高加索地區正處於世界島的連接線上,它向北遏制俄羅斯,向南俯瞰中東,向東遙望中亞東亞,向西直達歐洲,是稱霸亞歐大陸必須要牢牢控制的支點。
對此,作為東歐強國的俄羅斯早有認知,所以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就一直在為全面控制高加索地區而努力,並最終在19世紀變成現實。
十月革命後,外高加索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建立了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即外高加索聯邦並加入了蘇聯。不過,由於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劇烈衝突的區域。加上南來北往、東去西走的各民族融合,使得這裡民族和宗教問題複雜,加上外高加索不滿作為蘇聯的自治共和國,所以這裡始終暗流洶湧。
鑑於這樣的情況,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加強了在外高加索的民族識別,並允許外高加索分別成立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國。
民族識別強化了民族的對抗和矛盾,但在蘇聯時代外高加索三國的矛盾總體可控。不過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三國紛紛自立門戶後,原有的問題便紛紛暴露出來,再加上因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陸續發現,美國等大國勢力也紛紛介入,外高加索地區更加風起雲湧。
本次爆發衝突的納卡地區,以亞美尼亞人居多,他們在情感上更傾向於加入亞美尼亞,但蘇聯時期為安撫穆斯林為主的亞塞拜然,將納卡劃給了亞塞拜然,這為納卡衝突埋下了禍根,於是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演變成空前慘烈的納卡戰爭。雖然在俄羅斯的調停下,雙方於1994年達成停火協定,但小規模衝突仍然時有發生。
本次阿亞戰爭大國之所以作壁上觀,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阿亞戰爭作為納卡衝突的升級版,實在已經見怪不怪。
而作為阿亞戰爭的第一關聯大國,俄羅斯之所以傾向於調停而不是軍事介入,根本原因在於介入不符合俄羅斯的根本利益。
從土耳其公開支持亞塞拜然,甚至派出4000多名武裝人員介入阿亞戰爭的高調站臺來看,阿亞戰爭雖然和美國等國沒有直接關係,但國際社會想要將俄羅斯拖入戰爭泥潭的目標是一致的。
如果俄羅斯介入阿亞戰爭,無論結果如何,對於城門失火的俄羅斯而言都避免不了殃及池魚的尷尬命運,如果彼時西方國家在歐洲、遠東或者敘利亞搞事,俄羅斯必將陷入疲於奔命的尷尬局面。
相比之下,繼續調停才是俄羅斯的上上之策,雖然從10月10日兩國停火幾分鐘後再度炮火連天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的調停沒什麼作用,但只要保持冷處理,不使阿亞戰爭局勢失控,進而威脅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利益,俄羅斯就算達到了目標。
而對於美國而言,俄羅斯家門口的戰爭絕對是求之不得的,但此時正是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美國當然也不急於這一時。
所以,從土耳其上躥下跳的表現來看,本次阿亞戰爭多半是埃爾多安的傑作,而既然如此,美俄在阿亞戰爭的冷處理上暫時達成一致,而後俄羅斯抽空收拾土耳其也就是接下來的必要節目了。
作壁上觀?不存在的,只是時候未到罷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