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08-23 09:04:01
|
| 字號:
A+|
A-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此時還在享受著窩在舒適的空調房,右手拿著勺子吃西瓜,左手拿起手機刷消息的假期生活。可是,你知道嗎?再有不到10天的時間,一天8至10節課密集轟炸的校園生活就要開啟了!
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
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
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可是,考學君想說的是,再不調整狀態,開學後就容易患上這種「病」: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總是犯困……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心理諮詢師邵佳睿稱,學生有這種症狀,則表明其患上了「開學症候群」。
邵佳睿表示,「開學症候群」就是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常表現為:生理上,失眠、嗜睡、噁心、頭暈、疲倦、食欲不振;心理上,焦慮、煩躁,甚至恐懼;行為上,厭學、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等。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了「開學症候群」呢?
邵佳睿認為,首先,緊張的學習生活與休閒的假期生活形成了強烈反差,學生短時間內心態難以調整。
其次,學生自己制定的「假期彎道超車計劃」並沒有如期完成,內心產生了極大的愧疚感。
他表示,研究表明,大約80%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開學症候群」症狀,雖然問題不是很嚴重,但如果不重視,很可能會導致學生長時間內找不到學習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心理教師郝盈雪介紹,「開學症候群」有五種易發學生群:心理素質低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一些過於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
「而易出現『開學症候群』的學生大部分曾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有過挫折經歷。」郝盈雪說。
避免開學症候群家長要掌握這些秘籍
如何避免「開學症候群」?採訪中,上述兩位老師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調整作息。開學前,家長要逐漸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其慢慢地調整心理狀態,收回假期生活中過於放鬆的心。家長幫助孩子制定一張與學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讓孩子「倒時差」,不能「心太軟」,杜絕睡懶覺和看電視無度的情況。
制訂計劃。通過和孩子聊天,總結回憶假期生活,使孩子意識到開學在即,應該收心投入新一學期的學習,逐步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同時,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計劃,耐心傾聽孩子對新學期的想法,適時指導。
漸進式「收心」。採取一種溫和的漸進式「收心」策略,讓孩子自然地「回歸」到即將開學的狀態。隨著開學的臨近,有意識地減少帶著孩子去娛樂和放鬆的次數,同時增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看書的次數,或進行早、晚身體鍛鍊等。
營造氛圍。通過給孩子找同學、夥伴等方式幫孩子「收心」,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在開學前夕,家長要檢查孩子的假期作業,和孩子一起查漏補缺。從作業的清理,到學習用品的準備,再到教輔書的選擇,為開學營造「氛圍」,來一個全面「備戰」,讓孩子有「心」打贏新學期第一仗。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