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12-14 中國網河南頻道

孩子小動作不斷……避免開學症候群 家長可試試這些招

2020-08-23 09:04:01

來源:大河網

  |  

作者:李志遠

| 字號:

A+

A-

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此時還在享受著窩在舒適的空調房,右手拿著勺子吃西瓜,左手拿起手機刷消息的假期生活。可是,你知道嗎?再有不到10天的時間,一天8至10節課密集轟炸的校園生活就要開啟了!

那麼,在開學前,學生和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今天,考學君就和大家聊聊「開學症候群」。

小動作不斷、課堂犯困多是患上了這種「病」

開學在即,懶散一個假期的孩子們就要緊張起來了。不過,緊張歸緊張,不少孩子還沒有從假期的放鬆狀態緩過來。

可是,考學君想說的是,再不調整狀態,開學後就容易患上這種「病」: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不斷、總是犯困……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心理諮詢師邵佳睿稱,學生有這種症狀,則表明其患上了「開學症候群」。

邵佳睿表示,「開學症候群」就是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常表現為:生理上,失眠、嗜睡、噁心、頭暈、疲倦、食欲不振;心理上,焦慮、煩躁,甚至恐懼;行為上,厭學、無法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減退等。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了「開學症候群」呢?

邵佳睿認為,首先,緊張的學習生活與休閒的假期生活形成了強烈反差,學生短時間內心態難以調整。

其次,學生自己制定的「假期彎道超車計劃」並沒有如期完成,內心產生了極大的愧疚感。

他表示,研究表明,大約80%的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開學症候群」症狀,雖然問題不是很嚴重,但如果不重視,很可能會導致學生長時間內找不到學習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

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心理教師郝盈雪介紹,「開學症候群」有五種易發學生群:心理素質低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一些過於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

「而易出現『開學症候群』的學生大部分曾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有過挫折經歷。」郝盈雪說。

避免開學症候群家長要掌握這些秘籍

如何避免「開學症候群」?採訪中,上述兩位老師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調整作息。開學前,家長要逐漸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幫助其慢慢地調整心理狀態,收回假期生活中過於放鬆的心。家長幫助孩子制定一張與學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讓孩子「倒時差」,不能「心太軟」,杜絕睡懶覺和看電視無度的情況。

制訂計劃。通過和孩子聊天,總結回憶假期生活,使孩子意識到開學在即,應該收心投入新一學期的學習,逐步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同時,家長應該與孩子共同擬訂新學期計劃,耐心傾聽孩子對新學期的想法,適時指導。

漸進式「收心」。採取一種溫和的漸進式「收心」策略,讓孩子自然地「回歸」到即將開學的狀態。隨著開學的臨近,有意識地減少帶著孩子去娛樂和放鬆的次數,同時增多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看書的次數,或進行早、晚身體鍛鍊等。

營造氛圍。通過給孩子找同學、夥伴等方式幫孩子「收心」,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在開學前夕,家長要檢查孩子的假期作業,和孩子一起查漏補缺。從作業的清理,到學習用品的準備,再到教輔書的選擇,為開學營造「氛圍」,來一個全面「備戰」,讓孩子有「心」打贏新學期第一仗。

責任編輯:程雪

相關焦點

  • 開學啦!作為家長的你是否還在擔心孩子上學不專心?
    過完了愉快的暑假之後,又迎來了9月開學季,你的孩子是否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開學症候群」? 家長們先別急,這些有可能只是孩子對新學期表現出來的「水土不服」。 為什麼孩子在開學時更容易叛逆、上課開小差?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孩子專注力差,平時會有這些特徵很多孩子的專注力都很差,而專注力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強,學習就會比較好,反之,那些專注力差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會比較差。有些家長並不知道什麼是專注力,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差,會有一些很明顯的表現,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 開學倒計時,家長必須關注三件事!
    【第一件事】孩子出現假期症候群怎麼辦?從教14年、教授學生4000多人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杜嘉慧分享了自身的工作經驗,假期裡,家長們都發現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出現了這些問題:比較懶散、作息不規律、做事拖拉;心態上依賴家長的悉心照料,卻常常抱怨家長,精氣神不足、煩悶、無聊,害怕回到學校;學習方面不按時完成作業,不複習、不預習,沒有讀過超過8本課外閱讀,書寫和字跡糟糕……杜嘉慧認為,孩子會出現這些症狀,
  • 老師提醒:寒假期間,避免「假期症候群」這幾點要讓孩子去做!
    可對老師們來說,接下來的這個月,雖然不用去操心孩子們的學習問題,但又不得不擔憂孩子們寒假過後的狀態是好是壞。在上期文章《2020年寒假來了!家長別忘了幫助孩子培養習慣!》有說到,關於寒假期間,對孩子的習慣培養等問題。
  • 4歲男童擠眉弄眼說髒話 醫生:是抽動穢語症候群
    但最近,多多開始出現頻繁眨眼、噘嘴等小動作,有時候還經常說髒話,教育、勸阻都不管用,讓家人覺得很奇怪,就帶他到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初步診斷,多多是患上了「抽動穢語症候群」。醫生表示,這種病情可能與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家庭管教過嚴等因素有關係,希望家長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
  • 心理學專家作客荔直播:「開學症候群」,請走開!
    眼下,學校陸續開學了,不少孩子卻出現情緒低落、不想上學、害怕考試等心理問題,這可愁壞了老師和家長。針對這樣的「開學症候群」,5月5日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聯合南京大學出版社,邀請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教授桑志芹老師作客「荔直播」,與大家分享如何調整孩子的假期心理狀態。  點擊觀看直播回看>>>「開學症候群」,請走開!
  • 神獸終於回籠,遇到「開學症候群」怎麼辦?
    神獸終於回籠,遇到「開學症候群」怎麼辦?這個假期太長孩子們不能馬上適應開學的氛圍「兒童之家安全課堂」第八期將為大家介紹關於如何應對孩子的「開學症候群」的方法
  • 別給孩子貼標籤
    引言 「孩子上課老走神,是不是多動症?」「孩子做作業時,不停地把玩鉛筆或手指,是不是多動症?」......每年總會有許多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得了多動症。
  • 開學季來了,作為初中生的你犯了哪些「假期症候群」!
    又是一個開學季,作為家長相信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而作為學生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終於不用整天聽父母的「嘮叨」;而憂的是一個假期幾乎把所有的知識忘的一乾二淨了,不知開學了該怎麼辦。甚至還有大部分學生已經患上了「假期症候群」。對於即將到來的開學不知所措。因此學生需要及時調整狀態。
  •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3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3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孩子初入人世時,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後來,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為人處世;等到孩子大了,我們跟他的關係卻「亦敵亦友」,越發微妙。
  • 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為啥孩子一開學家長的錢包就空了?很現實
    ,問了一個問題: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為啥孩子一開學家長的錢包就空了?孩子的教育,花錢的地方多著呢。九年義務不要錢,可雜七雜八的費用在增多現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費,一年年水漲船高,公辦學校九年義務教育是不要學費,但是其他費用卻在增多。像孩子的教輔材料、午餐和午託管理費、校服費、補習班費、保險等等,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加起來也不少。
  • 三招教你解決加強版「假期症候群」
    5月學校陸續開學,父母開始督促小何按上學時間規範作息了。這突如其來的「束縛」開始讓小何變得煩躁不安,經常夜不能寐。小何的表現便是典型的「假期症候群」。「假期症候群」又稱「節後症候群」,是指人們在長假之後出現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
  • 開學後這3個說教詞語,家長應少說,才能幫助孩子適應開學節奏
    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學了,這剛剛開始的一兩天,學生、老師、家長都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早上起不來,經常犯困,家長緊趕慢趕送孩子上學,還是遲到;更有的家長,在學校門口就開始訓孩子了:上課給我好好聽講!給我老師點,聽點話!給我認真點,別讓老師找家長……諸如此類,命令式口語化日常交流,成為不少開學後家長使用的常用語言。
  • 什麼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為了孩子的睡眠質量,建議家長都看看
    身為父母,總是不忍心看到孩子身上有一點點的不舒服,若是孩子睡不好覺,也因此精神不佳、食欲不振,父母便好像是感同身受一樣,憂慮在心卻毫無辦法。所以,提前了解兒童睡眠障礙的病因和各種症狀,家長才能及時應對孩子的各種睡眠問題。在眾多兒童睡眠障礙中,有一種叫做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 孩子出現這些怪癖,要小心:兒童抽動-穢語症候群
    孩子這是患了抽動症,又稱「兒童抽動-穢語症候群」,是一種以運動、言語、抽搐為主要特點的症候群或行為障礙,是兒童較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現在抽動症在門診很常見,家長不知道,結果孩子老被打被罵。患兒的特徵表現:短暫、快速、突然的不隨意運動,比如頻繁眨眼、擠眉、聳肩、扭頸搖頭、喉中發出似清嗓子或乾咳異常聲音等,而且越緊張發作越頻繁。
  • 鄭州發布幼兒園開學通知,家長需提前做好這些準備
    5月22日,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鄭州市各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在5月25日以後,符合常態化防控要求的可陸續開學。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最小的一批「神獸」將要歸位。不過,在激動之餘,家長們也比較關注幼兒園的疫情防控。
  • 孩子頻繁出現眨眼、嘴角抽動、發怪聲,家長一定要注意!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醫生,我家孩子最近老是眨眼、搖頭、清嗓子,家裡人都跟著難受,說了他也沒用,這到底是怎麼了?」 在門診室,經常有家長焦急地詢問。
  • 完全依賴藥物不能治療抽動穢語症候群
    「我們就是看了電視(廣告),帶著皓皓四處求醫將近一年,孩子的情況非但未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家長很是無奈。   「這樣的孩子其實很無辜,只因他們患上了抽動穢語症候群。」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鄭毅教授解釋說,一開始,這種病常被大人們誤認為是小孩淘氣,或是故意出怪相。有些媽媽會因制止孩子不成而感到惱火,責怪打罵孩子。
  •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神獸回籠樂壞家長,老師:可把我「急哭了」
    沒有孩子的家長可能猜不到,而有孩子的家長肯定會第一個蹦出來叫道:「當然是《幼兒園年度大型災難片之開學》!」沒錯,愉快的假期生活總是過得飛快,就算熊孩子們再不願意,他們也要接受現實!於是,全國各地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我們看到了這些有趣的場景!1.骨肉分離惹人憐?
  • 孩子從小就自私不願分享?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
    孩子從小就自私不願分享?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導語:最近有很多父母留言,表示自己家娃年紀雖小,卻開始有很多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所以,2歲以前的幼兒,即便家長有意引導,他們也依舊不會有分享的想法,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能看到的、摸到的、喜歡的都是自己的。換言之,當孩子在2歲內出現不喜分享、自私自利的行為時家長不應該予以指責,畢竟這是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