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選秀制度有多繁瑣?沒被選上的秀女又該何去何從?

2020-12-16 大咖說史

都說皇帝坐擁三宮六院,擁有七十二個嬪妃,是天下男子最羨慕的存在,但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我們通過看宮鬥劇便可略知一二。拿清朝來說,在皇帝的後宮裡,上到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下到身份低微的官女子,其實都是從旗人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從旗人中挑選妃子或宮女的選秀制度,是清朝特有的制度,既然是選秀,那必然有人幸運被選中,而有人則會不幸落選,那麼那些落選的女子究竟該何去何從呢我們今天來詳細了解一下清朝的選秀制度。

圖片:女子入宮選秀劇照

一、清朝選秀制度

每到選秀之際,秀女們就會坐著騾車趕到神武門下聚集,接著,由太監帶頭按順序從旁門進入,集中到順貞門。此時,皇帝身旁的太監手中已經有了所有秀女的名單,她們會按照名單上的順序,一個個進入順貞門,供帝後挑選。

選秀期間,皇帝只看旗女子,等到將所有旗人女子都看完後,才會開始看漢人女子,選秀女子需要站成一排,每排六人,只有外表清秀、行為舉止端莊的方可進入下輪。

以上只是初選,過了初選,並不意味著萬無一失了,被選中的秀女還要被復看,等到完全合格以後,才能留在宮裡。在整個觀察期間,如果某些秀女得到皇帝青睞,便可封為嬪妃,而剩下的秀女就只能當宮女了,大半輩子都要在宮中幹活,一般要滿二十五歲才能被放出去。

圖片:選秀女子站成一排劇照

大多數人認為,選秀就是選美女,實則不然,我們如果認真觀察清朝末期妃子的老照片,會發現她們長得都不咋滴。對於皇帝來說,秀女的外貌非常重要,畢竟她們入宮後就會一直陪在自己身邊,如果選得不合自己的口味和心意,那宮內生活會變得非常無趣。

可即便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他也不能為所欲為,還是得遵循祖制,清朝規定,挑選秀女一定要遵循兩個條件,分別是品德和門第。

清朝的妃子被冊封之時都會有一本專屬的冊文,而冊文中常常會出現溫婉、端莊、溫順等讚美女性的詞。此外,冊文上還會出現「誕育名門」等詞,說明不論是品德還是門第,都是選秀的敲門磚。

圖片:挑選秀女劇照

因此,選秀並不是選美,而是選德、選出身,皇室對於女子的容貌不作特定要求,尤其是太后和大臣,甚至希望宮中的妃子越醜越好,因為妃子長得醜,就不會迷惑皇帝,更不會紅顏禍水、禍國殃民。

比如,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就長得一言難盡,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她有一口齙牙,皮膚不好,彎腰駝背,儀態很差。但是,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又出身名門,很自然被選做皇后。光緒帝是個顏控,他不喜歡隆裕皇后,只能表面上走個過場。

光緒最喜歡的一位女子是珍妃,珍妃的父親是侍郎,伯父是將軍,祖父曾擔任過總督,可謂是出身名門。因此選秀時,珍妃和她的姐姐一起被入選為珍嬪和瑾嬪。不論是隆裕皇后還是珍妃姐妹,她們被選中的關鍵在於擁有一個顯赫的家世背景。

圖片:珍妃和她的姐姐一起選秀劇照

二、選秀的全過程

從順治朝開始,但凡在八旗以內,年滿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的女子就得參加選秀,十七歲及以上的女子連門檻都邁不進來,一般來說,內務府會三年舉辦一次選秀。

選秀資格的選拔非常嚴苛,不在八旗之內的女子幾乎沒有選秀的可能,而在選秀名單中的女子想逃過選秀也是難如登天。乾隆年間,選秀的制度又被進一步完善,旗人女子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實在沒辦法參加,那麼下一屆還是得參與閱選哪怕這名女子到了20歲的年齡,也不能私下結親。

簡單來說,只要是八旗女子,就休想逃過選秀,據史料記載,清朝光緒年間,秀女的年齡高至20歲,低至11歲。

圖片:乾隆年間參加選秀的女子劇照

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那些平平無奇的八旗女子,搖身變成妃嬪的全過程,戶部專門負責選秀,他們先跟皇帝匯報選秀事宜,獲得皇帝許可後,就會統治八旗的衙門,讓他們呈上八旗之中所有女子的花名冊。

接著再由戶部轉交給皇帝,由皇帝親自定奪選秀日期,在清朝,經常出現近親結婚的現象,因為許多皇室親眷貴胄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會選擇政治聯姻,但近親結婚極易導致生出來的孩子基因突變,身體或是智力上容易出問題。

不過,哪怕是身體有缺陷的女子,也必須上報名字並說明情況,等到皇帝同意後,才能不參與選秀。

圖片:負責選秀劇照

等到名單被確認後,秀女們就會被集中一起送去京城,由於八旗子弟的府邸或遠或近,送到京城要花一筆不小的錢,因此,乾隆帝還專門從國庫撥款給八旗女子僱馬車,一位女子可收到一兩。

到達京城後,秀女們會被按照地位、門第的高低進行排列,滿人女子排在最前,第二是蒙族女子,最後才是漢人女子,其中,倘若秀女有個在宮裡當妃嬪的親戚,也可以排在前面。剩下的都是普通的秀女,她們會按照年齡被排序,依次進入皇宮。

接著,她們會居住在御花園或是體元殿等地,等皇帝和太后選閱,倘若有女子被看中,她的牌子就會被留下來,緊接著,皇帝又會從所有被留牌子的女子中挑選,被選中的會成為嬪妃,沒被選中的則會被撂牌子。

圖片:皇帝後宮的女子劇照

那麼,那些被撂牌子的女子該怎麼辦呢?直接被放出宮嗎?實則不然,這些女子一般有兩種去處,一是繼續留在皇宮之內,等待被皇帝臨幸的機會,成為妃嬪的候選人,如果想進一步成為嬪妃,還要經歷一系列複雜的程序。

這一期間,如果皇帝反覆查看某位女子,這名女子就會被「記名」,等到所有秀女都查看完畢後,那些被記名的極有可能入選,被撂牌子的女子還會被賞賜給皇家子弟,這也算是一種政治聯姻。

總之,清朝的選秀流程特別複雜,且淘汰率很高,從一名普通秀女成為宮中嬪妃,簡直難如登天。其實,選秀說到底就是皇家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存在的,政治聯姻就是維護皇權的一種方式罷了。那些參與選秀的八旗和漢人女子,到底還是淪為了工具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清朝每3年選1次秀女,皇帝用不完怎麼辦,有的人特地等著撿漏
    清朝的旗人是每三年選一次秀女,沒選秀女之前是不能自行結婚的,這自打順治朝就有了這個規定,所以旗人如果想擅自結婚而不經過選秀是不可能的。得到皇帝的寵幸當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是歷史上一聽說選秀大家是紛紛嫁女兒,所以到了清朝才有了強制的制度,在古代的陪葬制度是非常殘忍的惡習。
  • 清朝首創的選秀女制度,到底是怎麼選的?
    清朝在北京建都前,後金的汗王迎娶后妃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制度的,主要是一些政治聯姻的需要,通過婚姻來維繫各個家族之間的關係,基本上與其利益攸關的蒙古族聯姻最多,比如皇太極的一後四妃全部是蒙古族女子。在清政府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清朝一開始是沿用的明朝的后妃制度,隨後,在明朝制度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清朝的后妃制度,也由此開創了清朝所獨有的選秀女制度。
  • 關於清宮選秀還有這麼多說道?長得多漂亮才能成為皇帝的女人?
    清朝選秀是什麼樣子的呢?能夠成為皇妃的秀女是不是都長得國色天香啊? 可是當翻開一組老照片之後發現,歷史上真實的清朝秀女是長這個樣子的。
  • 秀女:大清都要亡了,還選秀!皇帝:奇女子你回家吧,不選了
    看過清宮劇的,肯定對裡面選秀的場面不陌生。清朝選秀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八旗家庭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尤其是八旗勳貴家的女兒,更不能無辜逃避選秀。適齡女子,如果不參加選秀,那麼以後就不能出嫁,直到老死。
  • 清朝真實的秀女,讓人羨慕的後宮佳麗,原來是這樣的
    清朝真實的秀女,大家以為清朝的女子能被皇帝選上每個都像電視劇裡的婷婷玉立、濃眉大眼、櫻桃小嘴、瓜子臉、鵝蛋臉嗎?看到當時流傳下來的照片,你會大吃一驚,實際上她們都是是「小女孩」,虛歲在13-16歲,體型嬌小、穿著樸素,完全不是影視劇的那些選秀片段。你會非常驚訝當時選美的標準為什麼是這樣子?
  • 清朝秀女每三年一選,後宮如果放不下是怎麼解決的?這類人要受益
    過去,挑選秀女時,連皇帝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皇帝的女兒——公主下嫁後生的女兒,也一樣備挑選,選中後入宮再做皇帝的后妃或配給近支宗室,這種落後的婚姻制度,在封建制已經有了相當發展的社會裡,從人倫和血緣關係上都實在說不過去,為此嘉慶六年又規定,嗣後挑選秀女,公主之女著加恩毋庸入選,從此才結束了這種不合情理的現象。
  • 她進宮選秀卻意外落選,之後改嫁親王,成了當時最能生的落選秀女
    在清朝時期我們都知道每三年就會有一次選秀,參見選秀的女子要麼進宮當皇帝的后妃或者宮女,最慘的無非就是落選回家了。可就有這麼一位女子本來能進宮成為皇帝的妃子,卻因為皇帝駕崩去世落選了。最後自己嫁給了親王,成為了最能生的落選秀女。
  • 皇帝後宮每三年一次選秀,首輪由太監把關,他們是怎麼檢查的?
    在我國歷史上,除了寥寥無幾的幾位專情皇帝外,其他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宮六院,因為他們有著傳宗接代的使命,有的德行不好的皇帝,可能是看上哪個姑娘長得好就納入後宮,有的則是成規章制度的選秀。像在清朝就有著自己完善的選秀制度,即使最勤政的雍正帝也逃不了這一環節,一起來了解一下清宮秀女都是怎麼選出來的,都有什麼標準呢?
  • 清朝后妃的八個等級
    對清朝後宮的等級,普通觀眾已有基本認知,不過總體仍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一併了解清楚。清朝後宮分為八個等級,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至於每個月的用度,上下尊卑的禮儀,尤其是周邊奴才的尊上踩下,我們在劇中也能窺見一二。我國古代,從周朝開始,就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家庭也不例外。皇后是妻;皇貴妃至嬪4個等級為妾;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僅為通房,不算妾室,沒有朝服和朝冠。
  • 她是落選秀女,生四個兒子,只有一個成活,此子後來成為大清皇帝
    不過,這些落選者中那些相對比較優秀的秀女,有機會嫁給皇室宗親,這也是一種不錯的結局。今天筆者要講的就是清朝的一位落選秀女,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位落選秀女竟然生下了大清天子,她的名字叫婉貞,姓葉赫那拉氏。在第一歷史檔案館《宮中雜件》中,有一份用大紅紙寫成的排單,這份排單詳細記載了婉貞的家世,據排單記載,婉貞是一名來自滿洲鑲藍旗的女子,屬於恩祥佐領下,父親為原任道員惠徵,家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雖然婉貞家世沒有多麼顯赫,但卻有一個其他秀女沒有的優勢,她的姐姐是鹹豐身邊的寵妃懿妃,從這一點來看,婉貞也足以被選入內廷。
  • 穿越回清朝當后妃,真的那麼好麼?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
    最近這些年,宮鬥題材的電視劇十分火熱,這讓當代很多女青年時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認為自己如果能穿越到清朝當后妃,肯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但是電視劇的功能其實主要在於娛樂,不要當真,因為在清朝,后妃的日子,主流是不大好過的。在清朝,女子想要入宮。一般需要參加選秀女。
  • 她入宮參加選秀,本應該是宮中的妃子,最後卻成為親王的福晉
    並且按照當時的規矩,她們不可以有自己的事業,她們的一生只能依附於男子,所以結婚嫁人就成為了她們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而入宮為妃就是最好的出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子,她好不容易進宮參加選秀,卻沒想到皇帝突然駕崩,只好改嫁親王,她就是赫舍裡氏。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室中的各種規矩、禮儀還沒有完善。後來,清朝就制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選妃制度。
  • 姑侄五人參加選秀,只有她被選中,卻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后
    清朝選秀女的範圍在滿蒙漢八旗之內,因此,時常會出現同一家族的姑侄或是姐妹同時參選秀女的情況,不過,這並不代表她們都會被選中,被選中者雖然可以風光榮耀,卻是一入宮門深似海,那些沒有被選中的或許可以嫁給親王福晉,享受一生清福。
  •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不是因為地位低下,有兩個原因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不是沒人願意娶宮女,而是有能力娶宮女的人不願意娶宮女。宮女地位再怎麼低,回到民間也是鳳凰落到野雞群裡,誰不想沾沾皇帝的龍氣呢?但事實上,有機會接觸到宮女的達官貴人、官宦子弟、商賈富戶都不大願意娶宮女。
  • 清朝保甲制度到底有多尷尬?皇帝想的很美,百姓卻不買帳
    它規定一戶家庭為單位,十戶為一甲,甲有甲長,十甲為一保,保有保長,在漢代五家為一"伍";唐的四家為一"鄰",五鄰為一"保";到了北宋,十戶為一保;到了清朝分為保甲和牌甲,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這就是保甲制度在各代不同的標誌。保甲制度規定如果一家有罪,其他九家必須告發,誰不告發和犯法者同罪。
  • 「熱血同行」大清滅亡,「貝勒爺」該何去何從
    何況還有語初這個在血緣上都算阿易的姐姐,當然同樣因為貝勒爺,也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才,手下還有一幫子精英兄弟。革命黨非常需要像貝勒爺,這種人才的加入。但是小編覺得,在清朝沒滅亡之前,貝勒爺是不可能加入革命黨的。甚至在清朝滅亡後,貝勒爺會經歷一個大轉折,才有可能加入革命黨。
  • 她進宮參加選秀皇帝卻突然駕崩,後改嫁給親王,成最會生落選秀女
    在對於我們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都十分感興趣,這其中我們能了解到最近的一個朝代的歷史應該就是清朝了。清朝是滿清人的天下,而且在清朝的時候,一般13歲左右的滿清女子就要進宮參加選秀,封為皇帝的妃子。但是在清朝是卻有這麼一位女子,她在參加選秀的時候,皇帝卻突然去世了,之後的她不得不重新選擇新的人選出嫁,這一次就嫁給了一位親王,還給親王生下了13個孩子。她就是赫舍裡氏,她的父親是有名的權臣索尼,而且她的家族在當時的滿清是非常顯赫的。她也因此在順治17年的時候,參加了當時三年一次的選秀,而且成功地被選中了,成為了一名記名秀女。
  • 從寶釵落選,來聊聊古代選秀的規則,看看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姑娘
    對於很多喜歡看書的人來說,就覺得他簡直就是好多人心裏面甩不掉的一塊牛皮糖,如果不是他落選的話,或許主角們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悲劇了,但是也有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這種條件的女孩子都選不上,那麼當時的宮裡在選秀女的時候到底有什麼樣的要求?
  • 《甄嬛傳》秀女眾多,沈眉莊為何能第一個受寵?
    當時入宮的秀女 然而,除了故意裝病避寵的甄嬛,以及還沒來得及開始就結束了的夏冬春,為何沈眉莊能夠第一個受寵?若論親疏,尚且還有滿蒙出身的宮嬪啊。  秀女大選,甄嬛替安陵容出頭,得罪夏冬春,一旁的沈眉莊雖然家世更高於夏冬春,但卻並不想出頭,畢竟皇宮之中一切都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