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低落煩躁厭學?三招教你解決加強版「假期症候群」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5月25日,廣州市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陸續返校。當學生們滿心歡喜地等著回校時,又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出現了——剛過完「史上最長」的假期,會不會又迎來「史上最強」的假期症候群?一時之間,開學的欣喜變成了不安,睡不著、心裡躁等症狀仿佛已經提前降臨,讓人忍不住想大喊一句:「史上最強版」假期症候群,請你離我遠點!

採寫:本報記者 梁茹欣 實習記者 李鑫宇

假期放得有多長,開學就有多焦躁

小何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三月,學校組織起了網課,可網課並沒有在校時的任務多,大量的空餘時間讓小何深刻地感受到了網課的「美好之處」。5月學校陸續開學,父母開始督促小何按上學時間規範作息了。這突如其來的「束縛」開始讓小何變得煩躁不安,經常夜不能寐。

小何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指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人們重新進入常規生活學習狀態時,難以適應和調整,導致對工作、學習厭倦,提不起精神,學習效率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焦慮、失眠、頭痛等症狀。

在經歷了長達四個月的「宅家」假期後,「假期症候群」更是來勢洶洶。小何的父母表示,他已經從一開始的不安和焦慮,逐漸變成恐懼上學,每每談起這件事他就會哭鬧並帶有強烈的抵抗情緒。當下,如何安撫好孩子的心理儼然成為了父母們的一大難題。

「假期症候群」始於難以建立「動力定型」

為何會有「假期症候群」呢?從心理上來講,是受「動力定型」的影響,即身體外部和內部的條件刺激依一定順序不變地重複多次後,大腦皮質上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關係固定下來。一個長假下來,自然形成了一個動力定型,尤其是這種懶惰的、相對不受約束的動力定型,從而導致開學回歸正常作息後就很難適應了,因此會對開學出現焦慮、恐懼等不適應的心態。

而受疫情影響,學生們一下子擁有了接近四個月的長假,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學生們對於在校學習的「動力定型」早已散落得零零碎碎,開學意味著孩子需要改變自己在這幾個月內形成的種種習慣,這對許多孩子來說都是無法快速適應的。所以,當孩子們無法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來迎接開學時,「假期症候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父母要耐心勸解,規範孩子作息

當孩子對於開學產生抵抗情緒時,父母首先應該冷靜下來,保持平和的情緒跟孩子進行溝通。有些家長一發現孩子有厭學心理就認為孩子在偷懶,甚至因此暴跳如雷,對孩子進行責罵,似乎很難理解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其實,經過「加長版」寒假和長期宅家生活,孩子們開學後要從原來的網課模式調整為常規課堂模式,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影響,他們還要面對校園環境發生的變化。因此,孩子出現「假期症候群」是可以理解的。此時父母若以責罵回應孩子,其實是在孩子的情緒上「火上澆油」,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在了解到孩子出現「假期症候群」的症狀時,父母應耐心地跟孩子進行溝通,找出孩子不願上學的根本原因;然後再對症下藥,引導孩子逐步克服這一心理。

其次,父母也應協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儘量做到與學校的時間同步。在假期,不少孩子的作息時間已經完全混亂,這種長時間的不規律作息本身就會使孩子的精神萎靡、食慾不佳、情緒波動大。只是當假期快要結束時,這一系列問題都被放大了。此時,父母應提前讓孩子進入到正常作息的狀態,給孩子定下生活作息表,督促孩子執行規律的作息時間。這樣,當正式開學時,孩子就不會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而精神不佳。

除此之外,孩子的飲食也十分重要。春節期間,許多家庭都是大魚大肉,即使春節過了,為了孩子的身體,各個家庭的餐桌上也是肉類繁多,不停歇地「吃吃吃」可能會導致神經性厭食。為此,家長可以適當減少餐桌上的肉類,多為孩子準備一些穀類食物和綠色蔬菜,清腸胃的同時還能讓營養更加均衡。

學生要放鬆心情,制訂計劃

學生們在面臨「假期症候群」帶來的負面情緒時,萬不可就此萎靡不振。要知道,「喪」情緒並不難改變什麼,假期始終會結束,該開始的學習還是會開始。此時,學生們更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聽聽喜歡的音樂、看看喜歡的電影、想想開學就能見到的好朋友們,努力使自己變得積極起來,以愉悅的心情迎接學校生活。

若是心情實在難以平靜,還可以選擇利用運動舒壓。在揮灑汗水的過程中分泌多巴胺,也可使心情變得輕鬆。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使人能更好地適應在返校上課的運動量。

最後,一份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制定一個小目標,並給自己設定好完成目標後的小獎勵,既能規範自己又能鼓勵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老師布置學習任務應適量,多多鼓勵學生

開學以後,本是在家「當主播」的老師也要重返三尺講臺,面對面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了。面對有「假期症候群」的學生,老師又該如何做呢?

返校後,學生們將面臨學習壓力、競爭壓力,特別是畢業班的學生,升學的壓力較大。而且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還將面臨返校後學校新的規章制度和新環境,這都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壓力。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建議,老師不要在開學之初就給學生施加太大的學習壓力,應給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多嘗試著去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信,引領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消減學生的焦慮與壓力。其次,老師要促進學生間的互動,調動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充分建立學生間的親密友好關係,讓學生能儘快適應新的環境,緩解學生內心的不安。

來源:新華號 廣州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三招,跟「假期症候群」說再見~
    三招,跟「假期症候群」說再見~ 2020-10-07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警惕「假期症候群」找上你
    一想到節後要上班、上課,你是不是突然感到全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昨天,南通四院的醫生提醒:你多半患上了假期症候群,接下來的日子可能還會有上班上學恐懼症、睡眠紊亂症、美味症候群、旅遊後遺症……它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精神工作和學習、情緒低落、昏昏欲睡、失眠抑鬱、胃口欠佳甚至心悸、肌肉酸痛等等。
  •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08-23 09:04:01 來源:大河網  |  作者:李志遠可是,你知道嗎?再有不到10天的時間,一天8至10節課密集轟炸的校園生活就要開啟了!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 假期過完!你有「假期症候群」嗎?
    這些都是「假期症候群」的表現!那麼,如何才能調整呢?記者做了調查。現狀:患「假期症候群」的市民不少李先生一家是來自河南在懷化生活工作的家庭,趁著這次長假,他們帶著孩子回到河南老家。"難得這次假期有8天,一想到家裡有老人在盼著我們,就自駕車十多個小時回了老家。"
  • 假期症候群,我太難了
    5天的假期真的太短了!上了2天班的你是不是依然還未從假期中清醒?哎,實在不想動,玩會手機……明明好好休息了怎麼感覺還是好累呢?來來來,讓寶寶瞧瞧你這有可能是患上假期症候群了!這假期症候群輕則心情不佳、不想起床重則煩躁不安、工作恐慌、渾身乏力怎麼辦???
  • 胸悶、難受、不想上班……多半是「假期症候群」惹的禍!快看看你...
    來看看下列幾種症狀 你中了幾招? 1 情感失調症 主要表現形式為:情緒低落長假裡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上班後分分鐘進入「戰備狀態」,不管你是否承認,不少人都產生了恐懼情緒。 對策:深呼吸、調整心態、控制情緒等套話就不多說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具體對策下文會講到!
  • 七大「假期症候群」,你中槍了沒?
    轉眼已經是大年初八了不少工作黨已經上了好幾天班了學生黨的寒假餘額也不是很充足了……快樂的時光總是溜得特別快獨留下我們品嘗「假期症候群
  • 「假期一條龍,上班一條蟲」——解析假期症候群背後的心理邏輯
    只要具備這些情況,基本就是假期症候群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假期症候群?一、什麼是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叫假期症候群,是人們在長假,尤其是春節和國慶黃金周之後,出現的一系列亞健康症狀,因為不是疾病,所以叫假期症候群,而不是假期綜合症。
  • 新年第一天上班,日本人忙著辭職:3招教你巧妙應對假期症候群
    其實,這些人並非不想去上班,而是患了「假期症候群」!什麼是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或假期後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名節後症候群,是一種於出現於長假期或節日後的一些徵狀,包括有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心理學家的解釋,該症狀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正常心態。
  • 但2020年假期沒完,你還有個假是…
    但身體是不是還停留在「假期」模式聽說這種症狀在假期的最後一天來勢洶洶↓↓↓臨床表現為:不想上班、莫名煩躁、精神焦慮緊張、消化不良、各種頭暈眼花無力的……小編這就教你如何應對假期症候群↓↓↓第一招:清理腸胃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不要吃得過於油膩,以免對腸胃造成更大的負擔。■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過冷、過硬、過辛辣的食物,減輕腸胃的負擔。■ 多吃新鮮水果、蔬菜,調整情緒,讓「內火」慢慢降下來。
  • 寫給家有厭學孩子的你
    可是如果我們得知自己的孩子厭學了,無論藉助什麼工具或者幫助,都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走出這段充滿迷茫也充滿泥濘的路程。 在孩子讀書期間,沒有什麼比厭學更為恐怖的事了。因為,在孩子厭學時期,痛苦的不僅僅是想盡辦法卻手足無措的家長,還有那個不得不背著沉重書包披星戴月去上學的孩子。
  • 神獸終於回籠,遇到「開學症候群」怎麼辦?
    省婦聯黨組就落實好汛期防災備災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指導發現高效處置,及時提供關愛幫扶,做好汛期婦女兒童安全保護工作細化了工作舉措。這個假期太長孩子們不能馬上適應開學的氛圍「兒童之家安全課堂」第八期將為大家介紹關於如何應對孩子的「開學症候群」的方法
  • 長時間宅在家導致情緒煩躁應該怎麼辦?
    長期宅在家產生的煩躁情緒當然需要我們用行之有效的小夥動來解決啦。我相信自受疫情這段時間以來,好多小夥伴們天天宅在家裡一定會感到非常的無聊,特別是青少年的同學們,在這青春洋溢的年華中更會感到萬分無聊,從而產生煩躁的心理情緒,面對這個情緒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以前他寫作業就慢,上了初中後好像更慢了,經常寫到很晚,我們一催他,他就表現得特別煩躁。」楠楠的母親說,近一段時間,楠楠的情況更加糟糕,「他話變少了,情緒也挺低落,不願意去上學,一提學習就發脾氣,成績也下滑了不少。朋友提醒我,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最好帶他去門診做個心理諮詢。」在一家醫院心理門診諮詢過後,楠楠的母親才知道孩子因為不適應新的學習狀態,壓力大,產生了抑鬱傾向。
  • 緩解情緒低落的幾個小方法
    情緒低落就好比老天要颳風下雨一般,非常正常。但是持續的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就需要及時調整,以免太辛苦,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和交際。我的工作,從早到晚都是一個人面對電腦寫郵件做資料。事情雜,壓力大,情緒低落也是常有的時候。
  • 情緒低落、胃口變差、睡眠障礙……江城中小學生「開學季焦慮...
    楚天都市報9月2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李俊 李晗 喻鉲)江城中小學校全面開學不到一個月,一些家長發現,孩子上學沒幾天,卻出現情緒低落或煩躁、胃口變差、睡眠障礙、不明原因頭暈、心慌等情況,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完成作業等,帶孩子就醫後才知道,原來孩子這是出現了「開學季焦慮」。
  • 【科普】復工後總打不起精神,如何調節長假之後的「節後症候群」
    「不想上班……」「我現在對上班過敏了……」當你冒出這樣的念頭,可能已患上了節後症候群。隨著疫情的穩定,人們逐漸開始復工,很多人在節後的兩三天或一周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食欲不振、心煩、失眠等。
  • 「節後症候群」怎麼破?這樣調整讓你「滿血復活」
    長達八天的國慶中秋假期結束了,回歸工作崗位的小夥伴們感覺怎麼樣?是不是還在懷念已經過去的假期而無心工作,甚至感到身心俱疲、茶飯不思。不要慌,這些都是「節後症候群」的表現,如何擺脫「節後症候群」,恢復元氣?小編教你幾招幫你走出長假後的低迷狀態。
  • 心情煩躁怎麼辦 煩躁的原因有哪些
    通過消耗體能來達到消除煩躁的目的。心情煩躁時,不妨到操場上跑幾圈,打一場球,出一身汗,心情自然也就得到放鬆了。4、思想交流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需要。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無論是喜悅的還是悲傷的,不願意把自己心理的感受說出來,這樣不僅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而且會加重自己的煩躁情緒,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
  • 被「節後症候群」困擾?快收下這份「治療攻略」
    不過,不少人卻飽受節後綜合症的困擾,感到情緒低落或焦慮。心理專家指出,節後症候群導致的大部分節後抑鬱情緒、焦慮仍來自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節假日可能是情緒波動的誘發因素。 「長假結束後的一至兩周內是節後症候群的『活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