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徽是誰設計的?他曾為新華書店做過整體形象設計

2020-12-17 人間真香

校徽是一個學校的代表和象徵。

有的校徽非常古典,讓人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有的校徽非常現代化,讓人看一眼就充斥著時尚的氣息;有的校徽則非常簡約,讓人看了之後內心會很平靜。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非常有內涵的校徽,這所學校就是中國人民大學。

看到這個校徽,第一個比較強烈的印象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而實際上,也有人的印象可能會是這樣的(有一點內涵):

這個校徽究竟是什麼樣的人設計的?

1937年誕生的中國人民大學現採用的校徽是由其校友章葉青設計的。

章葉青1992年從人大畢業後曾在日本、德國學習廣告設計。

2002年創辦了知行堂廣告有限公司,他先後曾為新華書店、銀行、企業做過整體形象設計,還承接過中法文化年等多項涉外大型活動的總體形象設計。

早在1996年,章葉青就以校友的身份向母校提出修改校徽的建議,並遞交了規劃書。

2000年,當時的校黨委副書記找他了解形象設計方面的相關知識,令其深受鼓舞,主動寫了幾套設計方案,表示將義務為母校設計新校徽。

2002年上半年,章葉青設計了後來採用的新校徽方案,並將他設計的新校徽與老校徽進行詳細對比分析。

後經學校研究,新校徽於2002年10月1日期試用,一年後正式啟用。

在2003年人大65周年的校慶時得到廣大校友們的認可。

章葉青認為:新校徽的優點一是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更體現了建設以人為本社會科學為主的一流大學目標的新理念;二是主概念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現採用校徽的設計理念

章葉青設計的校徽由三個篆字體的「人」組成,簡潔且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的味道,體現了三層含義:

1.人民大學要為人民辦學;

2.以人為本培養和造就人才;

3.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

談及靈感,章葉青說是在網上看到一個人大學生自己辦的網站,叫「天地人大」,給他很大的啟發,天地人大,人最大。

後他把「人」字作為校徽中的主要特徵。

「人大、人本、人文」、「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成眾」等思路引導他設計出以三個「人」為主要元素,並在字體上取材篆書。

圖形的選擇則是選用了主流大學都在用的圓形,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在顏色上,新校徽的紅選自於宮牆的深紅顏色,這種顏色顯得理性、大氣、包容更具有中國特色,他把這一顏色定為校徽的專用色,並稱之為「人大紅」。

說在最後

儘管這一校徽圖案外觀上比較有內涵,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內涵背後非常鮮明的設計理念。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特立獨行的4所985大學—大學校徽大盤點
    大學校徽是學校的一種標誌,是一種外在的宣傳形象。各大高校的校徽裡一般包含著大學的文化底蘊和傳承意義。非常形象地詮釋了大學的特有的歷史,理念,追求,是大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了,不像以前的大學生要在胸前別著自己大學的校徽,並引以為榮,但是一般擁有悠久歷史的985大學還是非常注重校徽的文化傳承的意義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39所985工程大學的校徽形狀,看看哪幾所大學的校徽設計最特立獨行。
  • 中國大學校徽校訓——北京大學!
    如果要說到中國的最高學府,你認為哪所大學才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高校呢?如果按照綜合實力以及國際知名度來說,大部分同學們肯定會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兩所大學,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的社會民間中這兩所大學,可以說被稱之為中國的最高學府一點也不會過。
  • 日本設計大師隈研吾打造新華書店落地上海,疫後實體書店這樣出彩
    「實體書店這個行業不能被全部當成生意,因為它是推廣全民閱讀的陣地。但我們必須把它看作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我個人可以衝著情懷而來,但不能要求所有員工永遠為情懷而生。」連續多年在上海書展舉辦的「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今年扣準「疫後重生」主題,大眾書局創始人繆炳文的這番話引起很多書業同行的共鳴。「讀者在哪裡,實體書店就往哪裡去。」
  • 臺灣屏東大學校徽設計被指抄襲 校方:徵選過程嚴謹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一設計師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2019年1月21日其到屏東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的公司在2013年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屏大則發出聲明表示,徵選過程嚴謹,正進一步了解。
  • 江蘇高校校徽大比拼,看哪家設計更有創意、更有寓意
    一:南京大學校徽(校標)是由南大中英文校名、學校成立時間與金陵闢邪、南京市市樹雪松、書本等圖案組合而成,特定的標誌色南大紫的盾形標誌。 南京大學校徽外形採用盾形的設計風格,該風格是中央大學時期流傳下來的。
  • 臺灣屏東大學校徽設計被指抄襲,校方:徵選過程嚴謹,正調查
    中新網1月22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一設計師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2019年1月21日其到屏東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的公司在2013年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屏大則發出聲明表示,徵選過程嚴謹,正進一步了解。據報導,設計師楊佳璋指出,已掌握證據,確定是抄襲,希望涉及抄襲的師生能夠認錯與道歉,將視校方的態度看後續如何處理。
  • 哈工程、福州大學、河南大學、中傳的校徽,今天,它們來了!
    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徽的內涵為:第一、哈爾濱工程大學校徽以藍色基調為主,由三種不同色階的藍色組成一個整體的圓,表明了學校"三海一核"的辦學特色,充分體現哈爾濱工程大學為我國的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和核能應用等諸多領域服務的辦學特色。
  • 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科大、南京理工校徽,今天,它們來了
    「Z」為「鄭」字拼音首字母,與紅色「人」字合成「大」字,隱含「鄭大」。整體形象似山峰,同時又是英文第一個字母「A」,代表勇攀高峰,創建高水平大學。校徽整體寓意為:以人為本,勇攀高峰。圖片來自網絡中國海洋大學徽標為環狀圓形,外部環狀部分底色為白色,上部環繞紅色的黑體字體「中國海洋大學」,下部環繞藍色的黑體字體「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 看校徽知文化,2020軟科中國十大財經類大學校徽賞析
    圖形上「圓」既有傳統的圓滿之意,又有時代的和諧之意,寓意 中央財經大學既有中國第一所財經院校之歷史,又具面向未來之時代精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徽主體網狀球體寓意地球,以地球為背景則向人們昭示了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取之於世界、用之於世界」的辦學理念,也寓意學校爭取在各方面都為學生架起與世界連接的橋梁,地球網格中間是學校英文縮寫,數字1951點名了建校時間。
  • 觀校徽、看園林,見證中國大學的百年發展史
    近日,「恰同學少年——校徽上的大學記憶」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這是由中國園林博物館主辦,國內首個以校徽和大學園林為載體,展現大學百年發展史的主題展覽。 展覽以「徽」字為連接點,共分為徽源、徽印、徽黌、徽憶四個部分,甄選1000餘件校徽,使觀眾展中「見物」,飽覽百年來中國大學發展的非凡進程。
  • 滬31所高校校徽標準色來了!來看你的學校校徽是什麼色號?
    標準色:C40 M100 Y100 K10上海財經大學校徽標準色為「上財紅」。整體構圖為雙圓環圖案,外圈上為學校英文全稱,下面「1917」是學校建校年份;內圈上為陳雲題寫的上海財經大學校名,校徽中央為一枚安陽鏟形古幣與一本打開書籍疊加的圖案。
  • 河北18高校校徽大匯總!你知道母校校徽的寓意嗎?
    >河北大學&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學校徽志是圓形徽標,其中以篆體字「河北大學」象徵悠久的辦學歷史;長城的形象象徵河北及燕趙大地,長城圖案為一「U」型(英文University的字首)。
  • 英國大學校徽:金史密斯你怎麼回事?校徽也太敷衍了吧
    左側為一隻雙頭獅子,右邊是拿著鏡子和梳子的美人魚,獅子和美人魚的下方即為學校的校訓該校徽在2005年進行了重新設計,以彰顯其皇室特許的尊貴身份布萊頓大學用海豚作為校徽也象徵了學校在這方面的翹楚地位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學的校徽為圓環形設計,象徵著功德圓滿,
  • 推進實體書店轉型升級 寧陽新華中心門店打造新業態
    寧陽新華書店中心門市部秉承「創新經營·貼心服務」的服務理念,遵循集團公司「明確新定位、進行新布局、探索新路徑」的戰略思想,轉思維、轉模式、轉目標,積極由一個做產品、做圖書
  • 礄口的文化中心 電影院與新華書店
    後來我長大做了電視記者,一定要後期製作人員對血腥鏡頭打馬賽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礄口區政府大樓與區委禮堂之間的中山大道一側都有幾棟兩層走馬樓磚木民居房屋,一樓分別是理髮店和一個小新華書店,二樓住人。
  • 新華書店:做引領「全民閱讀」營造「書香社會」的主推手
    作為中國出版發行事業的奠基者,國家圖書宣傳與發行主渠道主陣地,70年來,新華書店傳播知識、傳承文化,贏得了無數讀者的口碑,是幾代中國人不忘的記憶。新華書店責無旁貸地成為引領全民閱讀、營造書香社會的主陣地、主推手。近年來,湖南省新華書店在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湖南中,成績可圈可點。株洲新華書店小小店長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觸摸書店,愛上閱讀。
  • 中國公益設計星光公益盛典在山城重慶成功舉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原副校長、一級警監、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  李文燕先生;  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原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監事長、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築基工程專家楊春茂先生;  國務院管理局特聘書畫家、中國檢察官文聯書畫協會副會長鄧曉崗先生;  重慶市三八紅旗手、重慶市優秀電視藝術工作者楊小秀女士等領導嘉賓到場發言致辭,並頒發;「中國公益設計形象大使
  • 2020中國書店大會|書店老闆們都在關注哪些書店
    2019年,中國的實體書店數量超過了70000家;這一年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的書店超過了4000家。1月8日,以「書店重做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龍固新(湖南德思勤投資公司董事長):不久前在中國杭州開了第一家店的蔦屋書店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外國書店品牌,蔦屋書店很好地將空間設計和用戶的讀書體驗結合到一起,根據不同的選址設計不同的場景,打造了功能全面,且具有差異化的書店用戶體驗;在國內,值得關注的書店也有很多,比如方所,它是在本土誕生的,因其對中國消費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創新型內容
  • 實體書店巡禮|明德書店:人民大學校園的一道風景
    參加過「一五計劃」的組織編制和指導實施、後來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富春在「一五計劃」報告中講述了蘇聯援助概況後指出,「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如果沒有蘇聯的上述幫助,就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同時我們將會遇到不可想像的困難」。中國人民大學的誕生,也是和蘇聯有著很大關係。
  • B站殺入線下書店,這設計果然不走尋常路!
    紀錄片「變身」書店,對於國內實體商業而言,實屬罕見。與此同時,《但是還有書籍》實體書店還與上海新華傳媒跨界合作,線上聯名書店也即將上線。 這家書店到底長啥樣?已經在網上獲得好口碑,為什麼還要試水線下,開設不被看好的實體店?下面,贏商網為你一一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