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08)
前文我們提到,后稷誕生本是《詩經》裡獨立的祖先傳說,與五帝的關係是戰國附會上去的。周人起源與西北地區,甘肅涇水、陝西渭水、山西汾水都可能是周人誕生地,但具體發源於何處則不得而知。這樣一來,我們重新讀《史記·周本紀》就似乎出現了問題。
根據《周本紀》的說法,后稷是帝嚳之子,在虞夏世代為農官,但到了夏代後期,「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一直到不窋的孫子公劉時,又「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似乎周人從開始就是華夏,但到不窋時變成了戎狄,到公劉時才恢復了華夏。這就不得不讓我們產生質疑:既然周人與五帝的關係是後來才攀附的,那麼周人是否一開始就不是華夏,只不過攀附上五帝才把祖上美化為「奔戎狄之間」呢?
在《尚書》中,周人多次以夏人之後自居,比如在《康誥》中稱「肇造我區夏」,在《君奭》中稱「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在《立政》中稱「我有夏式商受命」。王玉哲先生認為這是周人為夏人一支的證據,不過沈長雲先生對此提出質疑,只能表明周人來自夏人的區域,而未必就是夏人之後,《左傳》記載春秋時期衛成公祭祀夏後相,大臣寧武子認為「鬼神非其族類,不歆祭祀」。可見,周人認為其與夏人並非一族。
另一方面,「華夏」的稱呼與夏人也未必有關係。我們在商朝甲骨文中,可以發現商人沒有自稱過「華夏」,他們自稱的是「大邑商」「天邑商」「中商」。甚至甲骨文根本沒有「夏」這個字,這涉及到夏朝是否存在,此處暫不展開論述,而比「夏朝」更早的炎黃則更缺乏與「華夏」的關聯。總之,「華夏」這個詞實際上來源於周朝的塑造,而在先周時並無「華夏」的稱呼,那麼自然就不能說周人源於華夏了。
如果周人的族源不是華夏,那麼他們應該源於哪裡呢?
徐中舒先生提出「周人出於白狄說」,指出周人本是黃土高原地帶的粗耕農業民族,公劉時渡過渭水製作石器,與姜姓高等農業民族接觸;後來太王開始與姜族通婚,周人接受母系的經濟技術,才迅速發展成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國家。之後周人以姜嫄、后稷為始祖,實際上是繼承母系的傳說。至於周人,本身應該是出於白狄,春秋時期晉文公的母系是姬姓狐戎,狐氏出自晉祖唐叔虞,與晉國同祖;但又說白狄是晉文公母國,可見周人實際上就是白狄。
我們還知道,姬姓與姜姓世代通婚。在《詩經·大雅·緜》中,太王亶父與姜姓之女結合,那麼姬姓與姜姓並非一族;而在《生民》中,周人始祖后稷也是姜姓之女所生,那麼姬姓有可能出自姜姓。總之,在先周時期就屬於一個大集團。我們最熟悉的周代姜姓人物,當然就是齊太公呂尚,也就俗稱的姜子牙。雖然《史記·齊太公世家》說呂尚是「東海上人」,似乎出生就是在山東。不過,當時山東是東夷的地盤,呂尚是周公東徵時才分封的。
傅斯年先生在《姜原》中,指出「姜羌為一字」。在《後漢書·西羌傳》中還提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說明一直到南北朝時,仍有人認為姜羌同源。至於姜姓的地望,傅老也指出當在河南西境,春秋時期這裡仍有「姜戎」,曾配合晉國襲擊秦將孟明視。姜戎雖然是戎人,但也自稱四嶽之後。《國語·周語》說「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可見,周人認為四嶽最早的封國就是呂國,而呂尚正是出自呂國。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 「羌方」的記載,這是分布在秦、晉、豫交界一帶的部族。羌方是商人在西方的勁敵,商王有一次曾派遣五族討伐過羌方,還有一次出動了一萬名軍士,被俘虜的羌人在祭祀中被作為人牲屠殺,或者成為商朝貴族的奴隸。雖然從地望看,渭水流域的姜姓部族尚在羌方以西,但相鄰不遠,大約是同族。故周人以「姜」來命名姜姓部族,而「羌」的概念卻一直隨著華夏版圖擴大而往西不斷漂移,所以羌方與今天的羌族也並無關係。
綜上,可以發現,春秋時的姬姓、姜姓均分布在華夏與戎狄,但他們彼此認為是有血肉聯繫的。但就此認為周人出自戎狄,實際上也還是不妥。我們前文說到,商朝只有中商和方國的區別,當時既沒有「華夏」,同樣也就沒有「戎狄」。周人的經濟文化本不如商人,但自從滅亡商人發達之後,就開始自稱為「華夏」,而把窮親戚貶稱為「戎狄」。所以無論說周人出自華夏還是戎狄,實際上都是以後世塑造的名詞去反套早期的形態。
這裡談一下遠古時代的族群劃分。如傅斯年先生主張西方之夏、東方之夷、南方之苗,徐旭生先生主張華夏、東夷、苗蠻,林惠祥先生主張華夏族系、東夷族系、荊吳族系、百越族系。這幾種觀點均指出西方、東方、南方為幾大族團,但均存在用周代稱呼命名遠古的情況。楊寬先生主張東系民族、西系民族,蒙文通先生主張海岱民族、河洛民族、江漢民族,以地域來稱則相對客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沒有把戎狄與華夏區分開來。
總之,說周人起源於「華夏」,或者周人起源於「戎狄」都不妥當。更為準確的說法是,周人是來自西方部族,與商代的羌方、周代的戎狄血緣更為密切,而與商人、周代的東夷則較為疏遠。其在入主中原之後自稱「華夏」,而以「戎狄」去命名西北部族,後世又被分析為「西戎」和「北狄」。實際上「華夏」和「戎狄」都不是血緣部族,「華夏」是周人政權主導的政治文化共同體,而「戎狄」則是周人政權對異族籠統的定義。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百家講壇》、《北京晚報》、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大眾、新銳、趣味
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長按識別或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林屋讀書(linwu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