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買房的人們:無數加班深夜,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窩

2020-12-22 鳳凰網房產

2020年9月,兩家機構做了一份關於90後青年生活狀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獨居青年幸福感超過孤獨感,而其中超過六成人群渴望「買房獨居」。

一個人買房獨自居住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澎湃新聞訪談了6名住在「自己的房子」裡的都市男女,其中買房最早的是在大學時期,更多在經歷工作租房後決定擁有一個房子,大部分年輕人買房都需要父母資助,也有人靠著自己的打拼住進了新家。除了能在「無數個加班的夜晚,回到自己的小窩」,還有人收穫了愛情。

單身篇

一個人的65平米,「結婚就賣了做首付」

30歲的馬克來自浙江,在金融機構上班,每天早上6點起床,運動半小時後洗漱出門,到公司的時間大約是早上8點。

馬克獨居的家雖然住得遠,但馬克對自己這套65平米的「小房子」很滿意。「一室一廳,還有一個贈送的5平米陽光房,房子全朝南,冬暖夏涼,一個人住非常舒服。」馬克說,由於平數不大,自己平時收拾起來也比較方便。

「家住得遠,上下班時間比較久,到家吃完飯差不多也洗洗睡了。我一般都在下班的地鐵上點好外賣,到家的時候外賣差不多也到了。」馬克表示,自己比較「宅」,周末不太愛出門,「就自己在家做些吃的,運動運動,看看劇,很自在。」

這個房子是馬克的父母在10多年前以他的名義買的,當時馬克還在上海讀大學二年級,父母心疼他周末也要住在宿舍,便賣了浙江的一套房,在上海付了首付。

當時,家人建議買隔壁一套80多平米的三室一廳,但馬克不喜歡,「我覺得那個戶型不太好,兩個臥室都朝北,廳也是暗廳。」馬克稱,「雖然80多平米的三室一廳贈送面積更多,但我還是更喜歡65平米的戶型。全朝南真的很舒服。」

事實上,當時還沒畢業,甚至沒想好畢業後是否要留在上海的馬克會買房,也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表姐家的影響。

「最開始是我大表姐家看中了這個房子,然後我家和二表姐家也跟著過來一起看了,看下來覺得房子和小區環境都不錯,價格也不貴。後來我表姐買了前排的loft戶型,交房後就賣掉了,賺了60多萬。我和二表姐家買了現在的戶型,二表姐就住我家樓下。」

馬克回憶,當時為了買上海的房子,父母之間還因為意見不合鬧了點小矛盾。「我爸爸想在浙江置換一套更市中心的房子,但媽媽堅持要在上海買房,最後爸爸拗不過媽媽,還是在上海買了。」馬克笑說,「還好在上海買了。那時上海還沒限購,2008年,等交房等了一年。」

12年來,馬克這套房子的價格差不多翻了5倍。談到未來,馬克稱:「等以後要結婚了,把這個房子賣掉作為首付,就能換個大一點的房子。」

「拿到房產證的時候,我覺得有家了」

早上7時15分,王小雨的鬧鐘準時響起。

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7時40分出門,8點前準時到達公司,這就是王小雨工作日時的生活軌跡。

王小雨在客廳布置了一個小健身房「當時買這個房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離公司比較近。」王小雨現在每天從家裡只要走15分鐘的路程就能到公司,相比以前坐班車一個多小時,路上節省的時間讓她心態更加從容。

2015年研究生畢業之後,王小雨隻身來到了上海,進入了一家國企工作。

「那時候剛畢業來上海,一切對我來說都很陌生,正好公司有兩個人一起住的公租房,每個月3000元,我也不想再自己找房子,就直接住進去了。」回憶起住在公司公租房的那段日子,王小雨稱,正是這段公租房的經歷,讓她萌生了要買房子的念頭。

「房間很小,而且我住的那一件沒有陽臺,連衣服都沒辦法曬。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要趕著6點半的班車去公司,路上要耗時一個多小時。如果晚上加班錯過了班車就得自己回來,地鐵得一個半小時,這樣折騰的我每天回家倒頭就睡,什麼事情都不想做。」

在遞交完申請戶口的材料等待戶口下來的那段日子,王小雨和家人商量,要在上海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但在選房子的時候,王小雨稱,過程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一開始不大懂就瞎看,那段時間每個周末就約中介看房子,哪裡都看。後來這樣下來覺得不行,得先選好區域,根據自己的預算再選。於是就決定以工作的地方為中心,在這樣一個半徑範圍內看房子。」王小雨說,自己當時也並沒有考慮一定要買多大的房子,就只想儘快買一個房子,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就好。

一個多月之後,王小雨看中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

「當時還挺順利,和賣家談好了價格,第三天就交了10萬定金。然後我爸媽就開始準備5成的首付。但沒想到,過了一個禮拜他反悔了,要漲價。算下來總價一共要漲將近40萬。」王小雨說這種突發情況打了她一個措手不及。「要漲40萬也太多了,這可是真金白銀啊,我們就說不買了,就直接雙倍賠償返還定金,但賣家只同意退10萬的定金。當時那個小中介也沒有幫我們去談,可能是看房價漲了,賣家特別強勢,說後面願意出這個價格的人多著呢。沒辦法,我們也不想再跟賣家拉扯,最後就同意只退了定金。」

然而,這一次失敗的買房經歷也更加堅定了王小雨要抓緊時間買房的念頭。

「眼看著房價天天漲,漲得我很慌,所以和我爸媽更抓緊時間看房子了。一方面是我爸媽在把老家的一套房子賣掉,再加上多年的積蓄給我準備好一半的首付,另一方面是我們加快了在上海選房子的節奏。那時候我爸媽在上海住了一個禮拜,天天去看房子,最後選定了現在的這一套。雖然離地鐵站還是有四站公交站的距離,但主要離我上班的地方近,每天再也不用在路上耗費這麼多時間了。」

王小雨說,交完首付的那一刻,自己幾個月以來一直懸著的心突然就落地了。

「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爸媽不在身邊,租房始終會讓我沒有安全感。」王小雨稱,自己拿到戶口立刻就去辦了過戶,生怕賣家再反悔。「我拿到房產證的時候才覺得,我在這裡有家了。」

「無數個加班的深夜,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窩」

「即便沒空在自己的房子享受,但有房依然讓我安心,」35歲的張小裕,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我偷偷結束自己維持五年的婚姻,獨立買了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安心」。

之所以偷偷,是因為女性離婚對於我小縣城的父母而言,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不僅僅是缺憾,就好像是我哪裡做的不對。

「這是我第二次買房,」張小裕介紹, 2016年樓市的高點之前,自己和前夫一起,東拼西湊,買了一套70平的小房子,一室兩廳,不寬敞,但可以生活。

張小裕說,本來以為就此安穩,生活步入正軌,卻也是裂痕的開端。起因是自己對生活的主張和觀念和家人有了衝突。

「在父母、甚至是前夫的眼中,讀書多並不是好事,大家希望我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結婚、生子。沒什麼不對,但又哪裡不對。」「我不責怪父母和從前的生活夥伴,是大家對生活的理念出了問題。」

張小裕透露,剛剛回到單身,我帶著自己的貓貓狗狗一起租房,很多的房東看到貓貓狗狗就拒絕了,加錢也不租。第一次租到房,房東沒有介意,是因為中介囑咐,不要主動說自己的寵物,房東不問最好。好景不長,後來房東給選擇解約。

「這樣的租房經歷,讓我萌生買房的念頭」,張小裕說,「這一次,我賣了股票、基金,幾乎是用我所有的錢,買了一套聯排別墅的上疊,三房兩廳兩衛,裝修時我終於不用考慮其他人了。」

張小裕描述起自己的房子,表情甚是滿足,「我將兩間次臥打通,做了自己的書房和畫室。我喜歡看書,科幻、哲學這些我都要看的,偶爾也會畫畫」。

張小裕介紹,自己喜歡日系的衣服、用品。這樣的喜好在媽媽那裡不被理解。「我媽媽常常講我穿的像個老太太,大家希望我穿的時尚、鮮亮。從前裝修,大家提很多意見。」

張小裕說,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自己渴望的這種自由,但擺脫這些束縛並不輕鬆。她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更多的空間,也希望自己在經濟上特別是房貸上不會有壓力。

張小裕說,「現在,我甚至忙的沒空在家裡享受生活,但是,我很滿足於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在我無數個加班回來的深夜,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窩,沒有房東催促搬家、漲租,也不用隱藏自己的寵物。這樣的感覺很好,房子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家,是我價值觀、生活理念的最終選擇。為此,我放棄很多,但我認為值得。」

邀三五好友做客,沒人催婚的幸福生活

「上海算是離我家最近的一線城市。」研究生畢業後小蘇選擇繼續留在上海,一份較滿意的工作、知己好友兩三、不想回家被催婚,都更堅定了小蘇留在上海的決心。

小蘇家一角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剛畢業時,小蘇和好友合租了一套兩室戶,生活還算井井有條,「我挺喜歡合租的,合租要看合租的對象,因為我的朋友是本身就認識的好朋友,所以合租起來也很合,過程中基本沒有產生過矛盾。」

追星、看電影、逛超市、做美食成為小蘇和室友在工作之餘的最大愛好。

然而,原本平靜的生活卻被一波又一波上門來看房的買家和中介所打破,在租約還剩大半的情況下,房東突然告知小蘇要賣房。

「那是我第一次租房,租期還沒到房東就要賣房,不得已只能搬家。那也是我第一次搬家,搬在浦東,搬家真是太煩了。」小蘇說道。

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小蘇上班時間還算自由,不考勤、不坐班。在浦東找到合適的房子後租住的也還算安穩。然而室友工作的變動,使得她倆不得不又一次搬家,這次他們要搬去浦西。

平時控制不住雙手,喜歡「買買買」的小蘇,在搬家時「崩潰」了,看著大包小包,一屋子都是行李。

2015年的上海樓市迅速升溫,小蘇也敏銳的意識到,「房價在漲,租金在漲,為何還要每個月掏出自己的工資給別人還房貸呢?而且實在是不想再搬家了。」

毅然決然,買房的念頭也得到了小蘇家人的支持。2016年初,小蘇的爸媽全款供小蘇買到了心儀的房子。如今5年來,不但房子買到了,且房價漲了一倍。

「房子買了之後一直是我一個人住,幸福指數100分。和租房比起來真是太爽了,不用付房租、想買什麼都可以買,不用再擔心房東突然要賣房子,要搬家,也不用遷就室友的休息時間或者一些習慣,很自由。」小蘇開心的說。

邀三五好友做客三次租房、五次搬家,搬家車一次比一次大,「和租房比起來,現在住在自己的房子裡安心多了」。工作之餘,小蘇還是會約上自己的好友一起的去逛街,也會請好友到新家做客,新家的每一處細節都被打理的充滿「少女心」。

喜歡貓、喜歡狗,但小蘇從未自己養過,因為工作經常出差,「有時候忙起來會走一周,小動物要餓死了。」

忙,也使得小蘇畢業至今還是單身狀態,用小蘇的話說,「有緣又有顏的不好找啊!」

幸福篇

「帶著槍槍和大福,他願意留下捲毛時我哭了」

大福(左)、槍槍(中)、捲毛(右)和兩隻貓、一隻狗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的王子非,即將在今年11月舉辦婚禮。

因為父母家在上海崇明島,畢業後在市區工作的她往來不便。加上2011年4月的一則新聞說,「 中國計劃未來5年內將最低工資每年上調20%,爭取2015年較目前水平翻倍」,「為了跑贏CPI,我就想趕緊增加固定資產。」

工作了5年有了一些小積蓄,2012年,得到父母20萬元支持後,通過公積金貸款,她在寶山和閘北交界處買了一套35平方米的老公房,「每月還貸款就當是強制儲蓄了。」

房子裝修時,王子非去公司北京總部培訓學習,住在租房獨居的朋友家。7月,北京暴雨肆虐,雨量歷史罕見。她的朋友養了兩隻狗,「我就覺得,一個人住,下大雨很恐怖的時候,家裡有個寵物挺好的。」回到上海,奶咖色的美短槍槍成為她領養的第一隻貓。

一人一貓的小日子晃晃悠悠就是三年,父親退休了。父母和她說起,一直未用的公積金取出來也有一二十萬元,「可以買房用」。

「加上第一套房買得小了,收入增加後覺得早年間有些保守,趁著房價沒有怎麼漲,就想趕緊置換一套大一點的。」 王子非在同一條街以170萬元置換了一套72平方米的房子,「小房子稅後到手差不多90萬元,增值了十幾二十萬。」

房子換大後,王子非的家庭成員再次擴容——增加了一隻黑白相間的田園貓大福。王子非在馬路上注意到它時,大福被汽車撞得腦出血,送去寵物醫院好不容易救活後就帶回了家。

可是槍槍有些敏感,時常陷入憂鬱。她參加書友會活動中認識的朋友程南,願意接手幫她照顧大福。

2019年,出於對未來的打算,王子非再次進行了置換——310萬元出手後,以368萬元的總價,在閘北區買了一套51平方米的學區房,並在今年完成了過戶。

很巧的是,寵物又一次成為她購置房子的標配。回崇明常常餵的流浪小奶狗捲毛,在春天的一場大雨後突然腿瘸了。「我帶它去檢查,醫生說營養不夠發育不良,我想可能疫情期間餵它的人少了。特別感動的是,我跟程南說,能不能留下它來照顧的時候,他馬上就答應了,把我感動哭了。」而程南,將要成為她的先生了。

曾被房東要求當天搬走,在買房的小區裡找到愛情

柳女士是重慶人,19歲的時候來到上海打工,27歲到崑山定居下來。

租房的日子漫長而沒有定數,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始終「像浮萍一樣漂泊不定」。房東有了變化要搬家,小區出了問題要搬家……八年時間,她搬了六次家。前五次在上海輾轉,第六次因為生意的變化,她從上海搬到了崑山。

印象最深的還是從上海到崑山的那次搬家,距離最遠,要帶走的東西也最多。「女孩子衣服多,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東西都捨不得扔掉,就一次性打包帶走。」房東要求她當天必須搬走,她又捨不得住賓館,就在自己的車裡蜷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收拾精神,一個人便匆匆趕赴一座陌生的城市。

對她來說,每一次搬家都在消耗她的精力和安全感。有時候,合同沒到期,自己要提前搬走,房東承諾要退的租金幾個月要不到。想起那些日子,她感慨「太波折了,甚至有點熱淚盈眶的感覺吧。」後來,她「實在不想再搬家,也不想幫人家『養房貸』了。」

2013年,她在崑山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買房以後,漂泊者的心態變了。「房子自己裝修,生活更加可控、合意和舒適。我每天就想著早點回家,做飯,收拾家裡。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相比租的房子)心情會差別真的很大。」

在經濟實力允許的基礎上,她買房的最大原因是「安全感」和「歸屬感」。「一個人在外地,沒有房子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就始終是個異鄉人。」

平時做做生意、理財賺錢,閒暇時間和閨蜜逛逛街……柳女士一個人的「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她說自己當時買房並不是為了獨居——「獨居」的選擇並不是出於「年輕人的叛逆」,只是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的情況下的一種「權宜之策」。

一年之後,柳女士認識了住在同一小區的劉先生。從「單身」到「已婚」,身份轉變不到一年。「買房獨居」的生活終於畫上了句號。

(編者註:文中涉及姓名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獨自買房的人們:無數個加班的深夜 可以回自己的小窩
    來源: 澎湃新聞網2020年9月,兩家機構做了一份關於90後青年生活狀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獨居青年幸福感超過孤獨感,而其中超過六成人群渴望「買房獨居」。一個人買房獨自居住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澎湃新聞訪談了6名住在「自己的房子」裡的都市男女,其中買房最早的是在大學時期,更多在經歷工作租房後決定擁有一個房子,大部分年輕人買房都需要父母資助,也有人靠著自己的打拼住進了新家。除了能在「無數個加班的夜晚,回到自己的小窩」,還有人收穫了愛情。
  • 加班就給加班費?我能加班到讓公司破產!
    加班,早就成了當代社畜的「家常便飯」。/圖蟲創意掐指一算,#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這個話題已經在熱搜上掛了三個星期,也引發無數網友吐槽:「為什麼年輕人不愛加班?當發現身邊的小夥伴都已經升職加薪,自己還在日復一日地用愛發電;當意識到老闆從六年前就已經開始說「五年內上市」,而自己體檢報告單上的異常項已經猛增到20+;再憨憨的人也能明白,自己被忽悠了。這時候,還有什麼理由繼續為公司奮鬥、為公司加班呢?
  • 周密《夜歸》,深夜獨自踏著泥濘而回,因為家人還在等著自己
    試讀南宋著名詞人周密這首《夜歸》詩,描寫鄉村夜景,從中可以體會出怎樣的況味呢?從詩中描繪的景色可以看出,時間大概是在秋初。詩的第一句,深夜,詩人拄著拐杖獨自返回村子。至於為什麼深夜歸來,從哪裡歸來,沒有指明。「依筇」,拄著拐杖行走,可以看出詩人已經年老。回到的村子,必然是他居住的地方。獨自夜歸,必然是對此地非常熟悉。斷然不是剛從外地歸來,大概是走親訪友回來得晚了。
  • 4歲娃深夜穿著睡衣獨自走在宣城街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2日深夜11點半左右,一名4歲幼童獨自站在宣城市中山西路街頭,凍得瑟瑟發抖。外賣小哥楊先生看到這一幕,擔心孩子受凍或遇到危險,幫其尋找家人未果後把孩子送到宣城市公安局西林派出所求助。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深夜一個人在路邊?父母去哪兒了?
  • 跨境電商員工單幹做老闆,150萬首付買房,開始強制員工加班
    去年國慶前夕,靠著五年積累的150萬,她在深圳首付買房。該賣家坦言,以前在做速賣通公司運營人員時,最討厭公司強制加班,但如今自己成為了老闆,卻不得不讓員工加班,以分攤公司運營成本。對這位湖南妹子來說,買房之後,她每個月要負擔3萬元的房貸,深圳生活成本又很高,她不得不想盡辦法來獲取更高的收益。(事件來源:藏龍薈)迫於各種壓力,她活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模樣,對原來的公司也多了一份理解。
  • 2019年,年輕人無數次想崩潰
    加班的深夜裡,誰也不會覺得996是什麼好事 / flickr 在996的聲浪裡,兩種聲音始終都在。 2019年要過去了,提起熱搜榜上的故事,人們還是能想起那些普通人: 會想到那個杭州的逆行男生。3月30日,他騎單車逆行被交警攔下,接到一個電話後就開始崩潰大哭。 因為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點,這次加班女友沒帶鑰匙,他急著送回去,公司又催他趕回去加班。
  • 為什麼父母在不停地勸我不要買房,工作不要那麼累,錢夠花就行?
    你的父母讓你不要買房,工作不要那麼辛苦,錢夠花就行了。說明你的父母希望你的生活更有質量,希望你能有健康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房子、錢、工作而到處奔波勞累。他們更在意的是你本身,說白了,你就是他們最珍貴的。從他們的角度來說,只有孩子身體健康,生活開心,能有自己的生存方法,能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因為我們大家都只是普通人,特別聰明、特別厲害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很好。
  • 91歲老奶奶的深夜食堂,一餐一飲,溫暖一座城市70年
    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號【好報】(ID:haobaonet)1晚上9點的佐世保市,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匆匆忙忙地趕著回家去。她像往常一樣,出現在了上京町的車流人海中。557歲的折原昌弘,是附近一家壽司店的老闆,高中時代,他曾寄宿在美佐子的店鋪附近,一邊打工,一邊念書的他,
  • 青島單身女婚前買房做嫁妝 出租當房東(圖)
    隨著女性經濟自主能力越來強高,女強人自主買房漸成社會現象。記者走訪市北、李滄等區域熱銷樓盤了解到,置業大潮中不乏青年女性獨自購房,一居室小戶型成為這一群體首要選擇。  婚前買套房留待做嫁妝  2013年青島樓市風生水起,就職於地產公司的單身女白領張婷也順應置業大潮,於去年在李滄購置了一套總價60餘萬的套二房屋。
  • 連續加班到第十個深夜,我辭職了 |創客小酒館
    相信不少人在深夜、周末、節假日刷朋友圈的時候,總是能看到這句話製成的各種表情包配圖,而發出這條朋友圈的朋友是否快樂,大概只有他和他的老闆清楚了。  之前,有自媒體發出的一篇《北京10大加班大廈,你在哪棟留下了青春和髮際線》被刷遍朋友圈,也引來很多用戶在社交平臺打卡自己的加班地點。
  • 一個離異女人的42平小窩,溫馨舒適,一個人的日子照樣很精彩!
    都說家暴只有一次和沒有之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每次家暴以後他都會極度後悔求我原諒,一直都是這個循環。終於在第8次的時候我死心了,歷經複雜的拉鋸終於離婚了!剛離婚的時候自己對未來也感到很迷茫,不過最重要的是我還有一份自己的事業,煎熬了一年慢慢也適應過來了。這中間我買下了這套42平的房子,我把它裝修得非常溫馨。
  • 秘閣文化便利店:假期後焦慮症候群:是什麼讓人們變得不再快樂
    小時候可能會因為得到一根棒棒糖而開心好久,長大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小時候想長大,覺得大人的世界不會再有太多的約束,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的確,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快樂,你很少會看見成年人,開心大笑。
  • 你要習慣一個人,獨自成軍,才配得上這世間所有美好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出門忘記拿手機,晚上回來後卻發現沒有一條新消息;翻遍了手機的簡訊,除了垃圾簡訊再無它;加班到深夜,發現並沒有人期待你回家;一個人蹲下繫鞋帶,抬頭發現同行的夥伴走出好遠,並沒有等你
  • 依據自己的加班記錄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
    【案情】李芸在公司工作的一年中,曾多次加班,但一直未獲取過加班工資。2013年11月,李芸與公司的合同到期後,覺得不再擔心會被公司刁難,於是依據自己的加班記錄,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而公司表示,不論是公司與李芸籤訂的勞動合同,還是公司的規章制度,均明確規定了「獲取加班工資,必須以公司的《加班登記表》和所在部門負責人的籤字核實為依據」,雙方就加班工資發生爭議。 【分歧】 依據自己的加班記錄,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
  • 3次買房經歷告訴你,年輕人應該怎樣買房子
    今天想對自己的買房經歷,進行一個更深入的思考總結,說說對於年輕人買房的一些想法。 年輕人買房,意味著首付壓力,意味著首付是你僅有的所有現金流,甚至還有來自啃老的錢,和借朋友的錢,還意味著每月都要背上房貸。
  • 3.8節專訪:聽80後|90後|00後女性說說那些關於買房的「執念」
    從2016年開始,我便決定要靠自己在青島置業安家,買房區域就選在香港路我們單位附近,無論大小,有個自己的小窩就行。80後的單身女性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懂,也只有自己才能給,在一個城市想要的安全感,只有房子可以給。租房漂泊很多年了,也為了置業積攢很多年了,希望今年可以成功置業。
  • 在中國,這兩個城市治安最好,加班到深夜都不完全不用擔心
    在一些人身安全係數不是那麼高的城市中生活,總是會擔心自己的生命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因此在選擇我們想要居住的城市時,安全、穩定和經濟是必須綜合考慮的。畢竟,沒有人想能賺到錢但又沒有機會來花這些錢。那麼,在中國這麼多的城市中,哪個城市的治安最好呢?事實上,中國有兩個安全係數最高的城市,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在北方的城市是北京,也是中國的首都。
  • 成年人的體面,在深夜等藥中重建
    每位深夜買藥人的背後,似乎都有一段故事:有加班時蕁麻疹發病的海歸白領,將整條腿摔傷的北漂應屆生,也有孩子意外發燒,半夜到處尋找可靠耳溫槍的焦慮媽媽。黃色紙袋裡裝下的,不僅是耳溫槍和藥品,還裝著初為人母的忐忑,遠離家人的思念,和回到家鄉的溫暖。
  • 程式設計師存款1500萬每天加班到深夜12點,幹嘛這麼拼?網友:你不懂
    有一位網友就分享了他的一位有一千五百萬存款的同事,但是仍然每天加班工作到深夜寫碼。他說自己沒辦法想通同事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難道一千五百萬給不了溫暖嗎?網友們卻回答到:你不懂程式設計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網友說他的同事是程式設計師,在北京的房產加起來估計價值兩千多萬,而且還有一千五百萬的存款,但是他每天加班到十二點,比一些同事加班還晚,甚至自己還在租房子住,與普通人過的一樣。如果網友有了這麼多錢,只要理好財,下半輩子就吃喝不愁,完全可以提前養老,過上別人羨慕的生活,而他同事卻還在拼命,這讓他摸不到頭腦,為什麼他還要這麼拼呢?
  • 不少女性婚前買房,不光是為了「有底氣」,真實原因讓人捏把汗
    文|文兒說起婚前買房,現在女性比男性還要熱衷。男性婚前買房,是為了娶媳婦,也為了防著萬一以後婚姻走不下去,自己和父母的血汗錢不至於被分走。那麼,女性如此熱衷婚前擁有自己的房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就算萬一受了氣,還能有自己的小窩,說走就走。其實,這只是一方面。現在,不少女性婚前買房,不光是為了「有底氣」,真實原因讓人捏把汗。不用非得嫁人去依附於男性我一個朋友,今年32歲了,還沒有結婚的打算,但是人家房子卻早早買好了。問她為什麼不趕緊結婚找對象,非得自己辛辛苦苦買房供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