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動的孩子就是:「多動症」嗎?

2021-01-21 三六三大吉成長記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動的;個性特點活潑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更愛動了...在學齡前期(2-6歲)的孩子他們的腦發育處在快速發展階段,他們的腦神經細胞連接不斷的再完善,神經網絡非常豐富,新陳代謝也及其旺盛,因此孩子就是要動,他們要探索,要學習,要不斷的積累生活的各種經驗;家長要適時的引導孩子,不能輕易就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如果家長經常說孩子就是愛動,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真的越來越愛動,不受規矩了...以為孩子會「按照」家長說的去做...


兒童「好動」是天性!

儘管有些孩子的確很好動,很像多動症的症狀,但是並非就是多動症。為什麼這樣說?多動症之外造成孩子好動的情況有哪些呢?

一是年齡特徵。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是孩子和大人的一個最明顯的外在區別。特別是外出的時候,孩子對什麼都感興趣,總是跑個不停...反之,在寬鬆的場合,孩子若像個大人似的沉穩不動,倒真是個令人擔憂的事了。


  二是氣質特徵。人的氣質有不同的類型,有一種類型叫做多血質型。多血質的孩子的明顯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情緒不穩,注意和興趣容易轉移,做事常常不夠專心。年齡越小,氣質類型的特徵就越明顯。這也是很正常的事。這很大程度取決於遺傳因素。
  

三是智力特徵。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有的孩子智力確實比一般孩子明顯高出一截。這樣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在一起上學,教學內容就會讓他們「吃不飽」,他們就學有餘力。這些多餘的精力怎麼辦?孩子是不會安排自己的精力的。於是,就常常表現為不注意聽講,活潑好動,時間一長還會形成習慣。結果,讓人沒看出他們有多少聰明卻看到了他們的多動的一面。相反,另一些孩子可能是知識上有了較多的缺漏,失去興趣和信心,因而面對課本和作業難於集中注意,總想做點別的活動。
  

四是教養習慣。有些孩子還會因為從小教養失當,養成了不能安靜的習慣。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讓孩子亂動亂跳,對不良的行為習慣也不加制止;習慣一經形成,就很難改變的,也常常表現為多動。
  

五是標籤效應。人的心理行為的發展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常常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說的通俗些就是,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自己就常常成為怎樣的人。孩子呢?更是如此。只是孩子是從大人那裡學來的。就是說,大人認為孩子是個怎樣的人,孩子常常就成為怎樣一個人。正因如此,孩子常常會來「證實」大人的評價似乎總是有根據的。因為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大人的評價常常形成孩子的自我認知,於是就朝著大人評價的方向發展了。這裡,大人的評價如同一個標籤,所以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標籤效應」。就是說,有些孩子的類似多動症的表現,是大人不經意間經常的評價「培養」出來的。



兒童的「好動」和兒童多動症似乎一樣,其實是不難區別的。


一是有無目的性;好動兒童的活動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動症兒童的活動是無目的的、雜亂的。

二是有無離奇性;好動兒童即使特別淘氣,他的好動並不離奇,能為人們所理解;多動症兒童的多動,則離奇得讓人難於理解。


三是有無選擇性,這一條最關鍵。兒童的「好動」常常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具有選擇性,比如在學習活動上表現為「好動」,而在看電視或做遊戲等孩子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上,則能專心致志;多動症兒童的「多動」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是沒有選擇性的,不論什麼場合什麼活動都不能使其安靜下來全神貫注,都會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結論:如果孩子的確總是有「動個不停,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異常表現,家長改變方式方法也無濟於事,那麼家長就要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確診,排除是否患有「多動症」,給於正確引導和教育。







本文由南方醫生為大吉提供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生活中大家對「多動症」這個詞並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特徵,以及對孩子的危害,錯過最佳的規範時間。
  • 不好動也可能是「多動症」
    老師說,小麗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還常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一節課需要提醒兩三次,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很多家長對「多動症」的理解一般都是孩子太愛動,但這種認識並不全面。「多動症」的全稱是「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個是「注意缺陷」,另一個是「多動-衝動」。
  • 孩子多動症,醫生給開了興奮劑?|健識藥師談
    原由是孩子診斷為多動症,醫生推薦服用哌甲酯。這個家長比較細心,在網上百度此藥,查到了如下內容:「鹽酸哌甲酯是一個中樞神經興奮劑......」看到這句話,這個家長就有疑問了,我的孩子本來就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還要給其使用興奮劑,豈不是越吃越鬧騰?這個家長的疑慮似乎很有道理,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得用鎮定劑讓他安靜下來。
  • 孩子好動調皮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小學生比較常見的困擾,那麼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如果不是有如何鑑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先來看兩個案例:陽陽,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讀幼兒園中班。我們看這兩個孩子的行為表現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個愛動,一個愛靜;一個特別讓老師頭疼,一個乖巧不惹麻煩,但他們都被診斷為多動症。多動症的學名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顯著的特徵體現在注意力上,與同齡兒童相比表現出明顯的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較為短暫。
  • 孩子得了「多動症」怎麼辦?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不是活潑好動,而是不聽家長、老師的勸阻,不分時間、地點地亂動亂跑,這些兒童很可能就是患上了兒童多動症。兒童多動症又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為特徵的行為障礙,一般在學齡前出現,其中男孩子多於女孩。多動症的主要表現就是活動過度,多動症兒童經常不分場合地過多行動;但不是所有的活動量過大都是多動症,那是多動症的一個表現而已。
  • 孩子多動症怎麼辦?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心理障礙,平時會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過分好動的表現,所以家長們要細心觀察,如果你的孩子有了這些多動症的症狀表現,要及時採取防止措施,乃至就醫,寧波綠康博美精神康復醫院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導語  作為父母,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這幾年來,"多動症"患者很多,這個病主要發生在兒童身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有多動症。    但看著孩子每天都特別好動,父母難免會擔憂孩子,認為孩子是得了"多動症"。面對孩子的"多動症",不妨聽聽愛因斯坦的案例,從多動症到天才。
  • 孩子多動怎麼辦 4招幫孩子擺脫多動症
    現在開放二胎後,很多夫婦選擇生2個孩子,一方面能夠減輕孩子的將來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能讓自己多一個子女陪伴,雖然可以多生孩子但是孩子的教育卻不能馬虎,很多孩子小時候有多動症,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們怎麼辦呢?兒童多動症的表現有哪些?多動症是怎樣形成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孩子多動=多動症?兩者區別很大,你真的了解什麼是多動症嗎?
    經常會聽到不少寶媽說:「我家娃怕不是有多動症,一天到晚不停搗亂、還大喊大叫的?」「不能安靜地坐上一分鐘,手總是不停摳來摳去?……」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有以上的同感,感到心累的同時可能會默默的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我們誤會孩子了,好動、多動不等於多動症,他們注意力沒法一直集中只是因為年紀還小的緣故。
  • 多動症不只是「多動」
    意味著期末考試快到了……所以最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毛病,真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什麼「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愛走神」「作業太拖拉」等,到兒童醫院找原因的孩子也大大增多了。可能你想不到,孩子看上去斯斯文文,看似和「多動」毫無關係,竟然被診斷出有多動症。
  • 兩歲孩子狗都嫌?做對這3點,「熊孩子」也會遠離多動和分心
    孩子也仿佛被兩種力量牽扯著,陰晴不定:一會兒粘著家長,各種耍賴;一會兒又想宣示自己的獨立,與家長各種對著幹。反正,一刻都安靜不下來。多動?搜羅一大堆信息,看看孩子的表現,再去專門查查書,咋就越看越像是「多動症」了呢?2歲孩子的一般行為情感模式如果說愛動是孩子的天性,2歲就是孩子從會動到愛動轉變的分水嶺。
  • 孩子多動症怎麼辦?點進來看攻略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太好動,覺得他有多動症,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小孩子精力旺盛,活潑好動是正常現象。但是有的小孩子精力過於旺盛好動,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情緒衝動,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患上了兒童多動症。
  • 調皮和多動症的區別的是什麼呢?頑皮是孩子天性不能和多動症並論
    「多動症不用管,長大就好了」——關於小兒多動症不可走入的誤區小孩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也不好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來自長輩的經驗。可是打了好幾頓,孩子依舊沒有改善,依舊調皮搗蛋,成績差,在學校惹事生非經常被請去道歉,感覺自己作為家長很失敗,逐漸迷茫。慢著!這些症狀怎麼這麼像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什麼?都有什麼症狀?該怎麼判斷?
  • 你以為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症?你真是想太多了!
    其實,性格活潑的正常孩子與輕微多動症孩子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殊不知,「多動」和多動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多動」只是性格,而多動症是一種病,兩者也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也就是說,「多動」的孩子並不會變成多動症。
  • 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 多動症有哪些症狀
    生活中孩子總是表現的極不安定,覺得他是患上了小兒多動症,您真的了解小兒多動症嗎?小編今天帶來的話題便是:小兒多動症的症狀、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多動症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孩子有多動症該怎麼辦寶寶有多動症千萬不要著急,一半來說多動症就診年齡都在6-12歲,因為在這時期,孩子已經進入課堂,症狀表現會更加突出,能夠更好的對症治療,所以家長朋友們只要在這期間就醫即可。1、父母要正確的對待寶寶多動症的行為,不能歧視,或者是打罵,更是不能過分的遷就,否則就會使得他們更加的任性不聽話。
  • 對於多動症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對於多動症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時間:2021-01-11 10:42:44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家庭作為兒童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是兒童生理、心理發展和社會化的重要環境,在兒童的生長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的照護、教育方式和多動症兒童問題的嚴重程度可以互為因果關係。
  • 孩子學習困難,可能是受多動症的影響
    一、多動症兒童學習困難的特點學習困難逐漸發生:一般來說,多動症兒童的學習在1-2年級基本上沒有困難,成績可以保持在中上水平,甚至名列前茅;3年級以後,成績逐漸下降,涉及所有科目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儘可能不要進進出出,打擾孩子的學習,更不要陪讀。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 讓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幹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 母親懷孕期間,泰諾林用多了孩子多動症機率增加
    但是,近期多個資料提示,孕期使用泰諾林可能和孩子長大後的多動症(ADHD),自閉症等相關。 那怎麼辦?孕期媽媽們如果發熱了,只能硬挺著嗎? 簡單粗暴版 孕期長期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和孩子出現多動症是相關的。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當心患上「多動症」
    「多動症」,全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個與神經發育相關的心理障礙。一般情況下,患病兒童12歲之前就能夠表現出一些明顯的症狀,典型特徵是具有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缺陷或者注意力時間短暫,日常生活中多動、經常抽動,從而導致學習、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難,嚴重者會做出一些衝動的舉動甚至違法犯罪行為。「多動症」的病因有哪些?
  • 孩子小動作多是多動症?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
    經過了解發現有許多家長分不清孩子多動症還好動,常常把這兩個混淆到一塊,這正是因為有些家長對兒童多動症沒有足夠的了解。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的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齡孩子有注意力缺失問題。多動症發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跟之前相比,為什麼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