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打架大國沉默?為何阿亞戰爭20多天,美俄等大國作壁上觀?

2020-12-23 靜夜史言

從9月27日爆發的阿亞戰爭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周時間,在這三周時間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激烈交鋒,坦克、巡航飛彈、無人機等武器輪番登場,誓要拼個你死我活。

而兩國的瘋狂對抗也很快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除大量的武器裝備損失,雙方的人員傷亡也急劇攀升。根據亞美尼亞國防部發言人奧萬尼的說法,僅10月2日一天,亞塞拜然就有540名士兵身亡,700多名士兵受傷,武器裝備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不管這樣的說法是否屬實,兩國的激烈對抗已經確鑿無疑,而從亞美尼亞很多老人都扛槍上陣的情況來看,雙方不僅傷亡慘重,更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決心。

然而,面對這樣硝煙瀰漫的局面,昔日在國際社會上躥下跳的大國們卻紛紛選擇了「作壁上觀」,尤其是美國,從來都是「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角色,但在阿亞戰爭如火如荼且愈演愈烈的時刻,美國卻罕見地保持了沉默。美國總統川普只是在阿亞戰爭爆發當天晚上表示有意介入調停,但始終沒有實際行動。

至於俄羅斯、歐盟等,則更是選擇了「緘口不言」,完全沒有「蹚渾水」的意思。

那麼,明明是主持國際正義,體現大國擔當的絕佳契機,為何各大國卻紛紛沉默是金呢?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當前對於所有大國尤其是利益相關大國而言,當前都不是最佳的介入時機。

而這個利益相關大國,指的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所屬的區域,是位於歐亞交界且亞歐大陸中軸的外高加索地區。這一地區東接裏海,西靠黑海,向北直達俄羅斯的東歐平原,向南連接土耳其和伊朗等中東國家,是名副其實的樞紐地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根據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的論斷:「誰控制了東歐,誰就統治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世界」。而在高加索地區正處於世界島的連接線上,它向北遏制俄羅斯,向南俯瞰中東,向東遙望中亞東亞,向西直達歐洲,是稱霸亞歐大陸必須要牢牢控制的支點。

對此,作為東歐強國的俄羅斯早有認知,所以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就一直在為全面控制高加索地區而努力,並最終在19世紀變成現實。

十月革命後,外高加索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自決」原則,建立了自己的蘇維埃政權即外高加索聯邦並加入了蘇聯。不過,由於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劇烈衝突的區域。加上南來北往、東去西走的各民族融合,使得這裡民族和宗教問題複雜,加上外高加索不滿作為蘇聯的自治共和國,所以這裡始終暗流洶湧。

鑑於這樣的情況,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加強了在外高加索的民族識別,並允許外高加索分別成立喬治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個加盟國。

民族識別強化了民族的對抗和矛盾,但在蘇聯時代外高加索三國的矛盾總體可控。不過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三國紛紛自立門戶後,原有的問題便紛紛暴露出來,再加上因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陸續發現,美國等大國勢力也紛紛介入,外高加索地區更加風起雲湧。

本次爆發衝突的納卡地區,以亞美尼亞人居多,他們在情感上更傾向於加入亞美尼亞,但蘇聯時期為安撫穆斯林為主的亞塞拜然,將納卡劃給了亞塞拜然,這為納卡衝突埋下了禍根,於是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演變成空前慘烈的納卡戰爭。雖然在俄羅斯的調停下,雙方於1994年達成停火協定,但小規模衝突仍然時有發生。

本次阿亞戰爭大國之所以作壁上觀,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阿亞戰爭作為納卡衝突的升級版,實在已經見怪不怪。

而作為阿亞戰爭的第一關聯大國,俄羅斯之所以傾向於調停而不是軍事介入,根本原因在於介入不符合俄羅斯的根本利益。

從土耳其公開支持亞塞拜然,甚至派出4000多名武裝人員介入阿亞戰爭的高調站臺來看,阿亞戰爭雖然和美國等國沒有直接關係,但國際社會想要將俄羅斯拖入戰爭泥潭的目標是一致的。

如果俄羅斯介入阿亞戰爭,無論結果如何,對於城門失火的俄羅斯而言都避免不了殃及池魚的尷尬命運,如果彼時西方國家在歐洲、遠東或者敘利亞搞事,俄羅斯必將陷入疲於奔命的尷尬局面。

相比之下,繼續調停才是俄羅斯的上上之策,雖然從10月10日兩國停火幾分鐘後再度炮火連天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的調停沒什麼作用,但只要保持冷處理,不使阿亞戰爭局勢失控,進而威脅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的利益,俄羅斯就算達到了目標。

而對於美國而言,俄羅斯家門口的戰爭絕對是求之不得的,但此時正是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美國當然也不急於這一時。

所以,從土耳其上躥下跳的表現來看,本次阿亞戰爭多半是埃爾多安的傑作,而既然如此,美俄在阿亞戰爭的冷處理上暫時達成一致,而後俄羅斯抽空收拾土耳其也就是接下來的必要節目了。

作壁上觀?不存在的,只是時候未到罷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小國打仗大國旁觀?為何阿亞戰爭持續28天,各國仍然無動於衷?
    傳說的梗概是「小國與小國有矛盾,聯合國一調停,矛盾沒了;小國與大國有矛盾,聯合國一調停,小國沒了;大國與大國有矛盾,聯合國一調停,聯合國沒了。」應該說這樣的傳說充滿了對聯合國的戲謔,也凸顯了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諸多無可奈何,畢竟任何一個國際組織想要在國際社會有所作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打仗,為什麼大國還在作壁上觀
    因為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比較多,所以傾向於和亞美尼亞合併。但是蘇聯解體以後,納卡地區的矛盾再次變得尖銳起來。1991年,納卡州和鄰近的沙胡敏區進行公決,宣布獨立,因為亞塞拜然拒絕投票所以投票壓倒性同意。亞阿戰爭背後的大國博弈亞美尼亞西面連接土耳其,南靠伊朗,而且土耳其勢力支持亞美尼亞,伊朗還向亞美尼亞運送武器。亞阿戰爭真正的停火還是需要美俄歐的最終調停,雖然美俄歐雖然喊話雙方坐下來好好談,但是力度不夠。
  • 《大國權力轉移》:小國的安全策略及應對思考
    小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策略受到自身實力和戰略環境影響,小國維護國家安全的策略主要有五項。第一項,依附策略。小國綜合實力弱小、安全環境比較脆弱,通常採取依附大國的策略,接受大國的安全保護,維護自身的安全利益。
  • 小國失敗罪有應得?納卡戰爭中亞美尼亞到底輸得有多慘?
    唯一的輸家則是亞美尼亞,雖然中9月27日納卡戰爭升級以來,亞美尼亞從最高預警到全民皆兵,甚至總理夫人也披掛上陣,但這改變不了一敗塗地的尷尬結局。而戰爭之所以一邊倒,根本原因在於亞美尼亞不僅實力弱,而且人緣差。雖然在世界版圖上,亞塞拜然也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無論人口還是體量都遠超亞美尼亞。
  • 阿亞戰爭:千年文明衝突的延續與重演
    近來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的衝突演變成了兩國之間的戰爭一下子成為了近期國際社會的熱點,兩個曾經統一在前蘇聯旗下的位於歐亞十字路口的小國如今是刀戎相見全民皆兵的狀態。持續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徵夾雜著古老的猶太民族與基督文明、猶太民族與伊斯蘭文明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再加上近代石油資源的爭奪,幾乎把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都糾結到西亞這片紛爭了一千多年的土地上。西亞連年戰火不斷,既有兩大文明體系的糾葛,又有現實世界利益的爭奪,加之大國資源爭奪與博弈,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一區域的永遠是國際社會的熱點區域了。
  • 韋民:大國如何應對小國的行為傾向?
    「威逼」與「利誘」是大國處理與小國關係的常規策略,然而,在其他大國介入的情況下,這種策略往往會產生負面的政策效果。在小國採取不對稱策略的情況下,大國往往會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總體來看,在不對稱互動,尤其不對稱衝突中,大國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小國對外行為更易走極端第一,洞悉小國心理。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相互建構。
  • 亞阿衝突傷亡慘重,為何聯合國不見動作?關鍵在於戰爭定義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雙方也都出現了不小的傷亡,雖然目前已經達成了3次停火協議,但是最後都淪為一張廢紙,納卡地區的炮火依然沒有停止,對於這兩個小國之間的鬥爭,美國和俄羅斯以及多次呼籲停火,儘快實現阿亞和平,但是目前為止並未有其他國家直接軍事介入的局面出現。
  • 仇池國:大國夾縫中流傳百年的小國,為何如今卻被人頻頻提起
    這個在周圍大國之中夾縫的小國,徹底在河西走廊地區失去了蹤跡。楊難當在隴右投了北魏,徹底滅亡二、仇池國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從20世紀初,人們在河西走廊發現莫高窟時,就意味著這個地區仇池國明明是一個小國,卻能傳承百年三、仇池國明明是個小國家,卻為何能在戰火紛飛的情況下傳承百年?
  • 王義桅:大國博弈之下,小國如何自處
    法國歷史學家託克維爾兩百年前寫道:「小國的目標是國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國則命定要創造偉大和永恆,同時承擔責任與痛苦。」這個判斷至今仍有啟發性。古人云:以大事小謂之仁,以小事大謂之智。但眼下,美國政府正濫用大國強權,這令小國無法「以智事大」。
  • 這就是羽球大國與羽球小國的差距,足球大國與足球小國的差距!
    丹麥羽壇一哥安賽龍抱怨沒有訓練場地,而丹麥國足卻在有關部門的「庇護」下開啟了「綠燈」,能夠正常訓練,印尼所有體育場館全部關閉,而印尼羽協球員能照常訓練,因為印尼政府為印尼羽協開啟了「綠燈」,這或許就是羽毛球大國和羽毛球小國的差距,足球大國和足球小國的差距!
  • 為何亞塞拜然沒有奪回納卡全部土地?
    那麼為何亞塞拜然會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放棄納卡呢?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納卡的歸屬問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說了不算。 雖然亞塞拜然在人口和國土面積上都比亞美尼亞多出數倍,近年來更是依靠裏海周邊的石油財富賺得盆滿缽滿,但亞塞拜然依然逃不過小國寡民的定位。
  • 美國參與大大小小200多起戰爭,美國為何只打一些小國?
    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之後可謂是天不怕地不怕,哪國不聽話就直接開戰,哪怕是非正義戰爭,安理會不同意,先斬後奏也要打,因此那些被美國支配的小國只能深陷戰爭的沼澤中無法自拔。美國參與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有200多起,實力第一的他自是不害怕會打不贏,可是美國為何只打一些小國?從不敢與俄羅斯直接交手呢?都說柿子要挑軟的捏,美國非常清楚這個準則,雖然軍事實力、經濟體量都是第一位,但是美軍的耐戰力太差了,只要陷入長期戰爭損失就難以估量。
  • 面對大國壓迫,小國能不能合併成一個大國對抗?沒想到會如此艱難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單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發生在國際社會之上,大國往往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他們可以在對外貿易或者大國博弈中將小國作為籌碼,而小國卻往往沒有反抗的的權利,比如二戰時期的慕尼黑會議上,關於蘇臺德地區的割讓問題,捷克方面的代表甚至沒有參加會議,進行發言就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
  • 亞塞拜然全線開火,小國的廝殺,背後是大國在博弈
    從國土和經濟的角度出發,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兩個國家都是標準的小國,小國的生存之道就是找大國抱團取暖,或者自己結成一個穩定的「共同體」,就像是「歐盟」與「東協」一樣,但是小國最大的悲哀就是,離上帝太遠,離大國太近。在多事的2020年,亞歐大陸的一個地區又亂了。
  • 洲際飛彈有多貴?一發東風41就能讓小國破產,外媒:大國玩具
    當今世界,美、俄、中三國為何被稱為全球三大軍事強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三個國家在海、陸、空三方面均已掌握戰略威懾性的武器、裝備。海軍能起到戰略威懾性的裝備是航母,空軍能起到戰略威懾性的裝備可不是五代戰機,而是高超音速飛彈。那麼陸軍呢?答案是洲際彈道飛彈。
  • 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敘利亞,儼然已經成了戰爭和動亂的代名詞,而美俄為何一直揪著敘利亞不放呢? (二)、兵家必爭,小國悲哀 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十年,其實說白了就是美俄兩國進行的博弈。
  • 出版大國和閱讀小國的悲哀
    因為我們竟然身兼出版大國和閱讀小國這兩個有些矛盾的身份。何謂閱讀小國?《中國青年報》的報導稱,1999年,我國國民的圖書閱讀率曾高達60.4%,到2005年,僅為48.7%。近兩年,雖然國民圖書閱讀率一直保持著緩慢增長態勢,但與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 韓國作為發達國家,究竟是小國,還是大國?
    韓國作為發達國家,究竟是小國,還是大國?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評級為「高」、世界銀行標準的高收入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的發達經濟體和CIA 評定的發達經濟體等標準,韓國確實是實打實的發達國家。韓國究竟有多發達?
  • 阿亞戰爭只調不解,當真是美俄玩不轉倆高加索小國?
    近日,美國親自調解阿亞戰爭,三方一致同意停火。然而停火後5分鐘,雙方再次交火,這也意味著阿亞雙方第三次停火宣告失敗,不過總的而言,戰爭雙方還是很給美國面子,至少停火了5分鐘,而俄羅斯的調解只停火了4分鐘。
  • 近代進行海外殖民的國家都是小國,大國為何不去?
    為什麼進行海外探險的國家都是小國呢?中國、奧斯曼帝國等大國早就具備海外探險的技術條件,為什麼沒有去做呢?一,大國很強大,小國很弱小。中國、奧斯曼等大國,軍事力量強大,直接打周邊陸地鄰國就可以開疆拓土,沒必要進行海外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