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於新能源的「東風」,近年來大量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未來汽車就是其中之一。與蔚來、理想等品牌不同,未來汽車旗下的首款量產車型並非普通家用車,而是純電動超跑——K50。
未來K50是自主品牌中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高性能量產跑車,經過補貼之後,其售價達到了68.8萬元,如此高的價格門檻也為這款車隨後低迷的市場表現埋下了伏筆。據數據顯示,未來K50今年上半年的新車銷售數量為0,這意味著該車型半年內都沒有售出一輛。而自2018年8月上市到現在,K50的累計銷量還不到150輛,這款國產跑車的「招牌」終於無法承受!
儘管未來K50的市場表現不佳,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是自主品牌中性能和操控性都非常出色的量產車型。在K50的前後軸上各裝有一個電機,而這兩個電機的綜合功率達到了435馬力,而且綜合扭矩也達到了680牛米。憑藉這樣強勁的動力參數,雖然這款車的整體質量重達2噸,但它仍然能達到破百公裡的4.6秒!另外,K50還擁有79 kWh的電池容量和380 km的綜合續航裡程。
未來K50除性能和操控性外,還體現出了它的最大特點,許多車迷稱之為「國產邁凱倫」。該車型的前臉採用了普通純電動車型的封閉式進氣格柵,通過層次化結構進一步優化空氣動力學設計。另外,K50的 LED大燈造型也相當犀利,其前包圍兩側還配有散熱格柵,因此整體前臉的設計成熟度還是很高的,細節也經得起推敲。
因為K50的車身高度只有1253 mm,而它的寬度卻達到了2069 mm,所以整輛車的「超跑味道」立刻浮現出來,而且這輛車的尾部同樣配有導流槽,看起來遠比邁凱倫的那種既視感要強。此外,K50採用了19英寸運動輪轂,並配有 Brembo的四活塞制動卡鉗,因此這款車在硬體上也是按照超跑規格打造的。
與K50相比,K50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科技含量很高,這款車除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外,還配有15.6英寸的超大智能屏幕,看起來很有前途。另外,K50車內還配備了碳纖維飾板,其中控臺和門板位置均採用了大面積的 Alcantara材質,整個車內的「戰鬥氣氛」同樣讓人著迷。
值得注意的是,K50為了追求車身輕量化,其整個車殼採用了碳纖維材料,車架採用了全鋁合金材料,這樣的下本用料在整個自主品牌的量產車中也僅此一款。
半年前就賣出的K50這款「國產邁凱倫」終於無法承受了,雖然4.6 s破百的表現還是讓人望而卻步。實際上,對非傳統的跑車製造商而言,研發和生產跑車都是高投入、低回報的事情,即使像豐田這樣成熟的車企,為了研發 LFA最初至少損失了10億美金,而 LFA僅生產500輛就宣布停產。因此,未來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如果僅僅依賴K50這款跑車來打開市場還是很困難的,這個品牌要崛起還是得多推出一些「接地氣」的家用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