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兩千多年來,端午節逐步流傳到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隨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賽龍舟在西方很流行也很受歡迎,還有一些國家儘管不過端午節,也都對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等傳統習俗也成為這些國家慶祝端午節的「保留項目」。
〓 日本:古時候端午節便傳入日本,為每年陽曆5月5日。
日本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的貴族階層引進了中國的端午節;江戶時代,端午節的各項要素已經普遍存在於日本的民間生活之中。日本人過端午也吃粽子,但形狀比中國粽子細長且尖。
在日本,端午節主要是男孩子的節日,有男孩的家庭要掛出鯉魚形狀的旗子,從鯉魚旗的數量可以知道此戶人家有幾個男孩。日本的端午節是每年陽曆5月5日。據說,掛鯉魚旗的風俗是江戶時代武士階層興起的,源於中國《後漢書》中的鯉魚跳龍門之意,原本是在舊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之前梅雨期的下雨天懸掛,希望男孩長大後有出息。明治維新改用陽曆後,改為陽曆5月5日之前掛鯉魚旗。
〓 韓國:江陵端午祭——端午活動一般要持續二十多天。
韓國的端午活動豐富多彩,在農曆五月五,通常要持續二十多天,進行端午祭時,會舉行假面舞劇、投壺、摔跤、蕩鞦韆、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等活動,這些都是極具韓國地方特色的。「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市市民祈求豐收和安康的大型民俗活動,也是韓國端午活動的典型代表。據韓國學者考證,江陵端午祭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 新加坡:端午還是以華人為主,賽龍舟成世界性活動比賽地。
新加坡華人都知道端午節,每當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人們總不會忘記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前後,新加坡的東海岸公園會舉行精彩的龍舟邀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龍舟隊伍雲集於此,一較高低。
〓 德國,1989年在漢堡舉行「龍舟節」。
端午賽龍舟,在德國落地生根已經有整整20年的時間;1989年,龍舟活動傳入德國,並在漢堡舉行首屆「龍舟節」;1991年後,龍舟比賽改在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舉行並一直延續至今。
〓 越南: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越南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他們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驅蟲。父母會給孩子們準備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線編織的吉祥符,大人們會飲雄黃酒,並在小孩身上塗雄黃酒驅蟲。而且,越南人認為,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只剩一點西部牛仔文化的美國,也不甘落後,引進了中國這一傳統文化活動。
大概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參加中國等地舉行的龍舟賽,美國人逐步了解了這一活動。
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運動賽龍舟已經悄悄滲入了部分美國人的運動習慣,成了美國發展最快的流行體育娛樂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