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有不少學校已經開始讓學生選科目了,春季開學就進行走班了,提前了解選科的一些常識,省得到時手忙腳亂。
12月4日,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試院,以及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高校招生負責人及專家,與50餘所京城中學校長一起,在總結北京新高考首年經驗基礎上,研討新高考下的「教與學」。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研究員秦春華總結了北京2020年高考呈現出的選科特點:由於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的權利,全國出現大規模棄考物理、歷史的現象,北京考生中,選擇物理科目的情況稍好,佔57% 。從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考生的科目選擇更加傾向於化學、地理,這兩科分別佔比74%和69% ;而選考歷史、政治科目的學生佔比較低,分別佔四成和三成。反觀全國高校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僅有不足3% 的專業要求必選地理,對化學科目有要求的專業也只有14.7% ;而考生相對不願選擇的物理學科,卻有41.9% 的高校專業要求必選。
3+3新模式如何選科?
新高考模式改為「3+3」,第一個「3」指統考語文、數學、外語3科,第二個「3」是指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6科中選擇有優勢的3科進行考試,共6門課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按照等級賦分的計分規則,考生要注意三點:1.你的高考分數不取決於的卷面成績,而是取決於當次選考科目卷面成績在全省的排名。2.每一個等級都是一個排名範圍,同一個等級排名範圍內的不同卷面分數的考生取得的等級賦分相同。3.等級賦分的結果之一,就是不管哪門選考科目,當次考試都將會「誕生」1%的滿分考生。
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出於急功近利的態度,哪科目好學,哪科目易得高分,就去選哪個組合。學生可以把6個可選科目編排一個從最容易拿分,到最不容易拿分的順序,選擇前3個科目作為選考科目,但是忽視了高考大學專業對科目的要求,而物理在高中9門課中是學生公認比較難的科目,這就造成大學專業要求物理多而學生卻選物理較少的現象。
剛過去的這一屆高考,不少大學出現了不協調的現象,比如警察學院要求政治科目必選,而由於選政治的高考考生太少,只要報考該大學且夠資格線均可錄取甚至還有招不夠學生的現象,這並不有利於優秀生的選拔。
而大學專業中要求選物理科目的比例最大,但選物理科目學習的考生較小,同樣會造成大學的這些專業對選拔學生的要求會降低,同時也便宜了一部分選物理科目的同學。
為什麼大學專業要求必選物理的多但實際學習中學生卻不願選物理科生哪?當然,這與物理科目學生感覺難學有關。像一些學校高一開物理課時一周三節課,與化學、生物甚至與政治、歷史、地理一樣對待,其他這幾科的思維含量怎麼能與物理相比哪?沒有時間做保證怎麼能學好物理哪?還有一點是,學生本來思想上已經重視語文、數學和外語三科了,而排課一周6節甚至7節,天天有大量的作業,學生還有時間去認真攻克物理哪?
大學專業的要求與學生選科不對應,對大學選拔優秀人才不利,對學生考大學來講也是有利有弊。
這種高考模式優點是充分發揮了每個考生的特長,在你最特長的科目中去選考,讓每個考生的總分達到最高分。但缺點也很明顯,6選3會有20多種組合方式,分班備考難度很大,每年各科配備的教師人數都不同,給學校的備考複習工作帶來非常大的難度。由於物理化學在高考中難度比較大,很多考生會放棄選考物理和化學。科技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和化學,所以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很多大學很多專業都需要考物理和化學,不選考物理和化學,考生填報考志願時能選擇的大學及專業面就小,對考生填報志願也有很大的限制。 像今年的高考,濟南十一中作為此次新高考下物理科目的考試考點,然而到了上午七點半左右,物理科目考試即將開始,但考點一個考生都沒有,因為沒有考生報考物理這個科目。從這裡可以看出,這種高考模式推廣難度蠻大的。
所以,高考改革應該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還應在實踐中逐步調整。同時上級教育部門也應深入到各高中學校,指導學挍排課、選課等。
我們這裡選物理科目的考生有一半吧,但有些是考慮大學專業要求物理的比例高才選的緣故,不然達不到一半的比例。你們哪裡是什麼情況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