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經濟時代的發展,冰冷的城市建築體越來越多,有溫度的社區或者房子卻越來越少。那麼,怎樣的社區或者房子才更有溫度?東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俱樂社區,通過連接社區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建社群實踐載體—原·聚場,築造有溫度、有價值的社區生活。而如何讓俱樂社區的生活為更多人帶來美好與幸福?東原再次做出了解答。
東原從2013年就有了「俱樂社區」的概念,並梳理出童夢童享、友鄰友趣、樂享樂配、優度優家四大社區子品牌。其中除了優度優家是更偏尺度感、物理空間以外,其他三個子品牌都是來源於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區的關係,目的也是要服務於這樣的關係。
2016年,東原開始考慮在原有的社區子品牌之外做一個社群聚合產品—原·聚場。東原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何既君表示:「之前四大社區子品牌是相對獨立的,總體偏硬體,而原·聚場是這四個子品牌的綜合,偏軟體方面。我們希望把原·聚場做成一個社群活動中心,而這裡的社群活動是不分人群和年齡段的。原·聚場就是一個『小社會』。」
社群聚合產品—原·聚場
東原以「工匠精神」來打造原·聚場,僅重慶D7的硬體投入就耗資1000多萬。並且還特意找來了因2015年《夢想改造家》改造北京胡同而出名的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為重慶D7原·聚場900多平方米做整體設計。「我們當初就是打電話到青山周平工作室的前臺,他和我們談了一次就決定接這個項目了。」何既君表示,大家能夠如此順暢合作的原因是雙方有相同的理念:倡導鄰裡社會關係,建築以人為本。
而青山周平操刀的D7原·聚場,也把這一理念做到了極致—他創造了一種儘量沒有界限的空間,在「小社會」裡讓大家自由地產生連接—吧檯、多功能廳、書塔、觀影區被盛放在大小不一的「盒子」,高低起伏的地面營造出城市一般的層次感,同時兼具交通空間、活動空間以及休閒空間。
日本設計師青山周平
2017年6月23日,由東原打造的國內首個交付社區的社群空間—原·聚場於重慶東原D7區正式亮相。「東原每一個社區裡面都有大量資源,裡面充斥著有才華的人、有資源的人、有時間的人、有夢想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包括自由職業者。他們的時間、才華在過去的模式裡沒有得到充分的共享,」東原集團董事長羅韶穎在啟幕儀式上表示,「我們能不能設計一個產品,把社區內所有人的能量放大出來呢?我覺得是有機會的,所以今天,我們原·聚場的實驗版隆重開啟!」
東原集團董事長羅韶穎
短短100多天,原·聚場對社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這裡不再是只有一家5口的「小家」而是6000戶人家構成的「大家」—雞犬之聲相聞,守望相助,很溫暖很親切的鄰裡關係。
一方面,原·聚場的景觀令人賞心悅目,同時周圍還有跑道。很多業主在遛彎的時候就會到原·聚場坐坐,這是原·聚場負責人和他的團隊沒有預期到的。「業主形成了習慣,漸漸喜歡到這裡來了。大家把原·聚場當作自己家的客廳一樣,是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種感覺特別棒。」而且,原·聚場每個員工都能叫出小朋友的名字,如同以前的熟人社會。
另一方面,原·聚場的存在也對D7的居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是因為有原·聚場,D7的房價比對面的樓盤高了10%-20%。」原·聚場負責人透露,「原·聚場落地後,D7物業繳費率也提高了很多。由於原·聚場所在地本來就是以前的物業繳費中心,所以業主們經常來原·聚場,順便就把物業費繳了。」
「同時我們邀請了重慶最好的老年人舞蹈培訓機構,來原·聚場為老人們做提升培訓。這也體現了原聚場當初的目的,我們要提高你原本的生活。」原·聚場負責人自豪地表示,五個月來,業主把原·聚場當成了自己的空間,契合了原·聚場的英文名「Our Space」。
組織性是原·聚場區別於業主會所的重要特質,不只提供活動場所,還配有專業的Y.O團隊(Yuan Organization)長期運營,把所有智慧財產權把握在手中。對此,羅韶穎有她自己的思考:「關於原·聚場,東原不光是蓋了房子,而是把自己作為一個社區活動的組織者。但組織者不是主導者。我們只是要做『點火器』,社區裡的人,左鄰右裡,他們才是真正的『發動機』,是這些『社鄰』讓社群活動持續運轉。」
一群奉獻共享的Y.O(YuanOrganization)為牽頭人帶著大家一起創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社區,構建了親子、生活美學、戲劇三大社群,通過這些社群又孵化了57個興趣小群。原·聚場負責人說:「現在的業主大群,已有三四千人,覆蓋了一大半的小區住戶。而且我們做的活動在群裡也會進行通知,業主的接受度很高。」
更有趣的是,原·聚場的館長是一隻名叫「原小胖」的貓咪,如今已經成為重慶原·聚場的明星。除了原小胖,原·聚場這一IP也有了自己的一系列文創產品。例如,北京奧運服裝設計師、東原業主梁明玉,為原·聚場定製文創作品—「靈囊」。而「原物」文具等文創產品也相應問世,向人們傳遞「回歸生活本真」的生活態度,使得原·聚場深入人心。
東原推出原·聚場,正是其在社區經營的新理念和運籌能力方面的體現,旨在通過此類標杆項目來梳理社區經營的新模式。尤其是在社區經營的概念相對較多的時候,東原通過此類社群空間的打造,進而可以形成一個較好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影響力。
隨著重慶項目建立的口碑效應,東原開始向全國推廣原·聚場。由於原·聚場所有的活動策劃及搭建,均由原·聚場自身的Y.O團隊策劃落地。因此所有的智慧財產權把握在原·聚場手中,這為資源對外輸出和自我複製創造了條件。
目前東原已經展開原·聚場的複製,加快規模化擴張,在4個城市進行8個項目的品牌落地。依照部署,武漢、杭州、昆明、成都將先一步迎來原·聚場落地。在此之後,東原將在更多城市推廣原·聚場,向外拓展全新項目。最終東原的俱樂社區理念,將會全面開花結果。
除此之外,原·聚場憑藉先進的俱樂社區理念以及創新的運營模式,已吸引了行業內眾多參觀學習者,並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讚賞。東原也和同濟、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聯合建立社區研究所,在社區運營層面,原·聚場就是社區關係研究的最佳樣本。這種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也為未來原聚場的規模化賦予更多可能性。
創新是為了差異化,差異化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價值。快,就是說面對市場和行業的變化,反應要敏銳,動作要敏捷。最後是要落地。所有的創新都是要以落地為導向,不然就是紙上談兵。
原·聚場亮相的背後,是東原在樓市下半場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多年來,東原一直堅守客戶邏輯,社區運營理念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創新升級,從早期的1.0時代「靠溝通吃飯」,到2.0時代的「讓連接發生」,實現社區內人與人之間更有質量的連接,再到3.0時代的「俱樂社區」規劃,東原深度挖掘社區內部資源,打通內外部資源的分享系統,東原社區運營理念不斷迭代更新。
作為東原社區運營計劃—俱樂社區的社群載體,原聚場是基於戰略下的產品創新,它將持續服務於深耕戰略,助力城市升級,促進社區和社群的和諧建設。如同原聚場的一位業主所言:「我喜歡原·聚場,它讓鄰裡之間的關係更近,生活在這個社區,會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安全」。
未來,隨著原·聚場的創新和推廣,東原在不斷提升自我社區運營能力的同時,也為更多的城市增添了另一種可能性,為更多人帶來有溫度、有價值的美好生活,從而實現連接大家、構建和諧「小社會」的生活理想,造福人居。
(註: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何倞倞、張桂貴)