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龍舟賽告假!聽外婆講回自己外婆家看賽龍舟,睹現今龍舟風採

2020-12-16 春風柔化雨潤物亦無聲

今年因新冠疫情,久負盛名的中國——東協(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正式向南寧市民「告假」,暫緩舉行。

明天就是端午了,看不了龍舟,聽聽鹿鹿家外婆講古(南寧白話,講故事)吧。

外婆93歲了,講起自己小時候,端午隨母親回外婆家看「扒龍船」的古仔(龍舟競渡,亦稱賽龍舟,南寧人俗稱「扒龍船」。古仔,南寧白話:故事),仍是歷歷在目。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氹氹轉,菊花園,阿嫲孭(南寧白話:miē,背負)我睇龍船。」

外婆的母親秀秀(鹿鹿的老阿太)十八歲出嫁,三年生倆,一兒一女,過三年又生了一個妹妹。

待兒女六、七歲後,每年端午,秀秀早早服侍好婆婆、丈夫,便手牽著兒女出門了,齊兒穿著西裝短褲,短袖襯衫,允兒(外婆的乳名)穿著花布連衣裙,都是秀秀自己裁剪,一針一線縫好的。孩子唱著兒歌,一路回娘家,雨兒拎著裝著蘋果、橙子和其它時令水果的籃子,在身旁幫秀秀招呼著兩個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秀秀娘家在渡船口仁愛路,從金獅巷夫家走出巷口,跨過當陽街,下幾十級青石鋪的碼頭臺階,就到家了。那時邕江上沒有建橋,過江都在渡口坐船,人來人往。仁愛路上的Y家一樓當街是自家的燒臘滷味鋪,秀秀爹是湖南人,早年在亭子做木匠造船。有了積蓄,憑著燒滷手藝做起買賣。在江邊砌了房屋,安了家。鋪頭雖不大,味道純正,別有風味,生意很興隆。

湖南人抱團意思強,仁愛路亦號稱「湖南街」。秀秀爹日子過得風調雨順,他樂意為鄉裡和親戚蓋簡易房屋,帶攜了不少鄉親。外公樂善好施的品質深深影響了允兒。

Y家緊挨著渡船口,是一座兩進三層的磚木房屋,門面不大,房子進深很深,一直到江邊。兩邊是磚砌的封火牆,磚柱,前、後進中間有木樓梯連接,行走十分方便。房子前後都開有窗,透過精美的雕花窗格看街、看江邊風景,別有趣味。屋子南北通透,江風拂面,涼爽怡人,炎炎夏日倍感舒服。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外婆和媽媽秀秀、三姨說著體己話,平時家務忙走動少,只能趁著過節回家省親。

「吃飯啦!」

釀苦瓜是當令時蔬,扣肉、白切雞、檸檬鴨、青菜、三角涼粽……擺滿桌子。家裡的秘制叉燒真是百吃不厭。

一大家子圍著飯桌,嘰嘰喳喳。

「吃菜,吃菜!」外婆拿起筷子,招呼回門省親的女兒和外孫。

大家也一一動筷,大快朵頤。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邕江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

江中間預留了龍舟賽道,兩旁近岸的是富裕人家包租的大船。

午後,一家人各就各位,期待龍舟從江面呼嘯而來。

最妙的是,允兒外婆家臨江的二樓、三樓都搭有木質看臺,上面有雨蓬遮陽擋雨,茶几、椅子擺好了,茶几上有茶水、瓜子、花生、點心、水果,一邊聊著閒話,一邊喝喝茶,磕磕瓜子,品著點心,吃著水果,坐在看臺居高臨下,觀賞邕江上龍船爭渡的熱鬧場景,好不愜意!

二舅媽領著表兄、表姐妹們在二樓看臺,外婆、秀秀、未出嫁的三姨領著齊兒、允兒、琴表妹、樂表兄在三樓看臺,其他大人都在四樓曬臺。

「來了!來了!」

譁!喧鬧聲此起彼伏。

人群沸騰了!掀起陣陣人浪。

「鏘—鏘—鏘—鏘—」龍舟竟發,奮力爭先。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南寧市的龍船是特製的狹長型木船,形如柳葉,前後有雕刻的彩色龍頭和龍尾,全船塗以彩色,船中豎一長竿,掛一面彩色長方旗。每船坐24人左右,司鼓或司鑼者立船頭,掌舵者2人在船尾輪換,民國23年(1934年)南寧民國日報記載:「扒龍船舊習,行見一年一度,在邕江中遊駛競技矣」。

「好嘢!好嘢!」表兄、表姐妹們歡呼雀躍。

看臺上,江岸邊喝彩聲、吶喊聲彼此呼應,聲浪沖天。

龍船似離弦之箭,順流直下,呼嘯而過,「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龍船從大坑口碼頭出發,終點是水閘門六角亭(現在邕江一橋北),而渡船口碼頭是接近終點的最佳觀賞地。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按民間習俗,龍舟賽多以燒豬、白酒為獎品,獲勝的隊伍領到燒豬和白酒之後,把燒豬和白酒搬到龍舟上,放鞭炮、敲鑼打鼓遊江以示慶祝,而後,到附近的船上聚餐,把燒豬切了,二三兩一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歲月悠悠,幾十年彈指一揮間……

解放後,端午節賽龍舟更成為南寧市別具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賽龍舟是中國,也是南寧端午節的習俗之一,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改革開放後南寧賽龍舟活動方興未艾。

2004年開始,南寧龍舟賽的賽場從邕江轉戰位於青秀區的南湖公園,93萬多平方米的南湖湖面,14年來,吸引了多支東南亞以及區外隊伍,不同級別的賽事產生了數不清的冠軍,也收穫了無數的吶喊和喝彩。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闊別十四年,2018年龍舟賽重返邕江。

第十五屆中國——東協(南寧)國際龍舟邀請賽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要上自治區運動會」2019年廣西龍舟系列賽(南寧站)在南寧邕江孔廟段附近水域拉開序幕。來自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寮國六個東協國家的代表隊以及廣東省佛山市水藤龍舟隊、廣東省陽江市雙帶龍舟隊、遼寧省大連正元博賀龍舟隊等區外高水平龍舟隊伍來邕參賽。

比賽開始前舉行了祭江儀式,祭師讀祭文,為龍舟點睛選手進行準備。

一組組龍舟飛馳而過,碧波之上,他們劈波斬浪,無畏艱辛,百舸穿越,激流勇進。東協各國龍舟隊伍與區內外各龍舟隊伍同場競技、奮力拼搏,為南寧市人民奉獻一場精彩、和諧的「體育+民俗」龍舟賽事。

端午賽龍舟,源遠流長。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死去,於是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嶽陽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鏘—鏘—鏘—鏘—」,我們從一艘艘向前挺進的船隻中窺見端午習俗的原始形態;在龍舟鑼聲喧囂的邕江江面,略過的是一條條有歷史痕跡的長龍……

相關焦點

  • 「龍舟競渡」慶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也是重要的民俗活動。
  • 端午龍舟節 不僅僅是賽龍舟
    6月6日,距端午還有三天。成都市民李子奇就忙著做6月9日郫縣三道堰鎮龍舟節的攻略。「每年三道堰的龍舟節,都有10多萬人次前往,沙西線、郫彭路沿途停車都排了10多公裡長,不早作準備咋行?」  槳聲陣陣,龍舟競渡,每年端午期間各地的保留節目悉數登場。  一樣的端午,別樣的賽龍舟。  現在的龍舟節,不僅僅是划龍舟。
  • 【觀賽指南】不看龍舟賽不算過端午!五邑龍舟你知多少?
    又到了一年一度龍舟節,江門五邑各地的龍舟已經陸續起水了,龍舟隊也在緊鑼密鼓的訓練了,就等端午你來捧場了!棠下扒龍船:數百年傳統今更盛素有「龍舟之鄉」美譽的蓬江區棠下鎮石頭村,今年也將舉辦龍舟競渡活動,市民可前往比賽場地,一睹盛況。
  • 記者巡城直擊:看「紙尖上的端午」,敲響龍舟鼓,划起龍舟槳
    其中,白雲湖公園8838人次;黃花崗公園8607人次;十九路軍陵園1993人次;烈士陵園8034人次 端午節怎能缺少賽龍舟,來越秀公園看「紙尖上的端午」,也能感受原汁原味的龍舟文化和端午節的喜慶熱鬧。今日,作為非遺文化進景區系列活動「重頭」戲——紙尖上的端午在越秀公園內的廣州城市公園展覽館拉開帷幕。
  •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
    端午節吃粽子和看賽龍舟南山關山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端午節在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別名,如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節、重五節、重午節、浴蘭節、天中節、地臘節等等。端午節可能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的一個。我讀小學時,老師就跟我們講過端午節的來由,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因為楚國的大忠臣屈原,在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殉國而死。從那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對屈原就充滿了無比的崇敬。小時候我也喜歡端午節,因為有粽子吃,還有龍舟賽可以看。
  • 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傳統龍舟一說到龍舟,人們立刻能夠想到賽龍舟的歡愉場景,以及木質的大大的龍舟在水中飛速穿梭的場景,一艘比賽用的「中龍」最多可容納42人,長度23-25米,製作材料多為坤甸。
  • 端午起龍舟 祈福百湖城
    圖集6月25日,端午節清晨,大慶市龍舟協會在黎明湖舉辦「龍騰百湖」2020大慶第九屆端午起龍舟傳統文化活動。「潛入」黎明湖底一年的百年大龍舟緩緩升起, 「巨龍」再次啟動,祈福大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 今年端午溫州唯一一場龍舟活動來襲!瞧瞧傳統龍舟啥模樣
    點擊查看視頻   端午節,賽龍舟!6月19日下午,為喜迎2022年杭州亞運會龍舟賽事落戶溫州,2020年溫州端午傳統龍舟文化活動在市龍舟公園舉行,這是今年我市舉辦的唯一一場傳統的划龍舟賽。6條40人傳統龍舟參加表演賽,水上飛龍競渡,奮勇爭先,讓參與的「龍舟人」和圍觀的市民大呼過癮。
  • 龍舟競渡慶端午 澳門國際龍舟賽事活動精彩紛呈
    受疫情影響,今年澳門沒有邀請外地隊伍前來參賽,觀眾數量也比往年壓減了一半,但108支本地隊伍踴躍報名參賽,豐富多樣的的端午特色活動安排,讓今年的節日氛圍和比賽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往年。澳門國際龍舟賽賽事總監、國際龍舟聯合會秘書長 鄧德星表示,「目前澳門疫情可控,所以我們這次搞龍舟賽事,一方面可以令大家放鬆一下。
  • 看水上賽龍舟玩陸地旱龍舟 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明開幕
    聯發2018海峽兩岸(集美)龍舟文化節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將於明日正式開賽。  據悉,今年共有53支隊伍參賽,其中包括24支臺灣隊伍。今年龍舟文化節除了有常規比賽外,還首次推出「陸地旱地龍舟趣味比賽」「線上過端午」等活動,讓更多人體驗傳統文化和龍舟競技的魅力。
  • 江蘇揚州第三屆龍舟大賽開賽 220名龍舟健兒競逐度端午
    戴豔 攝中新網揚州6月25日電 (記者 崔佳明)2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江蘇揚州(邗江)第三屆龍舟大賽開賽,來自江蘇省內15支龍舟隊、220名龍舟健兒競逐揚州北湖,再現歷史上揚州龍舟競渡「水上鑼鼓喧天、兩岸歡聲雷動」的盛況。參賽選手喊著號子,踩著鼓點,揮動船槳。 戴豔 攝本屆龍舟大賽賽制為300米直道競速,共設4條賽道,採取預賽、決賽的方式進行。
  • 龍舟銜浪鬧端午
    端午划龍舟,是我縣廣大群眾慶祝節日的傳統項目,在這一天鑼聲一響,大鼓一敲,四鄉八裡的人們便聚集到了江邊上,用這種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先賢、傳承文明。端午至,龍舟渡。6月7日,一場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賽龍舟活動在臨資口水域上演。
  • 龍舟競渡 粽葉飄香 各地共度端午
    龍舟競渡、粽葉飄香,今天是端午節,傳統的端午民俗活動在各地展開。 鑼鼓聲聲賽龍舟。今天,在湖北鹹寧通城縣,由14支隊伍、360多名隊員參加的龍舟賽拉開帷幕。龍舟競渡比的是速度,而獨具江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龍舟,比的卻是顏值,在浙江長興縣,每年端午,太湖邊的人們通過花龍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端午離不開吃粽子。在江西南昌前洲村、貴州平塘的毛南族鄉,包粽子、做香囊、畫彩蛋,這些傳統的端午習俗,讓很多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
  • 【端午】「龍城」的來歷原來是和龍舟有關!
    說起端午,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賽龍舟,常州作為「龍城」,和「龍」、「龍舟」都頗有淵源。清洪亮吉《外家紀聞》載,每年端午節前後,白雲溪一帶有龍舟競渡。城內是五色龍,東門是大、小青龍,西門是金龍和白龍,北門是烏龍。幡傘飄揚,鑼鼓喧天,六條色彩豔麗的龍舟,在溪流中穿梭蕩漾,爭相輝映,「六龍競渡白雲溪」。所以常州被稱為「六龍城」,簡稱「龍城」。
  • 端午佳節:駐藏官兵迎來橫跨雅江賽龍舟
    段宏文 攝中新網拉薩6月25日電 (貢桑拉姆 段宏文)6月25日是中國傳統端午佳節,正在雅魯藏布江畔野外駐訓的西藏軍區某旅舟橋分隊官兵,在雅魯藏布江上舉行端午賽龍舟活動,讓背井離鄉的官兵們,在異地他鄉感受濃鬱的傳統節日氣氛。圖為西藏軍區某旅舟橋分隊整裝待發的賽龍舟隊員。
  • 威海南海新區端午龍舟賽激情上演
    「端午節還是得看龍舟賽,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要不總覺得少了點滋味兒。」去年7月剛來南海新區定居的丁智勇沒趕上去年的龍舟賽,他聽說今年還辦龍舟賽,將原本的出遊計劃都取消了,今天一大早就帶著家人朋友一起來香水河畔觀看比賽。「吃了粽子,再看上一場熱熱鬧鬧的龍舟比賽,感覺這個節日就特別有意義。」
  • 龍舟粽情——走向世界的中國端午節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逐步流傳到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儘管不過端午節,也都對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等傳統習俗也成為這些國家慶祝端午節的「保留項目」。
  • 從傳統龍舟到冰上龍舟 北京弘揚龍舟文化豐富冬季運動
    說到賽龍舟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每年端午節前後,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賽龍舟已經成為各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賽龍舟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當時,人們在鼓聲中劃著雕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樂人,是祭祀儀式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的節目。
  • 端午節習俗之龍舟競渡 看歷朝端午節划龍舟圖片集錦
    端午節划龍舟舉辦龍舟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民俗活動。相傳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自殺,楚國百姓划船追趕屈原的遺體,避免被魚兒吞食,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以後逐漸延續下來。
  • 啦啦隊口號大徵集,助力DE家端午龍舟賽!
    棕香傳情,思念親人的溫存;相聚團圓,看龍舟賽抒懷歷史;端午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