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局管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11205人次。其中,白雲山風景區48000人次;帽峰山風景區2714人次;廣州動物園13580人次;越秀公園17003人次;流花湖公園15152人次;中山紀念堂3856人次;珠江公園7140人次;市兒童公園11296人次;石門國家森林公園2820人次;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989人次。
區管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139369人次。其中,越秀區9967人次; 海珠區21000人次;荔灣區人25250次;天河區18820人次; 白雲區3800人次,; 黃埔區7380次;花都區15863人次;番禺區16450人次;南沙區11454人次;從化區4450人次;增城區4480人次。
由市水務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管理的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7472人次。其中,白雲湖公園8838人次;黃花崗公園8607人次;十九路軍陵園1993人次;烈士陵園8034人次
端午節怎能缺少賽龍舟,來越秀公園看「紙尖上的端午」,也能感受原汁原味的龍舟文化和端午節的喜慶熱鬧。今日,作為非遺文化進景區系列活動「重頭」戲——紙尖上的端午在越秀公園內的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拉開帷幕。廣州日報全媒體巡城記者現場看到,除了盛大的非遺龍舟民俗文化展覽,還有「龍舟郵局」、「非遺通草畫展覽」、「端午文創市集」,給市民遊客奉獻豐盛的端午節文旅大餐。
今日,除了越秀公園上述精彩端午節活動外,廣州動物園、白雲山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廣州長隆國際旅遊度假區等公園和風景區都精心準備了各種文旅活動,迎接市民遊客前來遊玩度假。據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昨晚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市屬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211205人次。區屬公園、景區和森林公園接待市民遊客共計139369人次。(各公園入園數字附後)
「紙尖上的端午」端午的熱鬧
端午節市民遊客來到越秀公園,也能體會到濃濃的端午節節日氣氛,特別是非遺龍舟民俗文化展覽首次在公園裡展出,展出龍船、龍頭、龍尾、鼓、羅傘、神鬥、旗幟等龍舟文化非遺展品,不少展品更是平時難得一見,對龍舟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介紹,讓觀眾可以盡情深入了解龍舟文化的點點滴滴。
記者看到,有市民專門來到公園觀看展覽。「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嶺南傳統和文化,作為廣州人,對龍舟有著獨特的感情。」在廣州土生土長的蘇女士說,每逢端午節,廣州珠江流域、河湧都會有龍舟穿梭的身影,各村之間還會有舉行比賽的傳統習俗,除了會爭個輸贏,更多是借著賽龍舟,加深各村的聯絡感情。「今年因為各種原因,賽龍舟暫時停辦,但廣州人吃粽子、看龍舟的習俗不會改變,現在在公園裡觀賞龍舟非遺文化,也是能感受到端午節的熱鬧。」
也有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看展覽,讓孩子了解端午節和龍舟文化。陳女士和7歲的女兒小明一邊看,一邊還互相說起去年觀看龍舟比賽的難忘回憶,看到製作精美的龍船和龍頭,小明還興奮地指著告訴媽媽:「這個龍頭做得真好看!」陳女士說,他們家就住在濱江路,每逢端午節,珠江面上都有龍舟比賽,龍舟比賽讓一家人都很激動,「一家人都會準時站在陽臺觀看,龍舟在珠江水面你追我趕的場面,讓大家都很緊張激動。」
展覽期間,龍頭、龍尾非遺傳承人張偉潮將來到現場,為現場觀眾娓娓道來龍舟的起源、龍舟種類、嶺南村落習俗和龍頭龍尾的製作過程,讓大家進一步了龍舟文化。
非遺通草畫傳承教育團隊的師生與通草水彩畫繪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一起將在展覽現場開展互動,介紹通草畫內容,並現場創作與端午節慶相關的通草畫。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深節日氛圍和傳遞廣州的節慶風俗,廣州郵政在活動現場設立了「龍舟郵局」,市民可前往「龍舟郵局」加蓋「端午」特色紀念戳,手寫一份「時光漫郵」,親手用火漆戳封印祝福,讓市民回歸最傳統的方式,寄一份相思一份期許,寄去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美好節日願望。
除了觀看展覽,在端午文創市集,五色絲線手環、廣式酥餅、香包以及石頭記等文創產品令人印象深刻,市民遊客不僅在這裡能淘到跟端午節傳統密切相關的物品,還能現場製作端午粽、艾草青團,感受節日的趣味,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各大公園客流增多,做好防疫防護遊客放心
今日端午節,雖然市內各大公園和風景區客流有所增多,但遊園秩序良好,園方都在門口做好了防疫防護措施,並且採取了預約登記制,進園的市民遊客都需要提前預約和實名登記,測量體溫合格之後,才能進園。市民普遍對於公園的嚴格措施表示滿意和理解,大家都希望能保證遊園衛生和安全,歡樂度過端午佳節。
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園方採取限流30%客流的方式,控制入園人數,防止遊客過度集中。記者看到,園內各處都貼上了防疫防護的宣傳標語,要求遊客和工作人員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個人衛生,戴上口罩。園內的端午歡樂氣氛不減,適逢端午節,飼養員們還別出心裁為動物們特製了與「粽」不同的粽子,為動物們過端午節。大熊貓「隆仔」和「婷仔」的粽子裡,主要是竹筍和嫩竹葉。廣州日報全媒體巡城記者在熊貓村巨竹林看到有趣的一幕,自一歲半斷奶後就一起長大,至今快兩歲的「隆仔」和「婷仔」一開始為了爭食粽子攀爬棲架互不相讓,誰都搶不到。「隆仔」退而求其次改道從爬梯爬上,捷足先登,而「婷仔」最終幾經波折爬上放著粽子的棲架上,終於分到「一杯羹」,兄弟倆最終其樂融融,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
體型最大的亞洲象,粽子的體積最大,種類也最多,分成樹葉和水果粽子兩種,水果粽子裡有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等。黃猩猩、山魈和節尾狐猴等靈長類動物的粽子裡主要是蘋果、聖女果、香蕉、胡蘿蔔、紅棗等蔬果,只見它們都非常靈活地剝開粽子,享受這頓端午節蔬果大餐。
在另外一個客流集中地廣州動物園,園方舉辦「動物馨香過端午」活動,邀請市民和動物園的動物們一起過一個「馨香」的端午節,體驗端午習俗,工作人員和網絡招募的15組親子家庭一起動手幫小熊貓、豹、黑熊和金絲猴這幾種中國本土動物製作香囊,讓4種中國動物過一個「馨香」的中國節。活動還全程在網上直播。
端午節還有這些精彩:
正佳廣場看「端午起願 愛在傳承」活動,在正佳廣場擺放色彩造型亮眼的龍舟,以及造型各異的潮派獅子,打造非遺文化觀賞拍照場景。在正佳廣場的五樓廣正街,開展國家級、省級等項目部分作品展,布置端午祈願廊橋供市民打卡,以3D場景、拍照框、視頻、非遺市集、非遺文化展等形式傳承非遺文化和正能量。
廣州塔看「龍船探秘」活動,通過手繪圖了解龍舟結構,觀賞精緻的龍舟模型,近距離接觸龍舟的龍頭和龍尾,還可以穿上龍舟扒手的紅馬褂,敲響龍舟鼓,划起龍舟槳,做個快樂的龍舟手。更有龍舟線上遊戲,蓋有紀念戳的明信片免費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全傑 通訊員 穗林園宣、吳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全傑 通訊員 穗林園宣、吳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