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總有那麼一些人一想到假期即將結束,馬上又要開啟上班或上學模式,全身上下的每個細胞都開始叫囂:不想上班!不想動!
如果你對工作具有強烈的牴觸心理,覺得身體又累又困又不想動,那麼你很有可能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人們在長假之後(特別是春節和國慶黃金周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反應。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
假期後焦慮綜合症是一種病嗎?
是的!
如果你符合以下症狀,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得了假期後焦慮症候群。
1、睡眠紊亂,起床困難
晚上睡不著,早上起床困難,上班沒精神,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炸雞、啤酒、小燒烤,一天三頓少不了。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讓很多人過早地出現肥胖等問題。
3、容易犯困,精神不振
一上班就困,一工作就沒有精神,常常被領導批判,自己還滿心怨氣,長此以往下去,精神狀態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4、還沒玩夠,不想上班
怎麼這麼快就又是周一了啊,我還沒玩夠,我不想上班……
看到這,你不禁會疑惑:是人們變懶了,還是快樂變少了?
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少壓力?
從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便正式進入了成年人的生活,再也沒有人時刻為你遮風擋雨,往後的餘生,需要自己面對這個殘酷而又現實的社會。
沒有人想從年輕漂亮的小姑娘變成油膩的中年女人,嘗盡市儈與世俗的味道,但現實卻是,人們終究逃脫不了柴米油鹽的瑣碎,需要考慮衣食住行,需要賺錢維持生計。
活在溫飽線上,為生活奔波,是大多成年人的常態。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的做飯水平還滿足不了自己對於味覺的追求,那無疑是痛苦的。
想要擺脫這種世俗裡的快樂,獲得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但是能力有限,強求只會更加痛苦。於是,當理性與感性,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的時候,痛苦就相伴而生。
這無疑就暴露了一個現代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沒有追求,又何來快樂?
小時候可能會因為得到一根棒棒糖而開心好久,長大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
小時候想長大,覺得大人的世界不會再有太多的約束,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
的確,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快樂,你很少會看見成年人,開心大笑。有時候寧願做十幾歲那個傻傻的中二青年,也不願意做一個不快樂的中年大叔。
為什麼中年人的笑容越來越少?
或許是因為實用主義吧。當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工作是為了賺錢,結婚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沒有儀式感,沒有浪漫,沒有自己,又怎麼笑得出來?
要知道,生活裡從不缺讓人崩潰的真相。
11月末的北京街頭。
加班了半個月的姑娘在計程車上崩潰大哭。會哭,不是因為加班半個月,而是因為這天是她的生日,好不容易能早一些下班,卻又在半路被叫了回去,而祝她生日快樂的,只有手機銀行的簡訊提醒。
司機師傅說:「別傷心了,我祝你生日快樂。」
同樣在過生日當天忙於工作的,還有最近熱播的綜藝劇集《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丁輝,被微博網友調侃為「丁輝是打工人的真實寫照」。丁輝參加完工作聚會回到家,發現家門口放著一個生日蛋糕,原來是他忙到忘記自己生日,女朋友給他送來的禮物。
他說:「都沒人記得我的生日,只有你記得。」
再早一些,程式設計師在餐廳裡無聲痛哭的視頻也令無數打工人唏噓不已。
湖北武漢,深夜11點,一男子獨自到餐廳點了一份炒飯和一瓶啤酒,在和家人通電話時突然情緒崩潰淚流不止,但又怕電話那頭的家人發現,不敢哭出聲。該男子是名95後程式設計師,連續半個月每天加班到夜裡2點才睡,5點就要再起來上班。
廚師彭師傅得知後,用兩個雞蛋和一根火腿腸做了一份「100分造型」的愛心餐,鼓勵他「生活總是先苦後甜的」。
去年深夜的南京新街口地鐵站,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子趴在地上,身邊到處都是嘔吐物,路過的人幫忙叫了警察。警察過來後,雖然男子醉酒但依舊保持著清醒,他告訴警察自己已經通知了女友,還不斷向警察道歉:「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25歲的他,在南京打拼。作為一名銷售,不愛應酬的他,為了能成功籤單,只能陪客戶喝酒。喝了這麼多,能不能籤成還不知道,身體先是支撐不住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裡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我們總是要經歷各種困難,但幸運的是,撐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陪在我們身邊。那個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也可能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偶然遇見的陌生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有時候我們連僅剩的「一二」,都難以把握。
生活從來不會對我們招手說,年輕人,別哭,過來我們好好聊聊。
生活只會一巴掌把你打在地上之後說,傻子,學著點。
溫暖與快樂,要自己爭取,那些不如意,既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那麼不管多難,都要一直走下去。
又是一個周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