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巡城直擊:看「紙尖上的端午」,敲響龍舟鼓,划起龍舟槳

2020-12-16 大洋網

6月25日,局管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11205人次。其中,白雲山風景區48000人次;帽峰山風景區2714人次;廣州動物園13580人次;越秀公園17003人次;流花湖公園15152人次;中山紀念堂3856人次;珠江公園7140人次;市兒童公園11296人次;石門國家森林公園2820人次;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989人次。

區管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139369人次。其中,越秀區9967人次; 海珠區21000人次;荔灣區人25250次;天河區18820人次; 白雲區3800人次,; 黃埔區7380次;花都區15863人次;番禺區16450人次;南沙區11454人次;從化區4450人次;增城區4480人次。

由市水務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管理的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7472人次。其中,白雲湖公園8838人次;黃花崗公園8607人次;十九路軍陵園1993人次;烈士陵園8034人次

端午節怎能缺少賽龍舟,來越秀公園看「紙尖上的端午」,也能感受原汁原味的龍舟文化和端午節的喜慶熱鬧。今日,作為非遺文化進景區系列活動「重頭」戲——紙尖上的端午在越秀公園內的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拉開帷幕。廣州日報全媒體巡城記者現場看到,除了盛大的非遺龍舟民俗文化展覽,還有「龍舟郵局」、「非遺通草畫展覽」、「端午文創市集」,給市民遊客奉獻豐盛的端午節文旅大餐。

今日,除了越秀公園上述精彩端午節活動外,廣州動物園、白雲山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廣州長隆國際旅遊度假區等公園和風景區都精心準備了各種文旅活動,迎接市民遊客前來遊玩度假。據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昨晚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市屬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11205人次。區屬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139369人次。(各公園入園數字附後)

「紙尖上的端午」端午的熱鬧

端午節市民遊客來到越秀公園,也能體會到濃濃的端午節節日氣氛,特別是非遺龍舟民俗文化展覽首次在公園裡展出,展出龍船、龍頭、龍尾、鼓、羅傘、神鬥、旗幟等龍舟文化非遺展品,不少展品更是平時難得一見,對龍舟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介紹,讓觀眾可以盡情深入了解龍舟文化的點點滴滴。

記者看到,有市民專門來到公園觀看展覽。「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嶺南傳統和文化,作為廣州人,對龍舟有著獨特的感情。」在廣州土生土長的蘇女士說,每逢端午節,廣州珠江流域、河湧都會有龍舟穿梭的身影,各村之間還會有舉行比賽的傳統習俗,除了會爭個輸贏,更多是借著賽龍舟,加深各村的聯絡感情。「今年因為各種原因,賽龍舟暫時停辦,但廣州人吃粽子、看龍舟的習俗不會改變,現在在公園裡觀賞龍舟非遺文化,也是能感受到端午節的熱鬧。」

也有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看展覽,讓孩子了解端午節和龍舟文化。陳女士和7歲的女兒小明一邊看,一邊還互相說起去年觀看龍舟比賽的難忘回憶,看到製作精美的龍船和龍頭,小明還興奮地指著告訴媽媽:「這個龍頭做得真好看!」陳女士說,他們家就住在濱江路,每逢端午節,珠江面上都有龍舟比賽,龍舟比賽讓一家人都很激動,「一家人都會準時站在陽臺觀看,龍舟在珠江水面你追我趕的場面,讓大家都很緊張激動。」

展覽期間,龍頭、龍尾非遺傳承人張偉潮將來到現場,為現場觀眾娓娓道來龍舟的起源、龍舟種類、嶺南村落習俗和龍頭龍尾的製作過程,讓大家進一步了龍舟文化。

非遺通草畫傳承教育團隊的師生與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一起將在展覽現場開展互動,介紹通草畫內容,並現場創作與端午節慶相關的通草畫。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深節日氛圍和傳遞廣州的節慶風俗,廣州郵政在活動現場設立了「龍舟郵局」,市民可前往「龍舟郵局」加蓋「端午」特色紀念戳,手寫一份「時光漫郵」,親手用火漆戳封印祝福,讓市民回歸最傳統的方式,寄一份相思一份期許,寄去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美好節日願望。

除了觀看展覽,在端午文創市集,五色絲線手環、廣式酥餅、香包以及石頭記等文創產品令人印象深刻,市民遊客不僅在這裡能淘到跟端午節傳統密切相關的物品,還能現場製作端午粽、艾草青團,感受節日的趣味,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各大公園客流增多,做好防疫防護遊客放心

今日端午節,雖然市內各大公園和風景區客流有所增多,但遊園秩序良好,園方都在門口做好了防疫防護措施,並且採取了預約登記制,進園的市民遊客都需要提前預約和實名登記,測量體溫合格之後,才能進園。市民普遍對於公園的嚴格措施表示滿意和理解,大家都希望能保證遊園衛生和安全,歡樂度過端午佳節。

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園方採取限流30%客流的方式,控制入園人數,防止遊客過度集中。記者看到,園內各處都貼上了防疫防護的宣傳標語,要求遊客和工作人員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個人衛生,戴上口罩。園內的端午歡樂氣氛不減,適逢端午節,飼養員們還別出心裁為動物們特製了與「粽」不同的粽子,為動物們過端午節。大熊貓「隆仔」和「婷仔」的粽子裡,主要是竹筍和嫩竹葉。廣州日報全媒體巡城記者在熊貓村巨竹林看到有趣的一幕,自一歲半斷奶後就一起長大,至今快兩歲的「隆仔」和「婷仔」一開始為了爭食粽子攀爬棲架互不相讓,誰都搶不到。「隆仔」退而求其次改道從爬梯爬上,捷足先登,而「婷仔」最終幾經波折爬上放著粽子的棲架上,終於分到「一杯羹」,兄弟倆最終其樂融融,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

體型最大的亞洲象,粽子的體積最大,種類也最多,分成樹葉和水果粽子兩種,水果粽子裡有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等。黃猩猩、山魈和節尾狐猴等靈長類動物的粽子裡主要是蘋果、聖女果、香蕉、胡蘿蔔、紅棗等蔬果,只見它們都非常靈活地剝開粽子,享受這頓端午節蔬果大餐。

在另外一個客流集中地廣州動物園,園方舉辦「動物馨香過端午」活動,邀請市民和動物園的動物們一起過一個「馨香」的端午節,體驗端午習俗,工作人員和網絡招募的15組親子家庭一起動手幫小熊貓、豹、黑熊和金絲猴這幾種中國本土動物製作香囊,讓4種中國動物過一個「馨香」的中國節。活動還全程在網上直播。

端午節還有這些精彩: 

 正佳廣場看「端午起願 愛在傳承」活動,在正佳廣場擺放色彩造型亮眼的龍舟,以及造型各異的潮派獅子,打造非遺文化觀賞拍照場景。在正佳廣場的五樓廣正街,開展國家級、省級等項目部分作品展,布置端午祈願廊橋供市民打卡,以3D場景、拍照框、視頻、非遺市集、非遺文化展等形式傳承非遺文化和正能量。

廣州塔看「龍船探秘」活動,通過手繪圖了解龍舟結構,觀賞精緻的龍舟模型,近距離接觸龍舟的龍頭和龍尾,還可以穿上龍舟扒手的紅馬褂,敲響龍舟鼓,划起龍舟槳,做個快樂的龍舟手。更有龍舟線上遊戲,蓋有紀念戳的明信片免費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全傑 通訊員 穗林園宣、吳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全傑 通訊員 穗林園宣、吳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影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廣州多處地標可領略龍舟文化
    以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以「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新快報訊 記者李佳文報導 這個端午,廣州以廣州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展開了一場以「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的串聯式端午龍舟文化宣傳。花城廣場旅遊信息諮詢中心的展示以「龍舟競渡」為主題。網點的「扒龍舟」花車手繪,成為了不少市民遊客的熱門拍照打卡點,市民朋友可以一起參與到龍舟手繪創作中,在花車上留下自己絢爛的一筆。網點內部以手繪作品與攝影作品的形式,介紹了本土龍舟競賽的「起龍」「採青」「點睛」「招景」等有趣的傳統儀式環節,以及廣州非遺車陂扒龍舟「十宗最」,讓人於方寸之間飽覽龍舟競渡盛景。
  • 無龍舟仍端午 無競渡有故事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下屬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與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等單位合作,以廣州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有層次地在花城廣場、廣州塔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進行 「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的串聯式端午龍舟文化宣傳,在端午節期間共同講述廣州龍舟故事
  • 龍舟銜浪鬧端午
    端午划龍舟,是我縣廣大群眾慶祝節日的傳統項目,在這一天鑼聲一響,大鼓一敲,四鄉八裡的人們便聚集到了江邊上,用這種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先賢、傳承文明。端午至,龍舟渡。6月7日,一場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賽龍舟活動在臨資口水域上演。
  • 「龍舟競渡」慶端午
    20日上午,栟茶鎮五灶港河南段彩球高懸、樂鼓震天,洋溢著節日的歡騰與喜悅,端午盛會——第一屆栟茶古鎮龍舟賽在這裡隆重開賽,15000多名市民集聚一堂,爭睹龍舟競技,樂享端午嘉年華。  上午8點多,如東日報記者在五灶港河南段的龍舟賽現場看到,比賽河道內閃著金光的龍舟整裝待發;主席臺前,身著紅、黃、藍、白、黑等極具端午民族特色服飾的龍舟健兒們已整齊列隊,沿河兩岸圍滿了前來觀戰的市民。
  • 端午龍舟節 不僅僅是賽龍舟
    (記者 衡昌輝 攝)  【編者按】  端午節要來了。許多地方都少不了一項活動——龍舟賽。與以往的龍舟賽相比,今年的龍舟賽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又新挖掘出哪些傳統東西,來不斷豐富龍舟賽的內容;又注入了哪些新的元素,使龍舟賽充滿了時代氣息?在槳聲舟影中,不妨去看看各地不一樣的龍舟賽。
  • 集美"學村杯"龍舟邀請賽昨開槳 12支隊伍"龍舟競渡"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林桂楨)昨日下午,2020年第三屆集美「學村杯」龍舟邀請賽在龍舟池敲響戰鼓。來自全市各高校、體育協會、社區的12支隊伍展開激烈角逐,最終集美學村體育協會龍舟隊、集美大學龍舟隊、誠毅學院龍舟隊分獲冠亞季軍。  昨日,集美大學舉辦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航海教育百年系列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校友紛紛回到集美,共襄盛舉。
  • 端午競渡:繪畫上的唐宋龍舟奪標,有「名場面」,也有「黑暗面」
    唐李昭道《龍舟競渡圖》上有好之,下必甚焉。競渡活動的如火如荼,對龍舟的造船方法、選橈材料、參賽人數、划船節奏、賽船技巧都有了專門的研究,且有行會組織日常的了練習,使得這種端午節慶娛樂活動發展至頂峰。,槳橈揮舞中,間有民眾落水溺死者,甚至有參賽龍舟劃手溺死的情況,可謂樂極生悲,不啻為一大哀事也。
  • 這個端午不扒龍舟,「雕龍大師」依然很忙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今年端午,省市縣均不組織龍舟賽事,廣州多個村社暫停「龍船景」。傳統的龍舟產品製造產業,會否受到衝擊?近日,羊城晚報記者採訪黃埔區「雕龍大師」發現,在傳統和創新兩大需求背景下,龍舟製作工作室端午節前「常規忙」、端午期間「創新忙」。在「各種忙」中,傳統龍舟文化藉助創新傳播方式,從江河「移師」線上等平臺展示。
  • 廣州舉辦龍舟非遺文化展 非遺傳承人現場秀技藝
    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偉潮現場雕刻龍頭 程景偉 攝中新網廣州6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25日,「紙尖上的端午」龍舟非遺文化展在廣州越秀公園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開幕,展出了一批以端午節為主題的通草畫以及龍舟龍頭、龍尾、船槳、鑼鼓、旌旗
  • 《和平精英》氣墊龍舟船怎麼獲取 氣墊龍舟船獲取方法
    ,現在就帶來詳細端午限時玩法賽龍舟技巧吧~   端午龍舟-端午節限時玩法 耶! 和平精英氣墊龍舟船這一艘龍舟船將在海島上刷新出來哦,可以乘坐5人,可進行賽龍舟的比賽哦,獲取豐厚獎勵,現在就帶來詳細端午限時玩法賽龍舟技巧吧~
  • 頂著個雞頭、馬頭、象頭,還有犀牛頭……你確定這個是龍舟嗎?
    沿途有更多的龍舟匯入,都是左近村落的熟識,他們彼此有自己的禮儀,或息鼓三通以示敬意,或點一點頭,鑼鼓急催賽上一程,試探一下今年的實力。龍舟越來越多,它們急流搶彎,逆水過閘,不停向江中拋灑點燃的鞭炮和帶有符文的符紙,祈佑順遂,像定時洄遊的魚群,爭先恐後地湧入大江大湖。
  • 端午節 龍舟誕生記(組圖)
    鋸木、削板、釘船、刷漆……端午來臨,汨羅江畔汨羅市屈子祠鎮九子龍屈原龍舟廠內一片忙碌,廠門外許桂生正忙著將全國各地定製的龍舟裝車發貨。  62歲的許桂生從15歲起跟隨父親學木工,20歲開始造龍舟。  如今為了適應現代龍舟賽的標準化要求,許桂生不斷改進龍舟製造工藝,將玻璃鋼薄膜應用到木質龍舟的舟身和舟底。這一工藝獲得了國家專利,使得龍舟既保持了傳統的木質品味,又減輕了重量減小了阻力。許桂生的龍舟銷往全國各地,2019年銷售了200多條龍舟,今年端午節前廠裡已經銷售了40多條。  作為傳統技藝的傳承人,許桂生不僅造龍舟,還幫助各地策划龍舟賽事。
  • 端午節及龍舟雜談
    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聽信讒言並賜寶劍要子胥自刎而亡,並令將他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紀念曹娥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曹娥在五月五日投江尋父,五日後抱出父屍。夏至說。
  • 端午龍舟賽告假!聽外婆講回自己外婆家看賽龍舟,睹現今龍舟風採
    今年因新冠疫情,久負盛名的中國——東協(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正式向南寧市民「告假」,暫緩舉行。明天就是端午了,看不了龍舟,聽聽鹿鹿家外婆講古(南寧白話,講故事)吧。外婆93歲了,講起自己小時候,端午隨母親回外婆家看「扒龍船」的古仔(龍舟競渡,亦稱賽龍舟,南寧人俗稱「扒龍船」。
  • 「龍舟之鄉」高要金利取消今年端午期間龍舟競賽活動
    記者今天從廣東著名的「龍舟之鄉」肇慶市高要區金利鎮了解到,金利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日前已下發《關於2020年端午節期間禁止進行龍舟訓練及舉辦龍舟賽事的通知》,取消2020年端午期間金利轄區內所有龍舟競賽活動。
  • 今年端午「龍船景」難再現,上漖船廠新船未駿水!他為龍舟直播帶貨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5月21日開始,廣州多地發出通知,明確取消今年端午龍舟的各項活動。由龍舟這項運動衍生出的製造龍船、龍頭、龍尾及龍舟鼓、龍舟模型等龍舟產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兩副龍頭都是去年端午後的訂單。一副是車陂麥氏的,由於受疫情影響,新船不能舉行駿水儀式,龍頭就一直放在這裡;另一副是芳村的,年前就已經做好了,村裡原打算舊船翻新後裝上這個新龍頭,現在取消了龍船翻新計劃,龍頭也還沒拿回去。」崔俊賢介紹道,自去年端午龍舟活動結束之後共製作了20多套新龍頭龍尾,大部分都在春節或清明後已拿回各村。
  • 2019年全國龍舟邀請賽暨北京市端午節龍舟大賽舉行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張驍、汪湧)笛聲一響,龍舟選手奮力揮槳,岸邊助威聲響徹雲霄——7日上午,全國龍舟邀請賽暨北京市端午節龍舟大賽在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開賽。  本次龍舟大賽由全國龍舟邀請賽、京津冀龍舟挑戰賽和北京市端午節龍舟大賽3個單元組成。
  • 龍舟競渡共揚波 《神都夜行錄》端午活動精彩攻略
    但賽龍舟可是個技術活,想順利通關?詳盡攻略為你奉上,助你龍舟飛渡,直衝終點!與此同時,活動日常本還會掉落各類龍舟槳,分別對應依次開啟的三場龍舟競賽,消耗龍舟槳可加入競賽並驅使龍舟在賽道中前進。而在《神都夜行錄》中上演的龍舟競賽,同樣是競技性與觀賞性兼具,降妖師們一方面要在競賽過程中與對手同場競技,另一方面也將陸續來到杏花村、青丘和神都,暢享端午遊歷!
  • 讓龍舟文化代代相傳
    龍舟文化是端午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 記者採訪獲悉,傳統的龍舟文化在民眾鎮持續發展。或是奮起划槳、驅動龍舟在河面上劈波斬浪;或是敲響鑼鼓,走上舞臺唱響鹹水歌,民眾人正以多種方式傳承、演繹著龍舟文化。河道中盡顯英豪龍舟競渡古時已有,而民眾鎮的健兒們則將它進一步發揚光大。
  • 第二屆「端午龍舟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徵稿啟事 (5月20日截稿)
    22、《端午競渡棹歌》十首    宋·黃公紹競渡棹歌 其一   望天湖,望天湖,綠楊深處鼓𪔱𪔱。好是年年三二月,湖邊日日看划船。競渡棹歌 其二  鬥輕橈,鬥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教看得幾吳舠。競渡棹歌 其三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