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子上課老走神,是不是多動症?」「孩子做作業時,不停地把玩鉛筆或手指,是不是多動症?」......每年總會有許多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得了多動症。但事實上,兒童多動症和頑皮的活潑型人格很容易被老師和家長混淆,無法判斷,或者判斷錯誤。為避免孩子被貼上錯誤標籤,還請心理專家來詳細為我們解讀。
名詞解釋
什麼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症候群,即輕微腦功能障礙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障礙症候群,患兒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衝動任性,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多動症兒童常常不知疲倦,以跑代步,喜歡爬高蹦跳,不能安靜聽課,小動作不斷。據統計兒童多動症患病率3%-5%,以6-9歲居多,10-12歲次之。
案例概述
孩子被誤判為多動症
用搗蛋來表示反抗
小陽是一位三年級的男生,老師和家長都反饋小陽在學校調皮搗蛋、好動、小動作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完成作業,還經常跟同學打架擾亂課堂秩序。
每當小陽在學校犯錯,家長都會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最後導致孩子更加頑皮,甚至考試交白卷。同學們都叫他神經病,還被老師定義為多動症。家長想到用藥物治療,卻沒有任何效果。
無奈之下,家長向機構求助。當我們第一眼看到小陽,就覺得應該不是多動症。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倫斯的性格理論,小陽應該屬於典型的活潑型(多血質)。他的眼睛充滿靈氣,喜歡表達,只是肢體上不斷的有小動作。
我們邀請小陽跟家長一起參加了《天生性格》的家長課堂,在講到活潑型性格特徵時,小陽頻頻點頭,認為自己就是這種性格。通過認真溝通,小陽調皮搗蛋、不做試卷的原因是因為老師的奚落和被否定。我們向小陽提出解決方案——提升學習成績,用實力告訴老師他的判斷是錯誤的。小陽欣然接受,當天晚就做了學習計劃,成績提升也很快。而後結合對家長的輔導,正確認識孩子的活潑型人格,學會包容、引導、因材施教。孩子後來表現出驚人的學習天賦。
成因解讀
家長對多動症認識的常見誤區
1.把孩子頑皮當多動,把天生活潑型性格特徵當作多動症的表現;
2.不了解孩子學習方式,把體覺型學習方式(需要親身參與)的孩子當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
3.把孩子靠做小動作、搞破壞來引起家長、老師關注的行為,當作多動症的表現;
4.把孩子的反抗,如不完成作業、不做卷子當作是多動症學習力不強的特徵。
家長忽略這些細節
易誘發孩子多動症
1.營養不均衡,比如缺乏微量元素,或受到鉛汙染;
2.家族遺傳原因;
3.父母情緒不穩定,家庭關係不和睦;
4.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心理營養;
5.學習壓力過大,家長要求太高,家庭暴力,父母嘮叨等原因。
專家
支招
活潑型人格孩子的養育建議
1.尊重本性,發揮所長。活潑型人格的孩子通常擅長社交、演講、運動、創意,家長可以因材施教,有意培養。
2.讓孩子動起來。培養運動愛好或將他們的能量用起來,如做家務、幫助老師同學等,既消耗能量,還能讓他們覺得被關注,有價值。
3.關注孩子的情感。從情感的角度讚美他們,用肯定的語言跟他們說話,跟他們溝通,用愛的目光去關注他們。活潑型人格的孩子只要得到老師、家長的關注和認可,他們就會配合老師和家長完成布置給他的任務。
4.時間管理和制定小目標。他們喜歡半途而廢,所以目標要小,周期要短,讓他們覺得很容易實現,同時需要陪伴他們去堅持。
5.建立社交圈,允許孩子有交友的機會。
6.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7.精心的陪伴。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愛心。
自我
測評
怎麼判斷孩子是活潑型還是多動症
1.判斷孩子學習是否困難。孩子是不願學還是學不會。
2.判斷性格。典型的活潑型人格包含精力充沛、好動、靜不下來、能說會道、自來熟、人來瘋、粗心、情緒衝動等特點,經常會做出誇張的行為來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但非常聰明。他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安靜下來,認真面對,學習知識快,活潑可愛。而多動症孩子有學習困難,任何事情都沒辦法集中,不容易控制情緒。
3.求助醫院和專業心理輔導機構。活潑型人格的孩子很多特徵跟多動症孩子相似,當你無法判斷的時候,需要求助專業的機構,做更詳盡的診療方案。不要對孩子妄加判斷,以免傷害孩子。
end
本文選自《新家長報》613-614期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新家長報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新家長報。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