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閣文化便利店:假期後焦慮症候群:是什麼讓人們變得不再快樂

2020-12-23 秘閣書店

每逢周末,總有那麼一些人一想到假期即將結束,馬上又要開啟上班或上學模式,全身上下的每個細胞都開始叫囂:不想上班!不想動!

如果你對工作具有強烈的牴觸心理,覺得身體又累又困又不想動,那麼你很有可能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人們在長假之後(特別是春節和國慶黃金周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反應。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一種病嗎?

是的!

如果你符合以下症狀,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1、睡眠紊亂,起床困難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床困難,上班沒精神,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炸雞、啤酒、小燒烤,一天三頓少不了。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讓很多人過早地出現肥胖等問題。

3、容易犯困,精神不振

一上班就困,一工作就沒有精神,常常被領導批判,自己還滿心怨氣,長此以往下去,精神狀態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4、還沒玩夠,不想上班

怎麼這麼快就又是周一了啊,我還沒玩夠,我不想上班……

看到這,你不禁會疑惑:是人們變懶了,還是快樂變少了?

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少壓力?

從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便正式進入了成年人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時刻為你遮風擋雨,往後的餘生,需要自己面對這個殘酷而又現實的社會。

沒有人想從年輕漂亮的小姑娘變成油膩的中年女人,嘗盡市儈與世俗的味道,但現實卻是,人們終究逃脫不了柴米油鹽的瑣碎,需要考慮衣食住行,需要賺錢維持生計。

活在溫飽線上,為生活奔波,是大多成年人的常態。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的做飯水平還滿足不了自己對於味覺的追求,那無疑是痛苦的。

想要擺脫這種世俗裡的快樂,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但是能力有限,強求只會更加痛苦。於是,當理性與感性,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的時候,痛苦就相伴而生。

這無疑就暴露了一個現代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沒有追求,又何來快樂?

小時候可能會因為得到一根棒棒糖而開心好久,長大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

小時候想長大,覺得大人的世界不會再有太多的約束,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的確,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快樂,你很少會看見成年人,開心大笑。有時候寧願做十幾歲那個傻傻的中二青年,也不願意做一個不快樂的中年大叔。

為什麼中年人的笑容越來越少?

或許是因為實用主義吧。當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工作是為了賺錢,結婚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沒有儀式感,沒有浪漫,沒有自己,又怎麼笑得出來?

要知道,生活裡從不缺讓人崩潰的真相。

11月末的北京街頭。

加班了半個月的姑娘在計程車上崩潰大哭。會哭,不是因為加班半個月,而是因為這天是她的生日,好不容易能早一些下班,卻又在半路被叫了回去,而祝她生日快樂的,只有手機銀行的簡訊提醒。

司機師傅說:「別傷心了,我祝你生日快樂。」

同樣在過生日當天忙於工作的,還有最近熱播的綜藝劇集《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丁輝,被微博網友調侃為「丁輝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丁輝參加完工作聚會回到家,發現家門口放著一個生日蛋糕,原來是他忙到忘記自己生日,女朋友給他送來的禮物。

他說:「都沒人記得我的生日,只有你記得。」

再早一些,程式設計師在餐廳裡無聲痛哭的視頻也令無數打工人唏噓不已。

湖北武漢,深夜11點,一男子獨自到餐廳點了一份炒飯和一瓶啤酒,在和家人通電話時突然情緒崩潰淚流不止,但又怕電話那頭的家人發現,不敢哭出聲。該男子是名95後程式設計師,連續半個月每天加班到夜裡2點才睡,5點就要再起來上班。

廚師彭師傅得知後,用兩個雞蛋和一根火腿腸做了一份「100分造型」的愛心餐,鼓勵他「生活總是先苦後甜的」。

去年深夜的南京新街口地鐵站,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子趴在地上,身邊到處都是嘔吐物,路過的人幫忙叫了警察。警察過來後,雖然男子醉酒但依舊保持著清醒,他告訴警察自己已經通知了女友,還不斷向警察道歉:「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25歲的他,在南京打拼。作為一名銷售,不愛應酬的他,為了能成功籤單,只能陪客戶喝酒。喝了這麼多,能不能籤成還不知道,身體先是支撐不住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裡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我們總是要經歷各種困難,但幸運的是,撐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陪在我們身邊。那個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也可能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偶然遇見的陌生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時候我們連僅剩的「一二」,都難以把握。

生活從來不會對我們招手說,年輕人,別哭,過來我們好好聊聊。

生活只會一巴掌把你打在地上之後說,傻子,學著點。

溫暖與快樂,要自己爭取,那些不如意,既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那麼不管多難,都要一直走下去。

又是一個周一,加油!

相關焦點

  • 三招教你解決加強版「假期症候群」
    這突如其來的「束縛」開始讓小何變得煩躁不安,經常夜不能寐。小何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指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人們重新進入常規生活學習狀態時,難以適應和調整,導致對工作、學習厭倦,提不起精神,學習效率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焦慮、失眠、頭痛等症狀。
  • 七大「假期症候群」,你中槍了沒?
    轉眼已經是大年初八了不少工作黨已經上了好幾天班了學生黨的寒假餘額也不是很充足了……快樂的時光總是溜得特別快
  • 「假期一條龍,上班一條蟲」——解析假期症候群背後的心理邏輯
    當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不少人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睏倦、乏力、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焦慮、厭食、神經衰弱等症狀。只要具備這些情況,基本就是假期症候群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假期症候群?一、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 上班提醒│大家看過來,如何拯救「假期症候群」?
    假期結束了,今天的你開始上班了嗎?不少網友大呼:「我才起床……怎麼就要上班了???」「太快了吧!嗚嗚嗚嗚假期過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然後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上班恐懼徵、睡眠紊亂徵、美味症候群你一定是「徵徵中槍」.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 警惕「假期症候群」找上你
    昨天,南通四院的醫生提醒:你多半患上了假期症候群,接下來的日子可能還會有上班上學恐懼症、睡眠紊亂症、美味症候群、旅遊後遺症……它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精神工作和學習、情緒低落、昏昏欲睡、失眠抑鬱、胃口欠佳甚至心悸、肌肉酸痛等等。 南通四院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施佳佳介紹,部分單位已提前結束長假,這兩天該類病人在門診已形成小高峰。
  • 假期過完!你有「假期症候群」嗎?
    這些都是「假期症候群」的表現!那麼,如何才能調整呢?記者做了調查。現狀:患「假期症候群」的市民不少李先生一家是來自河南在懷化生活工作的家庭,趁著這次長假,他們帶著孩子回到河南老家。"難得這次假期有8天,一想到家裡有老人在盼著我們,就自駕車十多個小時回了老家。"
  • 新年第一天上班,日本人忙著辭職:3招教你巧妙應對假期症候群
    其實,這些人並非不想去上班,而是患了「假期症候群」!什麼是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
  • 胸悶、難受、不想上班……多半是「假期症候群」惹的禍!快看看你...
    什麼?現在的你想想節後上班、上學就難受? 這證明「假期症候群」離你不遠了! 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 等到節後開始上班的時候一定很難受! 那麼這兩天應該如何調整好自己呢?
  • 秘閣文化便利店:工作的意義:充實人生的兩種選擇
    生活節奏的加速,將人們的自由時間壓縮得所剩無幾,工作的目標、方向也變得愈發模糊。於是,「勞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工作」這樣的問題出現得越來越多。就多少人熱衷的股票市場來看,沒有人指引你股市的行情,人們普遍找不到能夠依託的方向,只能憑運氣或是往期走勢選擇購買,期望輕輕鬆鬆獲得一筆財富。哪怕很多人創辦的風險企業,目的也只是想通過上市來募集大量資金。
  • 被「節後症候群」困擾?快收下這份「治療攻略」
    雙節長假結束,人們需收拾好心情,重新回歸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過,不少人卻飽受節後綜合症的困擾,感到情緒低落或焦慮。心理專家指出,節後症候群導致的大部分節後抑鬱情緒、焦慮仍來自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節假日可能是情緒波動的誘發因素。 「長假結束後的一至兩周內是節後症候群的『活躍期』。」
  • 長假後「節後症候群」來襲怎麼破?這樣調整讓你「滿血復活」
    長達八天的國慶中秋假期結束了,回歸工作崗位的小夥伴們感覺怎麼樣?是不是還在懷念已經過去的假期而無心工作,甚至感到身心俱疲、茶飯不思。不要慌,這些都是「節後症候群」的表現,如何擺脫「節後症候群」,恢復元氣?小編教你幾招幫你走出長假後的低迷狀態。
  • 假期症候群,我太難了
    Hello boys and girls最愛你們的小歐又來啦~在已經過去的幾天假期裡5天的假期真的太短了!上了2天班的你是不是依然還未從假期中清醒?哎,實在不想動,玩會手機……明明好好休息了怎麼感覺還是好累呢?
  • 【科普】復工後總打不起精神,如何調節長假之後的「節後症候群」
    「不想上班……」「我現在對上班過敏了……」當你冒出這樣的念頭,可能已患上了節後症候群。隨著疫情的穩定,人們逐漸開始復工,很多人在節後的兩三天或一周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食欲不振、心煩、失眠等。
  • 上班第一天無心工作,節後症候群怎麼破?
    假期過後,你是不是晚上不想睡,早晨起不來,又困又累?身體已在工作,心卻還在外面「浪」?沒什麼胃口,對工作學習提不起興趣?一心只想給祖國母親再過個農曆生日?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很可能是得了節後症候群(after holiday/post holiday syndrome)。
  • 假日症候群,你中招了嗎?
    這樣快樂的假日時光在8日晚上原本應該畫上句號,想著第二天又要開始「朝7晚9」的上班生活,早早躺在床上準備「早睡」的小趙卻怎麼也睡不著,「心裡特別焦慮,就不想第二天到來。」公司一半以上同事都遲到就這樣,小趙在「第二天要上班今晚應該最後狂歡」和「明早起不來,今晚早點睡」兩種情緒間焦慮不已,夜越來越深,人卻越來越清醒。
  • 你的假期餘量不足!想到要上班就頭暈眼花心發慌,醫生:這是病得治
    醫生表示:這是病得治醫生表示,國慶假期,不少人從緊張的工作和學習狀態一下子過度到全面放鬆的休閒狀態,也有的人忙於聚會、暴飲暴食,打破了原先的起居規律,引起身體失衡,出現「疲勞綜合症」「網絡綜合症」,統稱為「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不適表現。
  • 上班族節後症候群怎麼破?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張璐璐副主任醫師表示,對於青年群體而言,他們的焦慮情緒主要來源於學業壓力,尤其是面臨畢業考試、升學壓力的考生,節日過後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的心理。  而中年群體則需承受較大的職場壓力,年後面臨新的工作任務、指標,張璐璐介紹,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個體的心理衝突,誘發節後焦慮情緒。  除了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也發揮一定的作用。
  • 三招,跟「假期症候群」說再見~
    三招,跟「假期症候群」說再見~ 2020-10-0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圍絕經期症候群」
    明明家裡的支出都是我的,卻說我一毛不拔,明明家務我剛做完,才剛休息一下子,就說我什麼事都不幹,淨葛優躺。」我笑一笑,問他:「那你怎麼處理?」他兩肩一聳,雙手一攤,一面無奈道:「忍!如果不是忍,一個月估計能吵上60多次。」
  • 中學生如何不患上「假期症候群」,利用假期「彎道超車」?
    假期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翹首以盼的,是幸福享受的,是依依不捨的,是開學第一天昏昏欲睡的。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假期綜合症。如何能讓自己不患上"假期綜合症"?而是利用假期"彎道超車"呢?1、不要利用假期大睡,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