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姓與豫章郡望

2021-02-13 天下羅氏宗親

我國羅姓的家族共同標幟「豫章」,天下皆知。豫章,本來是樹名:豫,就是枕木;章,就是樟樹,都是高大而堅實的巨樹。或許正由於豫、章二樹的高大堅實,我國的古人,是很早就已經拿它來作為地名的,「左傳」的「定四年」 一段上有「蔡侯、吳子、唐侯伐越,舍舟於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之語,所謂的「豫章」,應該就在現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一帶地方。不過,「豫章」的地名雖然早在春秋時代便已出現,但是到了漢朝初年,也就是大約兩幹一二百年以前;這個地名卻被搬移到江南去了——當時,漢朝在現在的江西省地區設置了一個「豫章郡」,郡治設在南昌,一直到隋代才被慶治,所以長時以來提起「豫章」這個古地名,絕大多數人都只知江南有,而不知江北也會有過。兩千兩百年前,漢朝大行郡縣制度,為什麼會拿「豫章」兩個字作為郡名?這就跟羅姓大有關連了!原來,當時豫章郡的郡治所在地南昌城,是在大將羅珠的手晨興建完成的,竣工之日,羅珠曾經在城內親植豫、章之樹,並且舉家搬到南昌城定居落籍。後來,朝廷決定在此設郡,就由於羅珠曾為南昌城手植豫章,為了紀念羅珠的築城之功,也為了豫、章兩種樹木已經成為南昌城的特有景觀之一,使將該地命名為「豫章郡」,把這個地名,自江北搬到了江南豫章的首城,是由羅氏所建,豫章的郡名,系出羅氏而來;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羅氏的主要繁衍中心;羅氏之以「豫章」為郡望。當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關於羅姓與「豫章」結緣的經過,前清道光年間江西的一項「羅氏大成譜序」;有十分清楚的說明,是這樣的:「吾族世系,出於黃帝,延至周,妘鄶公號匡正,分封羅國,世守宜城。至凌甫公,以功顯秦王,遂遷國於枝江,守隴公徙長沙,以國為氏。秦有武陵令均用公,次子諱珠,仕漢,與灌嬰侯;定九江郡,築城於南昌首府,工成告竣,手植豫章,因家其地。景帝間,吳連七國反,命太尉周亞夫,逮十八邑,請定為郡,始有豫章之稱。其後羅氏為豫章郡望,派衍繁盛,星羅蒼布,晉宋齊梁之間際,散居天下,雖以會歸,惟柏林衍慶,有會歸焉。」「豫章羅氏」的源頭在江西,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國的每一個姓氏家族都是源遠流長,在血緣方面上溯炎、黃二帝,羅氏的源流,當然也不會只能追溯到兩千兩百年前的江西地區而已。以下,便從開創「豫章」郡望的羅珠的身上, 說明他們在血緣上的來龍去脈。羅氏的得姓始祖,是出生於商紂甲寅年,也就是公元前一O九八年的匡母生。他由於輔助周文王夫於滅紂與周有功,被封於宜城,是一個子爵之國,負責為周室鎮守楚北。根據歷來羅氏族譜的記載,當時匡正的封地,共有南漳縣等八十裡,由於當地有一條羅水,所以就定國名為羅——這個地方,就是今湖北省的宜城縣一帶,應該算是羅姓中國人的最後根源所在。跟周天子的其他諸候和附庸一樣,匡正所開創的羅國,爵位也是世襲的,自他以下,第二世為奕芳,三世為祥,四世甲應;五世文波,六世德;七世操;八世進賢;九世慎;十世璇;十一世輦,十二世贊,十三世靜,十四世洪統;十五世彥一,曾於周平王東遷時統寧一百卅七營官兵拒楚,使周室得以易地延續,十六世班,就是本文第一四五篇「賴羅傳三姓聯宗」曾經提到過的,那位大敗入侵的楚軍於鄢水,保全了羅國的了不起人物。班的兒子,是十七世的震,此後,十八世為博古,十九世為乾,廿世為暉;廿一世縉,廿二世敬,廿三世家斯;到了廿四世的萬通,羅國的國勢已漸衰微,周定王十一年(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為報鄢水之恥,派出大軍滅了羅國,萬通出亡羅到下邑,國的宗室也自此星散。國亡之後,逃亡下邑的萬通傳子二十五世的蒼;二十六世為亂;廿七世利達;廿八世秀揚;廿九世學,卅世程正。卅一世凌甫,是羅氏家族發展史上一位極為重要的人物;他不但復興了羅國,開始「以國為氏」而姓了羅,而且為羅氏編纂族譜,使得羅氏的世系,迄今源源本本,有條不紊。

    羅凌甫的名字是乘,他對維氏家族的不朽貢獻;明載於歷來的羅氏家乘如下:「凌甫公,諱乘,恨羅國被楚所滅,計能滅楚者秦也,故事於秦,至周顯王三年,秦奉獻麼爵於上卿,封隴西邑為公採邑,公不受,懇秦助兵復國,自楚滅羅至此二百三十年
,始克恢復故物。後見羅國在宜城山中偏僻;乃遷都於南郡枝江,今荊南道枝江縣有羅國之政治。公遷國後見宗人散徙,罔知所宗,追尋源流,取上祖祝融居穴正,微子之音,匡正公乃封於宜城,隴西之郡,以從郡叶音,以國為姓,自祝融之後歷世源流,朝為家譜垂於諸後也,羅氏之有譜自公始也。公薨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庚辰,享壽九十有七,墓在枝江城北。」


羅凌甫為羅姓編纂族譜,是周顯王十四年(么元前三五五年)的事。
---

        豫章羅氏分遷各支源流考     元·羅文節
熂下孫文節嘗傳通齋府君宦南昌本湖園,與宗賢碧窗訂盟.已醜節偕文林致仕.辛卯碧窗以司馬大夫同知吉郡.示豫章舊的藏與吉郡通系,雲晉唐及宋代有派別駕,按別駕洞公隱仄和古岡,其後分居匡山洞晦其後也。宏章徙南豐高空山。左侍御御史德稱徙南南磁圭。次子居四石橋,末弟居廬陵官化王田並泰和武溪等處;再世、義可居蜀江。天錦居安福羅塘;光祉居安城固岡 。應登贅吉水縣人之女,因居文昌鄉。延昭居廬陵定宣化鄉。延康徙永新中村。一推三子:長曰從隱,由錢塘徙廬陵;次曰從寅,徙吉郡就豐石井、吉水沙井、鳳凰壠、籠灘頭、揮和等處。五季末,從寅徙吉安永豐。從隱生二子:長子居吉水桃林,大經其後也;次子後以遊宦徙分宜白芒,又徙廬陵印岡。宏正簿吉水,因居橋。宗延徙泰和仁壽鄉,九傳元達居坳頭。承若贅吉水人之女,因家歸仙裡。詢仕泰和主籍,因家闕城西江下。元信曾孫景徙吉水羅元,國祥其後也。國祥經父回宗祀祖,同弟國伯、國禎、國旺居豫章深洞羅村、周新塘、東潭 等處。天環徙吉郡石洲、灌塘等處。德顯之後徙撫州府樂安、宜黃上坪,並分支吉水。學祿徙南坊。成時徙安福綠池坊。應疑居永豐,後遷鸚鄉 。應平贅永豐人之女,因家居雙桂坊。宗彰徙廬陵下派。宗盟徙南郡薌城。應坤徙吉郡萬邑,奇富、先義二子後,徙泰手仙槎鄉。達可居吉水下遙;次子後居廬陵;三子得庵為居士,至副齋五世祖,徙廬陵新安。端賢徙安福綠池坊。萬忠後居襄陽轉開封府,及拯支判江南,因居吉水河口浪鼓鳴岡。周達之後徙泰和旌孝坊。伯壽其後也。宏吉後徙泰和,宋政和時有自泰和徙豐嶺。天祿後徙城隍禮巷口。儀制隱吉安,後居泰和城西(今名秀溪)。式老贅永新厚俗裡人之女,因家永新。端信居吉水城西,後又居仁壽鄉,皆企生之後也。景章之後徙廬陵羅團並龍泉、石泉、西龍、錢塘等處;唐侍郎淼祖又潞國公其後也。儀真徙永豐醴泉院,並分龍泉明液鄉高橋、寧都州鹿原、大布 、金壠岡、梅林渡等處。寅公,於五季末徙吉郡永豐湖西,開禮起義勤王其後也。洪德,字北谷,其後分居廣東、福建等處,皆遵生之後也。按水東以則祖為遵生之後,兄集依弟彥祥居龍泉之灘頭。但以節先宋宣和時舊藏本不合。按柏林舊藏企生之後,有崱 今鍾存名曰崱,故世以崱為企生之後。宣義郎名沂者,謂公主宗承宏仁六世孫崱  ,徙廬陵宣化鄉熂下等處。節祖鄉賢府君謂宗丕之弟宏從,天寶時登道舉科,任寶籍郎奉使  形容詞湘山暴卒,因葬湘陰屈潭,即今羅潭,子紹經以湘墓之藉,任臨清慰。肅宗時卜居廬陵之峒江陶銀塘。南唐割置吉水。臨清時與顏真卿唱和於  湖間,因獲勝地,故卒葬  湖寅考推附葬於此焉。生周吉;周吉生儀舉;儀舉生天民;天民生菘、崱 ;蓋臨清生於豫章,籍於湘東,而後居峒江,與豫章柏林舊藏譜所載相符。按企生生昌;昌生智亮;智亮生範陽太守彌;彌生陳丞相景彥;景彥生義授武萬年;萬年生元斡;元斡生三子;世寧、世憲、世  ;世寧生志大;志大生尹斌;尹斌生有主;有主生漢仁;漢仁生三子;宏簡、宏仁、宏從;宏從生崧、 崱  ;崧、崱 本宏從之後而為秀川始祖考也。崧生宗專,則生宗超、宗延、宗達。碧窗謂遵生房儀真係為大農令二十七世孫者,於世不符,於世系亦有訛,是誠然也。今考定儀真為三十二世了決然可信。參觀桃林可知矣桃林系錢塘給事詩賦文章名隱者,與從隱同時,不過同一隱字而誤。河口以時濟居襄陽,不知時濟實開封人。雖出襄陽而實豫章之派。其新安之分,自金陵仁壽之分,自太原南坊之分,自宜黃印岡之分,自宜豐嶺泰和之分,自興寧太坪之分,自吉水之分者,皆本豫章,以至豫章有分自吉之羅源熂下者,並同一本。必先謂派,自大安而安鄉之分,亦不可忽清徵學士羅穎  葬柏林,猶存翁仲。若陶銀塘世傳之墓。意末子銓徙吉,而招魂葬,與其吏部侍郎盛得侍制應薦,集先生文曰世徵。節故錄文相會,幸附其示徵也,壬辰徐賊隱吉,碧窗佐宗人明遠  之。賊遂燹柏下祖祠,舜同請勘憑合吉宗復修。節以糾義弗克,姑序以為亂世之徵雲。
大元至正十三年歲次癸巳仲春月吉日   秀川嗣孫  文節撰
大清道光二十六年歲次丙午季冬月   贛縣裔孫  明高重刊
大清光緒十二年次丙戌孟冬月       贛南裔孫  振鑣重刊

..

毛澤東和他的羅氏親友..

編      輯:羅崇福

(因工作忙,未及時回復請見諒)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曝料!

相關焦點

  • 郡望堂號 | 客家百家姓堂號大全
    趙姓   堂號:天水堂    郡望:天水郡 堂聯:一琴世澤,半部家聲。孫姓   堂號:映雪堂    郡望:太原郡 堂聯:山西源流,江東開國。李姓   堂號:隴西堂   郡望:隴西郡 堂聯:登龍世澤,射虎家聲。周姓   堂號:愛蓮堂   郡望:汝南郡堂聯:汝州世澤,細柳家聲。
  • 羅姓入川 成為第九大姓
    宋元之前,四川本土的羅姓人較少。如今位列四川第九大姓的羅姓,大都是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大批羅姓人入川繁衍生息的結果。羅姓人頑強而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見一斑。話說當年羅國被楚國吞併後,楚國將羅國大部分遺民遷離羅國。但有一部分羅人沒有降服楚國,他們和盧、賴、傅等羅國遺民向西越過神農架進入四川東部,定居在閬中,羅姓成為賨人板楯蠻「鄂、羅、樸、昝、度、夕、龔」七姓之一。
  • 百家姓及其主要郡望、堂號:你知道自己的郡望和堂號嗎?
    在《百家姓》裡所列的每一個姓都有自己的郡望、堂號。百家姓裡所說的郡望地名,多數是漢晉時代的郡名,而姓氏起源多數是漢代之前非常久遠的事,所以,郡望並不能準確說明姓氏起源,但與姓氏又有一定關聯。郡望是很繁雜的,有的是姓氏起源的地域標誌,有的則是表示某姓在當地的名望。有的一個郡望地有好幾個姓,有的姓有好幾個郡望地。近些年,國人特別是港臺同胞和海外華人尋根問祖,多從郡望入手,迫切需要了解一些郡望知識。筆者已在前篇博文中簡要介紹了有關郡望和堂號的相關知識,為了方便查找又搜集整體了百家姓及其主要郡望、堂號。
  • 尋根遊:羅姓
    遊線一
  • 羅姓的來源_姓羅的名人有哪些-羅姓寶寶取名大全
    羅姓雖然並不是中國的大姓,他不比陳姓、李姓、張姓的數量多,但是有關羅姓的歷史卻一點也不比它們要短。羅姓的來源是怎樣的?姓羅的名人有哪些?羅氏後人都在哪些崗位上發光發熱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羅姓的來源  一:出自妘姓,以國名為氏。根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湖北宜城縣),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
  • 郡望指的是什麼?
    後來,郡望又有了另一層的含義,就是指一個家族的根源和發源地。一個姓氏或家族的郡望,就是指這個姓氏或家族所發源的某個郡。因此,當郡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已經消失的時候,郡望卻能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成為各姓各族尋根的依據。
  • 2021年新生兒取名測名:好聽的羅姓男孩名字
    羅姓是祝融的後裔姓氏,在國內是排名前20的姓氏,人口較多有千萬餘數量,主要聚集居住於四川省,是該省的大姓之一。2021年作為醜牛年,羅姓男孩的出生比率也是較高的,父母們需要考慮給羅姓男孩取一個符合時代主題且動聽的名字。
  • 安氏堂號、郡望
    在較為正規的族譜中,往往在姓氏前面冠以郡望(地望),在姓氏之後標明堂號,使人一看便知該姓氏的起源發祥、支浱族別的基本脈絡。因而郡望、堂號是研究姓氏文化,查證家世淵源必備的基本常識。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並以此而別於其他的同姓族人,歷代的姓氏書中,其中有一類是以論地望為主(如唐代柳芳的《氏族論》和南朝劉孝標的《世說新語》)。《百家姓》刻本,也往往在每個姓氏前面註明了郡望。郡是由春秋戰國到秦代幾百年間逐漸形成的地方行政區劃。春秋時,秦、晉、楚等國有邊地設縣,後逐漸在內地推行。
  • 豫章書院罪與罰
    2020年7月3日這次開庭,由於疫情,吳軍豹和前同事豫章書院校長任偉強未被帶至法庭,而是在看守所提訊室,面對攝像機和屏幕為自己辯解。這是吳軍豹歸案八個多月後首次出現在大眾眼前。過去的兩年間,數名豫章書院曾經的學生在社交媒體控訴,曾在豫章書院遭遇監禁、虐待和侵犯,吳軍豹是書院的老大,自封「山長」,在網絡世界被形容成終極壞蛋。
  • 豫章書院的罪惡往事
    為什麼要去豫章書院?豫章書院的罪行,早在2017年就被曝光過。豫章書院全稱「南昌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位於南昌市青山湖區,是2013年5月成立的一所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在2013到2017年間,豫章書院對外宣傳可以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通過多種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
  • 豫章書院發生了什麼豫章書院案始末 豫章...
    兩年前,被爆出毆打、虐待、囚禁學生的戒網癮學校「豫章書院」,引發社會關注。最新消息:豫章書院案宣判了!7月7日下午,備受矚目的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在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區法院宣判。豫章書院非法拘禁案宣判!豫章書院案是怎麼回事?豫章書院豫章書院非法拘禁細節曝光!繼續往下看!豫章書院事件始末回顧被輿論稱為「豫章書院」的學校,全名為「南昌市青山湖區豫章書院修身教育專修學校」,曾以「戒網癮」出名,2017年被曝出非法拘禁、體罰學生後,學校停辦。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羅姓,在明代的時候,也只有幾十萬,700多年時間,增長到現在的1400多萬,增長了20多倍。四川居住了羅姓總人口的17%,為羅姓第一大省,不過羅姓軍銜最高的羅帥,卻是湖南衡山縣寒水鄉人。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
  • 王氏居然有這麼多郡望堂號!
    一、郡望源流相演繹郡望,堂號,是歷史上常用來放在姓氏前的稱號,也是表示一個姓氏內涵的專用術語。郡望,是某郡顯貴世族為標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稱號,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望。堂號,是廳堂的名稱,舊時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號。不過後來也有將郡望、堂號混用,共同表示某地的一個姓氏的家族來源。
  • 他是江西人,羅姓開國少將他是唯一副國級!曾任最高檢檢察長!
    羅姓有30位開國將軍,中將以上軍銜的有5人,25人位少將。筆者注意到,羅姓開國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最長壽的是福建人羅元發中將。不過在25位開國少將中,最有成就的應該是江西人,他曾任最高檢檢察長!官至副國級。他是誰呢?此人就是羅亦經少將,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原來我的羅姓起源這麼牛,羅家人轉起來!
    郡望堂號郡望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